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3种头皮静脉穿刺手法在烧伤患儿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玉文 《护理研究》2007,21(4):344-345
静脉输液是患儿治疗和抢救给药的重要途径,特别是烧伤总面积超过10%的患儿,需迅速建立静脉通道补液治疗以防止休克发生[1],静脉输液通道就是烧伤患儿的生命线.小儿头皮静脉丰富,浅表易见,不易滑动,进行头皮静脉输液既不影响患儿保暖,又不影响肢体活动,是小儿首选的静脉输液方法[2].临床护士进行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穿刺有3种常用手法,而《护理学基础》上并未对静脉穿刺具体手法作规定或比较[3].为此,2003年1月-2005年12月,对311例3岁以下烧伤患儿,采用3种手法行头皮静脉穿刺,探讨烧伤患儿头皮静脉穿刺最佳手法.  相似文献   

2.
浅静脉留置针输液是一种新型输液方式,它是经外周浅静脉穿刺并留置静脉内的一种输液方法,特别是在急危重患者的诊治中,从根本上解决了患者躁动、体位改变、快速输液、随时抢救的难题,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且保持通畅是抢救急诊患者成功与否的关键之一[1,2].2008年10月~2010年3月,我们对350例急诊患者实施浅静脉留置针输液治疗,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3.
认知行为疗法(CBT)是行为疗法在受到来自于内部和外部的冲击后,吸收了中介认知的观点而产生的.这一疗法的核心是通过改变认知来改变行为,它是一种具有很大发展前景的心理护理模式[1].小儿斜视是小儿眼科疾病中常见的一种,据统计其占小儿眼病住院病人第2位[2].斜视不但影响美观和视力,更重要的是它对小儿以后视力的发育和身心健康都有着重要影响.文献报道,小儿斜视在全身麻醉下一次成功率极低[3].为了取得满意的手术效果,且便于在术中随时修正手术设计,尽可能采用局部麻醉方法是一次性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在儿科疾病的抢救和治疗中,静脉输液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措施,而且也是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基本操作[1].小儿血管纤细,皮下脂肪丰满,而且,当患儿出现疾病时往往皮肤弹性降低,表浅静脉凹陷,静脉穿刺时常常回血不明显或者不回血,导致穿刺不成功[2].如今患儿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爱子心切”的家长对儿科护士静脉穿刺技术水平的要求很高,穿刺是否能一次性成功,直接影响到医护质量、患儿康复以及护患关系.本研究对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我院诊治的200例儿科静脉穿刺输液患儿给予细节护理,并分析细节护理对静脉穿刺成功率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小儿静脉输液是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由于小儿不易配合,常因固定不当而致穿刺失败。临床上多采用穿刺成功后再倒手或用另一只手撕取胶布,针头容易脱出,造成穿刺失败。我科对穿刺固定方法进行了改进,经临床应用,效果满意。[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小儿静脉输液是护理工作不可缺少的一项基本护理操作技术,临床给药的重要途径,因此,静脉穿刺"一针见血"非常重要[1].而小儿因为生理特点情绪不稳定,进入医院后各项治疗、检查都使其很不适应,产生恐惧心理反应.  相似文献   

7.
骨髓内输液(intraosseous infusion,IOI)是一种在特殊情况下利用骨髓腔中丰富的血管网将药物和液体通过骨髓腔输入血液循环的紧急输液给药方法。其作为一种紧急状态下安全而有效的外周静脉替代输液方法已被国际急救组织广泛采用长达70多年[1]。但目前,在我国急救中利用骨髓途径给药的临床报道还不多见,主要原因可能是对骨髓输液认识  相似文献   

8.
骨髓检查是一项古老的技术.据文献记载,早在1868年,Neumann和Bizzozero等就发现骨髓是一种造血器官:Neumann并首先证实白血病与骨髓异常造血有关[1].  相似文献   

9.
静脉留置针作为一种新型输液器材,具有减少血管损伤、减轻病人痛苦,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输液治疗,深受广大儿科家长的欢迎,也为儿科护士多部位静脉输注穿刺提供技术支持.小儿输液是儿科临床上最有效、最能迅速达到治疗目的的给药途径[1].但在为患儿输液时,常由于小儿爱哭闹、好动、不合作、血管细、短、不易固定等因素增加了四肢静脉(常用部位手背、足背、踝部)穿刺的难度,致使穿刺失败.我科自2006年1月-2007年1月对144例四肢输液患儿采用双人配合输液法和单人常规输液法进行了对比观察,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静脉留置针作为一种新型输液器材,具有减少血管损伤、减轻病人痛苦,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输液治疗,深受广大儿科家长的欢迎,也为儿科护士多部位静脉输注穿刺提供技术支持.小儿输液是儿科临床上最有效、最能迅速达到治疗目的的给药途径[1].但在为患儿输液时,常由于小儿爱哭闹、好动、不合作、血管细、短、不易固定等因素增加了四肢静脉(常用部位手背、足背、踝部)穿刺的难度,致使穿刺失败.我科自2006年1月-2007年1月对144例四肢输液患儿采用双人配合输液法和单人常规输液法进行了对比观察,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静脉输液是小儿疾病治疗的重要手段,由于小儿病情发展快、转归快,及时有效的输液治疗可较快控制病情.而门诊输液免去了住院治疗的诸多不便,是患儿家长普遍接受的治疗方法.输液安全不仅是护理质量的体现,更关系到患儿的康复[1].要保证输液过程的安全,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针灸治疗失血性休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脉输液条件下休克救治技术的研究受到空前重视,主要包括口服或经胃肠道补液、骨髓腔补液、腹腔输液、抗休克裤、生命维持和细胞保护药物等[1].针灸是一种运用针刺、艾灸及其他手段作用于腧穴治疗疾病的方法,所需器械易得易携,操作简单,疗效确切,将针灸列入抗休克的院前救治技术中并加以系统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现就针灸治疗失血性休克的历史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赵凤杰  曹伟  韩瑞娟  李欣 《家庭护士》2009,7(15):1350-1351
小儿静脉输注能使药物达到快速、高效发挥作用的目的,是儿科临床常用的治疗措施.但其存在输液反应,严重的输液反应不仅增加患儿痛苦,且可能造成急性脑水肿及多器官功能衰竭而危及生命或终生致残[1].为探讨小儿输液反应的原因及防范措施,本文对儿科2007年-2009年发生的60例输液反应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4.
魏薇萍  江玉  金霞  管佳慧 《护理研究》2009,23(22):2031-2031
静脉输液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静脉穿刺的部位常选在血管暴露较明显的关节周围,当遇到意识不清、躁动不安、老年痴呆及小儿病人.为了稳妥地固定,保证液体顺利输入,护士常常采用硬盒、木板、绷带以及胶带等局部固定,以限制关节的活动[1].这种固定方法有许多不便,如松紧度不易掌握,病人常感到不舒适,且需陪护协助固定肢体等.不仅耗时耗资,而且胶带固定还会引起皮肤的过敏,撕揭胶带时牵拉汗毛及皮肤被撕破等[2].纸板固定会引起手的僵直以及压红.鉴此,2007年11月我科自行设计了手部石膏静脉输液固定托,经临床使用,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完全性植入性输液港(totally implantable access port,TIAP)是一种由注射座和硅胶导管组成,可植入皮下、长期留置体内的闭合静脉或动脉输液系统.1982年首次报道应用此系统[1],临床最常用于中心静脉输液.这种系统可以提供长期、安全、方便的静脉通路,用于静脉化疗、抗生素治疗和全静脉营养等[2].一般输液港均为经锁骨下静脉或颈内静脉后路穿刺,导管位于上腔静脉与心房交界处[3].  相似文献   

16.
<正>危重症患者急救中,建立一条有效的静脉通道、及时输注药物是抢救成功的关键。美国心脏协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HA)早在《2005年心肺复苏指南》中明确提出:"病情危重需紧急抢救者,反复静脉穿刺3次失败者或90 s内未能成功穿刺者,推荐使用骨髓腔输液",此方法适用于所有人。近年来,国内有关骨髓腔输液的文献屡见不鲜,但是大量文献检索显示,骨髓腔内输液技术只是在国内  相似文献   

17.
室间隔缺损(室缺)是先天性心脏病中最常见的一种,其中膜部缺损占70%左右[1].传统的开胸手术行室缺修补术,手术创伤大,费用高,有一定的并发症[2].经导管封堵治疗膜部室缺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方法,具有创伤小、安全性好和术后恢复快的特点.我科2001年2月-2003年7月应用新型双盘状室缺封堵器成功地对29例小儿膜部室缺进行了经导管封堵术,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应用临床路径对社区高血压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高血压病在全球范围内严重危害人群的健康,有"无声杀手"之称[1].社区干预是控制高血压最有效的方法,健康教育是控制和预防高血压病的重要手段,但对于高血压病的健康教育迄今没有一种公认的模式[2].为探讨社区高血压病患者最有效的健康教育方法,2004年1月-2005年1月,对社区医疗服务站做输液治疗的65例高血压病患者应用临床路径实施健康教育,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指营养素都通过胃肠外途径补充,以维持机体的良好营养状态、增加体重、修复损伤的一种营养治疗方法[1].静脉输液是其在临床上常用的给药途径,但临床上多种原因可导致静脉输液渗漏,从而造成静脉输液渗漏性损伤.2010年12月我院收治1例肠外营养经外周静脉输液渗漏引起右手高度肿胀病人,现将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卢艳华 《当代护士》2016,(9):191-191
正骨髓腔输液(IO)是一种在特殊情况下建立的紧急输液方法,是利用长骨髓腔中丰富的血管网将药物和液体经骨髓腔输入血液循环中,当无法建立静脉通路时,IO是建立生命通道唯一安全、便捷的途径。IO成功穿刺后并发症少见,血液、药物、液体外渗到周围软组织是最常见的并发症,药物外渗可导致周围肌肉和皮下组织坏死,严重时可能发生间隔综合征的危险。我科于2014年11月发生一例骨髓腔输液外渗,现将其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