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 毫秒
1.
内分泌肿瘤组织病理学及分子病理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自20世纪60~70年代发现了人体内存在有弥漫性神经内分泌系统(dispersed neumendocrine system,DNES)后,内分泌系统已大大地扩展了,它不仅包括传统的内分泌腺,还包括了广泛散在分布于许多器官组织的神经内分泌细胞即DNES系统。多年来国内病理界对内分泌系统的病理形态和免疫  相似文献   

2.
肿瘤作为一类基因性或DNA的疾病,系某些特定的染色体上的DNA损伤使体细胞发生突变的结果。有的胚系细胞(Germ-line cell)由于遗传性因素而先天就带有损伤的DNA,而有的体细胞(somatic cell)由于获得性因素而后天遭受DNA损伤。在这些损伤中,有的可能使刺激细胞增殖的原癌基因(protooncogene)激活,而有的则可能使抑制细胞增  相似文献   

3.
4.
显微切割技术及其在分子病理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显微切割技术是在显微状态或显微镜直视下直接或通过显微操作系统简单、快速地从含有不同成分的组织中特异的分离出预研究的均质细胞来进行后续分析 ,由于其可以大大削弱组织中异质细胞的混淆作用 ,已被广泛应用在分子病理学等多方面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5.
粘连分子及其在病理学中的作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粘连分子及其在病理学中的作用司履生,王一理细胞粘连分子(Cellularadtesionmaterial,CAM)是细胞一细胞、细胞一细胞外基质(ECM)之间一大类粘连物质的总称。从名称看来,它似乎只是一类粘合物质。其实,它是维持多细胞生物体正常发育...  相似文献   

6.
在过去的几年里,我们见证了病理学发展的一个崭新变革,即由传统的以形态学为主的“旧生物学”,向着功能基因组学和蛋白组学为技术平台的“新生物学”过渡。这种新生物学是利用基因多态性检测、基因表达谱分析和蛋白表达谱分析等技术,通过生物芯片和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对成千上万个数据及其相互关联进行评价,为分子生物学与病理形态  相似文献   

7.
涎腺癌是一组异质性恶性肿瘤。世界卫生组织(2017)头颈部肿瘤分类将涎腺癌分为22种组织病理学亚型,临床最常见亚型包括黏液表皮样癌、腺样囊性癌、涎腺导管癌、腺泡细胞癌和分泌性癌等。涎腺癌各亚型组织形态学重叠,诊断和鉴别诊断困难。涎腺癌的主要治疗方式是手术切除,酌情术后放射治疗。对于局部进展、复发和转移性病例,治疗方式有...  相似文献   

8.
横纹肌肉瘤分子病理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横纹肌肉瘤(rhabdomyosarcoma,RMS)为常见的软组织肿瘤之一,它是由不同分化阶段的横纹肌母细胞组成的恶性肿瘤,多见于15岁以下的儿童。根据肿瘤的组织学和遗传学特点,可将横纹肌肉瘤分为3种类型:胚胎性横纹肌肉瘤(包括梭形细胞横纹肌肉瘤、葡萄状横纹肌肉瘤和间变性横纹肌肉瘤)、腺泡状横纹肌肉瘤(包括实性型横纹肌肉瘤和间变性横纹肌肉瘤)和多形性横纹肌肉瘤。横纹肌肉瘤组织基本上重演了横纹肌发育过程中各个阶段的细胞,[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肿瘤抑制基因变异的分子病理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肿瘤分子生物学研究已经证实,肿瘤是一种基因病,是由多基因变异并长期累积所致,其中肿瘤抑制基因(TSG)在肿瘤发生过程中持续丧失功能被认为是导致细胞恶变的最重要事件之一。TSG变异的最常见分子机制是因其2个位点相继因点突变和杂合性缺失(LOH)而导致功能完全失活,即广为接受的Knudsen“二次打击”理论。另一个受到高度重视的基因变异类型是DNA错配修复基因(mismatch repair,MMR)功能的失活,其分子特征是基因组DNA微卫星小体不稳定性(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这两种基因变异形式最终都将导致细胞分裂和增殖活动脱离还调控而发生肿瘤。由于LOH和MSI是肿瘤细胞的重要标志性特征,并具有分子病理学上的诊断意义而受到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3.
肺癌分子病理学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近年肺癌分子病理学研究取得很大进展 ,现就肺癌的病因 ,组织发生 ,分子机制 ,以及今后研究方向加以评述。一、肺癌的病因肺癌的病因较为复杂 ,其危险因素如吸烟、大气污染、职业因素、电离辐射等已有许多报道。近年一些学者又对病毒致癌进行了研究。肺癌EB病毒原位杂交结果不一。张雷等[1] 对 87例肺癌检测结果为 37.9% ,另有报道在 38例肺癌中EBER1均为阴性[2 ] 。将LMP1和EBNA2的真核表达质粒同时转染永生化支气管细胞 ,可促使细胞生长加快 ,细胞表型进一步转化。但尚未在裸鼠体内致瘤 ,提示EB病毒仅在肺上皮肿瘤发生某一…  相似文献   

14.
乳腺叶状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37,自引:2,他引:37  
目的 探讨乳腺叶状肿瘤的病理形态学特点,分类和诊断标准,与复发转移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203例有随1访(6-372个月)资料的叶状肿瘤作了详细形态学持征的分析和分类研究,统计学聚类判别分析(SPSS软件10.0版)。结果 良性133例(复发28例),交界性42例(复发19例,死亡2例),恶性28例(复发18例,死亡15例)。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生长方式,瘤细胞异型性,核分裂象计数和肿瘤性坏死所组成的变量子集分类错判率为零。以此4项为主,完善了病理组织学诊断标准。良性,交界笥和恶性组间复发率,转移和死亡率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肿瘤复发随术式的扩大而减少,2次以上复发占53.85%(35/65)。结论 此瘤可分为良性,低度恶性(交界性)及恶性三种类别。肿瘤生长方式,瘤细胞异型性,核分裂象和肿瘤性坏死是诊断此瘤并对其进行分级(分类)的重要依据。提示首次术式的选择的重要性,良性叶状肿瘤应选择肿物扩大切除术,对于复发的交界性和恶性肿瘤应作乳房切除术。  相似文献   

15.
胃肠道肿瘤化疗及靶向药物治疗对病理学发展的需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直肠癌在我国发病率及病死率近年来逐年升高,已上升至恶性肿瘤的第四位。目前化疗及分子靶向药物的进步和发展,使患者的无病生存期和总生存期有了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6.
寡肽转运蛋白1 (PEPT1)是一种具有转运小分子肽功能的载体蛋白.PE PT1在多种肿瘤中表达,并能靶向转运小肽类物质进入肿瘤细胞.以PEPT1为载体可特异性地将抗肿瘤药物递送至肿瘤细胞,减少药物对正常组织的毒副作用,最大程度地发挥药效.此外PEPT1还可介导小肽类肿瘤放射性示踪剂和肿瘤光动力治疗分子的转运,为肿瘤诊...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多地应用手术切除标本分析DNA改变,进而为某些疾病的诊断、预后评估以及防治研究等方面提供了分子水平的证据,也为病理学科的发展开辟了又一新的方向。 基因分忻依赖于高质量的DNA。过去主要限于从新鲜或冰冻组织和细胞中提取,而  相似文献   

18.
肿瘤分子靶向治疗药物主要分为单靶点药物和多靶点药物,两者在肿瘤临床治疗中都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但临床研究发现即使最初对靶向药物表现出良好反应性的患者,在经过一段时间有效期后都会出现耐药性.因此,研究耐药性的机制对预防或延缓耐药性的出现至关重要.研究发现,不管是单靶点药物还是多靶点药物,其耐药机制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  相似文献   

19.
随着医疗技术的迅速发展,肿瘤治疗进入了“精准医学时代”。通过检测相应的标志物,使肿瘤的诊治更具有针对性和特异性,进而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因此,寻找和检测与肿瘤相关的分子标志物至关重要。近年来,质谱技术发展迅速,不仅能定性和定量地分析小分子物质,还能用于检测各种生物分子,如蛋白质、代谢物及核酸等,使得质谱技术迅速成为医药卫生、生物化学、环境监测和石油化工等领域的有力分析工具。因此,本文针对近年来质谱技术在肿瘤分子诊断中的应用进行综述,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0.
人类基因组计划研究进展与分子病理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人类基因组计划 (humangenomeproject,HGP)是 2 0世纪末生命科学领域的最大科学工程之一 ,对医学亦具有重大的意义。科学上的每一重大进步都和先进技术的引入密不可分。细胞的发现与研究诞生了在医学中占统治地位的细胞病理学 ,那么现代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技术的突飞猛进将给医学带来什么影响呢 ?毋用置疑 ,2 1世纪的医学将由细胞病理学逐步走向子病理学。  HGP已于 1 990年 1 0月在美国正式启动 ,其目的是要阐明人类基因组 (genome)DNA约 3× 1 0 9个核苷酸碱基的序列 ,找出全部约 1 0万个基因 ,并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