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众多因素参与了胆囊结石的形成过程,如胆汁胆固醇成核异常、胆汁胆固醇过饱和以及成石基因、胆囊动力功能异常、幽门螺杆菌感染等方面,本文对幽门螺杆菌检测方法、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胆囊结石形成关系及可能机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胆囊结石形成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和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与胆囊结石形成关系,寻找Hp在胆道中存在的证据,同时对胆道中HpDNA的检测方法进行研究和分析.方法:参照文献对120例胆囊结石患者胆汁、粘膜和胆石进行Hp培养,并以Ure A和cagA作引物进行扩增,对扩增产物进行分析.结果:120例样本检测均为阴性结果,培养无Hp生长,使用PCR方法未检测到Hp DNA及Hp CagA抗体.结论:(1)运用PCR方法在胆汁和胆石中检测HpDNA尚受到多种因素制约.(2)Hp可能经Oddi's括约肌逆行的进入胆道但与胆囊结石并无明确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胆囊结石形成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旭阳  高艳君  杨莉  孔洁 《当代医学》2009,15(34):40-41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感染(Hp)与胆囊结石形成的关系。方法收集2008年1~12月,我院外科腹腔镜切除经病理诊断为慢性胆囊炎胆石症90例为研究组,随机选取同一时期无结石慢性胆囊炎患者90例做为对照组。两组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患者胆囊黏膜Hp感染情况。结果研究组Hp阳性率为35.6%,对照组Hp阳性率为18.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Hp存在于胆囊黏膜中,提示Hp感染可能与胆囊结石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4.
幽门螺杆菌与胃病进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幽门螺杆菌(HP)是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是消化道溃疡的重要致病因素,尤其与胃癌的关系是当前国内外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HP已被国际抗癌机构列为1类致癌物[1].胃癌的多发地区HP感染率及血清抗体水平均高于低发地区.国外研究更确切地指出,HP感染患者发生癌变危险性是未感染HP患者的6倍.因此,FDrman和Genta等提出了慢胃炎一萎缩性胃炎一肠上皮化生一胃癌这一“模式学说“.肠上皮化生,尤其是Ⅱ型和Ⅲ型肠上皮化生的发生,与HP感染有显著的相关性.提示HP对胃癌的发生起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口腔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评价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对口腔幽门螺杆菌感染及胃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影响。方法:采用唾液测定幽门螺杆菌抗原技术(HPS)与^14C尿素呼气试验(^14C—UBT)同时测试的方法,选取有上消化道症状来消化科门诊初诊的患者、经证实有胃Hp感染且根除治疗后4周复查的患者及无任何消化道症状的健康志愿者分别进行检测。结果:上述三组入选对象均有较高HPS阳性检出率,分别为78.57%、79.83%和76.74%,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46,P〉0.05),^14C—UBT阳性检出率,三组患者分别为51.79%、34.45%、23.26%,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初诊患者高于抗Hp治疗后患者和健康志愿者,(,=8_32,X2=9.18,P〈0.05);在^14C—UBT阳性患者中HPS阳性检出率,三组患者分别为82.76%、90.24%、90.00%,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I腔中有较高的Hp检出率,胃Hp感染患者中大多存在13腔Hp感染。Hp根除治疗对杀灭胃内Hp有一定疗效,对口腔Hp感染几乎无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与冠心病(coronaryheartdisease,CHD)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法测定冠心病组(74例)和对照组(56例)血清HP抗体(HPIgG),同时应用全自动生化仪测定血清TC、TG.结果冠心病组血清HPIgG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54.05%vs26.78%,P<0.01),心肌梗死和心绞痛患者血清HPIgG阳性率高于其他类型冠心病(P<0.05),HP阳性冠心病患者TG含量高于HP阴性患者(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HP感染与冠心病多发病呈正相关(P=0.047).结论HP感染与冠心病有相关性,有HP感染的冠心病患者易于发生心肌梗死和心绞痛,HP感染可能通过免疫反应或改变脂质代谢等机制而起作用.  相似文献   

7.
梁国栋 《吉林医学》2010,31(27):4659-4660
目的:探讨胃十二指肠溃疡与幽门螺杆茵感染的关系。方法:对280例消化性溃疡的患者施行胃镜检查及14C-尿素呼气检验。结果:内镜下诊断胃溃疡116例(41.4%),十二指肠溃疡118例(42.1%),复合性溃疡46例(16.4%)。消化性溃疡Hp感染阳性率达91.1%,其中胃溃疡Hp感染率最高(94.8%),十二指肠溃疡Hp感染率最低(86.4%)。结论:Hp感染是消化性溃疡的重要病因,根除Hp感染是治疗消化性溃疡疾病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消化性溃疡的发病密切相关,有60%~70%的十二指肠溃疡患儿胃窦粘膜检出HP[1]。我们应用雷尼替丁联合胶体铋和羟氨苄青霉素及甲硝唑三联治疗HP阳性的十二指肠  相似文献   

9.
钟宇 《河北医学》2011,17(7):927-929
目的:观察不同治疗方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选取我院自2009年3月至2010年5月收治的126例幽门螺杆菌阳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奥美拉唑联合用药组)和对照组(阿莫西林、甲硝唑、雷尼替丁联合用药组)各63例.治疗周期为8周,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显效41例,有效19例,显效率为65.1%,总有效率为95.2%;对照组显效28例,有效24例,显效44.4%,总有效率为82.5%。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服用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情况。结论: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奥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溃疡效果理想,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感染(HP)与胆囊结石形成的关系。方法:收集2005年1~12月,我院外科腹腔镜切除经H-E染色病理诊断为慢性胆囊炎胆石症病人新鲜胆囊标本90例,全部胆囊标本均附带胆囊黏膜。每例标本取黏膜3块,使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特殊染色(采用硼酸美蓝法)、快速尿素酶检测3种方法,检测胆结石患者胆囊黏膜HP感染情况。结果:PCR、硼酸美蓝染色及快速尿素酶检测3种方法,HP阳性率分别为35.6%(32/90)、14.4%(13/90)、21.1%(19/90)。结论:HP存在于胆囊黏膜中,提示HP感染可能与胆囊结石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11.
吴泽生 《中外医疗》2014,(10):52+54-52,54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和消化性溃疡的相关性。方法经胃镜钳取十二指肠溃疡病人、胃溃疡病人的溃疡组织,并经快速尿素酶法对溃疡组织之中所包含的幽门螺杆菌进行检测。结果比较不同年龄段的病人显现Hp感染阳性的几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十二指肠溃疡者与胃溃疡者Hp感染阳性的几率,明显十二指肠溃疡病者比胃溃疡病者高, P<0.05。结论幽门螺杆菌和消化性溃疡两者间的相关性很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埃索美拉唑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旋杆菌(Helieobacterpylori,HP)感染消化性溃疡(PepticUlcer.PU)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HP感染消化性溃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埃索美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50例和对照组(奥美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50例,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患者溃疡愈合和HP根除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愈合率、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HP根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HP根除率高于对照纽。结论以埃索关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三联疗法在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愈合率、有效率方面明显优于奥美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三联疗法,HP根除率高于奥美拉唑三联疗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对溃疡病胃酸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对19例HP阳性的溃疡病患者于治疗前后进行了胃镜、HP、空腹血清鲁泌素(GAS)及五肽胃泌素胃液分析。并与10例HP阴性溃疡病的结果对比。结果:HP相关性溃疡HP清除前空腹血清GAS,基础胃酸分泌量(BAO)、最大胃酸分泌量(MAO)、高峰胃酸分泌量(PAO)均明显提高,清除HP后均明显降低。而HP阴性溃疡组GAS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BAO、MAO及PAO治疗前虽亦高于正常,治疗后亦有降低,但均无HP阳性组显著,有统计学意义。提示HP感染可使GAS及胃酸分泌增加,可能是HP相关性溃疡的重要病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和脑卒中的相关性。方法将2012年11月-2014年2月该院收治的3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组,将同时期到该院实施健康体检的3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受检者均于清晨口服状态下采集静脉血,测定低密度脂蛋白、Hp-IgG、高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以及三酰甘油,同时分析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和血脂相关性。结果研究组中有20例患者Hp-IgG为阳性,所占比例为66.7%,对照组中有11例患者Hp-IgG为阳性,所占比例为36.7%,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Hp-IgG为阳性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和三酰甘油均比阴性者高,高密度脂蛋白比阴性者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分析,研究组Hp-IgG和低密度脂蛋白、三酰甘油之间为正相关,和高密度脂蛋白为负相关。结论通过研究分析可知,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和脑卒中之间密切相关,可经脂质代谢途径影响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以加替沙星为基础的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加替沙星、甲硝唑、兰索拉唑联合应用1周后,d8开始单独服用兰索拉唑30mg,1/d,,共3周根除幽门螺杆菌(HP)的疗效。方法:选择符合条件的9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第1周治疗组口服加替沙星200mg,2/d,甲硝唑400mg,2/d,兰索拉唑30mg,1/d;对照组口服克拉霉素500mg,2/d,甲硝唑400mg,2/d,兰索拉唑30mg,1/d;第八天开始两组均单独服用兰索拉唑30mg,1/d,共3周。治疗完成4周后复查胃镜及做HP检查。结果:治疗组、对照组HP根除分别为93.3%、88.9%,溃疡愈合率95.6%、93.3%,两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加替沙星、甲硝唑、兰索拉唑联合疗法能安全、有效根除幽门螺旋杆菌,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佳。  相似文献   

16.
单君康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18):2171-2172
目的:观察序贯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感染患者的疗效。方法:经胃镜检查确诊的慢性胃炎或消化性溃疡且Hp阳性患者8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2例)方案为前5d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后5d奥美拉唑+克拉霉素+替硝唑;对照组(40例)三联疗法为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疗程7d。结果:治疗组Hp根除率92.86%,对照组Hp根除率7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替硝唑组成的10d序贯疗法治疗Hp感染较7d三联疗法有更高的根除率,可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何静 《医学综述》2012,18(11):1683-1685
幽门螺杆菌(Hp)是人类的一种常见疾病致病菌,Hp感染是导致多种消化道疾病的主要因素。近年来国内外研究发现Hp感染与某些口腔黏膜疾病的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复发性口腔溃疡的发生与Hp感染存在密切关系,Hp感染可导致复发性口腔溃疡的发生,临床上控制Hp感染对预防和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王靖飞  姚建设 《中国全科医学》2007,10(21):1814-1815
目的观察由奥美拉唑、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组成的10日序贯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H.pylori)的疗效。方法将经胃镜检查确诊为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且H.pylori阳性的患者97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9例)方案为前5d给予奥美拉唑 克拉霉素,后5d给予奥美拉唑 阿莫西林 左氧氟沙星;对照组(48例)三联疗法为奥美拉唑 阿莫西林 克拉霉素,疗程7d。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H.pylori根除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H.pylori根除率为95.9%,对照组为85.4%,两组患者H.pylori根除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奥美拉唑、左氧氟沙星等组成的10日序贯疗法治疗H.pylori感染具有较高的根除率。  相似文献   

19.
序贯疗法与传统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吴礼浩  邓芝禾 《河北医学》2008,14(5):523-525
目的:比较由潘托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呋喃唑酮组成的10d序贯疗法与传统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Hp)的疗效。方法:将经胃镜检查确诊为有明显异常的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且Hp阳性的患者55例随机分组,治疗组(28例)方案为前5d潘托拉唑、阿莫西林,后5d潘托拉唑 克拉霉素 呋喃唑酮;对照组(27例)三联疗法为潘托拉唑 阿莫西林 克拉霉素,疗程7d。结果:治疗组Hp根除率为92.9%,对照组Hp根除率为70.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潘托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呋喃唑酮组成的10d序贯疗法治疗Hp感染具有疗效高、不良反应低,依从性好之特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低剂量三联标准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幽门螺旋杆菌(H.pylori,Hp)阳性患者的临床疗效,并观察其溃疡复发率Hp再感染率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84例患者平均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运用奥美拉唑20mg,2次/d;羟氨苄青霉素500F/1g,4次/d;甲硝唑400mg,4次/d,均服用l周。治疗组奥美拉唑20mg,1次/d;羟氨苄青霉素500mg,2次/d,甲硝唑400mg,2次,d,经1周治疗后,不再用其他任何抗溃疡药。1个月后复查胃镜及检测Hp,并观察患者的Hp根除率、溃疡愈合率;12个月后随访患者的复发率及再感染率。结果:治疗组根除率为95.23%(40/42)、溃疡愈合率为92.86%(39/42),对照组为90.48%(38/42)、88.09%(37/39),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2个月后随访治疗组Hp根除者溃疡年复发率4.76%(2/42)、Hp再感染率7.14%(3/42),对照组为26.19%(11/42)、28.57%(12/42),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14%(3/42),对照组为11.90%(5/4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结论:低剂量三联标准疗法治疗Hp阳性消化性溃疡愈合率高,HD根除率高.溃疡复发率及HD再感染率低。是临床应用有价值的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