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仲景对黄疸的论述颇为详尽,且深藏奥蕴。《伤寒论》涉及发黄条文竟18条之多。退黄诸法,变幻多端。仲景论述“伤寒发黄”的条文和方剂,对探讨其理、法、方、药的规律和后世医家发挥,颇有裨益。笔者试述如下:1 湿热发黄 仲景所论之伤寒发黄与金匮之疸病,均以湿热发黄为重点,”无湿不成疸”。朱丹溪认为“疸不必分五,皆有湿热”。近代医家冉雪峰也认为“湿热交蒸,其黄乃成”。可见湿热与黄疸有密切关系。急性肝炎自不待言,慢性肝炎及肝硬化有黄疸者亦与湿热有关。所以有的医家认为,湿热贯穿肝病的始终不无道理。  相似文献   

2.
“黄疸”之名,由来已久,古亦称黄疽、黄病。《素问·平人气象论》记载:“溺黄赤安卧者,黄疸。……目黄者曰黄疸”《灵枢·论疾诊尺篇》指出:“身痛面色微黄,齿垢黄,爪甲上黄,黄疸也”。可见,当时已认识到,黄疸所必备的三个主症即目黄、肤黄、小便黄。而在《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中说:“湿热相交,民当病疸”。这里概括地说明了黄疸的病因病理与湿热搏结有关。  相似文献   

3.
女劳疸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劳疸病名出于《金匮要略·黄疸病》篇。篇中把黄疸一分为三;谷疸、酒疸、女劳疸。目前临床上已不再沿用这种分类法,而是以阳黄、阴黄进行辨证论治。谷疸、酒疸病起子湿,虽有湿热与寒湿之别,但以湿热内蕴为多见,此论似无疑义。然女劳疸其病因病机如何?其证候表现、具体治则又怎  相似文献   

4.
黄疸病亦即黄瘅病。一般都以目黄、身黄、尿黄为特征。《金匮要略》论述黄疸的脉、因、证、治范围相当广泛,讨论了因湿热、寒湿、火劫、燥湿、虚劳等各种不同病因的发黄证候,主要说明黄疸的病原一般是湿热淤郁。根据发病原因和症状表现的不同,把黄疸病分为谷疸、酒疸、女劳疸三种类型。谷疸是由于“谷气不消,胃中苦浊,浊气下流”所致,以食谷即眩,腹  相似文献   

5.
<正>黄疸一词,最早见于《内径》,在《灵枢·论疾诊尺》篇中明确写到:"溺黄赤、安卧者,黄疸。以食如饥者,胃疸。……目黄者,曰黄疸。"《灵枢·论疾诊尺》篇:"身痛而色微黄,齿垢黄,爪甲上黄,黄疸也。黄疸是以目黄、身黄、小便黄为主要症状,其中尤以目黄为确定本病的重要依据。本人临床诊治黄疸病有些粗浅体会,分述如下。1病因病机战国,《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湿热相搏,争于左之上,民病黄疸而为腑肿。"汉《金匮要略》湿热、瘀热,寒化为寒湿,故分为湿热与寒湿,总  相似文献   

6.
方伟 《中医药通报》2008,7(4):24-25
黄疸病名出于《内经》。《素问·平人气象论》曰:“溺黄赤,安卧者,黄疸。”又云:“目黄者曰黄疸。”关于病机,《金匮要略》云:“四肢苦烦,脾色必黄,瘀热以行。”脾将瘀积的湿热转运于体表,就必然发生黄疽。导致黄疸的原因有多种:或食伤或劳伤,或酒伤或瘀血。故仲景将黄疸分为酒疸、谷疸、女痨疸。在《伤寒论》里又涉及外感兼湿热的发黄证、被火发黄证、燥结发黄证等。  相似文献   

7.
黄疸治法黄疸(瘅)病名,出自《素问》之《平人气象论》、《玉机真藏论》,以及《灵枢》之《经脉》篇、《论疾诊尺》篇等。《金匮》则专列一篇论之。就其病因分为黄疸、谷疸、酒疸、女劳疸。就其病机,分为湿热发黄,火劫发黄,实热发黄,虚黄等。  相似文献   

8.
黄疸是以目黄、身黄、小便黄为主症的一种病证,其中目睛黄染尤为本病的重要特征。张仲景认为,黄疸一病为邪气入侵,邪无出路,导致脏腑功能紊乱,肝胆疏泄失职,胆汁外溢,不循常道所致。《内经》就有"溺黄赤,安卧者,黄疸"的论述。《伤寒杂病论》把黄疸分为黄疸、谷疸、酒疸、女劳疸、黑疸5种。  相似文献   

9.
阳黄症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疸 ,是中医临床常见的一个独立病症。其中身黄、目黄、小便黄为特征。阳黄则为色泽鲜明“如橘子色”者。中医阳黄包括的范围比较广泛 ,诸如急性病毒性肝炎、急性胆囊炎、阻塞性黄疸等以黄疸为主症的疾病皆属阳黄范畴 ,其治法相同 ,乃异病而同治也。1 阳黄的病因病机在《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中就提出 :“湿热相搏……民病黄疸”。后世也均认为由于湿热蕴结于脾胃 ,肝胆疏泻失常 ,胆液不循常道而外逸肌肤所致。由此可见 ,湿热是发生阳黄的病因 ,但所谓“相薄”者 ,则具有内外合邪和邪正交争的双重含义。由于气候、环境、饮食、劳倦、情志…  相似文献   

10.
胎黄指新生儿出现的黄疸。本病与胎禀因素有关,所以又称胎痘。南宋《小儿卫生总微论方·黄疸论》云:“有自生下,面身深黄者,此胎疸也。因母脏气有热,熏蒸子胎故也,《经》言诸疸皆热,色深黄者是也。”清·夏鼎编著的《幼科铁镜》更全面论述了本病,云“胎黄,由娠母感受湿热,传于胞胎,故儿新生,面目通身皆黄如金黄,壮热,便秘,溺赤”。现代医学认为,本病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如母婴血型不合、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红细胞酶的缺陷病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