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乳腺细粒棘球蚴病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患者,女,44岁,因“左乳隐痛10余年,左乳肿块1月余”以“左乳肿物性质待查”入院。体检:左乳内上象限10-11点距乳晕5cm处可触及一约1.0cm×2.0cm大小的肿块,质硬,活动欠佳,边界尚清,有压痛。于人院后第3天行左乳肿块切除术。术中见左胸大肌筋膜近乳腺有一直径1.5cm大小的囊性包块,切除送检。[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3.
刘学庭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1998,(6)
患者女,45岁。既往体健,4年前始觉头痛,为阵发性。轻、重间隔时间不定。近年发作频数,严重时伴吐“黄水”。入院前10天,觉左半身活动不便。临床检查:视乳头轻度水肿,左半身肌力下降,有不全瘫。拟颅内有占位病变。CT检查:大脑右颞叶顶部有一圆形高密区,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细粒棘球蚴通过调控巨噬细胞STAT6的表达介导其极化的机制。方法:使用细粒棘球蚴囊液(EgCF)处理巨噬细胞系Raw264.7,以未加EgCF组作为对照组,qRT-PCR、ELISA、流式细胞术等实验检测M1、M2相关因子的表达水平,研究细粒棘球蚴对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使用EgCF处理巨噬细胞,并在实验组加入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6(STAT6)抑制剂,以未加抑制剂组及DMSO组作为对照组,qRT-PCR、流式细胞术等实验检测STAT6、M1、M2相关因子的表达水平,研究细粒棘球蚴通过调控巨噬细胞STAT6的表达,介导巨噬细胞极化的机制。结果:EgCF促进STAT6和M2相关因子的表达(P<0.05),抑制M1相关因子的表达(P<0.05)。STAT6抑制剂可抑制Raw264.7细胞中STAT6和M2相关因子表达,并上调M1相关因子表达。结论:EgCF通过促进STAT6的表达介导巨噬细胞向M2型极化。 相似文献
5.
新疆喀什地区包虫病临床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收集新疆喀什地区175例包虫病病例进行统计分析,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980年以来,我们收检包虫手术切除标本175例,其中男性98例,女性77例。送检标本经10%福尔马林液固定,常规取材,石蜡切片,HE染色。特殊的肝泡状棘球蚴标本切片加做PAS... 相似文献
6.
边疆地区包虫病流行的原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包虫病又称棘球蚴病,是由棘球绦虫的幼虫寄生在人体内引起的人畜共患的、具有地方性的自然疫源性寄生虫病。在我国主要分布于新疆、青海、甘肃、宁夏、西藏、及四川。包 相似文献
7.
PDGF、TNF-α在人肝细粒棘球蚴囊壁周围组织的分层表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 (PDGF )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 )在 4 0例人肝细粒棘球蚴囊肿周围纤维囊壁中表达。结果显示PDGF、TNF α在肝细粒棘球蚴囊肿周围纤维囊壁中出现特异性分层表达。靠近虫体侧纤维囊壁中 ,PDGF、TNF α阳性细胞率分别为 (9 36 %± 2 13% )、 (10 5 2 %± 2 6 4 % )。靠近肝实质侧纤维囊壁中 ,PDGF、TNF α阳性细胞率分别为 (37 5 1%± 7 4 5 % )、 (2 5 76 %± 5 0 5 % )。PDGF、TNF α在两层中表达的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同时 ,靠近肝实质侧纤维囊壁中PDGF与TNF α的表达也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提示肝细粒棘球蚴囊肿周围人体纤维囊壁分层 ,PDGF、TNF α与肝实质侧纤维囊壁的形成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
用ABC法等五种免疫学方法可检测了101例包虫病人,40例其它病人及61例正常人抗E.g抗体。各法敏感性为,ABC为94.06%,ELISA为81.19%,IHA为87.13%,CIEP为71.29%,ID为87.50%。ID假阳性率较高(37.50%),而其余四种方法均获较高特异性(94.06~100%)。分析结果表明,初发且包虫囊完整的肺包虫病人抗体反应性最低,复发或囊破裂的病人抗体反应强且无因包虫囊肿寄生部位不同造成的抗体反应的差异。故认为:影响包虫病人特异性抗体反应的主要因素可能是包虫囊壁的屏障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Tim-3作为一个新型促炎因子,在细粒棘球蚴感染小鼠的早期阶段的表达水平。方法:原头蚴感染BALB/c小鼠后1、5、9、13天,取其腹腔巨噬细胞和脾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各时间点腹腔巨噬细胞、脾巨噬细胞、脾CD3+细胞Tim-3的表达水平。采用qRT-PCR法检测各时间点TLR4的mRNA水平。结果:细粒棘球蚴组与对照组小鼠CD3+脾细胞Tim-3表达无明显差别;小鼠脾脏巨噬细胞(9、13天)、腹腔巨噬细胞(5、9、13天)表面Tim-3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有升高,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巨噬细胞数量无明显变化。小鼠感染细粒棘球蚴第1天时TLR4 mRNA的表达水平升高,并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小鼠感染细粒棘球蚴早期,巨噬细胞Tim-3的表达升高,并可能通过下调TLR4的表达,抑制了巨噬细胞功能,从而抑制宿主的免疫杀伤,产生了免疫逃避作用。 相似文献
10.
细粒棘球绦虫抗氧化蛋白TPx的免疫定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抗重组细粒棘球绦虫抗氧化蛋白TPx(rEgTPx)多克隆抗体对天然EgTPx的结合活性,探讨EgTPx在原头蚴内的分布。方法:采集自然感染细粒棘球蚴的绵羊肝脏,在无菌条件下收集包囊内的原头蚴,经消化处理后制备石蜡切片。利用rEgTPx多克隆抗体,以间接免疫荧光法确定抗氧化蛋白EgTPx在原头蚴内的分布。结果:rEgTPx多克隆抗体能够特异性地结合天然EgTPx抗原表位,EgTPx广泛分布在原头蚴的体表皮层、皮下层和钙颗粒细胞内。结论:确定了EgTPx蛋白在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内的分布,为研究EgTPx在原头蚴发育的生物功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巨大肝泡状棘球蚴病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巨大肝泡状棘球蚴病2例赵红艳谭德银例1女性,37岁,柯尔克孜族,牧民。右上腹间歇性钝痛伴恶心3个月,剧烈活动后症状加重,于1995年2月16日入院。查体:右上腹可见约7cm×5cm局限性隆起,于右肋下10cm可触及肝下缘,肝表面光滑、质硬、轻度触压痛...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细粒棘球蚴感染并发过敏性哮喘实验动物模型及探讨细粒棘球蚴感染对过敏性哮喘的作用。方法 24只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A组为正常对照组,B组为单纯哮喘组,C组为细粒棘球蚴感染并发哮喘组。C组大鼠经腹腔注射感染细粒棘球蚴,70 d后,以卵白蛋白(OVA)分别对B组、C组大鼠进行致敏及激发,建立过敏性哮喘模型。取大鼠肺组织作病理切片,观察大鼠肺组织的炎症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大鼠血清白介素-17(IL-17)、白介素-4(IL-4)及干扰素-γ(IFN-γ)的水平。结果与B组比较,C组大鼠血清IL-17和IL-4的水平明显下降(P<0.05),而血清IFN-γ的水平明显上升(P<0.05)。各组大鼠血清IL-4与IFN-γ水平呈密切负相关(r=-0.915),IL-4和IFN-γ水平与IL-17呈负相关关系(r=-0.406,-0.603),P<0.05。结论细粒棘球蚴感染对过敏性哮喘的发生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王雪丹曾赛凡李国平杨代兴张声王行富 《中华病理学杂志》2018,(6):463-464
棘球蚴病又名包虫病,是细粒棘球绦虫幼虫(棘球蚴)寄生于家畜等多种食草动物和人的组织器官内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多发于世界各地牧区。以往该病的诊断是基于普通细胞学,如今,随着细胞蜡块技术的不断发展,大大拓展了细胞病理学诊断的实用范围和能力。 相似文献
14.
郑佳赵商岐李艳敏周彦霞丁剑冰周晓涛 《中国免疫学杂志》2023,(9):1913-1921
目的:分析蛋白EgG1Y162-2通过不同长度接头序列连接后形成的肽段四聚体蛋白EgG1Y162-2(4)的氨基酸序列特征,明确其理化性质及三级结构,预测并对比经不同长度柔性接头连接后其优势抗原表位变化,为增强重组疫苗免疫原性选取最理想的linker序列。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选择GSGGSG、GGGGSGGG和GSGGSGGGSGGSGGG 3种linker序列进行连接设计EgG1Y162-2(4)重组蛋白疫苗。在线软件ProtParam分析其理化性质;SOPMA在线数据库对设计有不同linker序列的重组蛋白二级结构进行预测分析;I-TASSER在线软件预测所设计重组疫苗的三级结构,并使用SYFPEITHI、IEDB等软件对其T/B细胞抗原表位进行预测。结果:经预测通过GSGGSG、GGGGSGGG、GSGGSGGGSGGSGGG 3种linker序列连接的EgG1Y162-2(4)均是稳定蛋白且具有亲水性并得到其二级结构特点。设计的重组疫苗EgG1Y162-2(4)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得知通过GSGGSG连接的EgG1Y162-2(4)中α螺旋占8.50%,β-转角占16.67%,无规则卷曲约占40.48%,延伸链约占34.35%,该蛋白有8个T/B联合表位,前后串联的EgG1Y162-2蛋白不仅能够正常折叠,且与EgG1Y162-2蛋白相比T/B抗原表位未发生偏移。三级结构显示通过linker序列GSGGSG串联的4个蛋白EgG1Y162-2均能正常表达,而通过GGGGSGGG、GSGGSGGGSGGSGGG串联的蛋白EgG1Y162-2(4)表位发生了一定程度右移。结论:利用GSGGSG 6个氨基酸连接EgG1Y162-2蛋白构成的EgG1Y162-2(4)的T/B联合表位高度重合,表位未发生迁移说明蛋白EgG1Y162-2(4)通过这种方式连接后几乎未对EgG1Y162-2蛋白优势表位造成影响,并通过重复蛋白表位数增强疫苗免疫应答效果,制备有效的棘球蚴病表位疫苗。 相似文献
15.
胸椎原发性泡状棘球蚴病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患者男性,19岁,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感背部隐痛、钝痛,持续性、渐进性加重并放射到下肢.经当地医院拍X光片检查示:胸椎结核.于2009年6月25日转青海省人民医院以"胸椎结核"收住院.查体:慢性病容,脊柱无外观畸形,活动轻度受限,双下肢活动自如. 相似文献
16.
包虫病是由人体感染棘球绦虫的幼虫所导致的疾病,又称棘球蚴病,它是一种人畜共患的流行性寄生虫病,主要是因为人误食了经犬绦虫污染后的食物,绦虫卵在十二指肠肠液的作用下,进行孵化,最后进入肠壁,通过门静脉进入肝脏,再由右心到达肺部,最终通过肺经过左心到达全身。本地区是畜牧业为主的地区,所以也是包虫病流行的原因之一,包虫病对人类的健康威胁较大,手术治疗沿用近百年,且在不断改进,但复发率较高,加之手术的其他并发症,仍不太理想。近年来药物治疗虽也有一定发展,但效果不甚满意。本文作者用口服吡喹酮治疗人体包虫病,疗效显著,与手术相比更安全。 相似文献
17.
不同温度对泡状棘球蚴增殖力的影响李富荣,王琪(兰州医学院包虫病研究室,兰州730000)泡状棘球蚴病的流行主要见于全世界的寒冷地区,气候对多房棘球绦虫的传播和流行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就不同温度条件下对泡球蚴增殖力的影响进行了观察,现报告如下。材料和方...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进一步提高AgB抗原在诊断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将细粒棘球蚴AgB1和AgB2两个亚单位基因在同一载体中进行联合表达,并对联合表达的重组抗原和单基因表达的AgB1、AgB2在血清抗体检测中的差异进行比较研究。方法在表达载体PET32a中构建AgB1+AgB2(AgBs)联合基因的重组质粒,用ELISA检测重组抗原与病人血清的反应性。结果构建了AgBs重组质粒,经测序证实插入的联合基因片段序列正确。AgBs重组质粒表达的融合蛋白分子量为38kDa,为不溶性蛋白。联合表达抗原AgBs对细粒棘球蚴病(CE)血清的敏感性为84.4%,特异性为80.5%;单基因表达的AgB1和AgB2的敏感性分别为75.6%和57.8%,特异性分别为72.6%和91.2%。结论成功构建了AgB亚单位联合表达基因,联合表达的AgBs抗原对CE血清的诊断价值优于单基因表达的AgB1或AgB2抗原。 相似文献
19.
骨棘球蚴病通常由细粒棘球绦虫和多房棘球绦虫引起,人类在食用被虫卵污染的食物或水时被感染,骨棘球蚴病的治疗一般包括手术和药物治疗,但治疗时间长、费用高,给患者造成了沉重负担。微小RNA(miRNA)已知参与多种生物过程和宿主-寄主相互作用,包括发育、细胞生长和死亡、寿命的相关靶点调节、转录、信号转导和细胞运动,这将有助于研究人员找到治疗和控制骨棘球蚴病的新策略和靶点。为进一步了解骨棘球蚴病,认清棘球绦虫在最终宿主和中间宿主中发育过程的分子基础至关重要,在细粒棘球绦虫、多房棘球绦虫中发现的miRNA在其各自宿主的表达调控中具有基因和发育阶段特异性。主要对miRNA作为骨棘球蚴病诊断标志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患者女 ,17岁 ,学生 ,籍贯四川。因 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四肢抽搐 ,晕倒。最近频繁发作而入院。患者 1年前就开始四肢抽搐 ,晕倒 ,口吐白沫约 5~ 6min后自行缓解 ,醒后无偏瘫、失语和尿失禁现象。外科检查 :头颅无畸形及凹陷感。眼球运动正常 ,瞳孔等大等圆。CT检查 :左顶 ,枕骨板下可见弧形混杂密度影 ,左侧脑室后侧略受压 ,中线结构居中 ,左颞叶可见不规则密度影 ,脑沟裂略变浅 ,颅板未见明显骨折。考虑 :(1)左顶枕硬膜下出血 ;(2 )进一步除外脑肿瘤。X线胸片 :胸部正位平片 ,双肺纹理略多 ,以右肺为主 ,可见多个斑点状模糊影 ,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