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小便以实大便"法临床运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建杰 《河南中医》2005,25(1):73-74
“利小便以实大便”之法源于张仲景的《伤寒论》,论中第159条云:“伤寒服汤药,下利不止,心下痞硬。服泻心汤已,复以他药下之,利不止,医以理中与之,利益甚。理中者,理中焦,此利在下焦,赤石脂禹余粮汤主之。复不止者,当利其小便。”从字义上分析,本条论伤寒误治后所致的腹泻症(古人称腹泻为“下利”),经过一误再误的治疗过程。最后一句为“复不止者,当利其小便”。意为:  相似文献   

2.
“利小便以实大便“法系指一种治疗腹泄的方法,其中“实大便“即使大便成形而腹泄止之意,这种通过利小便而使大便成形的治法又叫“开支流“或“分消走泄“法,来源于医圣张仲景《伤寒论》第15条,论曰“伤寒服汤药,下利不止,心下痞硬,服泻心汤已,复以他药下之,利不止,医以理中与之,利益甚,理中者,理中焦,此利在下焦,赤石脂禹余粮汤主之,复不止者,当利其小便“,此条文阐明了几种腹泄的治法,其中“当利小便“即明确地提出了对于难治性的  相似文献   

3.
<正>"利小便实大便"是临床上常用的治泄之法。溯源均言始于《伤寒论》:"伤寒服汤药,下利不止,心下痞硬。服泻心汤已,复以他药下之,利不止,医以理中与之,利益甚。理中者,理中焦,此利在下焦,赤石脂禹余粮汤主之。复不止者,当利其小便"(《伤寒论》第159条)。该法在临床运用广泛,效果明显,受到诸多医家的推崇。但中医发展中历来是百家争鸣的氛围,亦有提出质疑的医者,周叔平~([1])从基础理论、起源、功效等方面推论利小便没有止泻之功,其认为"利  相似文献   

4.
祖国医学认为,泄泻之病因多责之以湿.《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有"湿则濡泄""湿多成五泄"之论.关于治疗,《伤寒论》云:"伤寒服汤药,下利不止……此利在下焦,赤石脂禹余粮汤主之,复不止者,当利其小便."最早提出了"利小便"之法.《景岳全书·泄泻》称"泄泻之病,多见小水不利,水谷分则泄自止".明清时期著名医家李中梓在《医宗必读》中将治泄分为九法,而利小便之淡渗之法居首,并提出了用五苓散,六一散等方,明确了《伤寒论》治泄之法,提出"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  相似文献   

5.
<正>"利小便实大便"是中医治疗泄泻的一种常用方法,即通过疏利小便而使大便成形的方法,又叫"开支河"或"分消走泄"。其理论来源于张仲景《伤寒论》第159条"伤寒服汤药,下利不止……复不止者,当利其小便"及《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证治》"下利气者,当利小便"。晋代王叔和亦在《脉经》提出:"溏泻,宜服水银丸,针关元,利小便。"后世医家特别是金元时期尤为重视淡渗利小便的治法,如朱丹溪《平治荟萃》云:"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故凡泄泻之药,多用  相似文献   

6.
《伤寒论》中涉及“三焦”名称的条文共有六条 ,虽然论述较少 ,但也能充分看出张仲景将《内经》、《难经》中的三焦名称、概念及含义理论 ,创造性的运用到外感急性热病实践中的辨证意义 ,对此浅析如下 :1 辨疾病之部位15 9条 (条号依赵本 ,下同 )云 :“伤寒服汤药 ,下利不止 ,心下痞。服泻心汤已 ,复以他药下之 ,利不止。医以理中与之 ,利益甚。理中者 ,理中焦 ,此利在下焦 ,赤石脂余禹粮汤主之。”表证误治引起下利 ,又服泻心汤 ,再攻下后 ,已伤败中焦阳气 ,随给予理中剂 ,意欲调理中焦而止泻 ,但此证经反复攻下 ,下利已成虚寒滑脱之势…  相似文献   

7.
《金匮要略.黄疸》中提出“诸病黄家,但利其小便”一句,此后历代不少医家认为此句为治黄大法。但解释此句不可望文生义,应从广义与狭义两个角度去理解。广义的“利小便”有三个方面的意思,即祛除湿邪之法的概括,检验疗效、判断预后的指针,利小便兼有利胆之意。狭义的“利其小便”仅仅只是黄疸的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王兆荣 《河南中医》2006,26(5):59-59
“利小便所以实大便”的说法,自古以来就有,如《伤寒论》:“……复利不止,当利其小便”;又如《景岳全书·泄泻》:“泄泻之病,多见小水不利,水谷分则自止,故曰:治泻不利小水,非其治也”。从古至今,医者用之,无不见效。笔者据“利小便所以实大便”之说,从反面提出“通大便所以实小便”的假说,这也是历代医家无人提及的观点。经本人十余年临床验证,运用此理论治疗多种原因引起的遗尿、尿不禁、夜尿过多等小便清长症确有疗效,故认为该理论站得住脚。在此,笔者提出来,供医道同仁探讨。1理论根据相同“利小便所以实大便”和“通大便所以实小便”理…  相似文献   

9.
理中汤(丸)全方共四味药,人参、干姜、炙甘草、白术.该方来源于<伤寒论>.张仲景提及此方共四条(<伤寒论>3条,<金匮要略>1条).原文如下.159条:伤寒,服汤药,下利不止,心下痞硬,服泻心汤已.复以他药下之,利不止,医与理中汤之,利益甚.理中者,理中焦也,此利在下焦,赤石脂禹余粮汤主之.386条: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欲饮水者,五苓散主之.寒多不用水者,理中丸主之(此条有理中丸方及加减八法).  相似文献   

10.
“诸病黄家,但利其小便”为仲景治黄的重要论说,后世医家据此提出:“治黄必治湿。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如元·朱丹溪就以“分利为先,解毒次之”立论;清·尤在泾曰:“小便利则湿热除而黄自己,故利小便为黄家通法。”日人丹波元简亦曰:“诸病黄家乃胃中湿热酿成,而湿性  相似文献   

11.
讀者信箱     
(一)淮阴市严筱平问: 伤寒論第174条原文云:“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煩,不能自轉侧,不嘔、不渴,脈浮虛而濇者,桂枝附子汤主之。若其人大便鞭,小便自利者,去桂、加白朮湯主之”。方后云:“以大便鞭、小便自利,去桂也。如大便不鞭,小便不利,当加桂。”观桂枝一味,乃調和营卫要藥。此条因小便自利去桂;而大便不鞭,小便不利则加桂,不知方意何在?岂桂枝能利小便乎?若说桂枝能利小便,則第28条原文:“服桂枝湯,或下之,仍头項強疼,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滿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朮湯主之。”此条以小便不利去桂  相似文献   

12.
一、脾虚杨××,男,58岁,教师。患前列腺肥大,小便艰涩难下7天,服西药无效。以八正散利之,反见脱肛,下血不止,小便闭塞不通。于1978年7月初诊。病者面黄虚胖,唇淡无华,素患胃下垂,食少便溏,舌淡脉虚。《素问·玉机真脏论》曰:“脾病不及,则令人九窍不通”。《灵枢·口问篇》亦曰:“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此脾虚中气不足,膀胱弛缓,气化无权所致。用利水药徒伤正气,故非但不愈,反见脱肛下血。陈修园说:“癃闭用利水药,人所知之,若愈利而愈闭,宜治  相似文献   

13.
《金匮》云:“诸病黄家,但利其小便,假令脉浮,当以汗解之,……。”示人发汗与利小便为治黄疸之两大法门。兹就发汗退黄之法,谈谈笔者的粗浅体会。一、汗法治疗黄疸的理论依据黄疸以目黄、身黄、尿黄为主症。致病之因,多由时疫外袭,湿浊内侵,郁而不达,或饮食劳  相似文献   

14.
“啜粥法”是古法之一。仲景在《伤寒杂病论》小用到米粥之方达三十余首,兹将有关情况论述如下:一、粥的原料:有小麦、大麦、粳米等谷物。如白术散后附“复不解者,小麦汁服之,已后渴者,大麦粥服之”。枳实芍药散”以麦粥下之”。桂枝汤“啜热稀粥”等。二、粥的用量:仲景用之有度。如桂枝汤“啜热稀粥一升余”;大建中汤“可饮粥二升余”;三物白散方服后“不利进热粥一杯,利过不止,进冷粥一杯”等。  相似文献   

15.
<正> 张仲景《金匮要略·痉湿暍篇》云:“太阳病,关节疼痛而烦,脉沉细者,此名湿痹。湿痹之候,小便不利,大便反快,但当利其小便。”是言湿痹湿邪淫盛,可施以通利小便之  相似文献   

16.
拜读贵刊一九八三年第三期王志鹄同志所撰《“诸病黄家,但利其小便”刍议》一文(以下简称王文)收益非浅。王文对“利其小便”为黄疸病治疗的“常法”、“正法”提出异议,对于活跃学术风气,无疑是有好处的。但对其主要观点,笔者有不同看法,谨与王同志商榷。“诸病黄家,但利其小便”语出《金匮·黄疸病篇》历代注家多认为此条原文指出了黄疸病的治疗原则。《黄疸病篇》提出:“寸口脉浮而缓,浮则为风,缓则为痹,痹非中风,四肢苦烦,瘀热以行”;“……,小便不通阴被其寒,热流膀胱,身体尽黄”。《伤寒论》更明确地指出:“小便自利者,不能发黄。”从以上原文可见,仲景认为黄疸病主要是由湿邪所致,因湿邪结  相似文献   

17.
发汗与利小便,是中医治疗水肿病的重要方法。《金匮·水气病篇》云:“诸有水者,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笔者以为仲景此语,乃是示人以“因势利导”之意,我们不能机械地以腰之上下,作为“发汗”与“利小便”二种治水方法的应用区别点。据笔者实践体会,发汗与利小便二法并施,对急  相似文献   

18.
《伤寒论》第163条云:“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硬,表里不解者,桂枝人参汤主之。”历代注家及教科书对此条训释基本一致,即认为,本条乃太阳病误下所致表证未解,复兼大阴虚寒,下利之表里两寒证。方用桂枝人参汤,其中以理中汤(亦名人参汤)温补中气以止利,加桂枝以解太阳在表之邪,诸药共奏温中解表,表里同治之功。笔者认为,本条原为表里同病,误下所致表证犹存,而以中阳受挫、运化失职、清浊不分之虚寒“利下不止、心下痞硬”为急为重,治当先里后表为务,故药用桂枝人参汤,重在温中止利,通阳散结。方中之桂枝并非为解表而设。兹愿详陈刍荛之言就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19.
《中医各家学說及医案选講义》选載錢乙“吐泻慢惊”一案,原文說:“东都王氏子吐泻,諸医葯下之,歪虚,变慢惊,其候睡露睛,手足瘛瘲而身冷。錢曰:此慢惊也,与瓜蔞湯。其子胃气实,卽开目而身溫。王疑其子不大小便,令諸医以葯利之。医留八正散等数服,不利而身复冷。令錢氏利小便。錢曰:不当利小便,利之則身泠。王曰:已身冷矣,因抱出。錢曰:不能食而胃中虛,若利大小便卽死,久卽脾胃俱虚,当身冷而閉目,幸胎气而难衰也。錢用益黄散、使君子丸四服,令微飮食;至日午,果能飮食。  相似文献   

20.
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详述了黄疸的理、法、方、药,并提出“但利其小便”“当下之”等治疗原则。现代医学从胆红素的产生、代谢、排泄机制论述了黄疸的形成,中医下法能有效阻断肠肝循环、减压、促进胆汁排泄及肝细胞再生,是中医药治疗黄疸的关键。中医下法治疗黄疸能迅速改善症状,且无明显不良反应,但运用下法时,不能仅限于有“下之之证”才用,也勿受限于“痞、满、燥、实”等大实之证才用,需“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同时注意中病即止,以免使用过度伤及脾胃阳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