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 毫秒
1.
毕莉 《大家健康》2013,(16):144
目的:探讨预防和护理产后出血的措施,从而减少产后出血,降低因产后出血引发的死亡率。方法:产前做好各种措施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对产后出血及时有效的采取各种护理措施,降低因产后出血引起的死亡率。结果:对80例病例及时抢救,有效护理,均康复良好,无后遗症。结论:正确的产前预防措施可以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而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避免产后出血引起的死亡。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探讨产后出血预防护理措施的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0月~2012年,10年收治的18例发生产后出血的患者的资料进行总结,探讨发生产后出血的原因,以便建全护理措施,提高护理质量,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结果:这18例发生产后出血的患者,经过我院的治疗和全面综合的护理措施进行护理,患者出血情况全部得到有效控制,没有1例产生产后出血并发症。结论:产后出血是产科最常见的并发症,我院对产后出血患者的护理措施对减少患者的并发症,对患者的早日康复,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周梅 《吉林医学》2013,34(11):2141-2142
目的:总结产后出血的护理措施和改进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产后出血孕妇所采取的护理措施。结果:经过改进护理措施后,产后出血发生率明显减少。结论:产后出血前的预防工作非常重要,只有充分重视产前保健检查,严格对三个产程进行管理,致力于提高专业技术水平,产后积极观察护理,才可有效减少产后出血。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预防性护理对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干预效果,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分设护理研究组和护理对照组,每组随机分配128例阴道分娩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分组对护理对照组产妇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对护理研究组产妇实施产后出血预防性护理措施.结果:护理研究组产妇的产后24 h平均出血量及产后出血发生率均显著低于护理对照组,对比差异明显,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阴道分娩产妇实施产后出血预防性护理措施,可以有效减少其产后出血量,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具有临床推广与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产后出血的护理措施。方法:将我院收治的产后出血产妇共120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其一般资料、产后出血的原因及常见问题,总结对产妇提供的护理措施。结果:120例产后出血的产妇经精心有效的护理措施,均有效控制出血情况,未导致产妇死亡和造成严重后遗症的现象发生。结论:做好产妇产后出血的护理工作,可及时发现和有效控制产后出血,减少对产妇的伤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提高、改善妇女产后出血护理质量和护理措施。方法:对48例产后出血妇女患者的护理工作进行总结、分析与探讨。结果:经过有效的抢救与护理,患者生命得到保障,且无并发症出现。结论:鉴于产后出血的严重性,加大对产后出血妇女患者的护理服务力度,提高护理质量,改进护理措施,是确保产后出血妇女患者的生命健康,防止其他并发症出现,促进妇女产后身体恢复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产妇产后出血的护理措施。方法:分析产后出血产妇的出血原因及相对策。结果:产后出血产妇经过有效护理,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结论:产妇产后出血的原因复杂多样,熟练的护理技术和敏锐的观察能力对产妇产后出血的护理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杜洁挺 《吉林医学》2013,34(9):1747-1748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护理措施,减少妇女产后出血的危险,提高其生活质量。方法:对100例产后出血产妇的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从产妇产前的预防及护理、产妇产时的监测及护理措施以及产后出血的护理三方面着手。结果:100例产后出血产妇中经过精心治疗及相应的护理措施,无一例产妇死亡,无不良反应、后遗症发生。结论:导致产后出血的因素主要有子宫收缩乏力、胎盘、软产道损伤以及凝血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析对产后出血的观察及护理体会。方法:对我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救治的46例产后出血患者的出血情况进行观察及护理,分析其结果。结果:经仔细观察出血情况,及时对症处理,并进行细致护理后,46例产后出血患者全部治愈出院。结论:产后出血具有起病快、发病率和危险率高等特点。对产妇产后状况进行紧密观察,能及时发现产后出血现象,及早判别出血原因,对症采取处理措施,并做好其产后护理等一系列措施,可有效降低产后出血的病死率,为患者的人身安全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护理措施,提出预防办法.方法:通过对15例产后出血患者进行的一系列护理体会,分析护理经验并进行产后出血的预防教育.结果:15例产后出血患者全部治愈,无1例死亡患者.结论:对孕产妇进行产前教育和护理观察,可预防产后出血的发生,通过对产后出血的患者进行积极护理有助于患者的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预防及护理措施.方法:对58例产后出血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产后出血发生率2.09%,宫缩乏力是引起产后出血的首要原因.结论:加强高危孕产妇的管理,严密观察产程,加强产前、产时和产后的监测及护理,是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产后出血的原因,并进行分析,采取护理措施。方法:对52例产后出血的产妇采取防治与护理措施。结果:发现后积极采取抢救措施、对症治疗、预防感染、精心护理,除1例死亡外,其余均治愈出院。结论:子宫收缩乏力和胎盘因素是引起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产后2 h密切观察子宫收缩情况,督促产妇及时解除小便,防止产后出血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产后出血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对46例产后出血的产妇采取预防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46例产后出血产妇经过精心护理,无一例死亡和并发症及后遗症的发生,治愈率高达100%。结论:及时发现并处理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大限度地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产后出血的临床护理情况。方法:采用综合护理措施防治产后出血80例。结果:总治愈率为97.5%。结论:通过运用综合护理措施进行产前、产中和产后及时有效的观察和护理,可以有效的预防产后出血,并且可以防止出血引起的并发症,降低产妇死亡率,保障孕产妇及胎儿的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分析产后出血原因及时有效的抢救方法,并掌握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对45例产后出血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做产前、产时、产后的预防与监测,做好产后出血的抢救与护理。结果:45例产后出血患者通过临床抢救、护理,预后良好。结论:产后出血重在预防,认真仔细的临床观察,及时的发现与处理。  相似文献   

16.
郭桂芬 《大家健康》2016,(3):284-285
目的:探究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以及导致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寻找更为有效的护理方式.方法:对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来我院分娩的出现产后出血的72例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采取系统性的护理措施,探究产后出血的临床相关因素及.结果:72例产后出血的产妇中治愈70例,占97.22%;好转2例,占2.78%.治疗有效率高达100%.采用系统性的护理措施对于治疗产后出血有良好的临床效果.结论:临床观察、预防、治疗及护理是治疗产后出血的重要手段,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预防与护理措施。方法:对本院115例产后出血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临床发病原因及护理要点。结果:115例产后出血患者均抢救成功。产后出血的原因有宫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凝血功能异常、产后尿潴留。31~35岁及多胎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高。结论:准确诊断、及时抢救、有效的预防、体贴的护理对产后出血患者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8.
目的:剖析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阐述产后出血的护理措施。方法:全面观察产后出血病例,根据产后出血量、产后出血发生时间等指标,分析产妇出血原因,深入总结产后出血的预防与护理方法。结果:产后出血病例中大部分是由于宫缩乏力、软产道裂伤以及胎盘因素造成。结论:产后出血是妇产科属于严重并发症,在产时、产前、产后的科学护理可控制产后出血情况。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产妇阴道分娩后出血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对相应的护理措施实施效果进行探究.方法:2016年3月-2017年3月随机选取了16例分娩产后出血病例作为研究对象,针对产后出血患者实施护理、治疗措施.结果:16例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原因为:胎盘因素4例(25.00%)、子宫收缩乏力9例(56.25%)、软产道损伤2例(12.50%)、其它1例(6.25%);产妇产后阴道出血的发生率较高,产后2h内是产后高发期,12例产妇在2h内出血.结论:导致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为了降低出血问题发生率,在后期护理与治疗中应配合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以保证孕妇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自然分娩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总结有效的护理措施,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自然分娩产后出血的原因及护理措施。结果:本组经阴道分娩1822例,产后出血56例,产后出血发生率3%。产后出血原因主要有宫缩乏力(64.29%),胎盘因素(25.00%)及软产道裂伤(10.71%),产后出血多发生在分娩后2h(占73.21%)。结论:做好产后出血的预防、监测、急救、护理工作,是防治产后出血、改善预后、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