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对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硬化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方法共收集患者246例,以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为依据将所有的患者分组,其中冠心病组176例,非冠心病组70例;将冠心病组患者再次分组,其中单支病变组69例,双支病变组56例,三支病变组51例,比较冠心病组及非冠心病组间及不同的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三组间的IMT、斑块积分及Gensini评分;分析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与以上观察指标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病组与非冠心病组比较具有较高的颈动脉IMT、斑块积分及Gensini评分(P<0.05);与单支病变组比较,双支病变组及三支病变组患者具有较高的颈动脉斑块发生率、颈动脉IMT、斑块积分及Gensini评分(P<0.05);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与IMT、颈动脉斑块积分呈显著正相关,Gensini评分与IMT及颈动脉斑块积分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冠状动脉的粥样硬化程度随着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升高而加重,冠心病的严重程度可以通过超声检测反映出来。  相似文献   

2.
免疫性血管炎致冠状动脉损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异种动物蛋白所致家兔免疫性血管炎的病理特点,为建立川崎病动物模型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用牛血清白蛋白重复静脉注射复制兔的免疫性血管炎模型,25只幼兔作为实验A组,10只成年兔作为实验B组,10只幼兔为正常对照组。分别做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组织病理分析和相关免疫学检查。结果 经大体标本肉眼观察和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实验A组中有6只发现有冠状动脉扩张,实验B组均未出现冠状动脉扩张。病理检查:光镜下见实验A、B组均出现不同程度内皮细胞肿胀、坏死、内皮下组织水肿、血管壁炎性细胞浸润和弹力纤维断裂等改变,实验B组的病理改变较轻,且实验A组中冠脉扩张者比无冠脉扩张者病理损伤重;电镜检查:实验A组冠状动脉组织出现不同程度内皮细胞肿胀、坏死、脱落、染色质浓聚、平滑肌细胞轻度变性、线粒体肿胀及内质网扩大等改变。实验B组仅见内皮细胞肿胀和轻度平滑肌细胞变性。结论 首次发现用牛血清白蛋白诱导幼兔免疫性血管炎,可导致冠状动脉扩张,其病理改变与川崎病相似,可作为建立川崎病的实验动物模型方法;提供了免疫性血管炎可引起幼龄动物冠状动脉扩张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3.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 对212例患者(包括脑梗死患者和缺血性脑血管病高危人群)及6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双侧颈动脉超声探查,测量颈总动脉后壁的内膜中层厚度(IMT),了解有无斑块形成,进行斑块质地判断.结果病变组IMT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变组以软斑及溃疡斑为主,对照组以扁平斑、硬斑为主,高于对照组(P<0.05).斑块的好发部位以颈动脉窦部(BIF)处最为常见.结论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以不稳定的软斑及溃疡斑为主,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类型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4.
Objectives:To evaluate the cardiovascular disease (CVD) as demonstrated by 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 (cIMT) and the cluster risk factors of CVD including traditional and non-traditional, urinary functions, iron buildup, and hemorheology in rheumatoid arthritis (RA) patients of Gulf Cooperative Council (GCC) countries.Methods: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 was obtained from 216 RA patients, free of atherosclerotic diseases.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cIMT and the possible CVD risk factors was carried out using regression analysis.Results:The mean cIMT was observed as 0.58±0.11 mm. Mean age was 48±13 years. Univariate analysis revealed a positive association (p<0.05) between cIMT and age, body mass index,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SBp), and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c-reactive protein (CRP), triglycerides (TG), low-density lipoprotein (LDL), 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ESR), hemoglobin (Hb), hematocrit (Hct), mean cell volume, platelet, monocytes, eosinophils, ferritin, creatinine, and uric acid. Negative relationship was observed between cIMT an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GFR), transferrin, and high-density lipoprotein.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exhibited a positive association between cIMT and the age, LDL, eosinophil, SBp, and the ESR, whereas, negative connection with the GFR and transferrin.Conclusion:In this study, we found that the eosinophils, and low transferrin, are the potential candidates for the CVD risk factors in RA patients. Fasting blood glucose level was also observed to be a significant risk factor in diabetic as well as non-diabetic RA. The remaining CVD risk factors in RA patients of GCC countries including older age, high SBp, ESR, LDL, and low GFR were similar to the international population.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05年8月~2013年5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患者198例并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69例。CHD组129例,采用超声探头测定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斑块厚度,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CHD组患者的血糖、甘油三酯及收缩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CHD组颈动脉斑块发生率为81.4%,对照组为15.9%,两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CHD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0级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2级、3级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多支病变组患者斑块积分高于单支病变组,mIMTc显著增加,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颈动脉超声对CHD的预测总符合率为73.74%。结论在冠心病的发生中颈动脉粥样硬化是一个高危预测因子,颈动脉血管超声检测可以作为疑诊CHD但是又不适用冠脉造影患者疾病诊断的辅助依据,可以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脂肪活性因子对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120例疑似冠心病患者,按照回顾性分析方法,将确诊的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他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诊疗记录当中的脂肪活性因子(visfatin、脂联素、Pai-1、TNF-α)以及Ge...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雷公藤多甙对移植心脏免疫损伤性冠状动脉硬化的影响。方法 :采用家兔同种异位心脏移植为实验动物模型 ,术后受体家兔分别给药 (雷公藤多甙或生理盐水 ) ,术后 1 0 d,剖取移植的心脏 ,检测冠状动脉内膜厚度及组织学改变。结果 :雷公藤多甙能够抑制冠状动脉内膜层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及平滑肌细胞的侵入及增殖、较有效地控制内膜的增厚。结论 :雷公藤多甙具有抑制移植心脏免疫损伤性冠状动脉硬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与冠心病(CHD)的相关性。方法:选取OSAHS患者39名、OSAHS合并CHD患者37名、健康对照者40名。均进行多导睡眠监测,清晨空腹卧位静脉取血,检测。结果:OSAHS及OSAHS合并CHD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B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而载脂蛋白A、高密度脂蛋白、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组间比较亦存在差异;与睡眠监测指标进行相关分析发现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与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呈正相关(P<0.05),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与AHI呈负相关(P<0.05);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与最低血氧饱和度(LsaO_2)呈负相关(P<0.05)。结论:OSAHS可引起血液有形成分、凝血功能、血糖血脂代谢等异常,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及发展。其与CHD有明确的相关性,是独立于年龄、体重、饮食、遗传等原因的CHD的发病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颈动脉硬化超声表现对冠心病诊断的价值.方法 选择疑诊冠心病患者83例,行颈动脉高频彩超探查并与冠脉造影结果比较,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超声表现与冠心病诊断的相关性.结果 颈动脉粥样硬化组其冠脉造影的阳性率明显大于颈动脉正常组,特别是颈动脉弥漫性粥样硬化患者的冠心病发生率较高.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颈动脉弥漫性硬化对冠心病的诊断有较高的符合率,可以初步预测冠心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余传庆  张梅  薛敏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1,36(8):831-834,836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及其硬化程度的关系。方法: 240例确诊的ICVD患者(ICVD组,又分为有CAS斑块组123例和无CAS斑块组117例)和236例非脑血管病患者(对照组),均接受颈动脉超声检查,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状况,并对血浆Hcy和MMP-9水平与CAS的斑块及其硬化程度分型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ICVD患者Hcy和MMP-9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ICVD患者斑块组Hcy和MMP-9水平均明显高于无斑块组(P < 0.01)。ICVD组颈动脉IMT与Hcy和MMP-9水平呈正相关关系(P < 0.05);ICVD组颈动脉硬化程度与Hcy及MMP-9水平呈正相关关系(P < 0.05);ICVD组血浆Hcy与MMP-9水平呈正相关关系(P < 0.01)。高龄、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吸烟、饮酒及冠心病对ICVD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影响较大。结论: ICVD患者中,CAS斑块形成可能与血浆Hcy和MMP-9升高有关,CAS程度愈高,其相关性愈大,ICVD患者Hcy和MMP-9水平可以反映颈动脉斑块的性质和稳定性,是临床了解ICVD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支架成形术(SAA)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40例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配对分为SAA组(n=20)与药物治疗组(n=20)。药物治疗组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他汀类、降压药等常规治疗;SAA组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对高度狭窄或伴不稳定斑块的主干动脉予以球囊扩张和SAA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入组时、发病后第21天的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治疗后第90天的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记录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事件。结果发病后第21天,SAA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药物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SAA组与药物治疗组mRS评分为0~1分的患者分别为16例和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药物治疗组有1例患者再发脑梗死,SAA组无复发病例。结论 SAA是动脉粥样硬化性进展性脑梗死的有效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高频超声对老年患者颈动脉及超声心动图检查,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的相关性。方法:选择88例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患者作为研究组,49例无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患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2组患者二尖瓣和主动脉瓣情况、颈动脉内-中层厚度(IMT)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IMT、斑块积分、斑块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研究组管腔闭塞率2.27%,管腔狭窄率90.91%;对照组无管腔闭塞,管腔狭窄率18.37%;2组患者管腔闭塞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73),研究组患者管腔狭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合并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及高脂血症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变有密切关系,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随心脏瓣膜钙化程度的加重而加重,对于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患者应行颈动脉超声检查。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支架成形术(SAA)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40例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配对分为SAA组(n=20)与药物治疗组(n=20)。药物治疗组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他汀类、降压药等常规治疗;SAA组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对高度狭窄或伴不稳定斑块的主干动脉予以球囊扩张和SAA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入组时、发病后第21天的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治疗后第90天的改良Rankin 量表(mRS)评分;记录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事件。结果 发病后第21天,SAA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药物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SAA组与药物治疗组mRS评分为0~1分的患者分别为16例和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药物治疗组有1例患者再发脑梗死,SAA组无复发病例。结论 SAA是动脉粥样硬化性进展性脑梗死的有效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胆固醇?炎症因子和冠心病斑块稳定性的相关关系?方法:2013年7月~2014年5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07例,其中55例稳定性心绞痛(stable angina pectoris,SAP)患者为SAP组,52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为ACS组,并选取相同时期非冠心病患者96例为对照组?主要观察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e C reactive protein,hs-CRP)?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白介素(interleukin,IL)-6等炎症因子和斑块稳定性的相关关系?结果:ACS组TC和LDL-C分别为(6.38 ± 1.17)mmol/L和(5.63±1.12)mmol/L,均高于SAP组[TC(4.51 ± 1.06)mmol/L?LDL-C(4.42 ± 1.05)mmol/L],且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ACS组TBil为(6.28 ± 0.74)μmol/L,SAP组TBil为(9.96 ± 1.02)μmol/L,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ACS组Hs-CRP?IL-6和TNF-α分别为(19.06 ± 3.72)mg/L?(57.35 ± 4.14)pg/L和(38.11 ± 2.64)pg/L,均高于SAP组[hs-CRP(11.31 ± 2.15)mg/L?IL-6(29.60 ± 3.08)pg/L和TNF-α(26.82 ± 2.13)pg/L],且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血中TC?LDL-C?IL-6?TNF-α和Hs-CRP等明显增高,并与斑块稳定性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国人颈动脉粥样硬化及缺血性脑卒中的影响,寻求安全有效的、适合中国人群应用的阿托伐他汀剂量,为预防缺血性脑卒中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Medline、中国知网、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等在1990-2011年关于阿托伐他汀在脑卒中应用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文章,由2名评价员独立筛选、评价文献和提取数据;应用系统评价软件Revman 5.0及SPSS 13.0计算相关指标绘制图表,并针对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不良反应的影响进行Meta分析。 结果:中国人群普遍的阿托伐他汀应用剂量为10和20 mg,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比研究资料尚不充分。Meta分析显示,20 mg阿托伐他汀组IMT变化优于10 mg组,MD=-0.21,95%CI[-0.25,-0.17]; 20 mg组LDL-C值低于10 mg组,MD=0.52,95%CI[0.44,0.61];2组不良反应未见明显差异。 结论:阿托伐他汀用于预防脑卒中时,在IMT变化和降低LDL-C方面,阿托伐他汀20 mg优于10 mg,且在不良反应方面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脑白质病变程度和颅内动脉硬化条数之间的关系,探讨脑白质病变对颅内动脉硬化发生风险和严重程度的预测作用。方法回顾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133例,全部行头颅MRISE序列扫描和3D—TOFMRA,测量颅内动脉硬化条数、脑白质病变程度。结果颅内动脉硬化占75.2%(100/133),脑白质病变者占80.5%(107/133)。颅内动脉硬化率在脑白质病变组高于无脑白质病变组(2=5.303,P=0.021)。随着脑白质病变程度加重,颅内动脉硬化条数有增多趋势(spearman rs=0.415,P〈0.001)。结论颅内动脉硬化总条数与脑白质病变程度等级相关,对合并脑白质病变的脑卒中高危人群进行脑动脉MRA检测有重要防治意义。  相似文献   

17.
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及其与冠心病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3,自引:4,他引:23  
目的:通过对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检测,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发生与冠心病的关系及其与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应用高频超声测定IMT及斑块的超声分级,并与冠心病的多种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检测的90例患中,经冠脉造影证实,冠心病组69例,对照组21例。结果:冠心病组中,IMT明显大于对照组,但冠脉病变组之间无差异。冠心病组的颈动脉硬化斑块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与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有关,以分叉部为最高,依次为颈总动脉和颈内动脉,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及高血压,糖尿病发病率在冠心病组中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与冠心病发病率成正比。颈动脉超声可对冠心病的多种危险因素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相关性,并针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住院患者80例和同期健康体检者80例,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记录两组的血清胱抑素C(CysC)、甘油三酯(TG)、血清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两侧颈动脉内径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应用SPSS 19.0进行统计学分析,对以上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的CysC、TC、HDL-C、两侧IM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ysC、HDL-C、两侧IMT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存在相关性;观察组的CysC和两侧颈动脉IMT水平高于对照组,HDL-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颈动脉IMT与缺血性脑血管病有相关性,CysC的升高和HDL-C的降低是其发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动脉粥样硬化是动脉壁免疫系统介导的炎症性疾病。动脉壁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系统对许多内源性和外源性抗原都有免疫反应。已有研究表明免疫系统在动脉粥样硬化进程中一方面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另一方面延缓动脉粥样硬化。因此,通过针对抗原的主动免疫调节可以改变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本文讨论了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系统在动脉粥样硬化进程中的双重作用,介绍了已经在实验室阶段制成的疫苗以及在实验模型中成功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程的抗原的研究,探讨了动脉粥样硬化疫苗临床应用的前景和挑战。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原发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发生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危险因素.方法 74例确诊原发ANCA相关小血管炎患者,跟踪随访至少1年,以是否进入慢性肾功能衰竭分为肾功能正常组(对照组)和慢性肾功能衰竭组(观察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探寻肾功能预后不良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74例患者中1年内发生慢性肾功能衰竭43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