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总结介入诊治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经验。方法对3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行全脑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发现动静脉畸形1例,动脉瘤18例,对其中12例予弹簧圈填塞。结果100%填塞9例,90%填塞2例,80%填塞1例,术后随访6个月,无一例再出血。结论DSA检查可明确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治疗动脉瘤是安全、微创、有效的治疗方法,操作方便,手术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DSA动脉造影及早期介入治疗,降低蛛网膜下腔岀血的致残率、致死率,提高生存质量。方法在DSA下经股动脉行全脑血管造影,并给予血管栓塞和放支架治疗,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和并发症,精心护理,促进患者康复。结果患者经过及时治疗和护理,无并发症,均康复出院。分阶段访视,患者工作和生活质量提高。结论脑血管介入治疗创伤小、疗效好、恢复快、预后好,是蛛网膜下腔岀血患者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数字化血管造影检查(DSA)确诊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并行CT血管成像(CTA)检查,分析CTA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CTA确诊结果与DSA诊断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A对血管瘤大小评估结果与DSA证实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CTA检查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准确率,可有效评估血管瘤的大小及病情程度,与DSA检查结果比较无明显差异,且具有低医源性损伤、快捷、方便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全脑血管造影(DSA)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10年3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48例全脑血管造影术患者进行术前、术中、术后健康教育;改进卧位,即在加压包扎的24h内协助水平移动身体,术肢伸直制动,平卧与非术侧30度翻身侧卧;协助生活护理等舒适护理措施。结果:48例患者均未发生穿刺点出血,患者舒适者92.5%,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增高。结论:舒适护理可减少全脑血管造影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并发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对蛛网膜下腔出血行DSA术患者舒适度的影响,提高患者住院舒适度,提高满意度。方法:对6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行DSA术患者实施舒适护理。结果:患者对舒适护理满意。结论:可有效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住院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20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出血原因。方法选取20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做DSA检查分析出血原因。结果 13例患者确诊为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7例患者未发现颅内血管病变。结论对于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应尽早行DSA检查,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病因、起病状态、临床表现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8月—2009年8月收治的208例SAH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208例SAH患者中静态起病142例(68.3%),全脑血管造影(DSA)检查155例,发现颅内动脉瘤112例(72.2%)。临床表现形式多样,以头痛(148例,占71.2%)、头晕(36例,占17.4%)、呕吐(182例,占87.5%)常见。介入治疗21例,手术治疗91例,保守治疗43例,再出血死亡12例。结论 SAH起病状态不一,病因多为颅内动脉瘤,临床表现多样。DSA检查能直接明确病因,可为临床选择合理有效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病因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08年1月~2011年2月收治入院的56例SAH患者行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其中52例患者同时接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分析CTA检查结果并与DSA检查结果比较。结果:56例患者中,CTA检出动脉瘤43例,动静脉畸形(AVM)5例,静脉窦血栓3例,阴性5倒;在同时接受DSA检查的患者中,发现动脉瘤45例,动静脉畸形(AVM)5例,阴性1例,其中除1侧CTA发现并经临床证实的动脉瘤DSA检查为阴性外,其余全部证实CTA诊断。结论:多层螺旋CTA对SAH的病因诊断是一种无创、快速、便捷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其脑血管立体成像技术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因诊断准确性高,可显示血管的空间立体结构及周边关系,有助于手术治疗方法的选择和难度的评估,可作为急诊SAH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米达唑仑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镇静效果。方法:对45例患者,检测平均动脉压(MAP)、心率(R)、血氧饱和度(SaO2),观察镇静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脑血管造影,有效率达100%,用药前后患者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呼吸无明显变化。结论:躁动不安且需要行全脑血管造影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使用米达唑仑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204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中,161例做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检查,就检查率及脑动脉瘤检出阳性率行后谵性研究。方法:以2005年4月-2008年4月住院204侧SAH,做DSA161例,接受检查率动脉瘤捡出阳性率低进行分析讨论。结果:接受DSA检查率占收治病例(204)78.9%,检出脑动脉瘤81例(50.3%)、脑动静脉畸形(AVM)24例(14.9%)、moyamoya病(烟雾病)1例(0.06%);有高血压史DSA阴性的SAH2254(13.7%),检查率及动咏瘤检出阳性率低,而无诱因DSA阴性的SAH33例(20.5%),比文献记载高.结论:客观认识DSA检查时SAH者诱发再出血、脑血管硅挛(CVS)微侵袭性,与有效救活方案策略的积极意义、决定性价值。改变观念,严守评级原则,相时抉择检查”安全时间窗,提高检查率。改善投照技术充分显影及高质量阅片,是DSA对SAH病因阳性检出率提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脑血管病检查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8月-2014年8月脑血管疾病患者60例,均行DSA全脑血管造影检查,分析临床结果。结果:造影显示异常者42例,阳性率达到70.0%,无异常者18例,为30.0%。结论: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诊断可以明确病变部位、形态、性质及侧肢循环情况,在临床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脑血管急症。属祖国医学中风证阳闭范畴。其临床表现为卒然而作剧烈头痛为特点,病情多危重,可直接危及生命。我们根据其特点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16例,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3.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指颅内血管破裂后,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一般可分为原发性的(即脑表面血管破裂血液进入蛛网膜下腔)和继发性的(即脑实质出血血液穿破脑组织进入脑室及蛛网膜下腔)。患者常因急性期人出血、冉出血和继发性血管痉挛而死亡,因此做好急性期护理对防止再出血、缓解脑血管痔挛、改善预后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科收治5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例,护理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14.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指脑基底动脉环或脑表面血管破裂,大量的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的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后与脑脊液相混出现颅内高压和脑膜刺激征,并可导致局限性或弥漫性脑血管痉挛,可引起脑水肿。出现剧烈的头痛,大多数患者可有再出血,一般在患病后6-11d可出现猝死。因此必须早期采用脱水剂、止血剂,并防治脑血管痉挛。应用先进的脑脊液置换术,同时辅以中药口服,可挽救患者生命,明显减轻头痛和呕吐,提高治愈率,减少死亡率。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通窍止痛方联合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5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仅予DSA治疗,而观察组予通窍止痛方联合DSA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治疗后,两组的GCS评分均比治疗前有所升高,治疗后3 d,两组的GCS评分、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 d、14 d,观察组的GC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但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通窍止痛方联合DSA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有助于提高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蛛网膜下腔出血并不是一种疾病,而是一些疾病的临床表现。普通人群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概念确实不太了解,其实它是脑血管疾病中常见的症状,流行病学研究证实,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各种疾病的首位,它对人类构成死亡的威胁已超过恶性肿瘤,而蛛网膜下腔出血是脑血管疾病中突出的病理现象,其危害性应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介入加中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中医附院进行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病因治疗的临床体会。方法:对33例中重型自发性SAH病人进行全脑血管造影(DSA),核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和CT血管造影(CTA)检查,发现动脉瘤的病人常规做介入栓塞治疗,并配合使用醒脑开窍、清热解毒、活血祛瘀中成药或中药。结果:33例中重型自发性SAH病人中动脉瘤引起的有21例(占63.6%),动静脉畸形(AVM)5例(占15.2%),余7例为未查出明确原因的。经过综合治疗,恢复良好17例,轻残4例,重残2例,死亡10例。结论:通过引进现代医学技术的研究成果,运用介入栓塞方法,配合中医药辨证施治,可减低患者再出血机会,提高SAH患者的疗效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五福心脑康治疗脑血管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80即例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证实非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脑血痉挛病人(颅脑CT排除蛛网膜下腔出血),口服五福心脑康2粒,每日3次,疗程4周.结果:五福心脑康治疗脑血管痉挛的总效率为82.5%,头痛、头晕主要症状积分值显著下降,痉挛血管的血流速度有不同程度降低.结论:五福心脑康能明显改善血管痉挛状况,临床适用于非蛛网膜下腔出血引起的脑血管痉挛的治疗.  相似文献   

19.
<正>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aemorrhage,SAH)占脑血管疾病的3%~4%,临床上约有85%系由颅内动脉瘤引起[1]。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可引起迟发性脑缺血(DCI),DCI是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高致残率和高病死率的主要原因。SAH后,由于急性应激反应、多脏器功能抑制、饮食差、负氮平衡、卧床等因素的影响,脑血管痉挛、血液黏滞度增加、脑水肿、血管内皮损伤及抗氧化能力降低等导致DCI的发生,甚至出现大面积脑梗死[2]。  相似文献   

20.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是脑血管疾病中的重症之一,尤其是重症蛛网膜下腔出血,其病情凶险、死亡率高,采用传统内科保守治疗疗效较差,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