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研究抑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HDAC1)后对人胃癌干细胞(GCSGs)增殖、干性及侵袭作用的影响。方法以 CD44为胃癌干性标志物,流式分选出 GCSCs 。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检测(RT-q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分别检测 GCSGs 与胃癌非干细胞中 HDAC1的表达量。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处理 GCSCs 后,CCK-8法、克隆形成和 Transwell实验观察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变化;RT-qPCR 和 Western blot 检测其对凋亡、侵袭相关蛋白及干性标志物表达的影响。结果HDAC1在 GCSCs 中的表达比胃癌非干细胞高。实验组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相较于对照组均减弱,且下调干性标志物及介导上皮间质转化。结论抑制 HDAC1的去乙酰化作用后 GCSCs 的增殖、干性及侵袭能力降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研究胃癌细胞株MKN-28暴露于辛二酰苯胺异羟肟酸(SAHA)后细胞增殖、衰老及凋亡的变化,希望对于胃癌的分子靶向治疗提供一种理论和实验基础以及对胃癌临床治疗的新理解.方法 将胃癌细胞株MKN-28分为实验组(SAHA处理)和对照组,通过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检测细胞的增殖,通过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组蛋白去乙酰化酶6(HDAC6)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法检测74例胃癌及30例正常或黏膜慢性炎组织中HDAC6蛋白及mRNA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HDAC6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79.7%)显著高于正常或黏膜慢性炎组织(20.0%)(P<0.05),并且其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随浸润深度的增加而显著增高(阳性率分别为64.0%、77.8%、88.2%及100.0%,P<0.05);在有淋巴结转移者中HDAC6蛋白的阳性表达率(92.9%)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62.5%)(P<0.05),其蛋白表达与癌的分化程度无关(P>0.05)。HDAC6 mRNA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64.9%)显著高于正常或黏膜慢性炎组织(10.0%)(P<0.05),并且其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随浸润深度的增加而显著增高(阳性率分别为48.0%、55.6%、76.5%及92.9%,P<0.05);在有淋巴结转移者中HDAC6 mRNA的阳性表达率(78.6%)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46.9%)(P<0.05),其mRNA表达与癌的分化程度无关(P>0.05)。HDAC6蛋白与mRNA的表达存在相关性(C=0.374,P<0.01)。结论 HDAC6的过表达可能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并对判断胃癌的生物学行为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朱晋  ;姜涛  ;万虹  ;张玉琪 《医学综述》2014,(24):4469-4471
胶质瘤是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s)是最新发现的一系列致癌因子,在很多实体肿瘤中发挥重要作用,在脑胶质瘤中也不例外。其中的HDAC3是最近研究的热点,国内外很多学者发现其在人类肿瘤中起到了致癌的作用。人们应用抑制剂减弱HDAC3的表达后,人脑胶质瘤细胞的生长、侵袭等能力出现明显减弱。这就为肿瘤治疗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DNA甲基转移酶3a(DNA methltransferase 3a,DNMT3a)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2(histone deacetylase 2,HDAC2)在人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应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30例配对人胃腺癌和癌旁组织中DNMT3a和HDAC2表达的差异;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90例胃腺癌患者手术切除癌组织中DNMT3a和HDAC2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学指标的关系?结果: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癌组织中DNMT3a和HDAC2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 < 0.01);90例胃癌标本中,免疫组化结果显示DNMT3a阳性表达率为79%(71/90),HDAC2蛋白表达阳性率为86%(77/90),癌组织中DNMT3a表达强度与肿瘤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相关(P < 0.05),HDAC2表达强度与肿瘤浸润深度?病理学大体分型?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相关(P < 0.05)?DNMT3a与HDAC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P < 0.05)?结论:DNMT3a与HDAC2是胃腺癌发生发展中的危险因素之一,一定程度上能反映胃腺癌的恶性程度,对预后的判断有一定价值,是一项有潜在价值的肿瘤相关标志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去乙酰化酶6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作者医院2011-10/2013-10月收治的胃癌患者87例为观察组,选取本院同期胃黏膜慢性炎症患者83例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法检测去乙酰化酶6蛋白和mRNA的表达,分析胃癌患者病理组织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与乙酰化酶6蛋白和mRNA表达的关系,分析胃癌患者乙酰化酶6蛋白与mRNA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乙酰化酶6蛋白阳性率、乙酰化酶6 mRNA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乙酰化酶6蛋白、乙酰化酶6 mRNA与病理组织分化程度、病理组织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均具有明显的正相关性。结论乙酰化酶6蛋白和mRNA表达有助于判定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症和生物学行为,具有高度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是表观遗传的调控子,调控着组蛋白尾,核染色质构象,蛋白-脱氧核酸之间的相互作用,转录及转录后的修饰等。HDAC在心血管疾病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与动脉粥样硬化、心肌重构、高血压、肺动脉高压、心律失常、糖尿病性心肌病、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抑制HDAC对心血管的保护发挥着重要作用,可成为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的新方法,HDAC与HDAC抑制剂已经成为目前心血管疾病领域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狼疮性肾炎(LN)患者血浆组蛋白乙酰化酶(HAT)、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表达水平,分析其与LN活动性、炎性细胞因子等的关系,探究组蛋白乙酰化酶在LN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共收入正常对照组(N组,8例),狼疮性肾炎患者组(18例).狼疮性肾炎组分为非活动期(Ⅰ组,8例),活动期(A组,10例).采用ELISA检测血浆HAT、HDAC、IL-6、INF-γ水平;采用直线相关性分析HAT、HDAC表达与IL-6、INF-γ相关性.结果 Ⅰ组患者血浆HAT含量低于N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HAT含量明显低于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74±3.67)vs(15.32±3.32),P<0.05],但Ⅰ组与A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N组比较,Ⅰ组和A组患者中血浆HDAC含量明显降低[(6.75±2.05)vs (17.08±6.46),P<0.05;(4.53±3.62)vs(17.08±6.46),P<0.05],但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Ⅰ组和A组患者血浆IL-6、INF-γ均明显高于N组,A组患者血浆中IL-6、INF-γ均明显高于Ⅰ组.相关性分析,发现HAT、HDAC与IL-6呈负相关(r分别为-0.532和-0.665);而HAT、HDAC与INF-γ呈负相关(r分别为-0.621和-0.720).结论 LN患者血浆HDAC含量、活动期患者HAT低于正常人群,与IL-6、INF-γ呈负相关,HAT、HDAC可能影响IL-6、INF-γ等细胞因子水平参与LN的发病.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研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西达本胺对Notch1、Sirt1基因表达的影响来探讨其对胃癌细胞株SGC-7901的体外抗增殖作用。方法:采用MTT法观察不同浓度西达本胺对SGC-7901细胞增殖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细胞凋亡率,RT-PCR检测Sirt1基因表达情况,蛋白质印迹法检测Notch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西达本胺在体外可抑制胃癌细胞SGC-7901增殖,呈浓度、时间依赖性;其可促进细胞凋亡,减少Sirt1基因的表达,下调Notch1蛋白的表达。结论:西达本胺可通过抑制Sirt1基因表达、下调Notch1蛋白的表达来抑制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而发挥体外抗胃癌作用。  相似文献   

10.
哮喘主要以气道炎症、气道重塑和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组蛋白乙酰化是最常见的表观遗传修饰之一,主要指组蛋白乙酰转移酶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的调节,调节失衡会导致病理变化。该文回顾论述了近5年来组蛋白乙酰化修饰在哮喘发病机制中的研究,揭示系统和深入研究的发展方向,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Notch信号通路抑制剂氮-[氮-(3,5-二氟苯乙酰)-L-丙氨酰]-S-苯基甘氨酸丁酯(DAPT)对胃癌细胞系BGC-823增值率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BGC-823细胞,利用MTT检测DAPT引起的BGC-823细胞增值率的变化以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DAPT对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Cytochrome C、Bcl-2和Bax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DAPT可以引起明显的BGC细胞增值率的下降,同时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表达水平明显上升,线粒体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比率、Cytochrome C表达水平明显升高。结论 Notch信号通路抑制剂DAPT可以通过线粒体凋亡通路诱导BGC-823细胞凋亡,抑制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大蒜素对胃癌BGC-823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通过细胞培养技术、瑞氏染色、MTT实验方法,观察大蒜素对胃癌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 BGC-823细胞在大蒜素的作用48 h后,出现体积变小、核固缩等形态学改变.大蒜素对胃癌细胞的生长曲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抑制作用与大蒜素的浓度和时间呈正相关.结论 大蒜素对体外培养的BGC-823细胞具有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曲格列酮对人胃癌细胞株BGC-823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将不同浓度(0.5、1.0、5.0、15.0、25.0 μmol/L)的曲格列酮分别作用于人胃癌细胞株BGC-823 48 h后,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测定胃癌细胞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情况,并通过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测定其凋亡率.结果 人胃癌细胞株BGC-823表达PCNA强阳性,经曲格列酮作用48 h后,表达水平减弱.随曲格列酮浓度的递增,PCNA表达逐步递减.同时BGC-823凋亡率随药物浓度增加而明显递增.结论 曲格列酮能够抑制人胃癌细胞株BGC-823增殖和诱导其凋亡,其效应具有浓度依赖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人参皂甙Rg3对胃癌细胞株BGC-823增殖凋亡及其对凋亡基因p53、S100A4表达的影响.方法 以62.5-500 μ g/ml人参皂甙Rg3作用后,通过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AO-EB双染法结合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凋亡形态学改变、RT-PCR检测p53、S100A4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 BGC-823细胞在62.5-500μg/ml人参皂甙Rg3作用后,细胞抑制率逐渐增加;Rg3处理细胞48 h的IC50为250μg/ml,BGC-823细胞出现染色质凝集、核片段化、凋亡小体等凋亡形态学特征;RT-PCR结果显示:人参皂甙Rg3能显著上调p53mRNA表达下调S100A4mRNA表达,且呈浓度依赖性.结论 人参皂甙Rg3能显著抑制胃癌细胞株BGC-823细胞的生长,其抗肿瘤机制可能与上调p53基因,下调S100A基因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紫杉醇(Taxol)和替尼泊苷(VM-26)联合应用对胃癌BGC-823细胞的体外抑制和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采用MTT法测定Taxol单药(0.75、1.50、3.00、6.00、12.00 mg/L),VM-26单药(1.25、2.50、5.00、10.00、20.00mg/L)及联合用药(0.75/1.25,1.5/2.50,3.00/5.00,6.00/10.00,12.00/20.00 mg/L)对BGC-823细胞的生长抑制率,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0.75 mg/L Taxol、1.25 mg/L VM-26单药及其联合用药作用0,12,24,48 h各时间点的细胞周期和凋亡率.结果:Taxol和VM-26单药及联合用药对BGC-823细胞的生长抑制率随药物的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联合用药指数(CI)为1.43.经1.25 mg/L的VM-26和0.75 mg/L Taxol单药及联合用药均可诱导胃癌BGC-823细胞的凋亡,Taxol单药处理后24 h,使G2/M细胞显著增多,S期细胞显著减少;VM-26单药处理后48 h,G1/G0、S期细胞减少,G2/M期细胞显著增加.结论:Taxol与VM-26单药均可抑制胃癌BGC-823细胞的生长,诱导细胞凋亡,联合用药对胃癌BGC-823细胞的生长抑制有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蔡氏扶正消癌汤对人低分化胃癌细胞BGC-823体外生长的影响。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还原法检测蔡氏扶正消瘢汤对BGC-823生长的影响,并观察蔡氏扶正消瘦汤对BGC-823细胞形态的影响。结果:蔡氏扶正消瘦汤生药能抑制BGC-823的生长。在实验浓度范围内,随着剂量的增加,抑制作用更加明显;同一剂量下,72h内药物作用时间越长,抑制作用越明显。结论:蔡氏扶正消瘦汤能够抑制低分化胃癌细胞BGC-823的生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蔡氏扶正消癥汤对人低分化胃癌细胞BGC-823体外生长的影响.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还原法检测蔡氏扶正消癥汤对BGC-823生长的影响,并观察蔡氏扶正消癥汤对BGC-823细胞形态的影响.结果:蔡氏扶正消癥汤生药能抑制BGC-823的生长.在实验浓度范围内,随着剂量的增加,抑制作用更加明显;同一剂量下,72 h内药物作用时间越长,抑制作用越明显.结论:蔡氏扶正消癥汤能够抑制低分化胃癌细胞BGC-823的生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胃癌细胞c-met基因表达及增殖的影响,为乌司他丁用于胃癌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取对数生长期人胃癌BGC-823细胞,随机分为空白组、对照组和乌司他丁组。空白组加入RPMI1640培养液3ml,对照组培养液中加入奥沙利铂(L-OHP)至终浓度为1mmol/L(对照1组)和0.5mmol/L(对照2组),乌司他丁组培养液中加入乌司他丁至终浓度为320U/ml(乌司他丁1组)和160U/ml(乌司他丁2组),分别置于培养箱中培养48h。采用RT-PCR检测胃癌细胞c-met mRNA的表达情况;ELISA检测细胞抑制率;活细胞计数计算细胞倍增时间,以评估乌司他丁对胃癌BGC-823细胞增殖的抑制情况。结果:乌司他丁组与空白组及对照组比较,c-met mRNA的表达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乌司他丁1组与2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细胞倍增时间及细胞抑制率比较,乌司他丁组与空白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与对照组亦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乌司他丁1组与2组间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O.05)。结论:乌司他丁可以明显抑制人胃癌BGC-823细胞原癌基因c-met mRNA的表达;乌司他丁可以明显延长人胃癌细胞的倍增时间,对细胞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剂量增加,抑制作用越明显。  相似文献   

19.
杨伟  摆茹 《宁夏医学杂志》2012,34(11):1076-1078
目的观察氧化苦参碱(OM)对人胃癌细胞BGC-823生长活性和环氧合酶(COX)-2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胃癌细胞BGC-823,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和作用时间下OM对细胞生长活性的影响;Western Blot和Real-time RT-PCR检测COX-2蛋白和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低浓度(1.0mg/ml)OM处理组BGC-823细胞的生长活性未受到抑制,中浓度(2.0 mg/ml)和高浓度(4.0 mg/ml)OM处理组细胞的生长活性受到明显抑制(P<0.05),且抑制效应随药物剂量和作用时间的增长而增强;同时伴有COX-2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降低(P<0.05)。结论 OM具有抑制人胃癌细胞BGC-823生长活性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COX-2的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5-氟尿嘧啶(5-FU)和替尼泊苷(VM-26)联合应用对胃癌BGC-823细胞的体外抑制和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采用MTT法测定5-FU单药(15.63、31.25、62.50、125.00、250.00 mg/L),VM-26单药(1.25、2.50、5.00、10.00、20.00 mg/L)及联合用药(15.63/1.25、31.25/2.50、62.50/5.00、125.00/10.00、250.00/20.00mg/L)对BGC-823细胞的体外生长抑制率,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15.63 mg/L 5-FU、1.25 mg/L VM-26单药及其联合用药0、12、24、48 h各时间点的细胞周期和凋亡率.结果:VM-26和5-FU单药及联合用药对胃癌BGC-823细胞的生长抑制率随药物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15.63 mg/L 5-FU单药处理后12、24 h时S期细胞增多,G2/M期细胞减少;1.25 mg/L VM-26单药处理细胞后G2/M期细胞随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多;联合用药24 h后S期细胞显著减少,G2/M期细胞显著增多;联合用药处理后12、24 h细胞凋亡率比单药5-FU和VM-26处理相同时间点显著增加.结论:5-FU和VM-26单药均可抑制胃癌BGC-823细胞的生长,低剂量联合用药抑制作用较单药应用增加.单药和联合用药均可诱导细胞凋亡,且细胞周期的分布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