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芹菜籽油对家兔血小板聚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正安  邓义德  杨华 《陕西中医》2012,(10):1427-1428
目的:研究芹菜籽油对二磷酸腺苷(ADP)、花生四烯酸(AA)、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诱导兔血小板聚集的影响。方法:采用Born法,检测不同条件下ADP、AA、PAF诱导的兔血小板聚集率。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400mg/kg芹菜籽油组能显著抑制ADP、AA、PAF诱导的兔血小板聚集率(P<0.01),200mg/kg芹菜籽油组能显著抑制ADP、PAF诱导的兔血小板聚集率(P<0.01)。结论:芹菜籽油能不同程度抑制兔血小板聚集率。  相似文献   

2.
赵越  叶宏军  余黎  卞慧敏 《中草药》2010,41(12):2030-2034
目的 研究六味地黄方及其配伍对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方法 以比浊法测定六味地黄方及其配伍对二磷酸腺苷(ADP)、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花生四烯酸(AA)诱导的家兔体外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运用荧光法观察血小板经ADP激活前后的[Ca2+]的变化.结果 味地黄方及其配伍对ADP、PAF、AA诱导的家兔体外血小板聚集率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且呈明显的量效关系;在终质量浓度为生药9.26 mg/mL时,除山药/茯苓药对外,均不同程度降低ADP激活的血小板释放Ca2+的作用.结论 六味地黄方及其配伍均具有不同程度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其中以山茱萸/丹皮药对作用尤为显著,其抗ADP诱导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可能与抑制血小板内钙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3.
采用比浊方法测定天麻醒脑胶囊在体内和体外对腺苷二磷酸(ADP)、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AA)和血小板活化因子(platelet activating factor,PAF)诱导家兔血小板活化聚集的影响.。结果表明,天麻醒脑胶囊在体外呈浓度依赖性明显抑制AA和ADP引起的血小板聚集,其半数抑制浓度(50%of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50)分别为1·83和3·25g/L。体内试验,天麻醒脑胶囊于灌胃后明显抑制AA或ADP诱导的家兔血小板聚集。天麻醒脑胶囊在体内外对PAF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均无明显影响。本实验结果提示,天麻醒脑胶囊具有较强的抗血小板作用,有利于血小板聚集性增高的血栓栓塞性疾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4.
BQ注射液对动物血小板聚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世成  袁红  胡小鹰 《中国中医急症》2006,15(4):411-411,413
目的观察BQ注射液对动物血小板聚集的影响。方法大鼠和家兔静脉给药后,分别测定其血小板聚集率。结果BQ注射液22mg/kg、44mg/kg组能有效抑制大鼠血小板最大聚集率,BQ注射液各剂量组均可以显著抑制ADP、AA和PAF诱导的离体家兔血小板聚集。结论BQ注射液能明显抑制血小板聚集,可能为其治疗脑梗死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云南产褐毛甘西鼠尾对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方法:采用Born氏比浊法,观察褐毛甘西鼠尾及丹参体内、体外对抗ADP、PAF、AA诱导的兔血小板聚集的作用;体内实验分为7组,即生理盐水组、两种丹参各以5、10、20g/kg剂量组,每组6只。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褐毛甘西鼠尾、丹参体外显著抑制ADP、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抑制效应呈浓度-效应关系,IC50分别为褐毛甘西鼠尾55.4g.l-1(ADP)、14.3g.l-1(PAF)、丹参49.6g.l-1(ADP)、14.1g.l-1(PAF),两种丹参也显著抑制PAF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其最大抑制率为褐毛甘西鼠尾24.8%、丹参22.4%;体内实验结果显示,两种丹参在高剂量时可显著抑制ADP、PAF和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P<0.05,0.01);且均具有剂量依赖性。40min达到最大抑制作用,抑制率分别为褐毛甘西鼠尾65.8%(ADP)、47.6%(PAF)和51.3%(AA),丹参62.3%(ADP)、43.5%(PAF)和50.2%(AA),褐毛甘西鼠尾和丹参无显著差异。结论:以上结果表明,褐毛甘西鼠尾和丹参具有明显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为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滇产丹参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香丹注射液对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方法进行体内、体外试验,观察香丹注射液对不同诱导剂诱导的家兔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结果香丹注射液体内能抑制二磷酸腺苷(ADP)、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体外试验对ADP、PAF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亦有抑制作用,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76.73 mg mL-1、89.21 mg mL-1。结论香丹注射液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羟基红花黄色素A(HSYA)注射剂对家兔血小板聚集功能及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采用体内实验法,观察三种剂量的羟基红花黄色素A注射剂(10mg/kg、5mg/kg和2.5mg/kg)对由花生四烯酸(AA,0.35mmol/L)、二磷酸腺苷(ADP,300μmol/L)和血小板活化因子(PAF,3.6nmol/L)诱导的家兔血小板聚集作用的影响,以及血小板超微结构的变化;并单独研究了以PAF为诱导剂的情况下,血浆GMP-140的含量。结果:各剂量HSYA注射剂(10mg/kg、5mg/kg和2.5mg/kg)能抑制AA、PAF诱导的家兔血小板聚集;扫描电镜显示,各剂量HSYA注射剂能减少AA和PAF诱导后的聚集型血小板数量并使树突型血小板突起变少变短;另外,各剂量HSYA注射剂还能降低GMP-140的含量。结论:羟基红花黄色素A注射剂具有显著的抗PAF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作用,抑制血小板的活化,从而为临床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的使用提供更多选择。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灯冰注射液对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方法:家兔耳缘静脉注射灯冰注射液及体外给药,用比浊法检测家兔血小板在不同的诱导剂作用下的聚集率.结果:灯冰注射液注射给药能降低二磷酸腺苷(ADP)、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花生四烯酸(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体外给药能降低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结论:灯冰注射液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王炎炎  朱会超  许文平  肖扬  王怡 《中草药》2015,46(3):396-400
目的研究注射用血栓通(冻干,主要成分为三七总皂苷,质量分数为95%)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家兔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家兔喂食高脂饲料2周造模,造模后给药组分别iv给予血栓通6.25、12.50、25.00 mg/kg,每天1次,连续14 d后,各组家兔颈总动脉取血,制备血清或血浆,测定血小板功能。结果血栓通能降低高脂血症家兔血脂水平;抑制二磷酸腺苷二钠盐(ADP)、花生四烯酸钠盐(AA)、胶原诱导的血小板聚集,降低聚集曲线斜率,并能延迟聚集时间;降低高脂血症家兔血浆中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血小板因子4(PF4)和P-选择素水平;延长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结论注射用血栓通体内具有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DS注射液对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于家兔和大鼠静脉注射DS注射液后,分别测定血小板聚集率。结果Ds注射液显著抑制ADP、AA、和PAF诱导的离体家兔血小板聚集;显著抑制离体大鼠血小板最大聚集率。结论DS注射液抑制血小板聚集,可能是其治疗脑梗死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17-甲氧基-7-羟基-苯并呋喃查尔酮(YLSC)对体内外血小板聚集和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含0.5% DMSO的生理盐水),YLSC低、中、高剂量组(2.5,5,10 mg·kg-1),阳性药阿司匹林组(10 mg·kg-1).尾静脉注射相应药物1周后,腹主动脉采血,分别加入二磷酸腺苷(ADP)、胶原和花生四烯酸(AA)诱导血小板聚集,测定大鼠体内外血小板聚集率;同时观察YLSC对大鼠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激酶时间(APTT)及凝血酶时间(TT)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YLSC能显著抑制ADP和胶原诱导的大鼠体内、外血小板最大聚集率(P<0.05或P<0.01),最大抑制率分别为38.4%,42.5%,对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无明显抑制作用;YLSC能显著延长大鼠血浆TT,APTT(与对照组比较,P<0.05或P<0.01),对PT无显著影响.结论:YLSC具有对抗血小板聚集和抗凝血作用.  相似文献   

12.
赵菁  耿文静  翟博智 《中草药》2015,46(14):2122-2126
目的观察血栓通注射液对伴有氯毗格雷抵抗(CR)脑梗死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8月在天津市天津医院神经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90例,从中挑选存在CR的患者104例,按1:1比例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2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氯毗格雷75 mg/d (口服),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子血栓通注射液(5 mL溶于250 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治疗组和对照均治疗14d,对比观察两组最大血小板聚集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血小板聚集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栓通注射液可降低伴有CR的脑梗死患者的血小板聚集水平,是CR治疗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13.
复方血栓通胶囊抗血栓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复方血栓通胶囊的抗血栓作用。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复方血栓通胶囊低、中、高剂量组(0.375,0.75,1.5 g·kg-1·d-1)、阿司匹林肠溶片组(50 mg·kg-1·d-1),灌胃给药,每天1次,连续7 d。末次给药1 h后,建立大鼠下腔静脉血栓模型和动-静脉旁路血栓模型,观察复方血栓通胶囊对血栓湿重、干重及血栓形成抑制率的影响;将大鼠按上述方法分组,建立颈总动脉血栓溶栓模型,从造模当天开始灌胃给药,每天1次,连续5 d,末次1 h后取大鼠血栓,观察复方血栓通胶囊对血栓湿重及溶栓率的影响;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复方血栓通胶囊低、中、高剂量组、阿司匹林肠溶片组,采用皮下注射盐酸肾上腺素联合冰浴、减少喂食的方法建立大鼠急性血瘀模型,造模期间同时灌胃给药,每天1次,连续7 d,第8 d造模成功,灌胃给药1 h后,观察复方血栓通胶囊对大鼠凝血时间(CT)、凝血酶时间(TT)及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CT,TT显著缩短(P<0.01),血小板聚集能力显著提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复方血栓通胶囊组大鼠下腔静脉、动-静脉旁路血栓的湿重和干重减轻(P<0.05~P<0.01),颈总动脉血栓的湿重减轻(P<0.05),CT和TT延长 (P<0.05~P<0.01),血小板聚集能力降低(P<0.05)。结论:复方血栓通胶囊具有抗血栓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改善凝血功能、血小板聚集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4.
海星甾醇对血小板聚集的药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东晖  许实波 《中药材》2000,23(10):627-630
通过大鼠、大白兔体内、体外血小板聚集实验。评价海星甾醇对大鼠体外实验性血栓形成及经花生四烯酸(AA)、ADP、CaCl2诱导血小板聚集的药理作用。海星甾醇po4.5、13.540.5mg/kg对大鼠体外实验性血栓的抑制率分别为10.0%、20.1%、25.9%(P〈0.01),同时能够抑制经AA、ADP、CaCl2诱导的血小板聚集(P〈0.001),提示海星甾醇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常用活血化瘀中药抗血小板活性的激动剂选择性及可能的作用通路。方法:通过体外高通量血小板聚集实验系统评价24种常用活血化瘀中药醇提取物抗二磷酸腺苷(ADP)和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活性;通过Ingenuity Pathway Analysis(IPA)预测代表性药物蒲黄与赤芍已知单体成分的作用靶点,并加以验证。结果:蒲黄抗ADP,凝血酶诱导血小板聚集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55.27,300.60 mg·L~(-1);赤芍抗ADP,凝血酶诱导血小板聚集的IC50分别为336.20,101.60 mg·L~(-1)。IPA预测提示,蒲黄与赤芍有可能通过调节Ca2+,环磷酸腺苷(c AMP)和一氧化氮(NO)水平抑制血小板聚集。实验发现,蒲黄可明显抑制ADP对血小板内Ca2+的升高(P0.05,P0.01);赤芍可显著提高凝血酶导致的血小板内NO浓度降低(P0.01);蒲黄、赤芍均不能逆转ADP,凝血酶引起的血小板内c AMP浓度降低。结论:蒲黄和赤芍醇提物分别具有选择性抗ADP和凝血酶诱导的大鼠血小板聚集活性。与IPA预测相符,蒲黄可降低血小板内钙离子水平,赤芍可提高血小板内NO浓度,可能分别激活嘌呤能P2Y1受体下游的Gq亚基/磷脂酶C(PLC)/三磷酸肌醇(IP3)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 NOS)通路抑制血小板聚集。  相似文献   

16.
血竭总黄酮对实验性静脉血栓及体外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目的:观察血竭总黄酮对大鼠实验性静脉血栓形成及ADP、PAF诱导的大鼠和兔的血小板聚集的影响。方法:采用结扎大鼠腹主静脉造成的静脉血栓模型。结果:血竭总黄酮(160mg/kg,80mg/kg,40mg/kg)灌胃对大鼠实验性静脉血栓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制百分率分别为73.53%,65.77%,39.75%),对ADP、PAF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也有 明显抑制作用,并且呈剂量依赖关系。结论:血竭总黄酮具有明显的抑制静脉血栓形成及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