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目的 探讨脑囊虫病人治疗前后功能的改变情况。方法 对167例脑电图异常的脑囊虫病患者治疗前后的脑电图结果进行结比分析。结果 脑囊虫病人在经过2~5个疗程的抗囊虫治疗后,临床治愈146例和显著好转的21例患者中,异常脑电图转为正常的130例(77.84%),明显好转的28例(16.77%)。结论 脑囊虫病人经过治疗后,异常的脑功能改变可以逐渐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2.
将 64例脑囊虫病人的脑电图、脑电地形图前后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显示 :64例脑囊虫病人脑电图、脑电地形图异常为 70 % ,经治疗后脑电图 ,脑电地形图好转者 3 8例 ,占 86.4%。提示脑电图、脑电地形图对脑囊虫的诊断和疗效评估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83例脑囊虫病患者的临床表现与脑电图改变.方法对83例脑囊虫病人进行脑电图检查,并结合临床分析结果.结果83例脑囊虫患者中脑电图异常62例(74.7%),其中边缘状态8例(12.90%)、轻度异常34例(54.84%)、中度异常18例(29.03%)、重度异常2例(3.22%).结论脑囊虫患者临床多变,其脑电图改变可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脑囊虫病患者的脑电图和影像学检查资料进行对比研究 ,以探讨其临床意义。 方法 对 5 16例脑囊虫病患者进行常规脑电图及影像学检查。 结果 该组病人的脑电图异常率为 68 2 % ,其中轻度异常占46 0 %、中度异常占 3 4 4%、重度异常占 19 6% ,主要表现为额、中央及前颞区弥漫性或局限性不规则慢波活动。CT的异常率为 84 1% ,主要表现为弥漫或散在的片状或圆形的低密度灶或高密度灶。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CT和脑电图检查结果符合率为 81 1%。 结论 脑囊虫病患者CT异常率显著高于脑电图 ,临床上两种方法结合起来分别从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对该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有重要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大囊型脑囊虫病患者抗囊治疗前后的临床、影像学、免疫学及脑电图改变.方法 对59例大囊型脑囊虫病患者的临床、影像学、免疫学和脑电图资料进行系统性回顾研究.结果 本组患者中有38.98%以癫痫发作为首发症状,45.76%表现为头痛、头晕、恶心伴有呕吐症状;脑CT或MRI主要特征为圆形或类圆形低密度灶病灶,直径大小为20~73 mm;血IHA、ELISA、CAg阳性率分别为91.53%、98.31%和88.14%;脑电图异常率为89.83%,主要表现为弥漫性慢波和局限性慢波活动.59例患者经3~4个疗程的抗囊治疗后,临床上有91.30%患者癫痫症状得到完全控制,88.89%患者头痛、头晕、恶心伴有呕吐者恢复正常,其他如肢体麻木、语言障碍等症状全部消失;复查脑CT或MRI有96.61%患者病灶全部吸收,3.39%患者转化为钙化点;56例观察了免疫学的动态变化,血IHA、ELISA、CAg阳性率分别为89.29%、96.42%和5.36%;51例复查了脑电图,恢复正常和明显好转的分别为78.43%和21.57%;患者抗囊治疗前后对比除IHA、ELISA结果无统计学意义外均差异有显著性(P<0.01);临床治愈率96.61%,显效率3.39%,总有效率100%.结论 大囊型脑囊虫病患者抗囊治疗后临床症状、异常脑功能和病理形态学改变可以逐渐恢复;影像学、免疫学及脑电图检查从不同方面对脑囊虫病的诊断、疗效考核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囊虫病致癫痫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研究吡喹酮应用治疗脑囊虫病的临床疗效及影像学、免疫学、脑电图变化。方法通过对75例脑囊虫病致癫痫患者的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临床特点、免疫水平、影像学及脑电图资料和治疗方法。结果脑囊虫病致癫痫男性患者占70.67%,女性患者占29.33%,发作频率平均每年3~7次,发作类型以全身强直-阵挛发作(GTCS)多见。囊虫免疫反应血ELISA阳性率为69.33%,脑脊液ELISA阳性率58.62%。脑电图正常16例,异常59例,异常脑电图以弥漫性或局限慢波活动为主。结论脑囊虫病致癫痫男性多于女性,发作频率不高,发作类型多样,吡喹酮为有效、安全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7.
陈静 《实用全科医学》2003,1(3):176-177
目的 探讨脑电图对钩端螺旋体病脑动脉炎的诊治价值。方法 对 71例钩端螺旋体病脑动脉炎病人的脑电图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 2例钩端螺旋体病脑动脉炎病人的脑电图异常 ,异常率为 87%。在异常脑电图中 ,轻度异常占6 %,中度异常占 72 %;重度异常占 2 2 %。并对治疗后的 19例钩端螺旋体病脑动脉炎病人进行复查 ,脑电图正常和明显好转占6 3%。其中痊愈 9例 ,好转 10例。结论 脑电图检查对钩端螺旋体病脑动脉炎的诊断和评估疗效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1 引言目前对于脑囊虫病的诊断手股是多方面的,如头颅GT扫描、脑电图、间接血凝试验(LHA)等,现将40例脑囊虫病患者的脑电图改变分析报告如下。 2 一般资料 40例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7~56岁。脑电图均为异常表现,头颅CT除9例正常外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比脑电图(EEG)和头颅核磁共振(MRI)的变化,分析2种检查方法在脑性瘫痪中的应用,探讨EEG和MRI检查与脑性瘫痪患儿中枢神经系统发育特点之间的关系。方法:103例脑性瘫痪患儿在康复治疗前后各做1次EEG与头颅MRI,分析其改变及相关性。结果:103例脑性瘫痪患儿EEG异常率为74.8%,异常表现以广泛性慢波异常为主。MRI异常率为86.41%,异常MRI表现有皮质-皮质下梗死32例(31.1%)。脑白质髓鞘形成延迟22例(21.4%),脑室旁白质软化(PVL)24例(23.3%),白质多发性脑病4例(3.9%),先天发育畸形7例(6.8%)。康复治疗前后脑电图变化有显著性差异(P=0.012),MRI无明显变化。MRI表现为皮质-皮质下梗死的脑性瘫痪患者脑电图异常表现以广泛性慢波异常为主,占62.5%,康复治疗前后脑电图变化有显著性差异。结论:EEG和MRI作为脑性瘫痪的辅助检查,各具意义:EEG可以更明显地表现出脑瘫患儿的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变化,MRI对于脑性瘫痪脑损伤定位意义更大。  相似文献   

10.
脑囊虫病人的临床与CT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脑囊虫病患者的临床和CT改变。方法 对216例脑囊虫病人的临床和CT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脑囊虫病患者主要通过食用被绦虫卵污染的食物而感染,农村高于城镇;脑电图异常率为63.25%;CT阳性率为84.70%;血和脑脊液间接血凝阳性率分别为86.11%、81.52%;酶联免疫吸附在辅助检查中,CT和脑电图检查对诊断脑囊虫病具有重要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脑囊虫病是囊尾蚴寄生中枢神经系统的疾病。为探讨脑电图对其诊断价值,通过与CT对比观察,研究其在脑电图改变特征进行探讨。方法:采用国产PRD-2000型数字化脑电定量分析仪,对50例脑囊虫病患者进行脑电图描记。结果:50例脑囊虫病患者中异常占72%。结论:脑电图异常与囊尾蚴寄生的部位、感染的数量及对脑损害的程度有关。与CT28%结果不一致,主要是因为脑组织内感染后形成的囊虫蚴小而少,对脑组织损害轻微或远离大脑皮层所致。所以脑电图正常也并不能排除脑囊虫病的可能,必须结合临床症状、体征、CT及囊虫免疫学反应等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脑多肽在治疗脑震荡时,对异常脑电图恢复过程中的影响。方法:脑震荡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将具有异常脑电图病例共59例,作为本组观察对象,其中治疗组32例(脑多肽24~32mg,qd,vd,加常规处理),对照组27例(常规处理)。分别做入院时、治疗1周和2周脑电图,观察2周内脑电图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组:显效18例,有效9例,无效5例;对照组:显效6例,有效8例,无效13例。两组疗效采用等级分组资料H检验,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结论:脑多肽具有促进脑功能恢复功能,能明显缩短异常EEG恢复时间。  相似文献   

13.
脑囊虫病的脑电图检查在既往资料中报道不多,现将我院100例脑囊虫病的脑电图报告如下:一、一般资料:脑囊虫病患者100例,其中男57例,女43例,年龄9-72岁,病程1—10年。二、方法:我们采用的银座电极,按国际通用10-20系统安置头皮电极,以单极导联法和双极导联法描记,嘱病人全身松驰,安静闭目分别描记单,双极各3分钟,常规作睁闭眼试验和过度换气,疗程前后对比观察。三、脑电图结果:在所做的10O例脑电图中,正常者21例(21%),界限状态9例(9%),轻度异常47例(47%),中度异常21例(21%),重度异常2例(2%),低波幅6…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癫痫型脑囊虫病的临床特点及脑电图特征。方法 对483例癫痫型脑囊虫病患的临床表现及脑电图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83例住院癫痫型脑囊虫病的发病年龄以青壮年为主(69.36%),男性多于女性,农民发病率最高(67.70%);发作类型为全身强直阵挛发作296例,强直阵挛发作持续状态32例,癫痫不发作17例,单纯部分性发作97例,复杂部分性发作41例;脑电图正常102例,异常381例,在异常脑电图中有213例主要表现为弥漫性慢波波活动,168例为局限性慢波活动,53例为散在或阵发行棘、尖波或棘、尖慢综合波。结论 癫痫型脑囊虫病主要以全身强直阵挛发作为主;脑电图以弥漫性或局限慢波活动为主。  相似文献   

15.
144例脑囊虫病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脑囊虫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通过对144例脑囊虫病患者的分析,总结其临床特点、免疫水平、影像学及脑电图资料及治疗方法.结果:144例脑囊虫病男性多于女性,癫痫发生率为61.11%,,发作类型以全身强直一阵挛发作(GTC)多见,血ELISA阳性率低于脑脊液ELISA阳性率.脑电图无特异性改变,影像学显示有各种类型脑囊虫病.临床治疗:吡喹酮治疗较丙硫咪治疗显效率高.结论:144例脑囊虫病中,癫痫发作类型多样,脑脊液免疫学检查较血液免疫学阳性率高,吡喹酮治疗效果优于丙硫咪唑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活血化瘀类药物血塞通在癫痫型脑囊虫病康复治疗中的治疗效果。方法以癫痫型脑囊虫病21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102例和对照组108例。两组同时服用同剂量的阿苯哒唑(ALB)、吡喹酮(PQT)杀灭囊虫,治疗组再给予血塞通冶血化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和远期疗效。结果经过3个疗程的治疗后,治疗组在影像学治愈、脑电图改善、近期临床治愈率、远期临床治愈率等方面较之对照组效果更明显(p〈0.01)。结论活血化瘀类药物血塞通有利于癫痫型脑囊虫病人的康复,恢复脑功能,并可减少后遗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脑囊虫病患儿的脑电图和头颅CT的变化。方法:对198例脑囊虫病患儿的脑电图和头颅CT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95例患儿的脑电图异常,异常率为98.4%,异常脑电图中,轻度异常65例(33.3%),中度异常76例(39%),重度异常54例(27.7%)。头颅CT检查:异常182例占91.9%。结论:脑电图检查和头颅CT检查对脑囊虫病的诊断和评估疗效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囊虫寄生虫病是人兽共患的寄生虫病 ,而脑囊虫病则是人体寄生虫病危害最严重的一种寄生虫病 ,为了能更好地辅助或指导临床诊断治疗脑囊虫病 ,现将 1995~ 1999年 9月经我院确诊的 70例脑囊虫病人的脑电图表现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70例脑囊虫病人中 ,男 46例 ,女 2 4例 ,年龄15~ 6 0岁。病程 1~ 12年 ,其中皮下结节 6 8例 ,癫痫发作 6 3例 ,头晕头痛 2 5例 ,局部肢体抽搐伴麻木 2 3例 ,伴有绦虫史 2 1例。本组 70例脑囊虫病人经血和脑脊液囊虫间接血凝试验均为阳性 ;6 8例皮下结节者活检均见囊尾蚴 ;70例病人作脑CT…  相似文献   

19.
李佳艳 《中国医药导报》2009,6(28):27-28,30
目的:探讨脑电图对慢性脑供血不足(CCCI)的诊疗价值.方法:对140例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行脑电图检测,分年龄段观察脑电图的变化.结果:脑电图正常36例(25.71%);脑电图异常104例(74.28%),其中,边缘状态脑电图90例(86.54%),轻度异常脑电图10例(9.61%),中度异常4例(3.85%);45~49岁组EEG的异常表现以波幅减低、α波活动减少、波幅低平为主,50~59岁组以泛化的慢α波、调幅调节差为主,60岁以上脑电图变化无明显规律,但较前两组出现了散在的或弥漫的θ波,同时可混有少量的δ波,三组患者均未见特异性脑电波改变.结论:脑电图检查对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的诊断还不具有特征性.但对脑缺血后脑细胞的功能改变有一定的价值,对慢性脑供血不足的诊疗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20.
李春玲  郑富远 《黑龙江医学》2005,29(11):880-881
脑囊虫病是我国常见的脑寄生虫病之一。因囊虫在脑内寄生部位、数量以及病程不同,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较易误诊。本文报道4例经MRI发现脑内囊虫达数百个以上的脑囊虫病,称为弥漫性脑囊虫病。报告如下。1病历摘要例1:男性,44岁。以发作性头晕伴恶心5 d入院。神经系统未见阳性体征。脑电图普遍中度不正常,头颅CT未见异常。入院后腰穿脑脊液初压2·16 kPa,白细胞2×106/L,蛋白0·54 g/L。头颅MRI:大脑半球、脑干、小脑及侧脑室内散在分布直径约0·4 cm圆形长T1长T2异常信号区,可见头节。注射对比剂维影钆胺(Gd-PT)后,部分囊壁有增强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