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胺碘酮和普罗帕酮治疗快速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46例快速房颤患者首先给予胺碘酮150mg静脉推注后,以1mg/min静脉维持6h、改为0.5mg/min静脉泵入24-48h,同时日服普罗帕酮150mg3次/日,并在用药当天口服胺碘酮600mg/日,三天后改为200mg/日维持。结果24h内房颤转复15例、转复率32.6%,48h房颤转复35例、转复率76.8%,72h转复38例、转复率82.6%,应用胺碘酮与普罗帕酮后心室率明显下降,随时间延长呈减慢趋势,结论胺碘酮与普罗帕酮治疗快速房颤明显减慢心室率转复房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胺碘酮静脉滴注治疗高血压伴急性快速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0例高血压伴新近发生快速心房颤动患者采用胺碘酮先静脉注射负荷量150 mg后,再以0.5~1 mg/min静脉滴注维持,观察心房颤动转复、心室率控制及不良反应。结果:50例患者用药后心室率明显下降(P<0.01),且作用迅速。用药后24 h内复律成功者25例。心功能NYHAⅠ、Ⅱ级复律优于Ⅲ、Ⅳ级(P<0.01)。结论:胺碘酮治疗高血压伴急性快速心房颤动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胺碘酮治疗快速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48例快速房颤给予胺碘酮150mg静脉推注后,以1mg/min静脉维持6h,之后改为0.5mg/min静脉点滴24~48h;同时用药当天给予口服胺碘酮1 200mg,第2天为600mg,3天后改为200mg/d维持.结果24h内房颤转复9例,转复率39.6%;3天内45例,转复率93.8%.应用胺碘酮后心室率明显下降,随时间延长,呈减慢趋势.结论负荷静脉、口服胺碘酮用药治疗快速房颤可明显减慢心室率,转复房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应用胺碘酮与普罗帕酮对阵发性快速心房颤动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144例阵发性快速心房颤动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2组,胺碘酮组(n=74)给予胺碘酮注射液负荷量150 mg静脉注射,10 min注射完毕,观察10 min未恢复窦性心律或心率大于100次/min,以胺碘酮0.5~1 mg/min维持静脉输注,24 h最大累积剂量为1 200 mg.复律成功后给予胺碘酮片口服维持窦性心律.普罗帕酮组(n=70)给予普罗帕酮注射液70 mg静脉注射,5~10 min注射完毕,观察10 min未恢复窦性心律或心率大于100次/min,重复静脉注射70 mg, 最大累积量为210 mg,复律成功后给予普罗帕酮片口服维持窦性心律.观察2组疗效及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指标的变化.结果 胺碘酮组复律疗效及维持窦性心律疗效均优于普罗帕酮组(P<0.05) , 治疗1、3、6、12个月后胺碘酮组左心房直径渐缩小,E峰流速、A峰流速及E/A比值逐渐提高,使E/A倒置得到恢复.结论 胺碘酮和普罗帕酮对阵发性快速心房颤动均有较高的转复率, 胺碘酮复律后窦性心律维持率高于普罗帕酮, 胺碘酮对逆转心房心肌重构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初发快速心房颤动在静脉应用药物转复的情况。方法对于初发快速房颤患者给予静脉药物转复治疗。首次给予静脉注射稀释后的胺碘酮150mg,15min缓慢注入;观察30min后无效时重复使用,若仍无效时用输液泵静滴维持0.5mg/min,持续24h。记录用药前、后心室率和血压变化,并观察时间点上的转复率及不良反应率。结果药物转复效果良好。结论胺碘酮对于初发的快速房颤的转复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静脉应用胺碘酮转复患者急性发作快室率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4 4例器质性心脏病急性发作快室率心房颤动患者 ,先静脉注射胺碘酮复荷量 3mg/kg,10~ 15min内注入 ,后以维持量 1 0~ 1 5mg/min静脉泵入 ,如 15~ 30min未转复 ,且室率仍快的患者追加一次胺碘酮 1 5mg/kg,一旦转复窦性心律根据病人情况改用口服胺碘酮或停用。结果 :患者负荷量内均未转复窦性心律 ,当累积量达 2 10~ 4 5 0mg时 38例 (86 36 % )患者转复窦性心律 ;达 5 5 0~ 70 0mg时 6例 (13 6 3% )患者转复窦性心律 ,总有效率 10 0 %。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应用小于推荐计量 (5mg/kg)胺碘酮静脉注射并给予持续静脉泵入转复急性发作房颤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8例患者在房颤发作时给予静脉注射胺碘酮150mg负荷量后,继之再用600μg/min静滴维持24h。总量为600~1 200mg。同时加口服胺碘酮治疗。结果:用药后24h内复律成功者61例,转复成功率为89.7%。68例患者用药后心室率明显下降,且作用迅速。用药前后血压无明显变化。结论:胺碘酮对房颤进行药物复律安全有效,副作用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胺碘酮治疗颅脑外伤转复房颤的效果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符合病例入选标准的房颤患者12例,胺碘酮组首剂150mg,无效可10min后第2次150mg静注,后予胺碘酮1mg/min静滴6,h后改为0.5mg/min,持续24~48h,观察转复率和转复时间,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急性首发房颤患者,首剂3~5 mg/kg胺碘酮10 min内静脉注射;再以1~1.5 mg/min维持,房颤能被有效终止。结论采用胺碘酮治疗颅脑外伤合并急性首发房颤患者效果满意,安全可靠。胺碘酮4h内转复窦律分别为62.5%2,4h内转复窦律为37.5%,该组均未发生致命性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静脉注射胺碘酮和普罗帕酮转复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62例阵发性心房颤动随机分为胺碘酮组(32例)和普罗帕酮组(30例),胺碘酮组予胺碘酮150mg静注,继以1mg/min的速度静脉输入,维持6h。再以0.5mg/min的速度维持18h;普罗帕酮组予普罗帕酮70mg静注。未复律1h后追加70mg。结果转律率:胺碘酮组81.25%(26/32),普罗帕酮组70%(21/30)。两组转律率相近。不良反应发生率:胺碘酮组15.6%(5/32),普罗帕酮组23.3%(7/30),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近。但胺碘酮转复时间短,无房室传导阻滞出现。结论静脉注射胺碘酮转复阵发性的心房颤动安全有效,且优于普罗帕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心房纤颤快速心室率的方法。方法选择心房纤颤心室率大于100次/min患者128例,静脉注射胺碘酮150mg,时间大于10min,15min未转为窦性心律者,重复首次剂量一次,15min后若仍未转复者,以1mg/min静滴6h,继之以0.5mg/min,以静脉输液泵控制速度静滴,24h未转复者停用。结果24h内转复窦性心律者90人(70%);用药后1h内心室率平均下降30次/min;Q-T间期延长者无1例发生严重心律失常,未诱发或加重心功能不全,无恶性心律失常发生,不良反应小,症状轻微。结论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心房纤颤快速心室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胺碘酮转复阵发心房颤动的疗效。方法:阵发心房颤动患者45例随机分为两组:胺碘酮组25例,给予胺碘酮负荷量150 mg静注后,继以0.6~1.0 mg/min维持点滴,依心室率情况调整胺碘酮剂量。心律平组20例,静脉给予心律平1.4~2.0 mg/kg,5 min内注射,继以0.28 mg/min维持静点,无效者改用胺碘酮治疗。结果:胺碘酮组转复成功率为84.0%(21/25),心律平组转复成功率60.0%(12/20),且心律平组转复心律失败的部分病例使用胺碘酮仍有效;胺碘酮组平均复律时间(103±65)min短于心律平组(160±78)min。结论:胺碘酮在转复阵发心房颤动比心律平更加快速、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静脉应用胺碘酮转复急性心房颤动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彦嫦  杨淑莲 《华夏医学》2006,19(2):227-228
目的:观察静脉应用胺碘酮转复急性心房颤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28例发生于48h以内的急性心房颤动患者予胺碘酮150m g稀释后在10~15m in内静脉注射,继而以1m g/m in速度经微量泵静脉输入维持6h,再以0.5m g/m in速度维持18h,转复窦性心律后停用。结果:25例患者均在静脉用胺碘酮后24h内转复为窦性心律,转复率为89.2%。2例合并低血压,经同时静脉滴注多巴胺后血压恢复正常。1例出现窦性心动过缓,停药后恢复正常心率。结论:静脉内使用胺碘酮可安全有效地转复新近发生的快速心房颤动。  相似文献   

13.
陈玲 《中国民康医学》2007,19(12):435-435
目的:观察胺碘酮治疗快速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48例快速房颤给予胺碘酮150mg静脉推注后,以1mg/min静脉维持6h,之后改为0.5mg/min静脉点滴24~48h;同时用药当天给予口服胺碘酮1200mg,第2天为600mg,3天后改为200mg/d维持。结果:24h内房颤转复9例,转复率39.6%;3天内45例,转复率93.8%。应用胺碘酮后心室率明显下降,随时间延长,呈减慢趋势。结论:负荷静脉、口服胺碘酮用药治疗快速房颤可明显减慢心室率,转复房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快速心房颤动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各种心脏病引起的心房颤动患者,给予胺碘酮5mg/kg用生理盐水20ml稀释后10min内注入,如无效,30min后重新静脉注射2.5mg/kg,观察复律情况及心室率的变化。结果:治疗有效70例,有效率达92.1%。结论: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心房颤动是有效和安全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比观察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62例快速心律失常分为胺碘酮组(32例)和心律平组(30例).胺碘酮组用药方法首剂负荷量150~300mg缓慢静注,维持量0.5~10mg/min,维持静点3d,静脉用药同时口服0.2g,q8h.心律平组用药方法首剂负荷量70mg静脉注射,若无效15min后重复70mg,最大累计量24h不大于240mg,次日口服0.2g,q8h,观察二组治疗快速心律失常转复到窦性心律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胺碘酮组转复总成功率81.25%(26/32),比心律平组转复总成功率60%(18/30)高,而不良反应,尤其是严重不良反应较心律平组低.结论 胺碘酮静脉给药在治疗快速心律失常中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胺碘酮静脉滴注治疗阵发性快速心房颤动(PAF)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发作时间在48 h内的心房颤动患112例者按治疗方法分为胺碘酮组61例和毛花苷C组51例。胺碘酮组:给予胺碘酮负荷量150mg静脉注射后,以0.5~1.0mg/min滴速静脉滴注,根据心室率调节胺碘酮剂量。毛花苷C组:给予毛花苷C0.4~0.8 mg分次缓慢静脉注射。观察两组用药后12 h复律情况及心室率变化。结果胺碘酮组与毛花苷C组的复律有效率分别为78.6%和37.2%,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未转复者心室率在胺碘酮组由(138±17)次/min降至(72±11)次/min(P0.01),毛花苷C组由(135±13)次/min降至(93±11)次/min(P0.01),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静脉用胺碘酮治疗PAF安全有效,其转复率显著高于毛花苷C。  相似文献   

17.
杨其旭 《中外医疗》2009,28(7):62-62
目的观察胺碘酮、复方丹参治疗心房颤动转复为窦性心律的疗效。方法胺碘酮,静注负荷量150mg,10min注入,10~15min后重复1次,以1.0~1.5mg/min静滴6h,继以0.5mg/min持续24h。同时口服胺碘酮片0.2g,3次/d,连用2周,改为0.2g,2次/d,连用2周。维持量0.2g,1次/d。复方丹参20mL加入5%葡萄糖500mL静脉滴注,qd,7d后改为常规量口服。结果转复成功率85%,随访1年未复发率88.2%。结论胺碘酮、复方丹参用于心房颤动转复为窦性心律,防止心房颤动复发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静脉应用胺碘酮转复新近发生的房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了32例新近发生的房颤患者经静脉应用胺碘酮的转复治疗,首剂静脉注射胺碘酮3mg/kg,接着以1mg/min静滴维持8h,8h后以0.5~1mg/min静滴维持16h。结果:静脉注射胺碘酮转复新近发生的房颤成功率88%。结论:对于房颤,静脉应用胺碘酮安全、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9.
叶芬  石理 《广东医学》2007,28(8):1343-1344
目的 观察大剂量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并发心房颤动(AF)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56例ACS患者伴新近发生快速AF患者,首剂静脉注射胺碘酮150 mg 10 min内注入,随后以0.5~1.5 mg/min维持静脉滴注,若AF控制不满意则间隔30 min再追加150 mg,同时予胺碘酮口服,静脉用药2~3 d,观察房颤转复、心室率控制、血压变化及副作用.结果 AF 2 h转复率为32%(18/56),24 h内转复率为75%(42/56),48 h为85%(42/56),72h内91%(52/56),治疗期间:7例(12%)出现窦性心动过缓,减量或停药后恢复正常,5例(8.9%)血压偏低,予多巴胺升压后恢复正常.结论 静脉注射胺碘酮对ACS并发AF疗效显著,副作用少,用药期间必须严密监测血压及心电图变化.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快速心律失常的治疗作用。方法:应用胺碘酮150-300 mg加5%的葡萄糖20 ml,5-10 min静脉推注完后,继之前6 h以1 mg/min胺碘酮泵入,后18 h以0.5 mg/min泵入,48 h后无转复停用静脉给药,继续口服治疗急性心肌梗塞快速型心律失常,观察其治疗作用以及副作用。结果:对急性心肌梗塞快速型心律失常有效率为91.0%。结论:胺碘酮静脉注射在治疗急性心肌梗塞快速型心律失常安全、有效,无严重副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