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工作记忆存储能力特征。方法:对26名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诊断标准的ADHD儿童和39名年龄及性别与之匹配的正常儿童,进行中国修订-韦氏儿童智力量表(C-WISC)、背数测验变式、方块图敲击试验变式和Kaufman儿童能力评估成套测验的寻找位置和手动作分测验测试,测查言语工作记忆和视空间工作记忆存储能力。结果:ADHD组在10 s后背数测验[(5.5±1.3)vs.(6.8±1.5)]、倒背数字[(3.3±1.1)vs.(4.1±1.0)]、方块图敲击试验[(4.4±1.1)vs.(5.1±0.8)]、10 s后敲击试验[(3.4±1.3)vs.(4.1±1.1)]、手动作测试[(8.5±3.3)vs.(10.4±3.1)]得分均低于正常组(均P0.05),两组在顺序背数测试[(6.6±1.0)vs.(7.1±1.0)]和寻找位置测试[(10.3±2.8)vs.(11.5±2.8)]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表明,10 s后背数测试(β=0.31)、方块图敲击测试(β=0.29)、10秒后敲击试验(β=0.24)的得分高低与是否患ADHD相关(P0.05)。结论:ADHD儿童可能存在语音环信息保持能力损害和空间序列性信息存储能力缺陷。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多维度工作记忆的特点。方法:符合DSM-IV诊断标准的174例ADHD儿童,性别、年龄匹配的50例正常对照,采用中国儿童-韦氏智力测定量表(C-WISC)第四版、Rey复杂图形测试对被试进行实验室工作记忆评估,用学龄儿童执行功能行为评定量表(BRIEF量表)父母版评估生态工作记忆。结果:ADHD组C-WISC工作记忆指数低于对照[(89. 9±10. 9) vs.(97. 4±9. 4)]; Rey复杂图形即时结构[(2. 0±1. 9) vs.(3. 2±1. 9)]、即时细节[(6. 4±5. 3) vs.(10. 1±5. 4)]、延迟结构[(1. 9±1. 8) vs.(3. 2±1. 9)]、延迟细节[(5. 8±3. 6) vs.(10. 0±5. 6)]分低于对照; BRIEF工作记忆因子高于对照[(16. 9±7. 3) vs.(13. 2±2. 8)]。主成分分析显示BRIEF工作记忆因子(因子载荷0. 84)与C-WISC工作记忆指数(因子载荷0. 64)在同一主成分有较高因子载荷。结论:ADHD患儿工作记忆存在缺陷,其中听觉工作记忆与生态学指标密切相关,可作为临床评估随访的重要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3.
哌甲酯控释剂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抑制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哌甲酯控释剂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儿童临床症状、不同维度(操作性神经心理测查和生态学)抑制功能的影响以及临床症状改善与不同维度抑制功能改善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自身对照研究,对符合DSM-IV诊断标准的28名ADHD患者[年龄(10.8±1.8)岁],使用哌甲酯控释剂(18~54mg/d)治疗4~6周,以ADHD症状评定问卷(父母问卷)为主要临床疗效评价指标,以自编的计算机版本的Go/No Go任务评定ADHD患者操作性神经心理测查的抑制功能,以执行功能行为评定量表(BRIEF)中的抑制因子得分评价ADHD患者生态学抑制功能的情况.结果:经哌甲酯控释剂治疗后,ADHD患者临床症状的总分[(32.8±9.2) vs. (20.7±11.9)],注意缺陷[(18.6±4.1) vs.(11.5±6.1)]及多动冲动评分[(14.2±6.6) vs. (9.1±6.6)]、Go/No Go任务虚报数[(22.0±10.9) vs. (14.8±10.4)],以及BRIEF量表中抑制因子的得分[(2.0±0.5) vs. (1.7±0.4)]较服药前均显著下降(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ADHD注意缺陷分的改善率与Go/No Go任务虚报数的改善率呈正相关(r=0.42,P<0.05),多动冲动症状的改善率与BRIEF量表中抑制因子的改善率呈正相关(r=0.50,P<0.01).结论:哌甲酯控释剂能有效地改善ADHD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不同维度的抑制功能.BRIEF量表中抑制因子得分的改善与ADHD多动冲动症状的改善相关,操作性神经心理测查的执行功能测定是对临床实践的必要补充.  相似文献   

4.
目的:初步探讨认知行为治疗对我国成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者核心症状改善的效果。方法:采用开放性自身对照试验设计,选取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诊断标准的成人ADHD患者58例(18~39岁),进行每周1次、为期12周的认知行为团体治疗。培训方案翻译自Safren的ADHD认知行为治疗手册并根据文化差异做适当修改。使用执行功能行为评定量表成人版自评问卷(BRIEF-A)、自尊量表(SES)分别于基线和第12次治疗结束后进行临床症状评估;用ADHD评定量表于每次治疗结束后对ADHD的核心症状进行评估。结果:12周的治疗过程中ADHD-RS总分逐步减低,在第3周治疗结束后与基线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9.0±0.9)vs.(24.8±0.9),P0.05],到第12周治疗结束后[(15.0±0.8)vs.(24.8±0.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第12周治疗结束后,BRIEF-A总分[(133.0±22.7)vs.(155.5±25.4)],行为管理指数[(53.8±9.8)vs.(59.0±11.9)],元认知指数得分[(73.6±15.0)vs.(85.0±16.0)]均低于基线(均P0.01),SES总分高于基线[(29.7±6.4)vs.(27.1±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认知行为团体治疗对成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可能有效,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社交技能训练对学龄期孤独症儿童社会交往障碍的改善作用,为建立我国学龄期孤独症儿童的社交技能训练模式奠定基础。方法:共入组49例6~16岁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孤独症诊断标准的儿童,其中训练组30例,对照组19例,两组年龄、性别、智商相匹配。对训练组患儿进行为期14周的社交技能训练,每周训练1次,每次90 min,家长接受同期团体训练以了解患儿训练的内容。在训练开始前和训练14周结束时,分别对训练组和对照组患儿用异常行为量表评估患儿孤独症症状的变化程度。结果:训练组训练14周后,异常行为量表总分[(53.1±27.6)vs.(37.0±23.4)]和社会退缩[(14.6±8.7)vs.(10.0±6.6)]、不恰当言语[(3.8±2.7)vs.(2.8±2.7)]、情绪不稳[(12.3±8.9)vs.(7.5±6.3)]、刻板行为[(4.9±3.7)vs.(3.8±3.0)]、多动[(17.4±9.4)vs.(12.8±8.2)]等5个因子分均较训练前下降(Ps0.05)。训练前两组间异常行为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s0.05),训练14周后训练组异常行为量表总分[(16.1±14.3)vs.(1.1±15.5)]和社会退缩[(4.6±6.2)vs.(-0.9±5.1)]、情绪不稳[(4.8±5.3)vs.(-0.7±4.3)]、多动[(4.6±5.5)vs.(0.8±6.0)]等3个因子的基线-终点减分均明显多于对照组(Ps0.05)。结论:社交技能训练能够有效改善孤独症儿童的社会交往障碍,并能够有效改善孤独症儿童的情绪不稳和多动症状。对不恰当语言和刻板行为的疗效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语义理解与工作记忆特点及其二者间的关系。方法:按照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关于ADHD的诊断标准,纳入30例首诊未用药的ADHD儿童(年龄6~13岁),同时纳入性别、年龄相匹配的30例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中文版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评定量表-父母版(SNAP-IV)进行症状评估,采用中国修订韦氏儿童智力量表(CWISC)的词汇分测验和皮博迪图片词汇测验(PPVT)中文修订版进行语义理解测验,用数字广度测试言语工作记忆,心理旋转和点矩阵任务测试视觉空间工作记忆。结果:ADHD组词汇测验得分[(12.2±2.7)vs(14.4±2.9),P0.05]、PPVT得分[(112.3±9.7)vs(117.5±8),P0.05]均低于对照组;ADHD组数字广度-倒背[(3.9±1.4)vs(5.1±1.7),P0.05]、心理旋转[(4.9±1.8)vs(6.0±1.7),P0.05]及点矩阵任务得分[(2.7±1.4)vs(3.5±1.5),P0.05]均低于对照组,数字广度-顺背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DHD组词汇得分与心理旋转任务得分呈正相关(r=0.40,P0.05),PPVT测试与工作记忆各测试结果的相关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词汇测验、PPVT测试与各项工作记忆测试结果的相关无统计学意义(P0.05);ADHD组的注意缺陷、多动/冲动因子及其总分与点矩阵任务呈中度负相关(r=-0.56~-0.60,均P0.05)。结论:首诊ADHD儿童存在语义理解缺陷和工作记忆损伤,视空间工作记忆可能对ADHD儿童的语义理解有干扰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成年人在视觉搜索任务中不同工作记忆负荷下的注意特点。方法:选取45例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诊断标准的成年人ADHD患者,以及44例年龄、性别、智商相匹配的健康成年人,通过工作记忆引导的视觉搜索任务来比较两组被试在低工作记忆负荷与高工作记忆负荷条件下的反应时与正确率。结果:在低工作记忆负荷[(823±144)ms vs.(754±123)ms,P0.01]与高工作记忆负荷[(912±163)ms vs.(851±162)ms,P0.01]条件下,成年人ADHD组的反应时均大于正常对照组。在两种任务中,低工作记忆负荷的反应时低于高工作记忆负荷下的反应时[ADHD患者,(823±144)ms vs.(912±163)ms,P0.01;对照,(754±123)ms vs.(851±162)ms,P0.01],低工作记忆负荷的正确率高于高工作记忆负荷下的正确率[ADHD患者,(95.9±4.3)% vs.(91.2±14.3)%;对照,(95.8±4.2)% vs.(94.4±4.9)%,P0.01]。结论:成年人ADHD患者在视觉搜索中存在自上而下注意缺陷。此外,视觉工作记忆负荷影响了ADHD患者的注意功能,当视觉工作记忆负荷增加时,注意资源相应减少,搜索效率降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感觉统合训练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儿童行为与认知的改善作用。方法:将确诊为ADHD的儿童52名设为实验组,52名健康儿童志愿者为对照组。对实验组进行感觉统合训练,于训练前和训练60次后用Conners父母用量表(Conners Parents Symptom Questionnaire,PSQ)、瑞文联合型测验(Combined Raven's Test,CRT)、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isconsin Card Sorting Test,WCST)进行测试,比较实验组训练前后的测试结果,并将训练后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结果:①实验组PSQ的品行障碍、冲动-多动和多动指数得分训练后均低于训练前[(0.60±0.34)vs.(0.68±0.35),(0.92±0.57)vs.(1.25±0.70),(0.82±0.29)vs.(1.08±0.44);均P0.05];②实验组训练后的瑞文IQ值和WCST完成分类数、概念化水平得分均高于训练前[如,IQ值(105.37±22.76)vs.(97.37±24.15),P0.001],而WCST错误应答数、选择错误率、第一分类数、持续错误百分数得分均低于训练前[如,错误应答数(39.40±22.22)vs.(46.60±23.44),P0.001];③实验组训练后完成第一个分类应答数及持续性错误百分数得分均高于对照组[(12.03±5.08)vs.(10.65±0.84),(50.75±18.35)vs.(39.95±15.34);均P0.05]。结论:感觉统合训练能改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异常行为,提高其认知水平,但临床症状缓解后部分执行功能仍未恢复到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学龄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的视觉-运动整合能力特点,为实施有针对性的早期干预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采用1∶1病例对照的设计,选取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 ADHD诊断标准的4~6岁儿童(混合型37例、注意缺陷为主型28例、多动/冲动为主型14例)及正常对照各79例.采用视觉-运动整合发育测验(VMI)来评定视觉-运动整合情况.结果:ADHD儿童VMI测验异常检出率高于对照组(32.9% vs.7.6%,P<0.01);ADHD各亚型VMI测验异常检出率从高到低依次为混合型、注意缺陷为主型、多动/冲动为主型,各亚型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45.9% vs.25.0% vs.14.3%,均P<0.05);ADHD儿童的VMI测验得分低于正常对照组[(90.2±19.4) vs.(100.5±10.7),P<0.05],混合型ADHD儿童的VMI测验得分低于注意缺陷为主型和多动/冲动为主型[(84.5±23.1) vs.(93.7±15.2),(97.9±11.5);均P<0.05].结论:学龄前ADHD儿童可能存在视觉-运动整合能力方面的缺陷,对学龄前ADHD儿童视觉-运动整合能力的评估有助于早期识别和早期预防学习和行为问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被动和主动内隐视觉空间注意特点.方法:选取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ADHD诊断标准的儿童25例,以及性别、年龄与之匹配的正常儿童18名.分别测试反映被动内隐视觉空间注意的pop-out视觉搜索任务及反映主动内隐视觉空间注意的线索-目标视觉搜索任务,比较两组反应时(RT)、正确率和个体内反应时标准差(ISD).结果:Pop-out视觉搜索任务中,ADHD儿童[(637.4±132.0) ms vs.(626.3±125.0) ms]和正常儿童[(635.5±131.1) ms vs.(626.6±138.5) ms]对左视野目标反应时均长于右视野(均P<0.05),但是两组之间反应时、总体正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正常儿童左视野正确率低于右视野[(92.3±9.4)% vs.(94.5±8.1)%,P<0.01],而ADHD儿童左右视野正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1.9±7.4)% vs.(90.7±7.5)%,P>0.05],ADHD儿童ISD大于正常儿童[(185.4±48.0) ms vs.(137.5±36.7) ms,P<0.01].线索-目标任务中,ADHD儿童和正常儿童对左视野的目标反应时均长于右视野[ADHD组,(641.1 ±94.2) ms vs.(629.1 ±83.1)ms;正常对照组,(626.3±128.6) ms vs.(614.9±133.1)ms;均P<0.05],且线索提示有效目标反应时短于线索提示无效[ADHD组,(627.6±89.4) msvs.(654.3±84.6)ms,P<0.01;正常对照组,(615.4±132.5) ms vs.(627.3 ±127.5) ms,P<0.01];两组之间反应时和正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DHD儿童ISD大于正常儿童[(200.1±46.8) ms vs.(147.8±32.8)ms,P=0.05].结论:与正常儿童相比,ADHD儿童无论是被动还是主动内隐视觉空间注意,其注意力状态均不稳定,波动性增大,注意力维持困难.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强迫性障碍患者的完美主义心理特点及其与心理防御机制之间的关系。方法:在本病例对照研究中,选取71名符合ICD-10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中强迫性障碍诊断标准的门诊或住院患者(病例组),及71名按照性别、年龄(±5岁)、受教育程度进行配比的无精神障碍的志愿者(对照组),用中文Frost多维度完美主义问卷(Chinese Frost Multidimensional Perfectionism Scale,CFMPS)、防御方式问卷(Defense Styles Questionnaire,DSQ)进行调查。结果:病例组的CFMPS总分[(88.5±16.2)vs.(63.0±10.7)]和担心错误[(16.4±6.4)vs.(11.6±4.0)]、行动的疑虑[(14.6±3.6)vs.(8.8±2.7)]、条理性[(23.4±5.3)vs.(17.2±4.1)]、个人标准[(19.6±5.1)vs.(14.8±3.7)]、父母期望[(14.5±5.0)vs.(10.7±3.5)]维度分,及DSQ的不成熟防御机制[(4.8±0.6)vs.(3.7±0.6)]、中间型防御机制[(4.9±0.5)vs.(4.2±0.6)]因子分均高于对照组,而DSQ的成熟防御机制因子分低于对照组[(3.8±0.6)vs.(5.7±0.8),P0.05]。完美主义总分与不成熟防御机制、中间型防御机制正相关(r=0.58,0.44,P0.01),与成熟防御机制负相关(r=-0.58,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行动的疑虑是强迫性障碍的危险因素(OR=1.46;95%CI=1.09~1.94)。结论:强迫性障碍患者可能比正常人更追求完美,更多使用不成熟和中间型防御机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共患抑郁障碍儿童的执行功能特点。方法:选取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诊断标准的ADHD共患抑郁障碍(ADHD+DD)、ADHD未共患抑郁障碍(ADHD-DD)儿童,以及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对照儿童各30例,采用Rey复杂图形测试、连线测试、Stroop色词命名任务对其执行功能的各个维度进行评估。结果:ADHD-DD组完成连线测试任务B试所需时间长于对照组[(125.0±60.8)svs.(92.6±50.0)s,P0.05],ADHD+DD组及ADHD-DD组的转换时间z分高于对照组[(0.2±0.7),(0.3±1.0)vs.(-0.5±1.1),P0.01]。ADHD+DD组及ADHD-DD组完成Stroop色词命名任务4试耗时均长于对照组[(40.3±10.8)s,(40.8±10.2)s vs.(34.0±7.6)s,P0.05]。ADHD+DD组及ADHD-DD组在任何任务成绩上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DHD患儿在反应抑制能力、定势转换能力方面均存在明显的缺陷,共病抑郁障碍可能并不加重ADHD患儿的执行功能缺陷。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执行功能行为评定量表成人版(BRIEF-A)和执行功能失常问卷(DEX)在抑郁患者生态学执行功能评估中的适用性和相关性.方法:纳入符合国际疾病和相关健康问题分类第十版(ICD-10)诊断的抑郁发作患者74例,正常对照45例.分别由精神科专业人员使用BRIEF-A和DEX进行评估.结果:抑郁患者BRIEF-A总分[(128.7±27.8) vs.(86.3±18.4)]及抑制[(14.1±3.3)vs.(9.7±1.7)]、转换[(12.1±2.8)vs.(7.8±1.9)]、感情控制[(19.5±4.6)vs.(13.3±4.0)]、自我监控[(9.8±2.8)vs.(7.4±1.6)]、任务启动[(15.8±4.2)vs.(9.9±2.2)]、工作记忆[(15.1±3.5)vs.(9.9±2.2)]、计划[(18.6±4.9)vs.(12.7±3.0)]、组织[(11.5±3.4)vs.(9.9±2.1)]和任务监控[(12.4±4.0) vs.(7.8±2.1)]等9个因子得分均高于对照(均P<0.05).抑郁患者DEX的抑制[4(0~17)vs.0(0~6)]、意向性行为[7(0~16)vs.2(0~8)]、思想与行为不一致[5 (0~16) vs.1(0~9)]、思想与行为障碍[3.5 (0~11) vs.1(0~7)]和社交行为调节因子[3(0~8)vs.1(0~4)]得分均高于正常对照(均P <0.05).BRIEF-A的总分和各因子分与DEX的总分和各因子分之间均呈正相关(r =0.37 ~0.80,均P<0.01).结论:执行功能行为评定量表成人版和执行功能失常问卷在评估抑郁患者生态学执行功能损害中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均适用于抑郁发作的人群.执行功能失常问卷较适用于初步测查,执行功能行为评定量表成人版较适用于全面检查和评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伴焦虑障碍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儿童的行为问题和自我意识水平的特点.方法:对湖南省6个地区5~17岁中小学生采用分层随机的抽样方法,共抽取9495名儿童,采用二阶段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最后选出符合标准的三组儿童(对照组214人、单纯ADHD组219人、伴焦虑障碍ADHD组111人).入组儿童由家长填写儿童行为量表(Achenbach Child Behavior Checklist,CBCL),儿童自己填写儿童自我意识量表(children's self-concept scale,CSCS).结果:(1)单纯ADHD组儿童行为问题评分均大于对照组[如行为问题总分(30.35±24.32)vs.(16.97±14.86),P<0.01],而儿童自我意识量表评分均小于对照组[如总分(50.85±9.98)vs.(57.46±10.80),P<0.05];(2)伴焦虑障碍ADHD组行为问题评分[如总分(41.66±28.07)]均大于对照组(P<0.01),而儿童自我意识量表中除躯体情况外,其他评分均小于对照组(Ps<0.05);(3)伴焦虑障碍ADHD组行为问题评分均大于单纯ADHD组(P<0.05),而儿童自我意识量表中的行为分、焦虑分、合群分及总分均小于单纯ADHD组[(10.44±3.17)vs.(11.55±2.80),(8.06±2.61)vs.(9.21±2.61),(7.42±2.22)vs.(8.16±1.89),(47.25±9.93)vs.(50.85±9.98);均P<0.05].结论:ADHD儿童与正常儿童相比其行为问题多,自我意识差,而伴焦虑障碍ADHD儿童比单纯ADHD儿童的行为问题更突出,自我意识更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结构式家庭治疗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行为与执行功能的影响。方法对37例ADHD儿童(实验组)进行结构式家庭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8次后用Conners父母评定问卷(PSQ)、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分别评定其行为和执行功能,并与同期的40名健康儿童志愿者(对照组)比较。结果①治疗后实验组的PSQ和WCST各指标均显著下降[如冲动多动(1.23±0.57)vs.(0.89±0.32),持续错误百分数(62.22±14.81)vs.(53.43±11.89);P均<0.05];②实验组治疗后持续性错误百分数[(53.43±11.89)vs.(44.64±13.38),P=0.007]与对照组相比仍有显著差异。结论结构式家庭治疗能有效改善ADHD儿童的异常行为,提高其执行功能,但症状消失后部分执行功能并未恢复到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的时间知觉特征及其可能相关的原因。方法:选取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中ADHD的诊断标准,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和Conners教师评定量表中的多动指数Z≥1.5的儿童55例及正常对照儿童55例,以中国修订韦氏儿童智力量表手册(C-WISC)评定总体智商,以时间辨别任务测试(TDTT)、Coirs积木测验(CBT)、儿童持续注意反应测试(C-SART)分别评定100 ms和1000 ms的时间知觉差别阈限值、视觉工作记忆广度、持续性注意的遗漏性错误次数和执行错误次数。结果:ADHD儿童总体智商得分低于正常组儿童[(97.4±11.2)vs.(110.3±12.1),P<0.01)],C-SART中的遗漏性错误次数高于正常儿童[(25.5±2.4)vs.(14.6±2.1),P<0.01]。100 ms条件下,ADHD儿童与正常儿童的时间知觉差别阈限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00 ms条件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时间知觉差别阈限值高于正常儿童(P<0.01)。在控制总体智商之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加工1000 ms时的差别阈限值与其CBT得分呈负相关(r=-0.54 P<0.01),与其C-SART中的遗漏错误和执行错误次数呈正相关(r=0.47、0.44,均P<0.01)。结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相比正常儿童存在时间知觉缺陷,这一缺陷可能与其持续性注意和工作记忆的受损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采用d2注意力测验(d2 test of attention),比较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儿童和正常儿童选择性注意和注意集中能力的差异,探讨该测验各项目与DSM-IV中注意涣散和多动冲动症状之间的关系.方法:23例确诊为ADHD的患儿和在年龄、受教育程度、性别、智力上相匹配的正常对照组儿童接受d2注意力测验.结果:(1)ADHD儿童在d2注意力测验的任务完成总量、任务总成绩、集中程度上得分均低于对照组[(259.7±72.8)vs(302.6±51.5),(222.4±58.3)vs(279.6±64.3),(75.4±43.1)vs(106.0±38.9);Ps<0.05],而遗漏错误率、违规错误率、总错误率均高于对照组[27.20 vs 19.80;29.13 vs 17.87;28.22 vs 18.78;Ps<0.05].(2)d2注意力测验的任务总成绩、集中程度、总错误率、遗漏错误与DSM-IV中注意涣散症状得分存在相关(r=-0.44,-0.37,0.29,0.26;Ps<0.01);d2注意力测验的任务总成绩、集中程度、总错误率、违规错误与多动冲动症状得分存在相关(r=-0.36,-0.38,0.30,0.30;Ps<0.01).结论:d2注意力测验对于ADHD儿童注意受损的临床特点具有较好的辅助诊断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儿童在抑制性眼动任务中的反应特征。方法:采用注视、主动眼动及反向眼动任务对21例ADHD儿童和21例正常对照儿童进行评估。结果:(1)注视任务中,ADHD组侵入性眼跳数目高于对照组[无分心条件:(12.67±12.28)vs.(6.38±6.95),P=0.040;分心条件:(16.91±10.00)vs.(11.29±5.99),P=0.030];(2)主动眼动任务中,两组儿童眼跳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反向眼动任务中,ADHD组眼跳方向错误率高于对照组[间隔条件:(68.14±17.85)%vs.(54.10±20.22)%,P=0.020;重叠条件:(62.49±17.54)%vs.(49.27±17.21)%,P=0.020]。结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眼动抑制能力存在缺陷,推测可能是由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具有异常的额叶-纹状体结构和/或功能所致。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分析伴与不伴行为问题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之间的家长压力差异。方法:选择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 ADHD诊断标准的儿童142例,同时纳入正常儿童50例。根据Rutter儿童行为问卷,以得分≥13分为评定标准;将ADHD组患儿分为伴行为问题组和不伴行为问题组。根据行为问题类型分为A型(违纪行为为主型)、N型(神经症行为为主型)和M型(混合型)。入组儿童父母填写家长压力问卷量表(PSQ)。结果:ADHD伴行为问题、不伴行为问题组的PSQ总分[(46. 8±16. 2),(35. 9±11. 0) vs.(27. 2±11. 4)]均高于对照组(均P 0. 05)。相关分析结果表明ADHD儿童Rutter量表得分与家长PSQ得分呈正相关(r=0. 46,P 0. 001)。结论:伴行为问题ADHD儿童的家长压力增高,其中M型行为儿童的家长压力最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伴和不伴污染/洗涤症状的强迫性障碍患者之间厌恶感的差异,为强迫性障碍的异质性和个体化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符合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第十次修订本(ICD-10)中强迫性障碍诊断标准的患者66例,根据是否伴有污染/洗涤症状分为清洗组(n=26)及非清洗组(n=40),并选取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匹配的正常对照51例。所有被试完成词汇判断任务,记录被试在核心厌恶词、道德厌恶词和中性词厌恶判断中的正确率、反应时及厌恶程度评级结果,比较三组被试厌恶感的差异。结果:清洗组、非清洗组核心厌恶词[(723±89)ms,(746±95)ms vs.(676±96)ms]及道德厌恶词[(772±98)ms,(796±92)ms vs.(723±94)ms]的反应时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且前两组核心厌恶词[(6.7±1.5),(6.9±1.6)vs.(5.8±1.7)]及道德厌恶词[(6.8±1.7),(7.2±1.3)vs.(6.3±1.5)]的厌恶程度评级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5)。清洗组与非清洗组在两类厌恶词的正确率、反应时及厌恶程度评级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强迫性障碍患者厌恶感均升高,伴和不伴污染/洗涤症状的患者之间厌恶感无差异。厌恶感升高可能与强迫性障碍的发生及发展均有关,降低厌恶感可能是未来强迫性障碍的一个治疗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