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探讨新生儿肝炎综合征发病的遗传机制,应用火箭电泳法检测了35例肝炎综合征新生儿、31例健康新生儿和46例成人(成人对照组30例,患儿父母16例)血浆α1-ACT水平,对新生儿肝炎综合征患儿急性发病期、临床痊愈期以及健康新生儿血浆α1-ACT水平的变化进行了比较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了先天性α1-ACT缺陷患儿急性发病期血清的总胆红素(TB)、直接胆红素(DB)、谷丙转氨酶(ALT).结果表明患儿急性发病期血浆α1-ACT水平显著高于临床痊愈期,也显著高于儿童对照组;35例患儿中8例血浆α1-ACT缺陷,5例决定为先天性α1-ACT缺陷,且5例患儿在急性发病期血浆α1-ACT水平与其血清TB、DB、ALT水平成显著的负相关.因此,提示先天性α1-ACT缺陷可能是新生儿肝炎综合征发病的遗传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婴儿肝炎综合征(IHS)患儿血清及胆汁成分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42例IHS患儿及对照组16例婴儿的血清及胆汁中总胆红素(TB)、直接胆红素(DB)、ALT、γ-谷氨酰转肽酶(γ-GT)、总胆汁酸(TBA)水平,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血清及胆汁中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婴儿肝炎综合征患儿分为淤胆型组(18例)和肝炎型组(24例)。结果1.IHS组血清TB、DB、ALT、γ-GT、TBA、IL-6、TNF-α均明显升高(Pa〈0.05);胆汁中TB、DB、γ-GT、TBA均明显降低(Pa〈0.05),IL-6、TNF-α高于对照组(Pa〈0.05)。2.淤胆型血清TB、DB、γ-GT、TBA、IL-6、TNF-α均高于肝炎型(Pa〈0.05);淤胆型胆汁中IL-6、TNF-α高于肝炎型(Pa〈0.05),γ-GT、TBA则低于肝炎型(Pa〈0.05)。3.IHS患儿胆汁IL-6、TNF-α分别与血清DB、TBA、γ-GT呈正相关(Pa〈0.05)。结论IHS患儿均存在不同程度胆汁淤积,淤胆型IHS胆汁淤积程度更严重,胆汁IL-6、TNF-α可能参与IHS胆汁淤积的发生过程,且与疾病严重程度有关,检测胆汁中TB、DB、γ-GT、TBA、IL-6、TNF-α水平可为判断IHS患儿病情程度及估计预后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淤胆型婴儿肝炎综合征在患儿治疗前后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GGT)的变化,与探讨血清GGT和黄疸程度相关性及治疗后反应。方法淤胆型婴儿肝炎综合征62例根据最初的黄疸直接胆红素(DB)高低分组:≤136.8μmol/L(组Ⅰ)30例,>136.8μmol/L(组Ⅱ)32例。予常规保肝退黄治疗,治疗前后常规进行血生化检测。结果组ⅡALT及碱性磷酸酶(ALP)指标略高于组Ⅰ,但二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而二组GGT差异有显著性,在组ⅡGGT水平明显升高。治疗后总胆红素(TB)及DB明显下降,ALT及ALP指标也表现为下降,组Ⅱ和组ⅠGGT水平在治疗前后差异显著,GGT水平与TB及DB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GGT可作为淤胆型婴儿肝炎综合征患者胆汁淤积的敏感指标之一;动态观察淤胆型婴儿肝炎综合征患者GGT变化是婴儿肝炎综合征治疗中的一项重要指标,是判断病情和预后敏感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GGT)联合直接胆红素(DB)对胆道闭锁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0年7月至2018年12月住院治疗的胆汁淤积症患儿667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术中胆管造影结果和随访情况,将患儿分为胆道闭锁组(n=234)和胆汁淤积组(n=433)。比较两组的发病年龄、性别,以及血清总胆红素(TB)、D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汁酸(TBA)、GGT水平。将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纳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和最佳诊断界值。结果 胆道闭锁组患儿发病年龄早于胆汁淤积组(P < 0.001)。两组患儿性别、ALT及AS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胆道闭锁组TB、DB、TBA、GGT水平显著高于胆汁淤积组(P < 0.05)。GGT联合DB诊断胆道闭锁的AUC最大,为0.892(95% CI:0.868~0.916)。当GGT取值为324.0 U/L,DB取值为115.1 μmol/L时,GGT与DB联合诊断胆道闭锁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9.8%、83.2%。结论 GGT联合DB诊断胆道闭锁的敏感度和特异度较高,可作为诊断胆道闭锁的有效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核受体法尼醇X受体(FXR)在急性淤胆型肝炎大鼠模型中的表达及大黄素的干预作用。方法 将90只Sprague-Dawley成年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大黄素干预组,每组30只。模型组和大黄素干预组给予α-异硫氰酸萘酯(ANIT)50 mg/kg一次灌胃,建立大鼠淤胆型肝炎动物模型,正常对照组给予等体积麻油进行替代;大黄素干预组分别于造模前连续4 d及造模后每日给予20 mg/kg大黄素灌胃,直至各组大鼠分别于造模后24、48、72 h处死,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进行替代。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肝组织中FXR mRNA表达的变化;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总胆红素(TB)、直接胆红素(D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胆汁酸(TBA)的水平。结果 造模后各时间点,模型组肝组织中FXR mRNA表达水平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均PPPP结论 大黄素可显著降低ANIT诱导的淤胆型肝炎大鼠血清中TB、DB、ALT、TBA水平,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促进FXR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广西是我国G-6-PD缺陷高发区。G-6-PD缺陷发病的主要表现为急慢性溶血性贫血和由此而产生的高间胆红素血症及胆汁郁积。近十年我院门诊及病房440例患儿:237例新生儿高间胆包括核黄症后遗症患儿。G-6-PD缺陷检出率达69.6%,其中显著缺陷43.9%(104/237),中间值25.7%(61/237);103例3个月以下的婴儿贫血原因待查患儿,G-6-PD缺陷检出率达59.22%(36/103);100例婴儿肝炎综合征患儿,G-6-PD缺陷检出率达18%(18/100)。G-6-PD缺陷男女经例为2.37:1。67例进行家系调查,28例G-6-PD缺陷男婴,母亲检出率为67.8%(18/28);14例G-6-PD缺陷女婴,父亲检出率43%(6/14),母亲检出率50%(7/14)。说明了在我区G-6-PD缺陷是引起新生儿高间胆以及核黄痊后遗症、婴幼儿贫血较常见而且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测定正常和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新生儿血浆8-异前列腺素F2α(8-iso-PGF2α)水平,确定新生儿血浆8-iso-PGFz。正常参考值范围,分析HIE患儿8一iso—PGF2α水平变化及其对HIE病情评估的价值。方法正常新生儿72例,HIE患儿129例,分别于生后第1、3和7天采集外周静脉血,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浆8-iso-PGF2α浓度。结果(1)新生儿生后1周血浆8-iso-PGF2α正常参考值范围为(13.39±6.25)ng/L(95%可信区间11.78~16.56ng/L)。(2)HIE患儿血浆8-iso-PGF2α水平于生后24h内达高峰,轻、中、重度HIE患儿血浆8-iso-PGF2α水平分别为(51.48±17.70)、(121.78±33.99)和(240.80±91.91)ng/L,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3)生后第1天HIE患儿血浆8-iso-PGF2α水平高于正常新生儿水平(P〈0.01);生后第3天,轻度和中度HIE患儿血浆8-iso-PGF2α水平下降至正常新生儿水平(P〉0.05),但重度HIE患儿于生后7d的血浆水平仍高于正常新生儿水平。(4)以正常新生儿生后第1天血浆8-iso-PGF2α的均值+2倍标准差作为区分正常与异常的界限,诊断HIE的特异性为93.9%,敏感性为97.2%。结论HIE患儿血浆8-iso-PGF2α峰值于病程第1天出现,升高程度与病情严重性相关;血浆8-iso-PGF2α水平测定是一项评估HIE患儿病情可靠的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急性白血病(AL)患儿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58例AL,包括27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发病期20例,缓解期7例),31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发病期28例,缓解期3)患儿化疗前后和20例正常儿童的血清TNFα水平。结果:血清TNFα水平ALL和AN-LL患儿发病期明显高于缓解期和正常对照,而缓解期与正常对照的水平相似。ALL组与ANLL组、初发与复发病例、ALL的标危型与重危型相比,血清TNFα水平均无显著差异。ANLL组中,血清TNF水平M5最高、M3次之、M2最低,但均高于正常对照。AL患儿经化疗完全缓解后、升高的血清TNFα明显下降至正常对照水平。化疗缓解和死亡的患儿,其发病期血清TNFα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
小儿急性白血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了解急性白血病(AL)患儿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58例AL,包括27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发病期20例,缓解期7例),31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发病期28例,缓解期3)患儿化疗前后和20例正常儿童的血清TNFα水平。结果:血清TNFα水平ALL和ANLL患儿发病期明显高于缓解期和正常对照,而缓解期与正常对照的水平相似。ALL组与AN  相似文献   

10.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所致新生儿胆红素脑病3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所致新生儿胆红素脑病34例麦智广梁少霞在我国南方,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简称G-6-PD缺陷)是常见病。是否为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简称核黄疸)的主要原发病尚无定论。本研究分析G-6-PD缺陷所致核黄疸34例,并讨论G-...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输血传播病毒(TTV)的致病性以及更昔洛韦对其的疗效。方法对968例新生儿脐血进行TTVDNA扩增和电泳分析,阳性者动态观察临床表现,测定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直接胆红素(DB)。TTVDNA阳性且ALT和DB升高者诊断为TTV肝炎,应用更昔洛韦10mg/(kg·d)治疗1~2周。结果新生儿TTVDNA阳性38例,占4.0%。出生3d内,所有TTVDNA阳性新生儿的ALT和DB均正常[(24.8±12.0)U/L、(17.6±6.8)μmol/L],无异常临床表现;7d后15例TTVDNA阳性新生儿ALT和DB均升高[(95.5±16.4)U/L、(58.2±10.4)μmol/L],临床主要表现为黄疸加重、反应差和进奶量减少。11例肝炎患儿予更昔洛韦治疗7d后,ALT和DB恢复正常;余4例治疗14d恢复正常。所有患儿于治疗14d后外周血TTVDNA转阴。结论新生儿存在TTV感染,部分可导致肝损害,临床表现缺乏特征性。更昔洛韦具有良好的抗TTV感染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大黄素对急性淤胆型肝炎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5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大黄素组、熊去氧胆酸(UDCA)组、地塞米松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4组均给予α-异硫氰酸萘酯(ANIT)50 mg/kg一次灌胃大鼠建立淤胆型肝炎动物模型,并给予相应的药物干预,造模后48 h留取标本,检测其肝功能和进行肝脏病理学检查。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肝组织中法尼醇X受体(FXR)、小异源二聚体伴侣受体(SHP)、胆盐输出泵(BSEP)、尿苷二磷酸葡萄糖苷酸转移酶2B4(UGT2B4)mRNA表达量。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γ-谷氨酰转移酶(GGT)的水平。结果模型组血清总胆红素(TB)、直接胆红素(DB)、丙氨酸转氨酶(ALT)、胆汁酸(TBA)、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水平分别为(68.1±26.1) μmol/L、(46.3±20.1) μmol/L、(483±228) U/L、(159.1±57.9) μmol/L、(2.0±0.5) U/L、(996±382) U/L、(324±120) U/L,大黄素组TB、DB、ALT、TBA、AST、ALP水平分别为(15.0±8.7) μmol/L 、(10.8±3.9) μmol/L、(147±71) U/L、(60.1±22.7) μmol/L、(295±104) U/L、(222±59) U/L,均明显低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大黄素组TB、DB、ALT、TBA、GGT、AST、ALP明显低于熊去氧胆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B、DB、ALT、TBA、GGT、AST明显低于地塞米松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大黄素组48 h肝组织FXR、SHP、BSEP、UGT2B4 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1.087±0.285、0.892±0.390、0.902±0.149、1.785±0.403),均明显高于模型组(0.152±0.088、0.559±0.194、0.561±0.123、0.177±0.03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大黄素可显著降低ANIT诱导的淤胆型肝炎大鼠中TB、DB、ALT、TBA、AST、ALP水平及减轻其肝组织病理学损害,疗效优于熊去氧胆酸及地塞米松。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促进FXR及其下游分子SHP、BSEP、UGT2B4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3.
广西是我国G-6-PD缺陷高发区。G-6-PD缺陷发病的主要表现为急慢性溶血性贫血和由此而产生的高间胆红素血症及胆汁郁积。近十年我院门诊及病房440例患儿:237例新生儿高间胆包括核黄疸后遗症患儿。G-6-PD缺陷检出率达69.6%,其中显著缺陷43.9%(104/237),中间值25.7%(61/237);103例3个月以下的婴儿贫血原因待查患儿,G-6-PD缺陷检出率达59.22%(36/10  相似文献   

14.
新生儿肝炎综合征VitD代谢机理探讨:附25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放免法检测25例新生儿为综合征及23例对照组的血清25-羟D(25-OHD)浓度,并者8例肌注VitD10万U3周后复查。结果新生儿肝炎综合征患儿血清25-OHD明显下降,与对照组存在极显著差异。8例肌注VitD患儿中7例较治疗前上升,1例下降,均值与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提示新生儿肝炎综合征主要存在VitD吸收障碍,少数存在羟化障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胆道闭锁(BA)患儿血浆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IGF-1)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例BA患儿(BA组).年龄1~3个月.于确诊后取空腹静脉血2mL,采用ELISA法检测其血浆IGF-1水平.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肝功能检测,指标包括ALT、总胆红素(TB)、结合胆红素(DB)、γ-谷氨酰转移酶(y-GT)、前清蛋白(PA)及清蛋白.另选择20例健康婴儿作为健康对照组,其性别、年龄均与BA组相匹配.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BA组患儿血ALT、TB、DB及y-GT水平均显著升高(P.=0.00),分别为(160.05-50.79)U·L-1vs(46.15±9.84)U·L-1、( 260.30±128.65)μmol·L-1 vs(16.00 ±3.46) μmol·L-1、( 191.75±85.69) μmol·L-1 vs (6.63±1.84) μnol·L-、(485.95±214.79)U·L-1 vs(44.65±13.04)U·L-1;BA组IGF-1及PA水平分别为(31.96±5.37) μg· L-1和(77.35 ±14.59) mg·L-1,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 (54.90±8.78) μg·L-1和(126.34±11.97) ng·L-1].1GF-1与ALT、TB、DB及γ-GT之间呈高度负相关(Pa<0.01),而与PA清蛋白呈正相关(Pa<0.01).结论 BA患儿肝细胞合成IGF-1功能下降,IGF-1水平降低是蛋白合成低下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反映肝细胞受损的指标.检测IGF-1水平变化对判断BA患儿肝细胞功能及营养状况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小儿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本院1998年至2008年经影像学检查和病理检查等确诊的小儿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例均以梗阻性黄疸为主要症状。结合影像学检查,对于3例局限性胆道梗阻严重的患儿,予手术引流包括胆道重建术、胆道内支撑管外引流术以及经皮肝穿刺胆道外引流术。1例轻度胆道梗阻患儿予熊去氧胆酸等药物治疗。3例手术患儿术后2-3周总胆红素(TB)、直接胆红素(DB)降至正常,1例药物治疗患儿于治疗后2个月TB、DB降至正常。获随访3例,1例失访。随访时间1个月至7年,死亡率为33.33%(1/3)。结论对于局限性胆道梗阻严重的硬化性胆管炎患儿,外科引流能快速缓解症状,延缓肝功能的损害。当肝功能逐渐恶化时,应尽早考虑肝移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高胆红素血症(高胆)新生儿血浆8-异-前列腺素F2α(8-iso-PGF2α)水平和心肌酶谱、肝肾功能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 选择日龄2~7 d的足月新生儿12.6例.其中高胆新生儿76例.依据总胆红素水平分为高胆甲组51例(总胆红素205~341 umol/L),高胆乙组25例(总胆红素≥342 umol/L);生理性黄疸50例为对照组(总胆红素<205 umol/L);应用酶免疫分析法测定各组新生儿血浆8-iso-PGF2α水平;应用常规生化方法检测各组新生儿血清AST、LDH、CK、CK-MB、ALT、清蛋白(ALB)、碱性磷酸酶(ALP)、血肌酐(Cr)、尿素氮(BUN);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符组尿β2微球蛋白(β2-MG).结果 1.血清ALT、AST、LDH、CK和CK-MB水平随黄疸加重而升高,血清BUN、Cr和尿β2-MG水平随黄疸加重而升高.2.对照组新生儿血浆8-iso-PGF2α水平为(13.84±6.13)ng/L,95%CI为10.88-18.02 ng/L;高胆甲组血浆8-iso-PGF2α水平为(19.56±2.74)ng/L,乙组血浆8-iso-PGF2α水平为(22.30±6.33)ng/L,与对照组血浆8-iso-PGF2α水平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a<0.05).3.血清CK、CK-MB、ALT、AIP、BUN、Cr和尿β2-MG水平与血浆8-iso-PGF2α水平呈正相关(Pa<0.05).结论 高胆可引起新生儿心、肝、肾等脂质过氧化作用,使得心肌、肝肾功能受损;血浆8-iso-PGF2α水平是反映机体脂质过氧化损伤的可靠的生化指标之一;加用抗氧化剂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将有利于病情的恢复.  相似文献   

18.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血浆渗透压的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血浆渗透压是由血浆中电解质离子和小分子有机物形成的晶体渗透压与血浆蛋白形成的胶体渗透压之和,它是维持细胞内外液体电解质平衡的主要参数。国内已有对其他疾病血浆渗透压的研究报导,本文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以下简称高胆)患儿的血浆渗透压及其主要组成成分进行监测,现报道如下:资料和方法一、临床资料随机抽取我院1996年4月至8月正常初生儿(生后2小时内)43例,其中男20例,女23例;高胆患儿(日龄2-7天)24例,男10例,女14例;同期住院其他疾病患儿(包括新生儿肺炎,新生儿窒息,新生儿脓胞疹,新生儿咽下综合症等)32例…  相似文献   

19.
大黄对幼鼠肝内胆汁淤积的作用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药大黄对幼鼠肝内胆汁淤积的作用机制。方法90只SD幼鼠随机分成大黄治疗组、未治疗组、熊去氧胆酸(UDCA)组、UDCA+D组(熊去氧胆酸联合泼尼松)、空白对照组;用α-萘异硫氰酸酯(ANIT)灌胃建立幼鼠胆汁淤积性黄疸模型,检测不同时间其血清总胆红素(TB)、结合胆红素(DB)、ALT、碱性磷酸酶(ALP)和总胆汁酸(TBA)水平;制作肝组织匀浆,检测肝组织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总抗氧化能力(T-AOC)水平。结果实验结果表明成功构建幼鼠胆汁淤积性黄疸模型。大黄治疗组血清TB、DB、ALT、ALP及TBA明显低于未治疗组(Pa(0.05);中药大黄在退黄、降低ALP、TBA方面优于UDCA和UDCA+D组;未治疗组肝组织T-AOC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而NO和MDA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经大黄治疗后肝组织T-AOC明显高于未治疗组,NO和MDA明显低于未治疗组(P〈0.05)。结论大黄能明显降低血清TB、DB、ALT、ALP及TBA水平,显著降低胆汁酸毒性作用,减轻肝损伤;大黄治疗肝内胆汁淤积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肝组织NO水平、减轻脂质过氧化反应、增强细胞保护作用和提高抗氧化损伤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围手术期血浆8-异-前列腺素F2α(8-iso-PGF2α)水平变化及其与并发症的关系。方法先天性心脏病患儿51例,根据术后7d内有无并发症分为有并发症组(6例)和无并发症组(45例),分别于术前1d、主动脉开放后10min、术后24h和7d收集血标本;另选择正常儿童35例作为对照组,抽取其外周血。应用EIA法检测血浆8-iso-PGF2α含量。结果(1)有并发症和无并发症患儿术前血浆8-iso-PGF2α水平高于正常儿童水平;(2)CPB后10min,有并发症和无并发症患儿的血浆8-iso-PGF2α水平均明显升高;(3)在CPB结束时、术后24h和7d,有并发症患儿的血浆8-iso-PGF2α水平明显高于无并发症患儿。结论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存在着氧自由基所致的脂质过氧化作用;围体外循环期,患儿血浆8-iso-PGF2α水平明显增加,其升高程度与并发症的发生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是一项早期预测患儿病情可靠而简便的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