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姑息性内支架置入术治疗累及右心房的恶性下腔静脉阻塞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右心房及下腔静脉内联合置入内支架治疗累及右心房的恶性下腔静脉狭窄的安全性与疗效。方法 5例男性晚期肝癌患者,年龄42-65岁,平均56.3岁,肿瘤侵及下腔静脉和右心房下腔静脉入口引起下腔静脉阻塞,产生肝肿大,腹水,下肢水肿等症状和体征,选用Z形自膨胀不锈 内支架,长度7.5-10.0cm,直径2.5cm,将其部分置入右心房,大部分置入下腔静脉,以开通阻塞的下腔静脉,心腔段内支架置入长度1-3cm,结果 内支架均置入成功,阻塞的下腔静脉全部开通,患者下腔静脉阻塞症状和体征均明显减轻或消失,随访67-188天,下腔静脉阻塞症状未见复发,也无与内支架入有关的心脏并发症,结论 对累及右心房的恶性下腔静脉狭窄采用右心房和下腔静脉联合内支架置入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SD大鼠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模型,观察研究大鼠血栓模型在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进行下腔静脉造影,探讨血栓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及意义。方法将23只SD大鼠切开皮肤及组织,暴露并游离下腔静脉,采用结扎阻断下腔静脉及其分支,并用微血管夹钳夹损伤静脉壁的方法诱导下腔静脉血栓形成;分别于术前第1天及术后第1、4、7、10、14、21天进行血管造影观察下腔静脉血栓变化及血管再通情况。结果最终17只大鼠参与实验全过程,术前第一天大鼠静脉造影显示下腔静脉通畅,未见充盈缺损。术后大鼠的血栓长度随时间的变化呈抛物线变化,血栓长度先增长,之后又开始减少,到术后第21天几乎溶解消失。结论经大鼠尾静脉行造影可成功观察到大鼠下腔静脉通畅情况及血管分支走行,是一种观察研究血栓变化的新的有效的实验方法。大鼠下腔静脉结扎后,很快就有生殖静脉代偿性增粗,参与静脉回流,不会引起严重的静脉栓塞症状,形成的下腔静脉血栓不经治疗一段时间后也可自溶。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不同时期肝硬化大鼠下腔静脉与门静脉血中一氧化氮(NO)浓度变化,探索其在门脉高压症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制备四氯化碳诱导的肝硬化大鼠模型,在第15天、第30天、第52天取大鼠下腔静脉及门静脉血检测NO浓度。结果:正常及肝硬化Ⅰ期、Ⅱ期、Ⅲ期大鼠下腔静脉和门静脉血中NO浓度分别为71.088±8.739、102.821±6.783、122.499±4.605、155.843±10.328μmol/L和87.025±7.858、115.377±7.935、146.222±8.360、182.811±8.449μmol/L。门静脉血和下腔静脉血中NO浓度随着肝脏病变的加重而逐渐增高,不同时期之间各组大鼠门静脉和下腔静脉血NO浓度的增高有显著性。而且,各组大鼠门静脉血中NO浓度均显著高于同组大鼠的下腔静脉血中NO的浓度,结论:实验性肝硬化大鼠门静脉血和下腔静脉血中CO在肝硬化门脉高压高动力循环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尤其以门静脉血中NO为更重要。  相似文献   

4.
下腔静脉畸形的影像学诊断(附1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下腔静脉畸形15例,其中下腔静脉后输尿管3例,双下腔静脉畸形3例及下腔静脉膜性梗阻9例。作者根据有无下腔静脉回流障碍对该组疾病进行了分型,并结合本文病例分析,着重探讨了该组疾病的影像学表现,评价了超声、下腔静脉造影等影像学检查方法对该组疾病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肝移植治疗肝脏终末期病变的方法。采用改变的背驮式肝移植技术即保留肝后下腔静脉的全病肝切除,将供植于受肝原位,供、受体肝上下腔静脉,供、受体肝动脉和胆总管行对端吻合,结扎供肝肝下腔静脉,用FK506、晓翻和泼尼松(下同)三联免疫抑制剂抗排斥反应,加强术后监护和感染的控制,结果例1、2目前分别存活12、9个月余,生活自理,例3因术后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死亡,存活14天,提示肝移植是治愈肝脏终末期病变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先天性下腔静脉畸形的MSCT影像学表现,评价MSCT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并分析经MSCT证实的24例先天性下腔静脉畸形患者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意义。结果 24例先天性下腔静脉畸形包括下腔静脉肝段缺如4例,其中2例伴有奇静脉代偿引流至上腔静脉,肝静脉直接回流右心房;2例为单纯性。左肾静脉畸形10例,CT横断面显示腹主动脉后左肾静脉、左肾静脉环绕腹主动脉分别为9例、1例。双下腔静脉8例,CT表现为肾下段腹主动脉左右两侧上行的下腔静脉。下腔静脉后输尿管2例。11例患者检出镜下血尿,4例有高血压病史,1例患者为多脾综合征,2例合并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其余患者为偶然发现。结论 MSCT能清晰显示下腔静脉及属支的畸形,是诊断先天性下腔静脉畸形的重要方法,可降低手术及介入诊治中的风险,为临床诊治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腔静脉异常引流(附二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报告二例下腔静脉闭塞伴有侧支循环血管引渡以下腔静脉血液进入左心房。临床表现为口唇紫绀、杵状指和门脉和下腔静脉高压的症状和体征。采用经皮穿刺下腔静脉球囊扩张术使下腔静脉再通后,血氧饱和度和血氧分压升高至正常,门脉和下腔静脉高压的症状和体征消失,术后多普勒超声于引流血管内无血流频谱发现。  相似文献   

8.
作者报告1例27岁妊娠32周的妇女产后第五天盆腔超声检查显示子宫增大、宫腔内气体影及右侧附件肿块、腹部CT扫描证实了超声检查的发现并显示一腹膜后炎性肿块,提示下腔静脉血栓形成,置病人于左后斜位作下腔静脉和右侧卵巢静脉的脉冲式多普勒检查和实时超声显示扩张。右卵巢静脉充满血栓,从附件肿块伸展到下腔静脉,于下腔静脉右侧卵巢起始部也注意到血栓形成,多普勒检查显示右卵巢静脉无血液流动。在下腔静脉血栓上部  相似文献   

9.
BuddChiari综合征是以肝静脉和(或)肝段下腔静脉狭窄或闭塞为主要病理改变的一组综合征,我国以肝段下腔静脉阻塞型较多[1],随着介入放射学的迅速发展,有取代外科分流术的趋势。介入手段:1.腔静脉成形术(PTA);2.内支架置入术。一、手术方法平卧,局麻下经颈内静脉穿刺,送入5F的猪尾导管置下腔静脉近心残端内作为标记。经股静脉穿刺送导管至下腔静脉远心残端,使用RuPS100逐渐向下腔静脉近心端推进,穿刺破膜到达右心房后经导管送导丝至上腔静脉形成导丝轨,下腔静脉再通后沿导丝交换入球囊导管扩…  相似文献   

10.
Budd—Chiari综合征的影象诊断与介入治疗:附168例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报告168例经B超检出,下腔静脉造影证实的Budd-Chiari综合征,其中65例行下腔静脉或肝静脉PTA或血管内支架置入。对Budd-Chiari综合征的临床表现。B超声象、下腔静脉或静脉造影、CT和其它X线征象进行了回顾性分析。168便中,下腔静脉隔膜型76例(45.2%),下腔静脉节段性狭窄或闭塞65例(38.7%),肝静脉开口闭塞10例(6.1%),下腔静脉+肝静脉闭塞17例(10%)  相似文献   

11.
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系一先天畸形,实际是腔静脉发育异常。正常输尿管位于腰大肌前方,下腔静脉的外侧;而腔静脉后输尿管从下腔静脉的后面绕至其内侧,然后下行。自1892年Hochstotter首次报告后,至1984年文献中已有184例记载。国内报导16例,我们曾遇到6例,均经手术证实。例1,男,30岁,因无痛性肉眼全程血尿一天入院。患者半月前发现尿色深黄日渐加深。查体:右肾区轻叩  相似文献   

12.
犬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动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改进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TCPC)动物模型的手术方法和探讨术后血液动力学变化,采用Y型人造血管分别与上、下腔静脉及主肺动脉行端侧吻合,结扎腔静脉吻合口近心端,术后予羟乙基淀粉代血浆维持肺动脉在20mmHg,测量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表明,所有实验犬均耐受手术,平均存活时间为14h,最长达5天,术后血流动力学指标保持相对稳定,心排量、平均主动脉压、右/左肺血流量比值与肺血管阻力均成显著负相关。本实验在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进行,且不缝闭三尖瓣和肺动脉瓣,避免了心内操作,方法简便,术后存活时间长,有助于对TCPC术后血流动力学改变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研究左肾静脉解剖走向,探讨左侧精索静脉曲张栓塞治疗最佳路径,材料与方法:对30例下腔静脉,左肾静脉及左侧精索静脉造影作回顾性分析,测量左肾静脉与下腔静脉之间的夹角,SV在坚肾静脉内开口与下腔静脉侧缘的距离,并对经皮右锁骨下静脉穿刺上腔静脉入路行SV栓塞与经股静脉穿刺下腔静脉入路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4.
血管内支架放置治疗下腔静脉闭塞伴血栓形成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为了使下腔静脉闭塞伴血栓形成,在作成形手术时既能有效地保持下腔静脉再通,又能避免肺栓塞发生,我们对3例下腔静脉闭塞伴血栓形成的患者实施PTA和stent置入术,均取得满意效果。支架置入后,下腔静脉通畅,无肺栓塞发生。支架具有支撑血管和压迫固定血栓的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15.
奇静脉是连接上腔静脉和下腔静脉的重要通道,沿途接收椎体静脉、食管静脉、肋间后静脉及心包静脉的血流。当上腔静脉或者下腔静脉发生阻塞时,此侧支循环可以作为正常循环的通道。CT扫描可以直观清晰地显示奇静脉的解剖学结构,用以了解奇静脉是否发生异常的改变,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 评价布- 加综合征(BCS)肾静脉开口以上下腔静脉闭塞介入治疗的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BCS肾静脉开口以上下腔静脉闭塞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右颈内静脉途径和右股静脉途径行下腔静脉开通治疗;22例经右颈内静脉途径,6例联合经皮经肝途径施行肝静脉开通治疗。术后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随访,观察下腔静脉和肝静脉畅通情况。 结果 28例患者介入手术均获成功,下腔静脉单纯球囊扩张术16例,支架植入12例。开通1支肝静脉17例,开通2支肝静脉11例。术后造影均显示下腔静脉、肝静脉血流通畅,无血管破裂出血等并发症发生。28例患者随访6~79个月,平均(42.6±24.5)个月。下腔静脉单纯球囊扩张患者再闭塞率为43.8%(7/16),下腔静脉支架植入患者再闭塞率为8.3%(1/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静脉再闭塞率为28.6%(8/28)。 结论 BCS肾静脉开口以上下腔静脉闭塞介入治疗安全有效,下腔静脉长段闭塞支架植入疗效优于球囊扩张。  相似文献   

17.
下腔静脉后输尿管(附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腔静脉后输尿管(附6例报告)张其芬周荣显汪定海下腔静脉后输尿管又称环绕腔静脉输尿管,是下腔静脉发育反常的一种先天性畸形。报告6例均已手术成功。1一般资料本文6例,男5例,女1例,年龄25~38岁,平均30.66岁。临床均以右腰部胀痛、肾积水入院,1...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脑出血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治疗措施。方法 选取我院诊治的60例脑出血合并DVT患者临床资料,包括一般资料、首次抗凝治疗时间、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指征、回收状况、滤器未取出原因。结果 脑出血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时间平均13.6天;首次抗凝时间发生于脑出血后1月内,其中1周内25例、1~2周内18例、2周~1月内17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首次抗凝时间平均19.3天、外伤性脑出血患者首次抗凝时间平均14.8天;27例患者根据病情需要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其中18例患者治疗评估后于滤器取出时间窗内顺利取出,9例患者因血栓进展、滤器内形成血栓、超出滤器回收时间等原因未能取出,转化为永久性滤器置入体内,治疗期间未发生肺栓塞及再发脑出血。患者出院后口服利伐沙班(20 mg, 1次/天)维持抗凝时间3个月~2年不等,随访无新发血栓形成及未取出滤器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 脑出血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应根据脑出血的位置及其临床恢复程度确定开始抗凝的最佳时机,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预防肺栓塞应严格掌控适应证,同时需加强对未取出滤器患者的随访,防范远期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9.
肝静脉阻塞的血管造影表现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 评价肝静脉阻塞的血管造影表现。方法 肝静脉阻塞患者45例,男23例,女22例;年龄9~54岁。全部病例均行下腔静脉造影和肝静脉造影。结果 肝静脉阻塞而下腔静脉通畅37例,肝静脉和下腔静脉同时阻塞8例。肝静脉阻塞而下腔静脉造影表现为肝内段下腔静脉局限性或普遍性狭窄31例,肝内段下腔静脉管径正常者12例,肝静脉开口处出现隔膜膨出征5例,副肝静脉开口处出现隔膜膨出征4例,肝静脉之间交通支形成45例。结论 下腔静脉造影能对肝静脉有无阻塞做出初步判断,隔膜膨出征是肝静脉和副肝静脉开口处膜性阻塞的直接征象,选择性肝静脉造影是诊断肝静脉阻塞的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20.
报告经DSA、超声、CT、MRI、经皮肝穿刺活检确诊的布-加氏综合征81例。临床主要表现为下腔静脉梗阻和门脉高压症状。胆囊壁增厚是影像诊断的一个间接征象。本组DSA检查将其分为Ⅲ型:Ia.下腔静脉梗阻、肝静脉通畅;Ib.下腔静脉梗阻伴肝静脉梗阻;Ⅱa,下腔静脉狭窄,肝静脉通畅;Ⅱb.下腔静脉狭窄伴肝静脉梗阻;Ⅲ.单纯肝静脉梗阻。超声对布-加氏综合征检查可做为首选。DSA的检查不仅诊断可靠,更有意义的是介入治疗,不适宜介入治疗或球囊导管扩张失败者再采取外科疗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