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复方利多卡因乳膏体外透皮吸收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实验制剂和市售参比制剂的透皮吸收效果,并考察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实验品存放不同时间的透皮吸收能力。方法以Franz扩散池和体外大鼠皮肤进行体外渗透实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利多卡因和丙胺卡因的药物浓度,计算累积透皮吸收量,评价制剂的体外透皮吸收效果。结果两组制剂8 h内不同时段透皮吸收累积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效期内不同存放时间实验制剂各批的透皮吸收累积量和释药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实验制剂和参比制剂的透皮吸收能力一致,在有效期内,不同存放时间的实验制剂透皮吸收能力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
N-三甲基壳聚糖对雌二醇凝胶透皮促进作用的体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文  张冕  毕熙  左岚 《中国药房》2007,18(7):505-508
目的:研究季铵化程度为60%的N-三甲基壳聚糖对雌二醇凝胶体外透皮吸收的影响。方法:合成季铵化程度为60%的N-三甲基壳聚糖(TMC60),通过1H-NMR确定其季铵化程度。设立含2%TMC60的雌二醇凝胶为TMC60组,含2%氮酮的雌二醇凝胶为阳性组,无促渗剂的雌二醇凝胶为阴性组。通过体外透皮扩散试验得到各组累积透过量(Q),并求出稳态透皮速率(J)。结果:合成得到的TMC60季铵化程度为67.2%。TMC60组的Q和J显著大于阴性组(P<0.05),但与阳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2%TMC60与2%氮酮的促渗效果相似,值得进一步研发。  相似文献   

3.
可乐定透皮贴剂体外透皮性能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研究可乐定透皮贴剂体外透皮性能.方法:用离体豚鼠皮肤为透皮屏障,采用改进Franz扩散池,比较康倍得公司研制的可乐定透皮贴剂(C-TTS)、美国的可乐定透皮贴剂(Catapres-TTS)和国内的可乐定透皮贴剂(N-TTS)的体外透皮性能.检测方法为高效液相色谱法.结果:C-TTS与Catapres-TTS两种贴剂体外经皮渗透曲线符合零级方程(Q=kt),两者透皮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N-TTS体外经皮渗透曲线符合Ritger-peppas方程(Q=ktm),其透皮速率与C-TTS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3种样品试验结束揭去贴片后,皮肤中有一定的药物残留量,并且残留量与贴片面积呈线性关系.结论:C-TTS可以维持7d的恒定经皮渗透,与Catapres-TTS体外透皮行为相似.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HPLC法用以研究复方硝酸咪康唑氢化可的松软膏的透皮吸收。方法采用HPLC法同时测定硝酸咪康唑和氢化可的松的质量浓度,并对该方法进行验证。以Franz扩散池和体外小鼠皮进行体外渗透实验,评价制剂的体外透皮吸收效果。结果氢化可的松和硝酸咪康唑分别在0.10~12.51(r=0.999 5)和0.20~25.12mg·L-1(r=0.999 6)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药物溶液室温放置72h稳定。软膏释药率在0.1%~10%范围内,氢化可的松与硝酸咪康唑的回收率分别为100.4%与100.1%。确定处方制剂与参比制剂36h内体外透皮吸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HPLC法可用以研究复方咪康唑氢化可的松软膏的体外透皮吸收。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别采用人工膜和小型猪皮作为体外释放和透皮吸收试验模型,评价甲硝唑阴道凝胶自研制剂与参比制剂的体外释放和透皮吸收效果的一致性。方法 采用HPLC法测定在不同时间取样的接收液中甲硝唑的浓度,计算累积透过量和透过率,采用中位体外释放比较法评价释放结果,采用双向双侧t检验和平均渗透率评价透皮吸收结果。结果 三批自研制剂与参比制剂的中位体外释放率比值的90%置信区间分别为0.96 ~ 1.22、0.92 ~ 1.16、0.99 ~ 1.11;三批自研制剂和参比制剂12h平均渗透率之比分别为:0.99、1.05和1.04,累积透过量经双向双侧t检验评价,t值分别为0.9799、0.929 和0.9989,且P>0.05。结论 甲硝唑阴道凝胶自制品和市售参比制剂的体外释放和透皮吸收效果一致。  相似文献   

6.
目的 考察壳聚糖(CS)对甲硝唑凝胶体外透皮速率的影响。方法 将1.0% CS作为吸收促进剂用于甲硝唑凝胶中,以泊洛沙姆p407为凝胶基质,以含2%氮酮的甲硝唑凝胶作为阳性对照,不含任何促渗剂的甲硝唑凝胶作为阴性对照,采用改良Franz扩散池进行大鼠体外皮肤渗透实验,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 HPLC)法测定接受液中甲硝唑含量,计算累积透过量Q,得出Q t回归方程及稳态渗透速率J。结果 1.0%CS组和氮酮组J分别为2.841, 2.874 μg&#8226;(cm2) 1&#8226;h 1,两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与阴性组相比均差异有显著性(均P<0.05),其透皮吸收行为符合一级方程。结论 CS对甲硝唑凝胶的体外透皮吸收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刘萍  何文  汪静  刘贝 《中国药师》2015,(5):707-711
摘 要 目的: 考察寡聚精氨酸壳聚糖(CS-R9)的体内外透皮吸收促进作用。 方法: 以离体小鼠腹部全皮为皮肤屏障,采用Franz扩散池,以替硝唑(TNZ)溶液为阴性对照,氮酮TNZ溶液为阳性对照,考察CS-R9对TNZ溶液的体外透皮促进作用;以大鼠为实验动物,随机分为阴性组、氮酮组及实验组,分别给予TNZ溶液,氮酮TNZ溶液及CS-R9 TNZ溶液,于给药后不同时间点取血0.5 ml,用HPLC法测定其中TNZ的浓度,考察CS-R9对TNZ在体透皮吸收促进作用。结果:体外试验结果表明与阴性对照相比,CS-R9对TNZ具有显著的透皮吸收促进作用(P<0.05),与同浓度氮酮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内透皮实验也表明CS-R9具有显著透皮吸收促进效果,与同浓度氮酮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对药物具有一定的缓释作用。结论: CS-R9对TNZ的透皮吸收具有理想的促进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中国药房》2015,(1):112-114
目的:制备水杨酸微乳并考察其对离体小鼠皮肤经皮吸收的影响。方法:以聚山梨酯80为乳化剂、丙二醇为助乳化剂、油酸乙酯为油相,通过伪三元相图确定微乳的处方。采用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微乳的粒径分布;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水杨酸含量;采用Franz扩散池法比较所制备的水杨酸微乳与市售水杨酸软膏的体外透皮速率。结果:水杨酸微乳的处方为5%水杨酸、6.8%油酸乙酯、32.4%混合乳化剂(聚山梨酯80-丙二醇之比为4∶1)。所制得的水杨酸微乳为O/W型微乳,粒径为(70.35±17.78)nm;其与市售水杨酸软膏的稳定渗透速率分别为(573.72±8.94)、(310.52±7.11)μg/(cm2·h),渗透系数分别为(1.588±0.019)、(0.430±0.001 2)cm/h,前者为后者的3.69倍;水杨酸微乳的透皮吸收行为符合零级动力学释放规律。结论:所制水杨酸微乳可促进水杨酸的透皮吸收,为制备胃肠道刺激性小、生物利用度高的水杨酸新剂型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透皮吸收制剂量近年来药剂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透皮制剂吸收的主要途径是药物穿透皮肤的汗孔或毛细血管进入血液循环而达到治疗目的。透皮制剂具有提高药物治疗效能。减少给药次数,降低副作用等特点,影响透皮吸收的因素很多,本文主要从皮肤渗透促进剂、软膏基质、以及皮肤因素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现在透皮吸收制剂的研究正处方兴阶段不断新的理论和新的产品,透皮吸收制剂可望今后在防病、治疗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氮酮(Azone)对布洛芬溶液的体外透皮促进作用。实验证明:含Azone1~5%的布洛芬溶液其透皮吸收率明显高于不含Azone的布洛芬溶液(P<0.01)。但1%,2%,3%,5%的Azone对2%的布洛芬的促透皮吸收作用无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Azone对布洛芬的促透皮吸收作用不随浓度增加而增大。吐温-80阻止氮酮对布洛芬的透皮吸收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以环吡酮胺和水杨酸为模型药物。研究透皮促进剂对外用抗真菌药的促透特性。方法:在离体透皮实验装置上进行透皮吸收试验和贮库效应的研究。结果:1%氮酮和1%薄荷醇联用对环吡酮胺经皮渗透的促进作用明显高于其它组,1%的薄荷醇对水杨酸促透效果最佳。而由1%氮酮。2.5%丙二酮,2.5%油酸,1%薄荷醇合用对环吡酮胺的体外经皮渗透虽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和时滞明显缩短。但是与二联使用透皮促进剂比较并无明显优点。结论:薄荷醇和氮酮对环吡酮胺和水杨酸体外经皮吸收具有显的促进作用。两联用对脂溶性化合物环吡酮胺的促透作用更明显。  相似文献   

12.
壳聚糖对丙酸倍氯米松凝胶体外促透作用的考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考察不同浓度壳聚糖(CS)对丙酸倍氯米松(BD)凝胶体外透皮速率的影响.方法:分别将0.1%.0.5%,1.0%CS用于BD凝胶中作为吸收促进剂,以泊洛沙姆p407为凝胶基质,并以含1%氮酮的BD凝胶作为阳性对照,不含任何促渗剂的BD凝胶作为阴性对照,采用改良Franz扩散池进行大白鼠离体皮肤渗透实验,RP-HPLC法测定接受液中BD的含量,计算累积透过量Q,得出Q-t回归方程及稳态渗透速率J.结果:不同浓度CS对BD凝胶均有一定的促渗作用,并以1.0%促透效果最好,1.0%CS组和氮酮组的J分别为3.78,3.83(μg·cm-2·h-1),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阴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透皮吸收行为符合一级方程.结论:CS对BD凝胶的体外透皮吸收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赵娜 《中国医药指南》2013,(17):500-501
目的探讨双氯芬酸钠贴片的制备方法,分析其体外释放与透皮吸收能力。方法制备以聚丙烯酸酯为骨架的双氯芬酸钠贴片,进行体外透皮与释放度试验、制备DCF标准曲线、进行DCF贴片释放度试验,用蛇皮进行体外经皮渗透试验,以改进Franz扩散池检验药物的经皮渗透性能。结果成功制作了以聚丙烯酸酯为骨架的双氯芬酸钠贴片,测定显示,双氯芬酸钠贴片的体外释放速率为21.98μg/(cm2 h1/2),体外透皮速率为17.97μg/(cm2 h1/2)。结论本次研究制定的双氯芬酸钠贴片的释放度曲线与24h累计渗透量与Higuchi方程相符合,是一种新型的缓释型外用制剂。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制备马来酸噻吗洛尔胶浆剂,考察制剂性状和体外透皮能力以及药物浓度对透皮量的影响.方法: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胶浆剂基质,单因素试验优化处方,通过体外透皮扩散试验考察药物透皮能力.结果:该胶浆剂是一种粘稠液体,涂抹后可自发成膜,其透皮行为与自制的凝胶剂无统计学差异.本实验表明,制剂浓度会影响药物透皮量,浓度越高,透皮量越大.结论:马来酸噻吗洛尔胶浆剂制备简单,辅料安全,是一种具有独特优势的局部给药制剂.  相似文献   

15.
李璐瑒 《首都医药》2009,16(17):39-40
药物的给药途径,除了最常见的口服、注射之外还有很多其他方式,透皮吸收就是其中的一种。1974年,具有全身作用的东莨菪碱透皮给药制剂上市;1981年,FDA将硝酸甘油透皮吸收制剂作为新药予以批准,自此透皮药物传递系统(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 system,TDDS)得到了迅速发展,硝酸甘油、雌二醇、芬太尼、烟碱、可乐定、睾酮、硝酸异山梨酯、左炔诺酮等陆续面市。  相似文献   

16.
刘萍 《中国药师》2009,12(8):1025-1028
目的:研究羧甲基壳聚糖(CMC)对雌二醇凝胶体外透皮吸收的影响。方法:合成CMC,用电位滴定法确定其取代度。以含2%CMC的雌二醇凝胶为试验组,含2%氮酮的雌二醇凝胶为阳性对照组,无任何促透剂的雌二醇凝胶为阴性对照组,通过体外透皮扩散实验得到各组累积透过量,并求出稳态透皮速率。结果:合成得到的CMC取代度为0.52。试验组的累积透过量和稳态透皮速率显著大于阴性对照组(P〈0.05),但与阳性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CMC与2%氮酮的促透效果相似,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祛白酊中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透皮效果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盛国荣 《中国药师》2003,6(2):71-74
目的 :考察祛白酊中君药补骨脂有效成分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的透皮效果。方法 :采用简单小室法 ,以离体大鼠皮肤为透皮屏障 ,用双波长薄层扫描法测定体外接收液中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的含量 ,进而计算累积透皮量和透皮率 ,并与未加月桂氮酮和二甲基亚砜的祛白酊透皮效果进行了实验性比较。结果 :补骨脂素的 8h累积透皮量与透皮率分别为 (92 6 5±2 91) μg·ml-1和 (84 6 6± 2 6 6 ) % ,异补骨脂素的 8h累积透皮量与透皮率分别为 (86 37± 2 6 7) μg·ml 1和 (82 2 9± 2 5 4 ) % ,与未加月桂氮酮和二甲基亚砜制剂的透皮效果比较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祛白酊的透皮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透皮吸收是被动吸收过程,体外与体内透皮吸收速度取决于载体药物浓度、皮肤厚度、药物的“辛醇:水”之间分配常数大小、透皮吸收的温度和载体等诸因素。然而要想获得体外与体内透皮吸收一致的线性关系,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制备渗透扩散用皮肤,其次是渗透接受液、渗透促进剂的选择与使用。皮肤厚度对体外透皮吸收的影响皮肤角质层是一个天然屏障,药物必须通过它,再经其下深度为200μm真皮组织被毛细血管吸收,才能产生全身作用。完整人皮、鼠皮。猪皮厚度一般为2~3mm。真  相似文献   

19.
探讨西替利嗪在不同pH条件下的体外透皮规律。结果表明除pH3.02组外其余各组西替利嗪体外透皮行为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20.
透皮吸收制剂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透皮吸收制剂是近年来药剂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透皮制剂吸收的主要途径是药物穿透皮肤的汗孔或毛细血管进入血液循环而达到治疗目的.透皮制剂具有提高药物治疗效能,减少给药次数,降低副作用等特点.影响透皮吸收的因素很多.本文主要从皮肤渗透促进剂、软膏基质、以及皮肤因素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现在透皮吸收制剂的研究正处方兴阶段不断推出新的理论和新的产品.透皮吸收制剂可望今后在防病、治疗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