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354例护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朝霞 《当代医学》2011,17(30):93-94
对354例经桡动脉行冠脉介入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提高经桡动脉介入术的成功率及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的护理方法。  相似文献   

2.
资料与方法 2007年5月~2009年12月接受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患者308例,男186例,女122例,年龄33—83岁。稳定型心绞痛10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138例,陈旧性心肌梗死54例,急性心肌梗死12例。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冠状动脉介入诊治已经成为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方法之一。我院自2007年5月-2007年12月实施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诊治66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术中护理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66例,男42例,女24例,年龄48-76岁。稳定型心绞痛1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38例,心肌梗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 加强术前、术中、术后护理,积极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结果 122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未出现护理并发症.结论 做好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围手术期护理,有助于患者顺利度过围手术期,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莫秀凤  杨海玉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19):2303-2304,2306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术与经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的并发症与舒适度,对比经桡动脉、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的优缺点。方法:391例经皮冠脉介入治疗的患者,按分为两组:桡动脉组(183例)和股动脉组(208例),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和舒适度的情况。结果: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患者术后局部血肿或伤口出血、血管迷走反射并发症明显低于经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组(P<0.05),动脉痉挛及闭塞发生率桡动脉组高于股动脉组(P<0.01);术后经桡动脉组腰背疼痛、尿潴留、便秘、平均卧床时间及换药次数明显低于经股动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可减少患者不适与痛苦,增加舒适度,同时减少护理工作量。  相似文献   

6.
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技术是一种非外科手术的一种微创性诊治冠心病的方法。随着心血管介入技术的广泛开展,股动脉途径穿刺部位局部出现并发症发生率高,术侧下肢需制动24~72h,长时间卧床给病人带来诸多不适及生活上的不便。为此笔者于2003年5月~12月采取经桡动脉途径穿刺进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34例,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的护理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1989年加拿大Campeau首次报道了经桡动脉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术,为临床冠状动脉检查提供了新的经路。1995年Kiemeneiji首次报道经桡动脉冠状动脉腔内成型术(TRI)。自第一次TRI成功后,TRI的可行性和优越性逐渐被认同,在众多的介入途径中越来越占优势。由于桡动脉周围没有重要的神经和血管,所以穿刺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8.
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广泛应用对临床护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实践证明:通过护理诊断、实施医嘱做好术前护理,术中配合医生做好全面护理,术后密切观察穿刺局部及全身情况并做好出院指导等,对提高经桡动脉穿刺行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提高病人生命质量等均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行冠脉内介入术诊断和治疗冠心病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1月-2010年6月心血管科采用经桡动脉行冠脉介入治疗2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经桡动穿刺的成功率、并发症,及其护理措施。结果桡动脉穿刺成功率95.8%,1例桡动脉穿刺失败改经股动脉穿刺成功。发生伤口血肿1例,上肢肿胀2例。结论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可显著减少出血等并发症,特别是术后可下床活动,患者和家属易于接受。但治疗受患者手部血管条件限制,因此选择桡动脉穿刺,术前要作Allen’s试验,判断手部桡、尺动脉形成的掌浅弓和掌深弓是否通畅,以免术后发生缺血性损伤或坏死,严格掌握适应证。术后密切观察患者手部血液循环情况,应尽可能避免桡动脉栓塞、手部缺血、动一静脉瘘及术后桡动脉搏动消失等并发症的发生。有针对性地观察和预防性的护理,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经桡动脉行冠脉造影术是心脏介入检查和治疗的新途径,它与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传统力法相比较,易于压迫止血、出血少,术后体位自由,减少了长时间卧床引起的腰背疼痛,排尿困难,甚至下肢血栓等并发症,住院时间短,费用少,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正>心脏介入诊疗术传统的做法是经股动脉穿刺。随着科学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经桡动脉路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诊断和治疗冠心病技术的新方法。因桡动脉周围没有重要的神经和血管,故穿刺成功率较高,可减少手术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病人容易接受。但如果术前准备不完善、术中配合不密切、术后观察不及时、护理不得当,亦可引起伤口出血、血液循环  相似文献   

12.
钱志刚  刘焰华  李枫 《疑难病杂志》2011,10(10):788-788
<正>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已是一项安全有效的诊断和治疗冠心病的成熟技术,具有损伤小、恢复快、术后活动小受限制、诊断及治愈率高、住院时间缩短、周围血管并发症低等优点。但术中、术后易引起迷走神经反射,严重者可威胁患者生命。本文观察2005年8月—2011年4月我院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诊治患者1058例,发生迷走神经反射38例,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刘丹 《吉林医学》2013,(26):5493-5494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对218例心血管病患者经桡动脉途径行PCI,进行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及术后制定相应护理措施。结果:218例患者均手术成功。结论:密切观察病情,做好围手术期护理,可以减少并发症,手术成功率、患者舒适度、护理质量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术的围术期观察和护理。方法:对293例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术的患者术前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术中密切观察和配合、术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及观察手部血液循环、健康教育等。结果:288例获得成功,桡动脉穿刺成功率98.3%。结论:加强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围术期护理,有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和预防及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正>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传统的做法是经股动脉穿刺。Campeau首次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术,认为桡动脉位置表浅,周围无重要静脉和神经相邻,而桡动脉和尺动脉有良好侧支循环,选择该动脉穿刺后,止血可靠而易行[1]。我院2006年5月~8月行介入诊疗142例,经桡动脉途径133例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评价经桡动脉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可行性,方法:92例住院冠心病病人接受了经桡动脉介入诊治手术。其中急性心肌梗死9例,不稳定心绞痛18例。稳定性心绞痛65例。合并糖尿病24例,结果:经桡动脉穿刺成功率96.71%(89/92),共对45支靶血管上的64处靶病变进行了介入治疗,置入支架56枚,所有病例均为冠状动脉造影后即刻行PTCA成功率为96.55%,术后未见桡动脉闭塞等严重血管并发症,结论:只要规范化操作,经桡动脉介入治疗对患者创伤小。是一种安全、可行的选择途径。  相似文献   

18.
周华 《广西医学》2005,27(12):2062-2063
我院从2005年1月至6月上旬开展了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66例,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汪芳  李霞  林芳  李进英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18):2278+2315
目的:评价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护理的效果。方法:总结261例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患者的护理。细致的心理护理、完善的术前准备、周密的术中配合与观察、术后24小时严密的观察生命体征、做好拔除鞘管的护理与观察。结果:无一例出现局部出血或皮肤缺血性坏死等并发症。结论:通过耐心细致的护理,配合规范化的操作,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后血管并发症少,患者卧床时间短。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评价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transradial intervention,TRI)后桡动脉急慢性损伤。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18年4月行TRI及桡动脉OCT检查的患者114例。根据患者既往是否经同侧桡动脉行介入治疗分为首次TRI组(n=87)和重复TRI组(n=27)。TRI结束后将鞘管回撤至距穿刺点2 cm处并对桡动脉近段、中段和远段行OCT检查,比较两组患者桡动脉急性损伤(内膜撕裂、夹层、穿孔、血栓和痉挛)发生率及慢性损伤(内膜增生)。结果 114例患者桡动脉内膜撕裂、夹层、穿孔、血栓及痉挛的发生率分别为31.6%、14.0%、1.8%、26.3%和50.0%。首次TRI组与重复TRI组患者急性损伤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撕裂:28.7%vs 40.7%,P=0.680;夹层:13.8%vs 14.8%,P=0.782;穿孔:2.8%vs 0.0%,P=0.965;血栓:26.4%vs 25.9%,P=0.958;痉挛:51.7%vs 44.4%,P=0.509)。两组患者桡动脉各段急性损伤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重复TRI组管腔狭窄率、内膜与中膜厚度比值和内膜厚度指数均明显高于首次TRI组(P值均<0.05)。结论 重复TRI组与首次TRI组桡动脉急性损伤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重复TRI组患者桡动脉内膜增生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