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肺泡巨噬细胞及诱导痰中内皮素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研究慢性支气管炎(慢支炎)患者诱导痰中、肺泡巨噬细胞(AM)培养上清液中及在氨茶碱和脂多糖(LPS)干预下培养上清液中内皮素(ET)的浓度变化,探讨AM源性ET在慢支炎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理进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慢支炎患者14例,COPD患者13例,同时选择14名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支气管肺泡灌洗技术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对其细胞成分进行计数和分类;对其中26例用高渗盐水诱痰法取痰标本,放射免疫法测定诱导痰中和AM培养上清液中的ET浓度.结果(1)慢支炎组、COPD组BALF中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数、肺泡巨噬细胞数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2)慢支炎组和COPD组AM培养上清液中ET浓度和诱导痰中ET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但慢支炎组与COPD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3)三组的诱导痰ET浓度与AM培养上清液ET浓度呈正相关(r=0.741,P<0.01),与AM数呈正相关(r=0.597,P<0.01);(4)COPD组AM培养上清液ET浓度、诱导痰ET浓度均与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FEV1占预计值%)呈负相关(r=-0.828,P<0.01;r=-0.748,P<0.05);(5)氨茶碱对AM培养上清液中ET浓度无影响(P>0.05),而LPS使其浓度明显升高(P<0.01).结论(1)慢支炎、COPD患者气道腔内存在非特异性气道炎症,其特点表现为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数目增多;(2)AM为肺内ET的重要来源之一,LPS可刺激AM分泌ET,AM源性ET可能参与了COPD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的病理进展过程.  相似文献   

2.
将73例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予常规抗心衰治疗,观察组加服普伐他汀,疗程8周.治疗前后用彩超测定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ELISA法和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心功能指标LVEF明显升高、LVDd明显下降,血浆NT-proBNP、CRP水平均明显下降,P均<0.05;观察组血浆NT-proBNP与LVEF呈负相关(r=-0.72,P<0.05),与LVDd呈正相关(r=0.75,P<0.05);血浆CRP水平与LVDd呈正相关(r=0.31,P<0.05),与LVEF增加呈负相关(r=-0.387,P<0.05).提示普伐他汀治疗慢性心衰效果确切,其主要作用机制为降低血浆NT-proBNP、CRP水平.  相似文献   

3.
王晓园  黄玉蓉 《山东医药》2012,52(37):61-62
目的探讨血浆Intermedin(IMD)、尾加压素Ⅱ(UⅡ)水平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肺动脉高压(PH)的相关性。方法应用超声心动图测定65例老年COPD稳定期患者的肺动脉压(PAP),根据是否存在PH将患者分为PH组30例和无PH组35例;另择健康查体者3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组血浆IMD、UⅡ含量,分析血浆IMD、UⅡ含量与PAP和动脉血氧分压(PaO2)的相关性。结果 PH组和无PH组的血浆IMD含量较对照组均明显降低(P均<0.05),血浆UⅡ含量较对照组均明显升高(P均<0.05);PH组IMD含量明显低于无PH组(P<0.05),血浆UⅡ含量明显高于无PH组(P<0.05);PH组PAP与血浆IMD含量呈显著负相关(r=-0.83,P<0.05),与血浆UⅡ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0.72,P<0.05)。结论 IMD、UⅡ在PH形成和血管收缩及舒张中起重要作用,其失衡及血管重塑可能是COPD发展为PH的基础,血浆IMD及UⅡ含量可作为判断PH严重程度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管加压素(AVP)、脑钠肽(BNP)在慢性心力衰竭伴低钠血症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用放射免疫法同时测定77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力衰竭组),包括34例伴低钠血症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和43例正常血钠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以及36例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血浆AVP、BNP水平.结果:两组心力衰竭患者血浆AVP、BNP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升高,伴低钠血症心力衰竭患者升高更为显著.随心功能级别增高,血浆AVP、BNP水平升高更明显.血浆AVP与BNP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515,P<0.001),而血浆AVP、BNP水平越高,血钠越低,呈显著负相关(分别为r=-0.403,P<0.001;r=-0.394,P<0.001).结论:心力衰竭患者血浆AVP、BNP分泌明显异常,AVP、BNP分泌增加可能是导致心力衰竭低钠血症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低钠血症发生中两者可能为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血内皮素 (ET)、心钠素 (ANF)、内洋地黄素 (EDF)与慢性心衰病因和程度的关系。方法 :对 332例慢性心衰患者测定了 ET、EDF、ANF,并作了平均 11月的随访。结果 :正常人年龄、性别对 ET、EDF、ANF无影响。心衰组 ET、ANF明显增加 (P<0 .0 0 1) ,与心衰呈正相关 ,EDF明显下降 (P<0 .0 0 1) ,与心衰呈负相关。结论 :同步监测 EF、ANF、EDF释放调节有助于早期发现心衰 ,判断病情及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浆醛固酮的表达特征。方法根据肺功能损害程度将90例COPD患者分为轻中度组(36例)及重度极重度组(54例);再根据病情将COPD患者分为单纯COPD组(33例),肺心病组(57例),同时和29例健康者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进行醛固酮水平的检测,并进行肺功能检查及血气分析检测。结果肺心病组患者醛固酮水平显著高于单纯COPD组及对照组(P0.05);重度极重度COPD组的醛固酮较轻中度组升高(P0.05);血浆醛固酮与动脉血氧分压呈负相关(r=-0.460,P=0.00)。结论醛固酮在COPD患者中有异常表达,与肺心病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原发性高血压(EH)不同合并症患者血浆内皮素(ET)浓度的变化及辛伐他汀干预对其影响.方法 入选EH患者149例,根据合并症的不同分为单纯EH组44例,EH合并左心室肥厚(EH-LVH)组40例,EH合并心房颤动(EH-AF)组36例,EH合并腔隙性脑梗死(EH-LI)组29例,同时选择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149例EH患者按血压水平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主要应用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等药治疗8周)和辛伐他汀干预组(常规治疗+辛伐他汀40 mg/d),药物治疗前后检测血浆内皮素.结果 (1)EH组ET浓度高于对照组[(71.42±6.62)pg/ml对(45.52±8.28)pg/ml,P<0.01]并与血压升高程度呈正相关(r=0.746,P<0.001),EH-LVH组、EH-AF组、EH-LI组ET浓度均高于EH组[(97.67±10.53)pg/ml、(102.15±12.96)pg/ml、(103.49±9.91)pg/ml对(71.42±6.62)pg/ml,P<0.01],ET浓度变化均与血压升高程度呈正相关(r=0.671,r=0.592,r=0.530,P均<0.001).(2)EH-AF组左心房内径与ET浓度呈正相关(r=0.684,P<0.001);EH-LVH组的左心室质量指数与ET浓度呈正相关(r=0.545,P<0.001).(3)EH-LVH组、EH-AF组、EH-LI组的3级高血压所占的百分比均高于EH组.(4)EH 3级辛伐他汀干预组治疗后血压水平较常规治疗组下降更为显著(P<0.05).(5)EH 2级辛伐他汀干预组治疗后ET水平较常规治疗组显著降低(P<0.05),EH 3级辛伐他汀干预组和常规治疗组治疗后ET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但辛伐他汀干预组下降更为显著(P<0.05).结论 ET水平与EH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辛伐他汀干预能更显著降低EH患者ET水平和EH3级患者的血压,提示对EH患者在使用降压药物控制血压的同时合用他汀类药物可能更有益.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老年心力衰竭(心衰)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急性加重患者营养状态与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择住院发生心衰合并COPD急性加重的老年患者300例。按照年龄、性别分为男性61~65岁组、66~70岁组、71~75岁组、76~80岁组、81~85岁组、≥86岁组,女性分组同男性,各组均为25例。入院即检测总蛋白、白蛋白、CD4、CD8水平,并计算CD4/CD8比值。结果与男性≥86岁组比较,男性61~65岁组、76~80岁组、81~85岁组白蛋白水平明显升高(P<0.05,P<0.01);与女性≥86岁组比较,女性61~65岁组、66~75岁组白蛋白水平明显升高(P<0.05)。相关分析显示,男性患者白蛋白水平与CD4、CD4/CD8比值呈正相关(r=0.783、r=0.755,P<0.05),与CD8呈负相关(r=-0.520,P<0.05),女性患者白蛋白水平与CD4、CD4/CD8比值呈正相关(r=0.437、r=0.441,P<0.05),与CD8呈负相关(r=-0.562,P<0.05)。结论老年心衰合并COPD急性加重患者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与其临床营养状态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测定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尾加压素Ⅱ(U rotens inⅡ,UⅡ)的浓度,探讨血浆UⅡ水平与心功能的关系以及运动训练之影响。方法:分别测定118例心衰和48例非心衰病人以及30名正常人血浆UⅡ和脑钠肽(BNP)水平,对其进行相关比较。并在对心衰病人实施运动训练后,测定其治疗后血浆UⅡ和BNP水平,经心脏超声检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伴有心衰的心脏病患者血浆UⅡ水平(3.29±1.56 pg/m l)和不伴有心衰的心脏病患者血浆UⅡ水平(4.40±1.99 pg/m l)均明显低于正常人血浆UⅡ水平(7.55±1.62 pg/m l),P<0.05或P<0.01;心衰患者降低更为明显,并且随心功能不全的加重而下降(P均<0.01);血浆UⅡ水平与心功能分级和血浆BNP水平呈负相关(分别r=-0.313和r=-0.308,P<0.01),与LVEF呈正相关(r=0.304,P<0.05);训练组患者治疗后血浆UⅡ水平明显增加而血浆BNP水平则显著降低(P<0.01),与非训练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血浆UⅡ水平随心功能不全加重和血浆BNP水平的增加而降低,运动训练可升高血浆UⅡ水平,改善心功能。这提示血浆UⅡ水平可作为判断心衰严重程度和临床评价心衰治疗效果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0.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20名对照者和32例脑梗塞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脑脊液(CSF)、血浆中内皮素(ET)的含量。发现急性期血浆ET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01),并与梗塞灶大小呈正相关(r=0.5365,P<0.002),临床病情愈重血浆ET含量愈高,至恢复期仍未见下降的趋势。急性期和恢复期CSF中ET含量较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均>0.05)。提示血浆ET含量升高与缺血性脑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1.
心脏病患者心功能与心包液中心钠素和内皮素浓度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心脏病患心人内皮素(ET-1)、心钠素(ANF)与心脏功能的关系。方法 45例行心脏手术的心脏病民得、均按NYHA标准评价心功能并在心包切开前同时取心包液及静脉血,按放免分析法测定ANF、ET-1浓度。结果 (1)心包液中存在具有免疫活性的ANF和ET-1,二在心包液中的浓度均显高于其血浆中的浓度(P〈0.01);(2)心包液ET-1与心功能呈负相关(r=-0.49,P=0.001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的血清血管紧张素I、Ⅱ(Ang I、Ⅱ)、心钠素(ANF)和醛固酮 (ALD)水平,及美多洛尔、苯那普利和非洛地平干预治疗后的变化和意义。方法:放射免疫法测定356例EH组和 68例非高血压组血清Ang I、Ⅱ,ANF和ALD水平,对EH患者分组给予美多洛尔、苯那普利和非洛地平干预治疗, 比较其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EH患者血清Ang I、Ⅱ和ALD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ANF则否 (P>0.05);高血压I、Ⅱ、Ⅲ期组间血清4种活性肽水平的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Ang I与AngⅡ(r=0.511, P<0.01),ALD与Ang Ⅱ间(r=0.431,P<0.05)呈显著正相关,Ang I与ANF、ALD,AngⅡ与ANF,ANF与 ALD间无显著相关性(P均>0.05);Ang I、Ⅱ,ALD水平均与平均动脉压呈显著正相关(r=0.451,0.432,0.512, P均<0.01),ANF则否(P>0.05)。EH患者中,美多洛尔干预组(66例)治疗后血清Ang I、Ⅱ、ALD水平分别显著下降(P均<0.01);苯那普利干预治疗组(68例)后血清AngⅡ水平显著下降、ALD水平却显著升高(P均 <0.01);非洛地平干预组(80例)治疗后血清Ang I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EH患者血清Ang I、Ⅱ和 ALD水平显著升高,美多洛尔可使三者水平均显著下降,苯那普利仅使AngⅡ水平显著下降,ALD水平却显著升高, 而非洛地平却使血清Ang I水平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清中降钙素原(PTC)、白介素-6(IL-6)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BODE指数的相关性,为慢阻肺病情的判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4年12月-2015年10月在我院呼吸内科治疗的30例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病人作为A组,30例门诊随访的慢阻肺稳定期病人作为B组,另选3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C组,收集三组研究对象的血液标本,比较血清PCT、IL-6和CRP的水平,分析其与BODE指数的相关性。结果健康对照组、慢阻肺稳定期组和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组的血清PCT和CRP水平两两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A组患者的血清IL-6分别与C组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A组组间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阻肺稳定期组和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组血清中PCT与相应的BODE指数显著正相关性(r=0.756,P=0.006和r=0.916,P=0.000),血清IL-6与BODE指数具有显著相关性(r=0.744,P=0.007和r=0.891,P=0.001),血清CRP与BODE指数具有显著相关性(r=0.681,P=0.009和r=0.712,P=0.008)。结论慢阻肺患者血清PTC、IL-6及CRP水平与BODE指数具有相关性,可以为病情分析提供参考价值,是评估慢阻肺病情及预后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患者血清白介素-17(IL-17)、白介素-23(IL-23)及和肽素(Copeptin)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慢阻肺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40例作为观察组1,慢阻肺稳定期患者40例作为观察组2,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40例分别作为对照组。检测并对比三组患者的血清IL-17、IL-23、Copeptin及CRP水平。结果观察组1血清L-17、IL-23、Copeptin及CRP水平明显高于观察组2和对照组,观察组2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血清L-17、IL-23、Copeptin及CRP水平均明显高于未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清IL-17、IL-23、Copeptin水平均分别与血清CRP水平呈直线正相关(r=0.682、0.664、0.705,P0.05);血清IL-17、IL-23水平之间呈直线正相关(r=0.653,P0.05),血清IL-17、IL-23分别与血清Copeptin水平呈直线正相关(r=0.694、0.705,P0.05)。结论血清IL-17、IL-23及Copeptin可反映慢阻肺患者炎性反应程度,与疾病的病情存在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心钠素和精氨酸加压素对血液透析患者高血压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放射免疫学方法测定血液透析患者和正常人血浆心钠素(ANP)及精氨酸加压素(AVP)的浓度。结果: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血浆ANP和AV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P<0.01);血透后血压正常组随着透析、超滤,血浆ANP和AVP浓度下降,但高血压组AVP水平明显增高,并与血压上升、血钠改变呈显著正相关(分别为r=0.78,P<0.01;r=0.63,P<0.05)。提示血透患者高血压发病除与C  相似文献   

16.
高血压患者血浆内皮素改变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高血压及并发症患者的血浆内皮素水平与高血压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免法(RIA)测定高血压及其合并冠心病、心肌梗塞、脑梗塞、肾病患者的血浆内皮素水平并与正常人对比。结果高血压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明显升高(P<0.05),并与舒张压呈正相关(r=0.396P<0.05,n=36),当合并有冠心病及肾病时升高显著(P<0.01),合并有心肌梗塞及脑梗塞时升高更为显著(P<0.002)。结论高血压并发冠心病、肾病、心肌梗塞和脑梗塞患者的血浆ET水平均较正常组升高,硝苯地平、卡托普利、美托洛尔对高血压患者的血浆ET水平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稳定期慢阻肺疾病患者的HAD和CAT相关性。方法从740例稳定期慢阻肺患者中,通过问卷形式,统计患者HAD和CAT评分,对于符合HAD》11分,同时满足排除标准的患者在进行统计相关性分析。结果共有74人符合本次研究的规定,其焦虑、抑郁发病率为10%。当中,男性56人,年龄(67士12)岁,焦虑、抑郁发病率:9.6%;女性18人,年龄(75士10)岁,焦虑、抑郁发病率:11.25%。焦虑和抑郁评分作为因变量,通过Pearson分析:其中CAT组相关系数r分别为0.76、0.61,P0.01,提示CAT和HAD呈强正相关,年龄组r=0.243,P=0.062;r=0.156、P=0.189,和HAD无统计学意义;FEV_1组相关系数r=-0.3、P0.05;r=-0.25、P0.05,提示和HAD呈弱负相关。结论 CAT评分和HAD评分有着密切的关联,既可以通过它反应患者的焦虑、抑郁等心理状态,又能反应慢阻肺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临床上操作简单,同时患者接受度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患者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内皮素-1(ET-1)、N端-前脑钠肽(NT-PROBNP)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与肺动脉收缩压(PASP)之间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来源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一院呼吸内科2012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286例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按肺动脉收缩压升高程度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各血清学CRP、ET-1、NT-PROBNP和VEGF的水平。结果 CRP和ET-1在慢阻肺并发肺动脉高压(PAH)组患者均较单纯慢阻肺组升高(P0.05),慢阻肺并发轻、中度PAH时,CRP和ET-1水平升高与肺动脉压力呈显著正相关性(P0.05);慢阻肺并发轻、中和重度PAH时,NT-PROBNP水平较单纯慢阻肺组升高,并且与肺动脉压力呈显著正相关性(P0.05);慢阻肺并发肺动脉轻度和中度升高时,VEGF水平均较单纯慢阻肺组升高(P0.05),慢阻肺合并肺动脉重度升高时,VEGF水平反而较轻度和中度升高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联合监测CRP、ET-1、NT-PROBNP和VEGF,对于预判慢阻肺患者肺动脉压力的升高及其程度,慢阻肺继发性PAH的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在急性期与稳定期血清对氧磷酶(PoN1)的变化及其与氧化应激、全身炎性反应的关系. 方法 对38例COPD患者在急性期和稳定期血清的PON1活性采用乙酸苯酯法检测,改良Hafeman法检测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比色法测定总抗氧化能力(TAC),硫代巴比妥酸显色法测定丙二醛(MDA)水平,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白介素6(IL-6)和白介素-8(IL-8)水平,免疫投射比浊法测定血清C反应蛋白(CRP)含量. 结果 COPD急性期患者血清PON1活性(98.03±42.40)×103U/L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的(136.00±60.50)×103U/L(t=4.962,P<0.01),COPD急性期患者PONl活性与IL-8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589,P<0.01),与FEV1%呈正相关(r=0.434,P<0.05);GSH-Px活性与IL-6水平呈负相关(r=-0.362,P<0.05);COPD稳定期患者血清PONl活性(131.50±53.65)×103U/L与健康对照组(136.00±60.50)×103U/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457,P0.05),GSH-Px活性与IL-8水平呈负相关(r=-0.563,P<0.05). 结论 COPD急性期患者PON1活性明显降低,与FEV1%存在正相关,且氧化应激与全身炎性反应之间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