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血浆B型钠尿肽检测对ACS危险分层和预后判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血浆B型钠尿肽(BNP)快速床旁检测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危险分层和预后判断的意义.方法 ACS患者67例[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组27例、非STEMI(NSTEMI)组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20例]和稳定型心绞痛(SA)患者20例,入院24h内行床旁BNP快速测定,随访并对比分析30、90d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结果 ACS患者血浆BNP(559.59±535.16)(pg/ml)明显高于SA患者的(23.28±11.69)(pg/ml)(P<0.05);其中,STEMI组(1050.59±932.31)(pg/ml),明显高于NSTEMI组的(357.65±263.48)(pg/ml)和UA组的(98.69±96.99)(pg/ml)(P<0.05);冠脉3支病变组(972.54±224.05)(pg/ml),明显高于1支病变组的(249.29±192.10)(pg/ml)(P<0.01);BNP对30d内病死率预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9(95%CI为0.81~0.97)(P<0.05);当BNP>100pg/ml时其敏感性75%,特异性97%,准确性81%;3个月MACE预测的AUC为0.79(95%CI为0.67~0.90)(P<0.05),当BNP>100pg/ml时其敏感性84%,特异性69%,准确性64%.结论 ACS患者床旁快速检测BNP水平有助于ACS的危险分层和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冠心病(CHD)患者血浆B型钠尿肽(BNP)的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3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25例,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微粒子酶免分析法检测上述研究对象的BNP水平,Gensini评分系统评价冠脉造影的结果。统计分析CHD不同组别的BNP水平变化及其与Gensini评分系统的相关性。结果 BNP浓度在AMI组为(1278.2±1759.2)pg/ml,UAP组(272.4±352.8)pg/mL,SAP组(71.6±97.5)pg/mL,对照组(40.2±61.1)pg/mL,对照组和SAP组的BNP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高于UAP组(P<0.05),UAP组BNP浓度明显高于SAP组(P<0.05)。不同Gensini积分组之间血浆BNP浓度水平也呈上升趋势,且三组间血清BNP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NP水平与冠心病临床严重程度,心肌缺血严重程度具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不同危险分层患者NT-proBNP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01日至2020年03月01日来我院就诊经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0例,其中男性55例,女性45例,年龄为34-83岁,平均为63.62岁,将所选病例按高血压危险分层分组,所有患者均行常规生化检测并测定NT-proBNP、LVEF水平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LVEF极高危组(43.70±6.88)、高危组(46.28±7.42)、中危组(50.78±8.46)、低危组(52.22±10.12)4组中极高危与高危、高危与中危、中危与低危之间比较,均为**P<0.01,有显著统计学差异;NT-ProBNP高血压极高危组(4151.64±1399.21)、高危组(2922.78±802.56)、中危组1290.29±449.87)、低危组(475.67±173.67)4组中极高危与高危、高危与中危、中危与低危之间比较,均为***P<0.001,差异有极其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NT-proBNP水平随高血压危险层级升高而升高,与高血压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可作为原发性高血压高危亚组人群筛查的重要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不同危险分层患者NT-proBNP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01日至2020年03月01日来我院就诊经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0例,其中男性55例,女性45例,年龄为34-83岁,平均为63.62岁,将所选病例按高血压危险分层分组,所有患者均行常规生化检测并测定NT-proBNP、LVEF水平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LVEF极高危组(43.70±6.88)、高危组(46.28±7.42)、中危组(50.78±8.46)、低危组(52.22±10.12)4组中极高危与高危、高危与中危、中危与低危之间比较,均为**P<0.01,有显著统计学差异;NT-ProBNP高血压极高危组(4151.64±1399.21)、高危组(2922.78±802.56)、中危组1290.29±449.87)、低危组(475.67±173.67)4组中极高危与高危、高危与中危、中危与低危之间比较,均为***P<0.001,差异有极其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NT-proBNP水平随高血压危险层级升高而升高,与高血压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可作为原发性高血压高危亚组人群筛查的重要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不同危险分层患者NT-proBNP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01日至2020年03月01日来我院就诊经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0例,其中男性55例,女性45例,年龄为34-83岁,平均为63.62岁,将所选病例按高血压危险分层分组,所有患者均行常规生化检测并测定NT-proBNP、LVEF水平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LVEF极高危组(43.70±6.88)、高危组(46.28±7.42)、中危组(50.78±8.46)、低危组(52.22±10.12)4组中极高危与高危、高危与中危、中危与低危之间比较,均为**P<0.01,有显著统计学差异;NT-ProBNP高血压极高危组(4151.64±1399.21)、高危组(2922.78±802.56)、中危组1290.29±449.87)、低危组(475.67±173.67)4组中极高危与高危、高危与中危、中危与低危之间比较,均为***P<0.001,差异有极其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NT-proBNP水平随高血压危险层级升高而升高,与高血压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可作为原发性高血压高危亚组人群筛查的重要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在急性老年呼吸困难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心源性呼吸困难老年患者75例(A组),肺源性呼吸困难老年患者60例(B组),选取同期年龄、性别、体重与另两组接近的健康老年人35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三组患者血清NT-pro BNP水平,测量A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NT-pro BNP水平A组(2755.8±210.2)pg/ml,明显高于B组的(241.6±28.8)pg/ml和对照组的(216.4±13.8)pg/ml;B组分别与A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心源性呼吸困难患者心功能分级越高,NT-pro BNP水平越高,LVEF越低,NT-pro BNP水平与LVEF之间有显著负相关(r=-0.675)。结论 NT-pro BNP可作为鉴别心源性呼吸困难和肺源性呼吸困难的一个客观指标,有一定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20~24孕周PLGF水平低中高危组妊娠女性PE的发生率,探讨其在子痫前期发生中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从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建卡并分娩的642例疑似子痫前期孕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外周血中PLGF的浓度,根据PLGF>100 pg/ml为低危,PLGF<100 pg/ml为中危,PLGF<12 pg/ml为高危将患者分为3组,比较3组间PE发生率的差异;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PLGF预测PE发生的敏感度和特异度;通过Kaplan-Meier分析3组间PE发生时间的差异.结果 低中高危3组PE发病率分别为5.7%、24.2%及83.9%,3组间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中发生PE患者发病时间分别为(8.1±2.1)周、(7.7±1.7)周及(4.8±1.8)周,3组PE发生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PLGF水平PE发生的ROC曲线分析,曲线下面积(AUC)为0.873.结论 孕20~24检测外周血PLGF水平能有效评估PE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冠脉严重程度与血清脑钠肽(BNP)的相关性,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138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患者,按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单支病变50例,双支病变46例,三支病变42例,作为ACS组,66例非ACS患者作为对照组。检测2组患者12h内及其患者入院时的血清BNP浓度,同时行冠脉造影明确冠脉病变性质及程度,比较2组别血清BNP浓度的差异以及冠脉造影结果积分和与血清BNP浓度的相关性。结果对照组、ACS组,血清BNP浓度分别为(16.84±6.06)pg/ml,(283.15±57.66)pg/ml,ACS组血清BNP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BNP浓度与Gensini评分积分和有一定相关性,2、3支病变组血清BNP浓度明显高于单支病变组(P<0.05)。结论 ACS冠脉病变程度不同患者的血清BNP浓度存在差异,血清BNP浓度与ACS患者冠脉严重程度相关,与Gensini评分积分和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的血清炎性指标和血脂指标的变化规律,分析其中的联系意义。方法 80例已明确诊断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根据冠状动脉SYNTAX评分分为高危组(32例)和低危组(48例),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炎性指标[血清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1(CTRP1)、T细胞激活性低分泌因子(RANTES)、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水平,血脂指标[脂蛋白(α)、同型半胱氨酸(Hcy)、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水平。结果 高危组患者的血清MCP-1、RANTES、CTRP1分别为(66.91±8.26)pg/ml、(64.96±9.28)pg/ml、(20.26±4.49)ng/ml,均明显高于低危组的(50.32±4.56)pg/ml、(45.67±5.26)pg/ml、(12.26±2.36)n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组血清Lp(α)、Hcy、Ox-LDL分别为(687.1±75.7)mg/L、(29.87±6.12)μmol/L、(759.6±96.8)μg/L,均明显高于低危组的(416.3±...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脑钠肽(BNP)和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我科收治的ACS患者43例(ACS组)和健康查体者46例(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上述患者血清CRP、BNP和cTNⅠ水平,比较两组患者血清hs-CRP、BNP及cTNⅠ水平有无差异及其在ACS组患者中的相关性.结果 ACS组血浆hs-CRP、BNP和cTNⅠ分别为(6.88±2.11) mg/L,(311.6±88.9) pg/ml和(17.4±9.1) pg/ml;对照组分另别为(2.67±1.12) mg/L,(21.8±8.9) pg/ml和(0.14±0.10) pg/ml,ACS组上述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S组患者血浆hs-CRP、BNP与cTNⅠ之间存在正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r分别为0.81(P< 0.05)和0.47(P<0.05).结论 ACS患者血清hs-CRP、BNP和cTNⅠ显著升高,且三者间存在相关性,可作为临床诊断ACS的血清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