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观察实验性癫痫发作时海马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3)表达变化,探讨神经元损伤及癫痫发病机制。方法:利用锂-匹罗卡品(Li-PC)制作大鼠急性癫痫持续状态(SE)30min、1h、2h的癫痫模型,造模后1d、3d、7d、14d,经流式细胞技术(FCM)半定量检测Caspase-3的表达含量,并应用光镜及电镜进行神经元形态学观察。结果:模型组海马内Caspase-3表达与SE早期持续时间呈正相关(SE30min3.51±0.35,1h4.49±0.14,2h7.39±0.26p<0.001);各组中均可见Caspase-3表达1d活化,7d表达达峰值(SE30min组1d时3.51±0.35,7d时10.34±0.36;1h组1d时4.49±0.14,7d时14.33±0.33;2h组1d时7.39±0.26,7d时31.15±0.79;p<0.01)。电镜下细胞超微结构凋亡、缺失明显,以海马门区、CA1区为著。结论:Caspase-3是神经元凋亡关键的执行因子,它可以反映SE对神经元造成损伤程度。急性期SE所致的海马区缺血缺氧、水肿以及兴奋毒性导致神经元损伤,可能是慢性颞叶癫痫的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2.
癫痫大鼠海马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的病理演变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癫痫大鼠海马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在点燃后各期的病理特点、时序及机制。方法 针对匹罗卡品癫痫大鼠模型,行Nissl、免疫组化和HE染色,观察海马神经元及星形胶质细胞的病理变化。结果 癫痫持续状态后超急性期(4h),CA3区神经元呈嗜酸性变性、胞浆深染;急性期(24h),嗜酸性变性最为显著,神经元固缩、核仁消失、突起断裂,星形胶质细胞水肿;缄默期(7d),CA3、CA1区及门区神经元大量坏死、脱失,胶质增生肥大,海马构筑紊乱;慢性期(6w),CA3、CA1区出现胶质瘢痕,遗有形态正常的神经元,且颗粒细胞层增厚。结论 癫痫时海马神经元先于星形胶质细胞发生病理改变,二者均参与癫痫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大鼠癫痫持续状态(Status epilepticus,SE)后海马组织脑红蛋白(Neuroglobin,NGB)表达动态变化,探讨NGB在癫痫发作中的作用。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5)、癫痫模型实验组(n=35);实验组再依据观察时间分为:0、1、3、12、24 h和10、30 d。应用锂-匹罗卡品(20~127 mg/kg)建立大鼠SE模型,观察大鼠致痫期间行为学变化;采用尼氏(Nissl)染色检测海马组织神经元损伤情况;SABC免疫组化法检测海马组织NGB表达水平。结果 SE后,海马组织各区均出现不同程度神经元细胞损伤坏死,随着发作时程进展,CA1、CA3区存活神经元呈近直线下降趋势。其中CA1区(12、24 h,10、30d)、CA3区(0、12、24 h,10、30 d)和(DG区12、24 h,10、30 d)神经元存活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大鼠SE后,海马各区NGB表达水平均上调,CA1、DG区NGB表达均于SE后24 h达顶峰后轻度下降,但仍持续高于对照组,CA3区NGB表达呈持续升高趋势。其中CA1区(24 h,10、30 d)、CA3区(24 h,10、30 d)和DG区(12、24 h,10、30 d)NGB表达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另外,海马CA1和CA3区神经元存活数与NGB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206,P=0.015;R=0.306,P=0.011)。结论大鼠SE后海马各区NGB表达上调,且与CA1、CA3区神经元存活数呈正相关,提示NGB表达上调可能是癫痫发作所致缺血缺氧损害的一种代偿保护机制,参与癫痫相关神经元损害的保护。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实验性癫痫大鼠在癫痫发作持续不同时间对海马神经元的影响。方法24只SD大鼠随机分成4组:诱发火鼠瘢痫持续状态(status cpilepticus,SE)〈10、10~30、〉30min组及正常对照组。于电镜下观察各组海马神经元超微结构变化;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的蛋白表达及通过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SE〈10min组海马神经元所受影响不大.SE10~30min组海马神经元具有明显凋亡特征.SE〉30min组多数海马神经元呈坏死性改变。结论大鼠SE对海马神经元损伤有凋亡和坏死两种不同形式.这与癫痫发作的持续时间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癫痫持续状态后不同时间点,大鼠海马各区CB1R表达变化。方法 使用氯化锂-匹罗卡品诱导大鼠癫痫持续状态(SE),分别于SE后1 w、2 w、3 w、4 w,取大鼠海马切片,行大麻素1型受体(CB1R)免疫组化染色,测量CA1区放射层、CA3区透明层,以及分子层CB1R平均光密度值(MIOD),所有数值进行统计学分析。同时取SE后4 w海马切片,行Neu N和GFAP染色,观察SE后4 w,海马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变化。结果在CA1区放射层,SE后各时间点CB1R表达均高于对照(P 0. 05),CB1R表达在SE后4 w,高于SE后1 w、2 w、3 w(P 0. 05);在CA3区透明层,SE后各时间点CB1R表达均高于对照(P 0. 05),CB1R表达在SE后4 w,高于SE后1 w(P 0. 05);在海马分子层,SE后各时间点CB1R表达均高于对照(P 0. 05),但是CB1R表达在SE后1 w、2 w、3 w、4 w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 0. 05)。SE后4 w,CA1区锥体细胞层神经元明显丢失,并且星形胶质细胞增生肥大。结论 大鼠SE后4W具有硬化海马特征。SE后大鼠CA1区放射层、CA3区透明层,以及分子层CB1R表达增加,CA1区放射层和CA3区透明层CB1R在SE后4 w增加最明显,分子层CB1R在SE后1 w增加且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动态观察颞叶癫痫大鼠海马神经元XIAP相关因子-1(XAF1)的表达变化,探讨其在癫痫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清洁级SD雄性成年大鼠36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致痫(SE)后3h、6h、12h、24h、72h组。用氯化锂(LiCl)和匹罗卡品(PILO)制备癫痫动物模型,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技术检测致痫后各时间点XAF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对照组海马CA1、CA3区神经元XAF1蛋白表达极少,SE组CA1、CA3区XAF1蛋白表达在3~24h表达逐渐增高,72h表达有所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各时间点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SE大鼠海马神经元XAF1表达增高,它可能参与了SE后脑神经元凋亡的调控。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大鼠致痫后血清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 cenolose,NSE)水平变化及海马组织病理学改变。方法采用氯化锂-匹罗卡品联合腹腔注射制成大鼠癫痫持续状态模型(status epileptitus,SE)。用放射免疫法分别对对照组、地西泮干预组、实验组SE后不同时间点血清中NSE水平及常规病理变化进行观测。结果血清NSE水平在大鼠SE后6h开始升高,24~48h达高峰,72h开始下降,1周后趋于正常;实验组血清NSE水平的动态变化与对照组和干预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常规病理也可见海马区神经元变性、坏死性改变,以CA1、CA3区及颞叶皮层为重。而对照组和地西泮干预组之间血清NSE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也无病理形态学变化。结论大鼠SE后可引起脑组织损害,以CA1、CA3区及颞叶皮层损害为主。血清NSE水平是反映神经元损伤的客观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8.
妥泰对海人酸致癎大鼠海马神经元线粒体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海人酸(KA)诱导的癫痫持续状态(SE)、大鼠海马CA3区神经元线粒体超微结构的损伤及妥泰(TPM)的保护作用。方法用TPM干预。用KA诱导大鼠SE2h,并于癫痫终止后3h制作脑切片,用光镜观察神经元的大体损伤,并用电镜进一步观察线粒体的超微结构。结果KA组和TPM组大鼠均出现了线粒体超微结构的损伤,TPM组大鼠的损伤明显减轻。结论KA诱导的SE可导致海马神经元线粒体损伤,妥泰对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大鼠癫痫持续状态(SE)后学习记忆功能改变情况及海马组织脑红蛋白(NGB)表达水平,探讨癫痫发作对认知功能影响的可能机制。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5)、癫痫模型实验组(n=35),模型组再依据观察时间分为:0 h、1 h、3 h、12 h、24 h、10 d、30 d。应用氯化锂-匹罗卡品(Li-Pilo)建立SE模型,观察致痫期间大鼠行为学变化;采用Nissl染色检测神经元损伤情况;SABC免疫组化法检测NGB表达水平。同时随机选取同期相同品系SD大鼠40只,在造模前及造模后第5d、10 d、15 d、25 d、35 d进行RMT-100迷宫实验,以评价大鼠SE前后学习记忆功能变化情况。结果大鼠SE后,海马CA1、CA3区和DG区均出现不同程度神经元细胞损伤坏死,且NGB表达上调,而海马CA1和CA3区神经元存活数与NGB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206,P=0.015;r=0.306,P=0.011)。迷宫实验显示工作记忆错误(WME)和参照记忆错误(RME)次数随SE后时间延长均呈递增趋势。相关性分析证实RME次数与CA1和CA3区神经元存活数呈负相关(r=-0.579,P=0.000;r=-0.454,P=0.002),WME次数与CA1和CA3区神经元存活数也呈负相关(r=-0.470,P=0.001;r=-0.507,P=0.000)。结论 SE后NGB表达上调,且与海马组织神经元存活数呈正相关,提示其可能是SE所致缺血缺氧损害的一种代偿神经保护机制。SE后可导致明显认知功能损害,其可能与SE所致海马组织神经元的病理改变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海人酸(KA)诱导的癫痫持续状态(SE)大鼠海马CA,区神经元线粒体与细胞核超微结构的损伤及caspase-3表达的变化。方法用KA诱导大鼠SE2h。分别于SE终止后第3h、12h、24h取海马CA,区制作切片,光镜下观察神经元的变化,电镜下观察线粒体和细胞核的超微结构;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相同部位caspase-3的表达变化。结果光镜下SE后24h神经元出现排列散乱、胞体皱缩、胞浆红染以及胞核固缩。电镜下SE后3h,可见线粒体嵴肿胀及膜的崩解;SE后24h细胞核染色质明显边聚。Caspase-3平均阳性细胞数及灰度值于SE后12h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加(均P〈0.05);24h出现极显著增加(均P〈0.01)。结论SE后早期海马神经元线粒体损伤可能是神经元损伤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1.
王蓉  肖波  荆春霞 《中华神经科杂志》2001,34(3):141-144,W001
目的 探讨红藻氨酸诱导的慢性颞叶癫痫鼠脑海马突触重建及胶质增生与颞叶癫痫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 采用Neo-Timm银染观察苔藓纤维出芽及突触重建;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神经细胞粘附分子(NCAM)表达水平。结果 鼠脑海马注入红藻氨酸后,双侧海马区均出现神经元脱失、突触重建及胶质细胞增生,注射侧以CA3区、门区明显,CA1区受累较轻;对侧CA1区、门区明显,CA3区相对较轻,其程度随存活时间延长而加重。结论 鼠脑海马内注射红藻氨酸引起的神经元脱失、反应性胶质细胞增生和神经元可塑性改变,可能与形成异常神经元放电环路,最终诱发癫痫发作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轴索导向分子NPN-2mRNA及其蛋白对癫痫持续状态(SE)后大鼠海马内神经纤维外向性生长和突触重建中的调控作用。方法采用侧脑室内注射红藻氨酸(KA)制作TLE大鼠模型,用Nissl染色、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分别检测致SE后1d、1w、2w、3w、4w大鼠海马齿状回(DG)、CA1区、CA3区、门区神经元丢失程度以及NPN-2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结果 KA致SE后1d开始出现神经元丢失,至4w神经元丢失明显增多。KA致SE后1d,NPN-2mRNA及其蛋白在DG和CA1区表达明显下降,持续至3w(P0.01),4w恢复至正常(P0.05);NPN-2mRNA及其蛋白在门区、CA3区表达实验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 KA致SE后,海马DG及CA1区神经元下调NPN-2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促进DG及CA1区神经纤维外向性生长和突触的重建。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海人酸(KA)诱导的癫痫持续状态(SE)大鼠海马CA3区神经元线粒体超微结构的损伤及caspase-3的表达变化.方法用KA诱导大鼠SE 2h.于SE终止后第3、12、24小时取海马,电镜观察线粒体的超微结构,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aspase-3的表达.腹腔内注射生理盐水的大鼠设为对照组.结果SE终止后3 h,电镜下可见线粒体肿胀及膜完整性的破裂.caspase-3的表达于SE后1 2 h较对照组增加,平均阳性细胞数及灰度值分别为10.49±0.68及45.57±2.27(P<0.05);于SE后24 h,分别为37 36±0.57及11 5.24±1 22(P<0.01).结论在实验性SE模型中,海马神经元线粒体超微结构的损伤早于caspase-3的表达,提示线粒体的损伤可能是SE后神经元损伤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海人酸诱导的癫痫间持续状态(status ep ilepticus,SE)大鼠海马CA3区神经元线粒体损伤及caspase-3的表达。方法用海人酸诱导大鼠SE 2 h;于SE终止后第3、6、24 h取海马,光镜观察神经元的变化,并用电镜进一步观察线粒体的超微结构;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aspase-3的表达。结果SE终止后3h电镜下可见到线粒体嵴的肿胀和膜的崩解;SE后24 h神经元呈坏死样改变;caspase-3的表达在SE后6 h开始增加(与对照组比较,P<0.05),于第24 h明显增高(P<0.01)。结论在实验性SE模型中早期即出现线粒体超微结构的损伤,其后出现caspase-3的表达增高及神经元形态的改变,提示线粒体的损伤是SE后神经元损伤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2-脱氧葡萄糖诱导内质网应激预适应对癫痫持续状态大鼠海马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2-脱氧葡萄糖连续腹腔注射诱导内质网应激,并在此基础上制备氯化锂-匹罗卡品癫痫持续状态大鼠模型。Nissl染色观察癫痫持续状态后海马神经元损伤情况、计数海马CA1和CA3区存活神经元数目;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海马CA3区内质网应激标志物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和X盒结合蛋白1(XBP-1)表达变化。结果 与癫痫持续状态组相比,癫痫持续状态后第7天时内质网应激预适应组大鼠海马存活神经元数目增加,以CA1区显著(t=5.353,P=0.000)。癫痫持续状态组大鼠发作后6 h,海马CA3区GRP78和XBP-1表达水平升高且高于对照组(均P=0.000),于发作第2天达峰值水平(均P=0.000);内质网应激预适应组大鼠发作前海马CA3区GRP78和XBP-1表达即高于对照组(均P=0.000),GRP78在发作后24 h和2 d时维持在峰值水平(均P=0.000),XBP-1在发作后24 h达峰值水平(P=0.000);内质网应激预适应组大鼠海马CA3区GRP78和XBP-1表达在癫痫持续状态前,以及癫痫持续状态后6、12、24 h均高于癫痫持续状态组(均P=0.000),至第2和7天时与癫痫持续状态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2-脱氧葡萄糖诱导的内质网应激预适应对癫痫持续状态大鼠海马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而XBP-1-GRP78信号转导通路的活化可能是其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PDTC)对匹鲁卡品诱导癫痫大鼠海马CA1、CA3和DG各区神经元及小胶质细胞的影响。方法 3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6)、癫痫组(n=12)及PDTC干预组(n=12)。采用一次性腹腔注射匹鲁卡品(320 mg/kg)诱导大鼠癫痫发作;PDTC干预组分别于注射匹鲁卡品前24 h、20 min腹腔注射PDTC(100 mg/kg);正常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监测大鼠行为学改变;采用Fluoro-Jade C(FJC)染色法检测海马DG、CA1、CA3区退行性改变神经元;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各区小胶质细胞表达情况。结果癫痫组及PDTC干预组各有10只大鼠制模成功。正常对照组大鼠无癫痫发作;癫痫组大鼠平均跌倒次数[(32.30±4.37)次]显著多于PDTC干预组[(17.50±2.37)次](P0.05)。正常对照组大鼠海马各区未见FJC阳性细胞及少量Iba-1标记的小胶质细胞。与癫痫组比较,正常对照组DG、CA1、CA3锥体层Iba-1标记的小胶质细胞数显著减少(P0.01);PDTC干预组CA1、CA3区FJC阳性细胞数及锥体层Iba-1标记的小胶质细胞数明显减少(P0.05~0.01)。结论 PDTC可能通过抑制小胶质细胞活性,影响小胶质细胞介导的神经炎症反应,从而对癫痫持续状态所致脑损伤起到保护作用,改善癫痫发作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癫痫持续状态(SE)发作时间与致痫大鼠海马苔藓纤维发芽(MFS)程度及自发性痫性发作的关系。方法 104只雄性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3个SE实验组,建立氯化锂-重复低剂量匹罗卡品致痫大鼠模型;诱发SE30min(A组)、60min(B组)、90min(C组)后注射水合氯醛终止发作。各组大鼠自SE终止发作后于相同实验条件下普通饲养45d,观察大鼠行为及脑电图(EEG)的变化,记录自发性痫性发作的发生率。通过苏木精-伊红染色、Nissl染色和Timm硫化银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各实验组海马MFS情况。结果氯化锂-重复低剂量匹罗卡品成功诱导大鼠SE的发生,发作程度均达Ⅳ级以上,EEG类似人类颞叶癫痫。80%的大鼠癫痫持续状态均发展为自发痫性发作,与SE时间无关。与对照组相比,实验A、B、C三组双侧海马CA3区均表现MFS(P0.05)。实验B组与A、C组相比,CA3区MFS明显增加(P0.05)。结论氯化锂-重复低剂量匹罗卡品可诱导SE,癫痫持续发作60min后终止的大鼠海马CA3区MFS明显增加,SE发作时间与海马MFS程度并不一定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海人酸(KA)诱导的癫疒间持续状态(SE)大鼠海马CA3区神经元线粒体与细胞核超微结构的损伤及caspase-3表达的变化。方法用KA诱导大鼠SE 2 h。分别于SE终止后第3 h、12 h、24 h取海马CA3区制作切片,光镜下观察神经元的变化,电镜下观察线粒体和细胞核的超微结构;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相同部位caspase-3的表达变化。结果光镜下SE后24 h神经元出现排列散乱、胞体皱缩、胞浆红染以及胞核固缩。电镜下SE后3 h,可见线粒体嵴肿胀及膜的崩解;SE后24 h细胞核染色质明显边聚。Caspase-3平均阳性细胞数及灰度值于SE后12 h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加(均P<0.05);24 h出现极显著增加(均P<0.01)。结论SE后早期海马神经元线粒体损伤可能是神经元损伤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不同潜伏期致癫痫状态大鼠海马CA3区神经元线粒体超微结构损伤及Fas、Bax、cas-pase-3的表达变化。方法分别采用海人酸腹腔注射(A组)和尾静脉注射(B组)诱发不同潜伏期的大鼠癫痫持续状态(SE)。于SE终止后不同时点取海马,电镜观察线粒体的超微结构,半定量RT-PCR检测Fas、Bax的mRNA水平,免疫组化检测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果A组潜伏期为97±11min,线粒体肿胀,神经元呈凋亡征;B组潜伏期为48±13min,线粒体肿胀且伴膜的崩解,神经元呈坏死表现。对照组及B组未检测到Fas及Bax mRNA;A组Fas及Bax的mRNA表达均于SE后6h出现,24h增加,48h达高峰,并持续至72h。两组动物均在SE后6h出现caspase-3表达增高(P<0.001),24h达顶峰(P<0.001);A组高表达持续至72h,B组在48h点急剧降低。结论不同潜伏期的SE导致了不同程度的线粒体损伤,进而决定了神经元死亡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微白蛋白(Parvalbumin,PV)、钙视网膜蛋白(Calretinin,CR)、钙结合蛋白-D28K(Calbindin-D28k,CB)与颞叶癫痫大鼠海马神经元易损性的关系及在颞叶癫痫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氯化锂-匹罗卡品颞叶癫痫大鼠模型,应用免疫组化动态观察海马神经元内PV、CR、CB的表达.结果 实验组大鼠PV阳性中间神经元的数量在CA3区无明显变化(P>0.05);在CA1区,呈进行性下降,到7d时达最低值(P<0.01);在齿状回及门区,先进行性下降,15d时达最低值(P<0.01),30d后开始上升,到60d几乎达正常水平(P>0.05).大鼠各区CR阳性中间神经元的数量较对照组均明显下降;在CA3区,急性期和慢性期下降最明显(P<0.01);在CA1区24h组的数量最少(P<0.01);在齿状回的门区15d组的数量最低(P<0.01).CB阳性中间神经元的数量在CA3区与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在CA1区,6h后开始减少(P<0.05),7d后达最低值(P<0.01),然后稍有回升,但仍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门区CB阳性中间神经元的数量较对照组增加(P<0.05).结论 氯化锂-匹罗卡品颞叶癫痫动物模型中海马内含PV、CR、CB的GABA能中间神经元存在选择性易损性,CA1区含PV、CR、CB的GABA能中间神经元的急剧减少可能诱发了颞叶癫痫的急性发作;含PV、CB的GABA能中间神经元在齿状回的改变可能在颞叶癫痫自发性复发性发作的发生和发展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