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总结开胸术后患者并发心房颤动的易患因素、治疗及护理要点.方法 对开胸术后648例患者并发房颤的92例患者易患因素、治疗及护理做同顾性总结.结果 本组经应用洋地黄类制剂、胺碘酮、β受体阻滞剂后,24~48 h恢复窦性心律89例,3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反复发作房颤心律,持续4 d后恢复窦性心律.结论 高龄、电解...  相似文献   

2.
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并发心房颤动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并发心房颤动的原因及护理要点.方法:对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并发心房颤动的42例患者的易患因素及护理做回顾性总结.结果:本组经合理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镇静剂、速尿及电转复均转为窦性心律.结论: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并发心房颤动呈上升态势,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心脏直视术后患者并发心房颤动(AF)的危险因素,总结护理干预的体会。方法对本院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136例心脏直视术后发生AF的39例患者危险因素进行分析,采用静脉给予胺碘酮治疗,21例48 h转复成功,18例同位电复律,1~4 d后恢复窦性心律。结果影响患者术后发生 AF的因素是年龄 >70岁、伤口疼痛、缺氧、术前心律异常、术前低血钾、心肺机使用时间、术中胸膜破裂后。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后,患者4d内全部恢复窦性心律。结论注意加强对老年心脏手术患者术后监护、有效缓解术后疼痛、纠正水电解质失衡、合理补液对预防其术后 AF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心外膜迷宫式射频消融心房治疗心房颤动(房颤)的可行性。方法:对6例风湿性心脏病合并房颤患者〔持续性房颤史3.3±2.7年,左心房直径34.7±5.3mm,心功能(NYHA分级)Ⅱ~Ⅳ级〕,在瓣膜置换或分离术后继续在开胸状态下分别环形消融左右心耳根部及其间横窦、上下腔静脉之间及右房前壁和冠状窦。结果:6例患者术后均恢复窦性心律。平均射频消融加瓣膜手术时间为3.0±0.7小时。无一例术中及术后发生心房穿孔或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心功能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术后随访12~20个月,除1例患者于第8个月恢复房颤外,余均维持窦性心律。结论:本方法可以达到治疗房颤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心内直视下瓣膜置换术同期双极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术后预防心率失常的临床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和总结51例行心内直视下瓣膜置换术同期双极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预防心律失常的护理经过。结果术后1例患者出现心律失常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50例顺利出院。术后当天43例患者(84.31%)转为窦性心律。50例患者出院后随访1个月以上,47例(92.15%)为窦性心律。结论术后严密监护和护理能及时发现病情变化,赢得治疗时机.有效预防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前心房颤动治疗有3个目标:(1)将房颤转复并维持窦性心律;(2)不能恢复并维持窦性心律时控制心室率;(3)预防血栓栓塞。近5a观察60例心房颤动患者以各种原因及心律失常死亡为终点,比较房颤控制心室率或维持窦律的效果孰优孰差。  相似文献   

7.
王春笋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8):7013-7013
目的探讨二尖瓣置换加同期房颤射频消融术的护理。方法对5例风心病伴心房颤动的患者给予术前护理和术后生命体征监测、呼吸及循环系统的管理、抗凝治疗的观察、基础护理等。结果 5例患者出院时转为窦性心律。结论对风心病二尖瓣伴心房颤动的患者行二尖瓣置换同期行房颤射频消融术安全有效,高质量的围术期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射频消融治疗风湿性心脏病慢性房颤术后的早期护理方法.方法 总结140例风湿性心脏病合并慢性房颤患者进行射频消融术后患者的特点、常见的并发症及护理要点.结果 140例患者无死亡,患者出院时89例(63.6%)患者成功转复为窦性心律,一年随访时为窦性心律97例(69.3%).51例(36.4%)患者术后出现室上性心律失常和房室传导阻滞.3例(2%)患者发生术后出血进行二次开胸探查.结论 瓣膜替换或成型手术同时行房颤射频消融手术的患者,术后早期心功能的维护,预防及纠正心律失常,术后抗凝知识的宣教是临床护理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并发心房颤动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总结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oronaryarterialbypassgraft ,CABG)后并发心房纤维颤动 (atrialfibrillation ,AF)的临床特征、治疗及护理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CABG术后 91例并发AF患者的治疗、护理过程及效果。结果 术后并发AF 91例 ,发生率为15 .88% ,AF持续时间 ( 12 .8± 12 .7)h ,患者经药物静脉注射毛花苷C(西地兰 )和 ( /或 )胺碘酮 (可达龙 )治疗后 ,2 4h内恢复窦性心律 83例 ,复律率为 91.2 1%。结论 CABG术后应加强心律、心率的监护 ,及时纠正低血钾、低血镁是预防术后AF发生的有效措施 ,一旦出现AF应及时采取药物治疗 ,确保患者术后顺利康复  相似文献   

10.
食管癌切除术后并房颤的高危因素围术期处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食管癌围术期心律失常与死亡高危因素的关系,进一步降低食管癌手术死亡率。方法:连续完成403例食管癌手术.术前通过胃镜、食管胃吞钡造影及CT检查而确诊,全组病例均经手术治疗,术后并发各种心律失常103例,占25.6%,房颤35例,占8.7%。结果:围术期房颤均给予足够吸氧,合理使用镇静剂,本组绝大多数用可达龙控制房颤的发作。有2例经机械通气恢复窦性心律,另1例由于呼吸道未及时处理导致死亡。结论:老年人食管癌并发房颤几率高,术后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肺部感染,严格控制输液速度,一旦发生房颤要尽快去除病因.可达龙可有效控制房颤发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心外膜迷宫式射频消融治疗心房纤颤的可行性,方法:6例风心病合并房颤患者在瓣膜置换术式分离术的同时分别环行左右心耳根部及其间横窦,上下腔胸脉之间及右房前壁和冠状窦,结果:6例患者术后均恢复窦性心律。术后随访为12~20个月,除1例房颤复发外,余均维持窦性心律。结论:本方法可以达治疗房颤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心外膜迷宫式射频消融治疗心房外颤的可行性。方法:6例风心病会共房颤患者在瓣膜置换术或分离术的同时分别环行消融左右心耳根部及其间横窦、上下胜静脉之间及右房前壁和冠状窦。结果:6例患者本后均恢复窦性心律。术后随访为12~20个月,除1例房颤复发外,余均维持窦性心律。结论:本方法可以达到治疗房颤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胺碘酮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胺碘酮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美托洛尔,疗程6个月,观察两组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维持窦性心律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显效20例(50%),有效15例(37.5%),无效5例(12.5%);对照组显效13例(32.5%),有效17例(42.5%),无效10例(25%)。两组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治疗阵发性房颤维持窦性心律,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较单用胺碘酮更加有效,为临床治疗阵发性房颤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B型钠尿肽(BNP)测定在心功能正常的房颤患者入院时及恢复窦性心律后的意义。方法采用Axsym型自动发光免疫分析仪测定38例心功能正常的心房颤动患者恢复窦性心律前后血浆BNP浓度。同时取30例原发病相同窦性心律者作为对照测其血浆BNP浓度。结果 房颤组恢复窦性心律前后血浆BNP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房颤组刚入院时血浆BNP浓度与对照组BNP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房颤组恢复窦性心律后与对照组BNP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岭0.05)。结论血浆BNP的浓度受房颤影响.其检测有助于临床对房颤患者的治疗效果作出判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B型钠尿肽(BNP)测定在心功能正常的房颤患者入院时及恢复窦性心律后的意义。方法采用Axsym型自动发光免疫分析仪测定38例心功能正常的心房颤动患者恢复窦性心律前后血浆BNP浓度。同时取30例原发病相同窦性心律者作为对照测其血浆BNP浓度。结果 房颤组恢复窦性心律前后血浆BNP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房颤组刚入院时血浆BNP浓度与对照组BNP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房颤组恢复窦性心律后与对照组BNP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岭0.05)。结论血浆BNP的浓度受房颤影响.其检测有助于临床对房颤患者的治疗效果作出判断。  相似文献   

16.
王健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3):3069-3070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芬太尼对瓣膜病伴房颤患者术后心律的影响。方法:40例择期风湿性瓣膜病患者,随机分为芬太尼小剂量组(S组)与大剂量组(H组),体外循环复跳前芬太尼使用剂量分别为≤10μg/kg与〉10μg/kg。观察术中、术后心率、心律等变化。结果:复跳后小剂量组自主窦性心律恢复明显高于大剂量组。结论:小剂量芬太尼对瓣膜病伴房颤患者术后心律恢复效果好。  相似文献   

17.
胺碘酮与心律平应用于房颤转复与维持窦律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房颤动是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房颤可使中风发生率较普通人群增高5倍,同时可引起或加重心功能不全,因此应尽量使房颤恢复并维持窦性心律。作者自1998年1月至2002年1月共对66例房颤患者进行了复律治疗,并分别用胺碘酮与心律平作复律前准备及复律后维持窦律。结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1):2152-2154
选取本院40例风湿性心脏病伴心房颤动的患者,给予术前、术中、术后的围术期护理。收集患者术后窦性心律恢复情况及对护理的满意度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组患者术后1周80%的患者恢复窦性心律,6个月95%的患者恢复窦性心律;98.5%的患者对护理表示满意。对风湿性心脏患者进行围术期护理,患者窦性心律恢复情况较快,且恢复率高,患者满意度高。早期的预防性围术期护理,有利于促进患者术后窦性心律人恢复,增进患者健康,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炎症与心房颤动的关系。方法:选取2006-02/2008-02我院门诊及住院治疗心房颤动患者106例,其中持续性房颤组(〉30d)48例,阵发性房颤组(〈48h)58例。对照组(窦性心律)32例。应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CRP浓度。结果:心房颤动组血清CRP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在心房颤动组中持续性房颤患者血清CRP浓度显著高于阵发性房颤患者,房颤转复为窦性心律后持续1周,血浆CRP水平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CRP水平增高可能参与心房颤动的发生,提示炎症与心房颤动的发生与维持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总结48例患者在瓣膜置换同期行迷宫Ⅲ术治疗瓣膜病变合并房颤的围术期护理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48例瓣膜置换同期行迷宫Ⅲ术治疗瓣膜病变合并房颤围术期护理要点,包括术前健康教育、术前准备,术后心功能的维护、加强心律及心率的监测,引流管、呼吸道、抗凝治疗的护理,维持电解质平衡。 结果 所有病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术中死亡。术后早期窦性心动过缓14例,房颤4例,出院时44例为窦性心律,3例为房扑心律,1例因循环衰竭、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死亡。随访3~12个月,45例为窦性心律(总有效率93.8%),1例房颤,1例房扑。结论 瓣膜置换同期行迷宫Ⅲ术是治疗瓣膜病变合并房颤的一种安全有效方法,做好围术期护理有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