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闫爱民  陈凤华 《国际眼科杂志》2014,14(10):1786-1789
目的:观察不同病程糖尿病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后角膜内皮细胞的变化规律,探讨糖尿病及其病程长短对术后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
  方法:随机选取患有糖尿病的白内障患者97例135眼,根据病程长短分为Ⅰ组(糖尿病病程≥10a)和Ⅱ组(糖尿病病程<10a),另随机选取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62例89眼作为对照组,分别测量三组患者术前及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六边形细胞比例、变异系数,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三组患者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六边形细胞比例与术前相比均呈下降趋势,角膜内皮细胞变异系数在术后1 wk;1 mo与术前相比呈增大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糖尿病组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六边形细胞比例均低于对照组,角膜内皮细胞变异系数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糖尿病组之间术前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六边形细胞比例及内皮细胞变异系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术后Ⅰ组六边形细胞比例低于Ⅱ组,内皮细胞变异系数高于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对角膜内皮有一定损伤,由于糖尿病对角膜内皮细胞形态及功能的影响与病程长短有关,手术对糖尿病患者角膜内皮损伤更明显,糖尿病病程越长,手术中角膜内皮越易受损。  相似文献   

2.
万贝贝  徐军 《国际眼科杂志》2015,15(7):1158-1160
目的::观察不同水平糖化血红蛋白( HbA1c)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将115例164眼白内障手术患者按术前HbA1 c水平分四组:非糖尿病对照组30例43眼A组( HbA1 c≤6.5%);糖尿病组:B 组26例38眼( HbA1 c≤6.5%)、C 组28例40眼(6.5%8.0%)。采用角膜内皮镜检测术前;术后1d;1,2wk;1mo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变异系数和六边形细胞比率等参数,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术前各组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变异系数、六边形细胞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术后1d;1,2 wk和1 mo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六边形细胞比例较术前均明显下降,变异系数显著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各组与对照组相比,术后六边形细胞比例减低显著,变异系数增大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A组和B组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减少,无统计学差异(P>0.05)。 A组与C组、D组比较,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减少显著(P<0.05)。糖尿病各组间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六边形细胞比例减少有差异,变异系数增大差异明显,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角膜内皮细胞形态均有一定程度损伤,HbA1c≤6.5%时术后角膜内皮损伤最小,糖尿病患者术前HbA1 c值越高,术后损伤越重。  相似文献   

3.
陈雅琼  张敏  明玥 《国际眼科杂志》2014,14(11):2059-2061
目的:分析增龄性高度近视眼患者角膜内皮细胞生物学特性。
  方法:将189例197眼年龄≥65岁的患者按屈光度数分为高度近视眼组和正常对照组,其中高度近视眼组98例103眼,正常对照组91例94眼。应用非接触式自动角膜内皮计测量两组患者角膜内皮细胞的六角形细胞比率(6A)、变异系数( CV)、平均面积( AVE)、平均密度( CD)及中央角膜厚度( CCT ), SPSS 14.0统计分析软件对两组所测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两样本均数的比较采用 Z检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结果:高度近视眼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平均密度减小,但密度>3000个/mm2者14眼,对照组为0眼;密度<2000个/mm2者11眼,对照组为3眼,2000~3000个/mm2者78眼,对照组为91眼,内皮细胞平均密度分布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19.11,P<0.05)。同时高度近视眼患者角膜内皮六角形细胞比率降低、细胞变异系数增大,平均面积增大,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中央角膜厚度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根据角膜内皮的细胞参数和形态学的变化,可以了解内皮的功能储备,预测愈后,借以决定某种手术的设计和取舍,对临床手术医师是一种很有价值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严重程度与角膜内皮细胞细胞形态和数量变化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日本Topcon角膜内皮计对101例(201眼)确诊为DR的患者行5个方位角膜内皮检查,以DR新的国际临床分级标准进行分期,比较不同分期DR之间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平均面积、面积标准差、面积变异系数、六角形细胞比例以及中央角膜厚度等各参数的变化.结果 Ⅰ期患者平均角膜内皮细胞面积为(380.11±33.42)μm2、内皮细胞密度为(2 741.03±247.45)mm-2、六角形细胞比例为(52.14±6.85)%、平均中央角膜厚度(0.59±0.03)mm;而Ⅴ期患者各数值已分别变为(412.26±52.88)μm2、(2 508.39±398.60)mm-2、(48.99±5.74)%和(0.55±0.03)mm.以上各指标在Ⅰ期和Ⅱ期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但Ⅲ期、Ⅳ期和Ⅴ期平均角膜内皮细胞面积、内皮细胞密度及平均中央角膜厚度与Ⅰ期、Ⅱ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Ⅳ期、Ⅴ期六角型细胞比例和细胞面积变异系数与Ⅰ期、Ⅱ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随着DR严重程度增加,角膜内皮呈现细胞密度降低、平均细胞面积增加、六角形细胞比例及平均中央角膜厚度数值减少.提示糖尿病可对患者的视网膜和角膜组织造成明显损害,且二者损害程度一致.  相似文献   

5.
高血压患者角膜内皮细胞非接触角膜内皮显微镜观察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目的:应用内皮显微镜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角膜内皮细胞形态学定量分析。方法:2005/2006年我院拟行白内障手术患者164例184眼。其中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6例70眼;非高血压对照组108例114眼。所有对象均排除青光眼、糖尿病、高度近视、眼外伤及眼部手术史,并按年龄分为50~59岁,60~69岁及≥70岁3层。应用SPSS10.0统计分析软件对各组角膜内皮细胞的平均面积、平均密度、变异系数及六角型细胞比例进行成组设计t检验。结果:在50~59岁组高血压患者角膜内皮平均细胞面积、细胞密度较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但细胞变异系数增大(t=3.26,P<0.05),六角形细胞比例下降(t=3.86,P<0.05);在60~69岁组中细胞密度较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但平均细胞面积增大(t=2.14,P<0.05),细胞变异系数增大(t=4.08,P<0.05),六角形细胞比例下降(t=5.19,P<0.05);在≥70岁年龄组中细胞密度、平均细胞面积、变异系数较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六角形细胞比例下降(t=3.23,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角膜与正常对照组患者相比,正六角形细胞比例下降、内皮细胞变异系数增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糖尿病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前后角膜内皮的变化。方法:随机选取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合并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50例56眼和单纯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50例60眼(对照组),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前及术后1wk;1,3mo应用共聚焦显微镜分别对中央角膜厚度、内皮细胞密度、内皮细胞变异系数及六角形内皮细胞百分比进行观察,分析结果。结果:两组术前中央角膜厚度、内皮细胞密度、内皮细胞变异系数、六角形内皮细胞百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跟术前相比,术后两组角膜厚度、内皮细胞变异系数均增加,内皮细胞密度、六角形细胞百分比均呈下降趋势;术后1wk;1,3mo糖尿病组中央角膜厚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内皮细胞密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wk;1,3mo糖尿病组六角形内皮细胞百分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内皮细胞变异系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合并糖尿病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术后角膜内皮的损伤更严重,且创伤愈合的速率和效率均差于单纯相关性白内障患者。  相似文献   

7.
陈奇  李敏 《国际眼科杂志》2018,18(10):1786-1791

目的:观察伴有糖尿病的白内障患者与单纯白内障患者在超声乳化术后角膜内皮的变化情况。

方法:选取2016-10/2017-06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确诊的白内障(cataract)患者78例92眼,按照有无糖尿病分为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组,其中糖尿病组40例44眼,非糖尿病组38例48眼。所有患者均由同一经验丰富的眼科医师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分别于术前,术后1、4、8wk采用非接触式角膜内皮计数仪检测角膜内皮细胞密度(corneal endothelial density,CED)、六角形细胞比例(hexagonal cell percentage,HCR)、变异系数(variation coefficients,CV)、中央角膜厚度(central corneal thickness,CCT)。利用共焦显微镜记录术前、术后4、8wk的角膜内皮细胞形态。分别观察两组术中虹膜松弛综合征的发生情况。

结果: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组术前比较,角膜内皮六角形细胞比例降低,变异系数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中央角膜厚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组术后不同时间点相比较,六边形细胞比例减低,变异系数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中央角膜厚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术后1、4、8wk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六角形细胞比例相较于术前均明显降低,变异系数相较于术前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wk的中央角膜厚度相较于术前明显增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4、8wk与术前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组术前、术后4、8wk的角膜内皮细胞形态比较,术前糖尿病组角膜内皮细胞形态异型性较大,胞体大小不一,术后4wk糖尿病组的内皮细胞多形性增多,胞体大小各异,可见较大细胞核,术后8wk糖尿病组恢复较慢,仍可见不规则的内皮细胞及尚大的细胞核。糖尿病组术中虹膜松弛综合征的发生率为14%,非糖尿病组发生率为0。

结论:糖尿病及超声乳化术都会对角膜内皮细胞造成损害,同时超声乳化术对糖尿病患者的角膜内皮细胞形态影响较大且恢复较慢。糖尿病可能与虹膜松弛综合征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8.
中老年高度近视患者中央角膜厚度和角膜内皮细胞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非接触式自动角膜内皮计定量分析中老年高度近视眼患者中央角膜厚度和内皮细胞形态.方法:对56例(64眼)高度近视眼患者及65例(77眼)对照组患者按年龄分为≤60岁和>60岁两组,高度近视组再按眼轴长度分为≤29mm和>29mm两组,应用SPSS11.0统计分析软件对各组角膜内皮细胞的平均面积(AVE)、平均密度(CD)、变异系数(CV)、六角型细胞比率(6A)及中央角膜厚度(CCT)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并将内皮细胞各参数与组内中央角膜厚度做pearson检验.结果:高度近视眼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平均面积增大、密度减低、变异系数增大、六角形细胞比率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眼轴长度≤29mm和>29mm两组间各内皮参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中央角膜厚度各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高度近视眼患者角膜内皮细胞面积与其中央角膜厚度成正相关(r=0.340,P<0.01,y=0.64x 46.99),细胞密度与其中央角膜厚度呈负相关(r=-0.338,P<0.01,y=-4.2x 4862.5),细胞变异系数与眼轴呈正相关(r=0.247,P<0.05,y=0.98x 11.84).对照组内皮细胞各参数与其中央角膜厚度均无相关性.结论:高度近视对中老年角膜内皮细胞各形态参数均产生较大影响,且中央角膜越厚、眼轴越长,可能预示其"愈合储备"能力越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患者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选取2015-01/2017-02我院收治的DR患者160例160眼,根据有无合并白内障分为两组.单纯玻璃体切割组患者74例74眼,联合手术组患者86例86眼,行玻璃体切割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采用非接触角膜内皮显微镜于术前1d和术后1mo时检查两组患者术眼中央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并比较两组患者角膜内皮细胞的平均细胞面积、面积变异系数和六角形细胞比率.结果:单纯玻璃体切割组患者手术前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角膜内皮细胞的平均细胞面积和面积变异系数、六角形细胞比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手术组手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六角形细胞比率较手术前下降,细胞平均面积和变异系数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角膜内皮细胞的平均细胞面积和面积变异系数、六角形细胞比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体切割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白内障对角膜内皮细胞有一定影响,针对有适应证的患者,术中应注意保护角膜内皮细胞.  相似文献   

10.
囊外摘出与超声乳化术对角膜内皮影响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比较白内障囊外摘出术(ECCE)与超声乳化术(Phaco)对角膜内皮的损伤.方法118例(121眼)老年性白内障分两组囊外摘出和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测量术前、术后2天及3月的中央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细胞面积变异系数、六边形细胞百分率、中央角膜厚度等指标.结果术后3月平均细胞丢失率ECCE组为(12.6±9.6)%,Phaco组为(15.4±9.7)%,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内皮细胞面积变异系数和六边形细胞百分率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早期角膜厚度增加与内皮细胞损失率无相关性.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内皮细胞的损伤不大于囊外摘出术;结合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形态学指标能更准确的反映出内皮的损伤;术后早期的角膜厚度增加程度不能作为评价内皮损伤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PURPOSE: To examine the endothelial morphology and the central thickness of the cornea in the eyes of patients with pseudoexfoliation syndrome (PXS). METHODS: The corneal endothelium was investigated in 21 patients (26 PXS eyes; 7 eyes of glaucoma patients, and 19 eyes of patients without glaucoma) and in 30 patients with senile cataract or refractive errors who served as the control group (30 non-PXS eyes). The corneal endothelial morphology and central corneal thickness (CCT)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corneal endothelial cell density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in the PXS eyes (2336+/-383 cells/mm(2)) than in the non-PXS eyes (2632+/-327 cells/mm(2)) (P=.003).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for the cell area and the percentage of hexagonal cells between these two groups. The central cornea was significantly thinner in the PXS eyes (529+/-31 micro m) than in the non-PXS eyes (547+/-28 micro m) (P=.03).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se factors between the PXS eyes in patients with and without glaucoma. CONCLUSIONS: In PXS eyes, regardless of the presence of glaucoma in the patients, the corneal endothelial cell density is decreased and the central cornea is thin.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与非糖尿病患者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前后对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形态学的影响。

方法:收集60例患有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和60例非糖尿病患者(对照组),其中30例糖尿病组和30例对照组患者行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手术,30例糖尿病组和30例对照组患者行晶状体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手术。检测两组患者术前1d及术后3mo角膜内皮细胞密度(cell densities,CD)、内皮细胞面积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CV)、六角形细胞百分比值(ratio of hexagonal cells,RHC)。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角膜内皮细胞变化的差异。

结果: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在糖尿病组与对照组角膜内皮细胞变异系数和六角形细胞百分比手术前后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晶状体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在糖尿病组和对照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变异系数及六角形细胞百分比手术前后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晶状体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在糖尿病组手术前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变异系数、六角形细胞百分比的差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手术对角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角膜内皮细胞的形态改变; 而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糖尿病患者行晶状体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角膜内皮细胞形态、密度的改变较非糖尿病患者明显,因此术前角膜内皮细胞的严格检查对于糖尿病患者术后视觉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谢娇  周劲 《国际眼科杂志》2017,17(9):1756-1758
目的:分析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前后角膜内皮细胞的变化.方法:选取于2013-08/2016-03来我院眼科就诊的白内障患者140例152眼,均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于术前和术后1wk,1、3mo测量所有患者角膜上部、中央区和下部的角膜内皮细胞计数,计算并比较所有患者角膜内皮细胞的六边形细胞比例、密度、丢失率、角膜内皮细胞面积.结果:术后36眼有后弹力层褶皱、房水闪辉,治疗后消失.术后可见患者角膜上部切口有较轻的角膜水肿,未见其他并发症.共有患者128例137眼完成了共计3mo的随访,失访12例15眼.角膜上部、角膜中央区、角膜下部术后1wk, 1、3mo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三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526,P=0.031),各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111,P=0.018).术后1wk,1、3mo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三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526,P=0.031),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111,P=0.018).术后1wk, 1、3mo角膜内皮细胞六边形细胞比率三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348,P=0.014),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964,P=0.008).术后1wk,1、3mo角膜内皮细胞面积三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180,P=0.044),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511,P=0.032).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降低,六边形细胞比例下降、角膜细胞面积扩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飞秒激光辅助的白内障手术与传统超声乳化手术对角膜内皮细胞形态及功能的影响。

方法:本探究对象为2016-01/2017-01于我院手术治疗的白内障患者80例88眼,所有患者均进行超声乳化手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通过对治疗回顾性分析进行比较研究,将40例43眼采用飞秒激光辅助的白内障手术治疗的患者设为观察组,只行传统超声乳化手术治疗的40例45眼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裸眼视力>0.5比例,并记录各患者术中前囊切开直径、囊膜大小、术中累积释放能量(CDE),记录术前、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以及角膜内皮细胞变异系数,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六角形细胞比例。

结果:观察组术后1d裸眼视力>0.5眼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mo为74%,显著高于对照组(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患者前囊切开直径、囊膜大小、Ⅱ级核CDE、Ⅲ级核CDE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术前、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以及角膜内皮细胞变异系数、六角形细胞比例差异显著,且术后6mo观察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手术能降低超声能量对角膜的影响,能显著降低对角膜内皮细胞形态及功能的损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术后不同时间中央区和手术切口区角膜内皮细胞形态学的变化,探索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术后角膜内皮细胞的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方法:随机选取28例32眼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合并老年性白内障患者(糖尿病组)和31例32眼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对照组),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前、术后1wk;1,3mo分别观察角膜中央区和手术切口区内皮细胞密度、六角形细胞比例和变异系数。结果: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六角形细胞比例均呈现逐渐下降趋势,变异系数渐增加。糖尿病组与对照组相比,术前内皮细胞密度无显著性差异,六角形细胞比例和变异系数有显著性差异(P<0.01);术后3mo时两组间3项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中各指标在术前与术后3mo时的增减值以糖尿病组为著。糖尿病组术后各时间段的切口区内皮细胞密度低于中央区,有显著性差异(术后1wk;1mo时P<0.05,3mo时P<0.01),六角形细胞比例低于中央区(术后1wk;1mo时P<0.01,3mo时P<0.05),变异系数高于中央区(术后各时间P<0.01)。结论:糖尿病患者对手术损伤的耐受性低,且创伤愈合的速率和效率两方面均差于正常人。在该手术中,其角膜内皮受到超声因素和机械因素的双重损伤。对于白内障患者合并糖尿病者,在超声损伤的基础上,应注意机械因素的作用;并且这种创伤对角膜内皮的影响可能更大。  相似文献   

16.
王琳 《国际眼科杂志》2015,15(12):2140-2142
目的:通过角膜内皮细胞计探讨不同分级原发性高血压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

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病例组为确诊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71例142眼,其中高血压1级组22例44眼、高血压2级组23例46眼、高血压3级组26例52眼; 对照组为健康查体者69例138眼,两组的年龄、性别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排除全身、眼部疾病史。检测角膜内皮细胞的平均细胞面积、平均密度、变异系数及六角形细胞比例,两组进行统计学比较。

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角膜内皮细胞的平均细胞面积、细胞密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病例组较对照组的变异系数增大(t=3.34,P<0.05),六角形细胞比例下降(t=-2.07,P<0.05); 病例组中高血压1级组、2级组、3级组的平均细胞面积、细胞密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变异系数、六角形细胞比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角膜内皮细胞与对照组相比,变异系数增大、六角形细胞比例下降,高血压分级不同其变异系数、六角形细胞比例不同。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角膜内皮形态异常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的安全性及手术效果。

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对2018-01/2020-01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为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密度(CD)>2 000cell/mm2,但形态异常的72例90眼作为病例组,以形态正常的120例158眼作为对照组,分别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IOL植入术,检测术前、术后1wk,1、3mo时CD、细胞面积变异系数(CV)、角膜内皮六角形细胞百分比(HEX)、中央角膜厚度(CT)的变化,分析两组间的差异。

结果:两组患者CD、CV、HEX、CT术后1wk,1mo比较均有差异,而术后3mo两组间CD、HEX有差异,而CV、CT无差异。

结论:CD正常而形态异常的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吸除联合IOL植入术后角膜内皮损伤程度更重,术前应充分重视,术中同样需要保护角膜内皮,谨慎操作。  相似文献   


18.
李彪  尹利  曲超 《国际眼科杂志》2020,20(9):1498-1503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联合葡萄糖高渗液对兔眼角膜内皮的保护作用。

方法:健康日本大耳白兔20只40眼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D四组,各组均予以平衡盐溶液与灭菌注射用水按3:7配成的低渗液维持前房灌注10min建立角膜水肿动物模型,A组造模后立即予以地塞米松注射液0.2mL结膜下注射、高渗葡萄糖液点眼,B组造模后立即予以0.9%生理盐水0.2mL结膜下注射、平衡盐溶液点眼,C组造模后第2d予以地塞米松注射液0.2mL结膜下注射、高渗葡萄糖液点眼,D组造模后第2d予以0.9%生理盐水0.2mL结膜下注射、平衡盐溶液点眼。造模后第1、3、5、7d在裂隙灯下观察兔眼角膜水肿情况,角膜内皮仪测量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前节OCT检查角膜,并用A超测量角膜中央厚度。

结果:A组兔眼在整个实验观察期间角膜无水肿或仅轻度水肿,角膜中央厚度几乎未增加,角膜内皮细胞数无明显变化,与造模前相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 B、C、D组兔眼造模后角膜均出现不同程度水肿,角膜厚度增加,与A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且B、D组兔眼由于角膜水肿在观察期间无法测出角膜内皮细胞数,C组至造模后第7d可测出角膜内皮细胞数,但较造模前及A组造模后第7d角膜内皮细胞数均明显减少(P<0.05)。

结论:地塞米松注射液联合葡萄糖高渗液对兔眼角膜内皮细胞有良好的保护作用,早期联合应用能有效预防及治疗角膜水肿,避免进展至角膜内皮失代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