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观察骨折愈合中软骨细胞在软骨化骨时的死亡方式及软骨细胞的其它可能结局。方法 采用家兔左桡骨标准骨折,在软骨骨痂产生的不同时期、不同部位取材,常规制作透射电镜观察标本。结果 ①软骨细胞生长、消亡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成软骨细胞、肥大软骨细胞、凋亡软骨细胞。软骨细胞凋亡表现为核固缩和凋亡小体形成,但细胞器不被破坏。最后,软骨细胞崩解,凋亡小体散落于软骨基质中。②软骨化骨过程中只是部分软骨细胞凋亡;另一部分软骨细胞并不出现凋亡,直接转变为骨细胞。结论 ①骨折愈合时发生的软骨化骨,是机体通过激活软骨细胞死亡程序,以细胞凋亡达到新老细胞交替,实现化骨。②由肥大软骨细胞组成的软骨骨痂,能直接转变为编织骨并骨化,支持软骨细胞能直接转变为骨细胞的理论。  相似文献   

2.
迷走神经活性的调节影响大脑和身体之间的信息传递过程及生理状态。无创迷走神经刺激(nVNS)通过刺激耳迷走神经或颈部迷走神经对多个器官和系统产生保护作用,远程调节机体功能。近年来nVNS在预防及治疗神经系统疾病、自身免疫相关性疾病及心血管系统疾病中取得重大进展。本文对nVNS及相关技术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进一步探索nVNS在围术期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迷走神经切断术后胃壁的组织化学及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完整迷走神经刺激(IVNS)对大鼠全身炎性反应的影响. 方法以内毒素血症为全身炎性反应模型.将100只SD大鼠随机分为A组[静脉注射内毒素/脂多糖(LPS)]、B组(切断迷走神经、注射LPS后对其远端行电刺激)、C组(注射LPS后行迷走神经干电刺激)、D组(除注射等量等渗盐水外,同C组处理)、E组(仅注射等量等渗盐水).于注射前及注射后2、4、6 h,观察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变化.每组取5只大鼠测定平均动脉压(MAP). 结果注射后10 min,前3组大鼠MAP值显著升高(P<0.05),以A组最明显[(134.4±7.3)mm Hg,1 mm Hg=0.133 kPa,P<0.05];注射后30 min,前3组MAP值明显下降(P<0.05);注射后10 min~6 h,A组MAP值均明显低于B、c组(P<0.05).注射后2、4、6 h,B、C组血清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A组(P<0.05).注射后4、6 h,C组大鼠IL-10水平显著高于A、B组(P<0.05).结论 IVNS能稳定全身炎性反应时的血流动力学指征,并具有抗炎效应.  相似文献   

5.
逆行高选迷走神经切断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选择迷走神经切断术(HSV)后溃疡复发率高的原因,(1)迷走神经的解剖变异,(2)手术操作困难,均可导致胃底,体神经的分支切断不完全,针对该原因我们设计一改进HSV,1990年9月起实验研究,采用HRP神经逆行追踪等证明设计手术切断胃底,体迷走神经支配完全,胃窦“鸦爪”支迷走神经保留完好。  相似文献   

6.
保留迷走神经的胃癌根治术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胃癌根治术中避免损伤迷走神经的可能性。方法选择成人上腹部标本5具,采用剥离法暴露标本迷走神经的前、后干及其分支进行观察。结果肝支为单支者3例,双支及网状型者各1例。腹腔支远离胃左动脉者4例,紧贴胃左动脉者1例。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胸段硬膜外阻滞(TEA)交感神经,探讨TEA对迷走神经传出放电频率的影响。方法健康日本大耳白兔28只,随机均分为假手术(Sham)组、TEA组、硝普钠(SNP)组、胸段硬膜外麻醉+麻黄碱(TEA+EPH)组。在记录MAP、迷走传出端基础电位后,TEA组硬膜外腔给予0.5%布比卡因0.4ml/kg;Sham组在同样时点硬膜外腔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SNP组记录基础电位后静脉注射硝普钠盐溶液控制性降压,模拟TEA的降压过程,硬膜外腔隙注射等量生理盐水;TEA+EPH组通过硬膜外导管给予0.5%布比卡因0.4ml/kg后肌注麻黄碱维持血压在正常范围。应用BL-420S电生理系统记录并分析硬膜外腔注射前、注射后1、2、3h迷走神经传出放电变化。结果四组家兔注射前基础放电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EA组、TEA+EPH组在注射后1、2、3h放电频率明显高于SNP组和Sham组(P0.05)。TEA组、SNP组的MAP在注射后1、2、3h明显低于TEA+EPH组和Sham组(P0.05)。TEA组和TEA和EPH组HR在注射后1、2、3h时明显慢于Sham组(P0.05);SNP和TEA+EPH组在注射后1、2、3h时HR均明显快于TEA组(P0.05)。结论 TEA可能通过阻滞交感神经,使迷走神经传出产生绝对兴奋,这种兴奋并不是因为TEA所致的血管扩张而引起的血压降低所致。  相似文献   

8.
9.
10.
保留迷走神经的近端胃癌根治术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保留迷走神经的近端胃癌根治手术的可行性及必要性。方法将2007年5月至2009年5月期间吉林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早期及部分T2期贲门癌患者3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对其进行前瞻性分组,分别施行保留迷走神经的近端胃癌根治术(保迷组16例)和传统近端胃癌根治术(对照组1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围手术期并发症以及术后1年消化道症状、体质量、近期存活率、胃镜及腹部彩超结果。结果保迷组和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2.8h和2.5h.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5.0%(4/16)和31.3%(5/1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黔0.05)。经1年以上的随访。两组均无复发和死亡病例。术后1年,保迷组患者餐后不适感(3例)、胆汁反流(3例)、萎缩性胃炎(1例)、胆囊病变(1例)均分别少于对照组(分别为12例、10例、9例和8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体质量及习惯性腹泻情况保迷组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早期贲门癌患者,施行保留迷走神经的近端胃癌根治术不会降低其近期生存率,且可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胆道手术中迷走神经阻滞术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报告4例胆道术中心跳骤停者。4例术前EKG均有异常,4例均为硬膜外麻醉,心跳骤停均发生子探查显露胆囊时。2例复苏成功,2例死亡。为探讨胆道手术对心血管的影响及有效预防措施,本组前瞻性研究发现,胆道结石患者的心功能异常,在胆道疾病未纠正前,尤其急性炎症期很难纠正,而手术刺激又难避免。迷走神经阻滞术可有效预防胆道术中的心跳骤停。  相似文献   

12.
为评价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加胃窦粘膜切除术的远期效果。对施行该术后4-6个月的犬胃粘膜行免疫组化染色和电镜观察,结果发现:(1)胃体粘膜代替胃窦粘膜后,无G细胞再生。(2)胃窦和胃体的壁细胞超微结构均呈分泌抑制的特征。结果表明该术式有持久的降酸和降低血清胃泌素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对单结合胆红素(monoconjugated bilirubin,MCB)水溶液超微形态及早期动态变化进行观察并与非结合胆红素(unconjugated bilirubin,UCB)对照,探讨MCB与胆石形成的关系;为MCB和UCB在胆汁中的超微形态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用透射电镜对MCB与UCB的相对生理水溶液进行了动态观察.结果 发现MCB的动态变化可分为4个阶段:(1)出现微小颗粒组成的圆形聚集物;(2)微小颗粒消失,融合成等大的融合物;(3)融合物进一步聚集成较大融合物;(4)较大融合物周边出现溶化现象,同时析出小规则类似UCB超微形态物.UCB的动态变化可分为3个阶段:(1)出现大小不等块状物;(2)块状物有聚集趋势,没有熔化与融合现象;(3)聚集物进一步聚集增大.结论 MCB的水溶解度较小,容易从胆汁析出并聚集,其理化性质不稳定,早期形态变化活跃,可能在胆石形成的始动期起重要作用;UCB理化性质稳定,在胆汁中也容易聚集、沉淀形成胆石.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建立家兔全胃切除和迷走神经干切断的模型,初步探讨全胃切除术后所引起的进食减少、体质量下降、营养不良的原因。方法新西兰兔24只,随机分为A组(对照组)、B组(全胃切除组)和C组(迷走神经干切断组),观察B、C组手术后体质量比、进食量、血浆胆囊收缩素、胃动素含量、近段小肠上皮单糖转运体GLUT5和SGLT1的mRNA表达情况等指标,并和A组比较。结果与A组相比,B组术后体质量比、进食量明显下降。家兔术后血浆胃动素含量变化不大,胆囊收缩素含量分别于术后第3天和第14天升高(P〈0.05)。B组家兔十二指肠和空肠GLUT5 mRNA表达显著下降(P〈0.05和〈0.01)。在十二指肠和空肠B组家兔SGLT1 mRNA表达均无变化(P〉0.05)。C组家兔术后上述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胃切除术后与胃动素相关的消化间期小肠蠕动和食物排空速度可能未出现改变,而胆囊收缩素含量上升可能与中枢性摄食抑制?食欲下降有关;胃切除后家兔小肠近段GLUT5 mRNA表达明显下降,SGLT1 mRNA表达无变化。迷走神经干的切断在这些病理生理变化中不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迷走神经预调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预防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脏迷走神经预调对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预防作用及其机制,以建立一种新的围手术期心肌保护方法。方法:实验用健康杂种犬16只,随机均分为对照且(C组)和迷走神经预调组(P组)。常规建立体外循环,分别于主动脉阻断前以30Hz,0.5ms,10V方波刺激心脏迷走神经3min,间隔3min,重复2次。转流前、主动脉阻断前、复跳即刻,再灌注30min,60min时测心输出量(CO),射血分数(EF)  相似文献   

16.
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HSV)加胃窦粘膜切除术(MA)同时去除了脑相和胃相的胃酸分泌,理论上是合理的。本实验结果提示:尽管横断了胃体,损毁了胃窦粘膜下神经丛,术后胃窦肌电活动频率有所减慢,但保留带有神经支配的浆肌层可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胃排空不受影响,无十二指肠返流过量,这为临床上进一步应用该术式提供了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电镜检查在肾病综合征(NS)肾活检病理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403例NS患者的肾活检组织进行透射电镜检查,分析电镜结果对最终诊断的意义。结果:电镜对诊断起决定性作用144例(35.7%),电镜对诊断具有重要价值77例(19.1%),电镜对诊断非必需182例(45.2%)。NS组中电镜有诊断价值(决定性作用+重要价值)的比例高于非NS组(NS∶非NS=54.8%∶32.2%,P<0.01)。电镜有诊断价值的比例因NS的病因、年龄和性别的不同存在组间差异,P<0.01(原发性NS∶继发性NS=77.4%∶7.5%;年龄<20岁组∶20岁~40岁组∶≥60岁组=74.4%∶52.1%∶45.8%;男∶女=68.0%∶42.2%)。结论:电镜检查对NS的正确病理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NS肾活检确诊对电镜的依赖程度受患者性别、年龄及病因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介绍一种新高选迷走神经切断术(HSV),即逆行游离式高选迷走神经切断术(RLHSV),可方便而且彻底地毁损胃底体的迷走神经支配。方法 将28只狗随机分为RLHSV组(A)、传统HSV组(B)及对照组(C)后实施相应手术。然后进行胃酸分越试验及胃壁抻经辣根过氧化物酶(HRP)示踪观察。在证实狗RLHSV疗效后用于临床治疗60例十二指肠溃疡患。结果 A、B组术后狗胃酸分泌明显降低;胃体、底浆膜下注射HRP后,A、B组狗迷走神经背棱内未见HRP标记细胞、而C组则有标记细胞,注射于胃窦时三组均有标记细胞。胃壁组织化学及荧光染色观察显示A、B组狗的胃底、体的副变感神经完全受损而NE能神经正常存在。接受RLHSV术的患无重要并发症及手术死亡。随访6月-60月,属改良Visick Ⅰ、Ⅱ级54例,Ⅲ、Ⅳ级6例。术后2年至今复查胃镜40例,溃疡复发4例.其中2例无临床症状,另2例因症状重现而改行胃大部分切除治愈。结论 RLHSW术式具有手术操作方便,较易做到保留应保留的神经、切断应切断的神经分支,手术效果优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切断迷走神经胃支协同改良胃旁路(GBP)手术对正常体重2型糖尿病患者保持体重、消除胰岛素抵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2例体重正常的2型糖尿病,行高选迷走神经胃支切断(保留迷走神经的肝支、腹腔支和"罪恶神经"支)、改良胃旁路手术,观察术后1~3个月的体重指数(BMI)、胰岛素释放试验(Ins)、口服糖耐量试验(OGTT)、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O-IR)等指标与术前对照。结果 22例正常体重的2型糖尿病患者手术时间49~98min,平均66min。全组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无吻合口漏、出血、狭窄等手术并发症发生;无倾倒综合征、胃无力、腹泻、消化不良症等动力神经损伤的并发症发生。术后1个月患者Ins、OGTT、FPG、Fins、HOMO-IR等指标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性迷走神经胃支协同改良胃旁路手术治疗正常体重的2型糖尿病,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