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宫内节育器异位的处理与预防.方法:总结宫内节育器异位的原因,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处理,提出预防措施.结果:两例患者成功取出节育器.结论:对宫内节育器异位要做好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B超诊治放置节育器女性发生异位的作用,以期提高妇女避孕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取2008年6月至2009年5月的110例宫内放置节育器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的患者均定期进行B超检查,观察术后1~4年节育器异位情况。结果:1~4年内发生宫外异位、下移、节育器断裂或变形、嵌顿的例数逐年增多,节育器放置1年内异位比率为10.91%,第2年节育器异位比率为13.62%,第3年节育器位置异位比率为13.63%,第4年节育器异位比率为24.54%。此外还有少数发生脱环、带环受孕等情况。结论:节育器异位的发生会随着时间增长而增多,放置宫内节育器的妇女应注意定期体检复查。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妈富隆用于改善放置宫内节育器初期子宫异常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放置宫内节育器的避孕妇女108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观察组从放置宫内节育器当天开始每天按时服用妈富隆1片,直至当月生理期第25d停止服药。对照组放置宫内节育器后不服用妈富隆。对两组妇女放置宫内节育器后子宫异常出血时间和月经量增多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妇女术后,第一次及第二次月经流血天数均短于对照组,观察组第一次点滴出血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加,差异统计学具有意义(P0.05)。观察组第二次月经点滴出血和对照组差异统计学不具有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第一次和第二次月经量增多妇女例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统计学具有意义(P0.05)。结论:给予放置宫内节育器的妇女妈富隆能够有效改善其子宫异常出血情况,可以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4.
刘青  柳青  杨孝侠 《中国性科学》2011,20(5):20-21,55
目的:观察3种宫内节育器临床应用效果,分析比较计划生育系统常用的几种IUD的脱落、因症取出及带器妊娠,评价其临床效果及适宜人群.方法:收集来我所进行健康体检的620例放置IUD育龄妇女,随机分成三组:活性yIUD 190例、元宫型IUD环200例,TCuC三球型172例,统一使用迈瑞9000 plus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mHZ,专门B超医生检查.结果:3种不同IUD带器有效均值比较P>0.05,无显著性差异,带器有效与无效均值比较P<0.01,有显著性差异.元宫型IUD易被育龄群众接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剖宫产史对女性人工流产术后即时放置宫内节育器的影响。方法:选择390例于2013年7月至2014年11月收治于我院的剖宫产术后行人工流产术后即时放置IUD的妇女,分为三组,其中123例剖宫产术后12个月内的患者称为观察组Ⅰ,92例剖宫产术后12个月以上的患者称为观察组Ⅱ,175例无剖宫产史患者称为对照组Ⅲ。三组患者行人工流产术后即时放置IUD并进行随访观察12个月,对比三组患者治疗后有无发生副作用及避孕效果。结果:三组患者在置入IUD后1、3、6、12个月后发生经期延长、经量增加、闭经、不规则出血、腰腹痛、白带增多等副作用情况均无显著差异(均P>0.05),且均无出现闭经(宫腔粘连)情况;三组患者中,术后6个月随访时的因出血、因疼痛取出率为最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52,P=0.538),三组患者术后12个月随访时并未发现有带器妊娠;除术后1个月随访时观察组Ⅱ有1例出现完全脱落外,其余随访时间段各组均无出现脱落情况;三组患者在术后1、3、6、12个月随访中的累计续用率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剖宫产手术史对再次妊娠的女性行人工流产术后即时放置IUD的效果和安全性无明显影响,有剖宫产史的妊娠女性可采用人工流产术后放置IUD的方式避免重复妊娠。  相似文献   

6.
李俭莉  申恒春 《中国性科学》2009,18(4):21-23,25
目的:探讨宫内妊娠误诊为异位妊娠的原因及对策。方法:对两家医院1998年1月-2008年12月,10年间宫内妊娠误诊为异位妊娠218例及同期确诊为异位妊娠218例采用病例对照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症状:宫内妊娠组停经史例数及平均停经天数与异位妊娠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阴道流血例数两组有显著差异(P〈0.01);腹痛例数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体征:宫内妊娠组腹部压痛、宫颈举痛和附件区压痛例数显著低于异位妊娠组。B超检查:宫内膜增厚例数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宫内妊娠组附件包块例数少于异位妊娠组(P〈0.05)。宫内妊娠组盆腔积液例数显著少于异位妊娠组(P〈0.01)。β—HCG值:两组入院时血β—HCG平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师的诊治思维,过分依赖辅助检查等是误诊的主要原因。对有疑问的病例,在患者生命体征平稳的情况下,加强动态观察和期待疗法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子宫穿孔后经腹B超引导下宫腔操作取宫内节育器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取宫内节育器致子宫穿孔患者22例资料,均采取经腹B超引导下宫腔操作,分析应用效果。结果:手术前经B超检查,20例患者做出明确诊断,18例为单纯子宫穿孔,2例患者子宫穿孔同时合并盆腔出血,可见游离液体回声。22例患者行B超引导下取宫内节育器,术前均未采用米索前列醇扩张宫口药物,20例患者手术一次性完成,一次性手术成功率为90.9%,平均操作时间为(22.7±6.8)min,平均出血量(23.7±11.9)m L,2例患者由于子宫小,操作时间超过1h,仍然没有成功,放弃取宫内节育器。术后未出现感染病例,B超复查子宫回声均匀,后穹窿无积液,顺利出院。结论:在子宫穿孔后采用B超引导宫腔操作取宫内节育器安全有效,术后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朱志红 《中国性科学》2013,22(3):36-37,51
目的:比较MCu型宫内节育器和与TCu220e型宫内节育器的避孕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2010年2月~2011年6月,选择来我站要求放置宫内节育器的健康育龄女性260例,按照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130例。MCu组置入MCu型宫内节育器,TCu220c组置入TCu220e型宫内节育器。所有放置者均于植入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各随访一次,观察两组女性的避孕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Meu组在置入术后的疼痛发生率、脱落率、因症取出率、带环妊娠率均低于TCu220e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Meu型宫内节育器避孕效果好,置入后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中国性科学》2015,(8):77-79
目的:探索宫内节育器嵌顿的危险因素,为减少宫内节育器嵌顿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09年3月至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宫内节育器嵌顿患者80例作为病例组,同期门诊80名未发生宫内节育器嵌顿者为对照组,分析宫内节育器嵌顿的相关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病例组的痛经发生率(57.5%)高于对照组(3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33,P<0.05);病例组与对照组上环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569,P<0.01);病例组中妇科炎症发生率(52.5%)高于对照组(2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545,P<0.01);病例组带环怀孕发生率为(58.7%)高于对照组(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724,P<0.01)。经Logistics回归分析痛经、上环时机、妇科炎症、带环时间和带环怀孕是宫内节育器嵌顿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在放置宫内节育器前综合考虑妇女的综合状态,选择适宜的宫内节育器,严格遵守放置规程,加强术后观察,可减少宫内节育器嵌顿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35岁.左下腹紫色肿物7年,偶尔疼痛,与月经周期关系不明显.查体:下腹部剖腹产切口左下方可见一约2.5 cm×2.0 cm圆形隆起性肿块,表面呈紫红色,质地中等,基底较硬,活动度差.皮损组织病理示:真皮中下部可见管腔样结构,大小不一,管腔壁由单层柱状细胞构成,柱状细胞近腔面有纤毛,其间个别透明细胞夹杂,透明细胞含致密的小核和空泡化的胞质,诊断为皮肤子宫内膜异位,经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11.
俞莺 《中国性科学》2010,19(12):10-10,14
目的:报告2例二期梅毒误诊病例,二期梅毒皮损多种多样,可有斑疹、丘疹、脓疱疹、斑块、结节等,常易误诊为一般的皮肤病而延误治疗。方法:2例患者查血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均〉1∶8(+),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PHA)(+)。结果:病理检查,表皮增生,真皮层可见密集混合性炎症细胞浸润,其中大量浆细胞。结论:诊断为二期梅毒。  相似文献   

12.
13.
Multiple keratoacanthomata. A report of two case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4.
15.
We report two cases of superficial granulomatous pyoderma (SGP). Unlike classical pyoderma gangrenosum this variant is characterized by a benign course, superficial ulceration and a granulomatous infiltrate. Although our cases share the typical features of SGP. they are noteworthy in that one had the disease for 18 years, and the other had concomitant sarcoidosi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