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目的 探讨cN0甲状腺乳头状癌侧颈淋巴结转移特点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73例接受同侧预防性颈清扫(Ⅱ~Ⅵ区或Ⅱ~Ⅳ区联合Ⅵ区)的cN0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临床资料,颈清扫淋巴结标本按颈部分区收集并送术后常规病理检查。 结果 73例cN0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中,侧颈淋巴结转移率为16.4 %(12/73),其中Ⅱa、Ⅱb、Ⅲ、Ⅳ、Va、Vb和Ⅵ区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9.6 %、0、13.6 %、9.6 %、0、4.8 %和42.4 %,多因素分析显示Ⅵ区淋巴结转移是影响cN0甲状腺乳头状癌侧颈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OR=7.3,P=0.020)。结论 cN0甲状腺乳头状癌侧颈转移以Ⅱa、Ⅲ、Ⅳ区为主,预防性清扫应重点清扫上述三个分区;术中冷冻Ⅵ区阴性时,cN0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无需常规行侧颈预防性清扫。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cN0甲状腺乳头状癌侧颈淋巴结转移特点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73例接受同侧预防性颈清扫(Ⅱ~Ⅵ区或Ⅱ~Ⅳ区联合Ⅵ区)的cN0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临床资料,颈清扫淋巴结标本按颈部分区收集并送术后常规病理检查.结果 73例cN0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中,侧颈淋巴结转移率为16.4 %(12/73),其中Ⅱa、Ⅱb、Ⅲ、Ⅳ、Ⅴa、Ⅴb和Ⅵ区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9.6%、O、13.6%、9.6%、0、4.8%和42.4%,多因素分析显示Ⅵ区淋巴结转移是影响cN0甲状腺乳头状癌侧颈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OR=7.3,P=0.020).结论 cN0甲状腺乳头状癌侧颈转移以Ⅱa、Ⅲ、Ⅳ区为主,预防性清扫应重点清扫上述三个分区;术中冷冻Ⅵ区阴性时,cN0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无需常规行侧颈预防性清扫.  相似文献   

3.
保留颈丛的功能性颈清扫术在分化性甲状腺癌治疗上的应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沈强  田敖龙  屈海欧 《中国癌症杂志》2001,11(4):361-363,366
目的:探讨保留颈丛感觉神经的功能性颈清扫术在分化性甲状腺癌上的应用。方法:15例甲状腺乳腺乳头状癌患者,施行保留颈丛感觉神经的功能性颈清扫术。结果:颈部阳性淋巴结主要分布在Ⅲ区,Ⅳ区,Ⅵ区。Ⅵ区淋巴结阳性者颈部淋巴结转移率为(57.1%)。15例患者术后全部耳部感觉良好,下颈部及肩部无麻大感。结论:手术适应证:①N0的甲状腺乳头状腺癌。②N1的甲状腺乳头状腺癌,淋巴结转移仅仅局限Ⅵ区者,或颈内静脉旁淋巴结较小(N<3cm)无包膜外侵犯者。手术禁忌征:①手术前已有不规范颈清扫术史者;②颈淋巴结广泛转移或淋巴结有明显外侵者。  相似文献   

4.
喉返神经旁淋巴结切除在cNo甲状腺乳头状癌手术中的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清除在临床无可触及转移淋巴结甲状腺乳头状癌手术中的意义,以及在选择术式中的价值。方法:复习186例cNo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同侧颈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186例cNo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阳性者占42.5%(79/186)。在有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的病例中,63.2%同期或术后发生侧颈部淋巴结或远处转移,而喉返神经旁淋巴结阴性病例中仅8例发生转移。结论: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阳性的cNo甲状腺乳头状癌,其颈部其他区域发生转移的机会明显增加。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清除及术中冰冻病理检查可作为cNo甲状腺乳头状癌手术时是否施行选择性颈廓清术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陈小平  李圆 《肿瘤》2007,27(9):752-754
目的:探讨保留颈部肌肉、神经和主要血管的全功能性颈清扫术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应用。方法:19例年轻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施行保留肌肉和颈丛神经的全功能性颈清扫术。结果:19例患者术后全部耳部感觉良好,下颈部及肩部无麻木感。颈部肌电图术前、术后无差异。颈部外观无改变。结论:手术适应证:(1)N0的甲状腺乳头状腺癌。(2)N1的甲状腺乳头状腺癌,淋巴结转移仅仅局限Ⅵ区者,或颈内静脉旁淋巴结较小(长径<3 cm)无包膜外侵犯者。手术禁忌证:手术前已有不规范颈清扫术史者;颈淋巴结广泛转移或淋巴结有明显外侵者。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临床颈淋巴结阴性(CN0)的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178例CN0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其中67例同期行外侧区淋巴结清扫.评估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的安全性,并对中央区及外侧区淋巴结转移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没有明显增加手术并发症.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为44.4%;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与肿瘤大小有关,外侧区淋巴结转移率与中央区淋巴结阳性数目有关.[结论]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是一个方便安全的手术,能使部分患者免除外侧区颈清扫,应列为CN0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常规选择.  相似文献   

7.
甲状腺乳头状癌颈淋巴结转移途径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孙海兵  崔利昌 《中国肿瘤》2003,12(9):534-535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颈淋巴结可能的转移途径,及气管旁淋巴结与颈外侧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54例资料完整的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分析颈部各区淋巴结转移率,比较气管旁淋巴结转移与颈外侧区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颈深上(Ⅱ区)、颈深中(Ⅲ区)、颈深下(Ⅳ区)、副神经区(V区)、气管旁(Ⅵ区)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25.9%、50.O%、59.3%、14.8%、70.4%,气管旁淋巴结转移者84.2%有颈外侧区淋巴结转移。气管旁淋巴结无转移者仅18.8%有颈外侧区淋巴结转移。[结论]气管旁是甲状腺乳头状癌颈淋巴结最常见转移部位,气管旁淋巴结转移与颈外侧区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cN0甲状腺乳头状癌74例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与目的:临床颈淋巴结阴性(cN0)甲状腺乳头状癌是否行颈部淋巴结清扫术、清扫范围以及清扫时机等是国内外学者长期争论的焦点.本研究通过对cN0甲状腺乳头状癌手术治疗结果分析,评价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探讨cN0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清扫侧颈区淋巴结的必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2006年12月间74例cN0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手术治疗疗效.结果:74例患者均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Ⅵ区),其中32例阳性.32例中央区淋巴结阳性患者同期或分期行侧颈区淋巴结清扫(Ⅱ-Ⅴ区),其中19例阳性.中央区淋巴结转移与原发病灶大小、患者年龄无关,侧颈区淋巴结转移与原发病灶大小有关(χ2=5.96,P<0.05)、与患者年龄无关.当中央区淋巴结转移≥2枚时,侧颈区淋巴结转移率85.71%(χ2=4.61,P<0.05).结论:对cN0甲状腺乳头状癌建议行患侧腺叶和峡部切除加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对中央区淋巴结阳性(≥2枚)的患者可考虑行侧颈区清扫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术前颈部超声诊断的价值,以及侧颈淋巴结转移的风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仙居县中医院2001年12月至2011年12月间治疗的11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病例的术前超声检查结果、甲状腺癌原发灶特点、颈部淋巴结转移情况等临床资料。[结果]对经手术清扫后病理证实的病例,超声诊断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和侧颈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51.6%、70.4%和94.9%、100.0%。而原发灶侵及甲状腺上极的病例,发生侧颈(Ⅲ区)淋巴结转移的风险较病灶局限于甲状腺中极或下极的病例要高约3倍。[结论]超声检查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前侧颈淋巴结转移评估方面有着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对是否行颈侧区清扫有参考意义。甲状腺乳头状癌一旦侵及甲状腺上极,会大大增加侧颈(Ⅲ区)淋巴结转移的风险,术前及术中需仔细评估侧颈淋巴结转移情况,避免手术切除范围不足。  相似文献   

10.
甲状腺乳头状癌颈后三角淋巴结隐匿转移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颈后三角(Ⅴ区)淋巴结隐匿转移的发生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头颈外科475例Ⅴ区临床阴性的初治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其中275例临床颈部淋巴结阳性(cN+)患者颈清扫标本的病理资料,并按甲状腺乳头状癌危险度分为高危组(83例)、中危组(104例)和低危组(88例),分析Ⅴ区淋巴结转移情况;另对200例临床无淋巴结转移(cN0)患者进行随访,记录其颈部复发情况.结果 275例cN+患者的Ⅴ区淋巴结隐匿转移率为17.5%,其中低、中、高危组分别为9.1%、19.2%和24.1%,(P<0.05).按颈静脉链淋巴结(Ⅱ~Ⅳ区)阳性数目分为1枚、2~10枚和>10枚组,其Ⅴ区隐匿转移率分别为0、4.5%和24.6%.结论 甲状腺乳头状癌颈转移的患者如临床未发现Ⅴ区有肿大淋巴结,需结合患者情况慎重决定是否清扫Ⅴ区,低危患者和其他区域淋巴结转移较少者可考虑密切观察.  相似文献   

11.
cN0期甲状腺乳头状癌Ⅵ区淋巴结处理探讨78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临床检查颈部淋巴结阴性(cN0)甲状腺乳头状癌Ⅵ区淋巴结处理的意义。[方法]回顾78例初治的cN0期甲状腺乳头状癌,分析Ⅵ区淋巴结摘除术与术后颈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78例cN0期甲状腺乳头状癌行Ⅵ区淋巴结摘除者17例,其中有14例淋巴结阳性,单纯腺叶切除术及腺叶切除 Ⅵ区肿大淋巴结摘除术两种术式在随访中的颈淋巴结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8),但后者较前者颈淋巴结转移的发生有升高趋势。[结论]cN0期甲状腺乳头状癌Ⅵ区淋巴结转移率较高,应同时完成患侧腺叶切除 Ⅵ区淋巴结清扫术,可减少颈淋巴结转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Ⅵ区淋巴结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治疗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评价在临床Ⅱ~Ⅴ区(颈侧区加颈侧后区)淋巴结阴性(cN0)的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中行Ⅵ区(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98例临床cN0的PTC患者行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术后的病理结果,并将Ⅵ区淋巴结与Ⅱ~Ⅴ区淋巴结进行区分分析。结果 98例患者中,Ⅵ区淋巴结转移20例(20.4 %),Ⅱ~Ⅴ区转移13例(13.3 %)。在Ⅵ区淋巴结(+)患者中Ⅱ~Ⅴ区转移率为45.0 %(9/20),明显高于Ⅵ区淋巴结(-)者的Ⅱ~Ⅴ区转移率5.1 %(4/78)(P<0.01)。结论 将Ⅵ区淋巴结与Ⅱ~Ⅴ区淋巴结明确区分对临床治疗具有指导价值。对于cN0的PTC患者应常规行Ⅵ区淋巴结清扫术并行术中冷冻切片检查。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临床检查颈部淋巴结阴性(cNo)甲状腺乳头状痛Ⅵ区淋巴结处理的意义。[方法]回顾78例初治的cNo,期甲状腺乳头状癌,分析Ⅵ区淋巴结摘除术与术后颈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 78例cNo期甲状腿乳头状癌行Ⅵ区淋巴结摘除者17例,萁中有14例淋巴结阳性.单纯腺叶切除术及腺叶切除+Ⅵ区肿中大淋巴结摘除术两种术式住随访中的颈淋巴结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8),但后者较前者颈淋巴结转移的发生有升高趋势。[结论] cNo期甲状腺乳头状癌Ⅵ区淋巴结转移率较高,应同时完成患侧腺叶切除+Ⅵ区淋巴结清扫术,可减少颈淋巴结转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未行预防性侧颈清扫的CN0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转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彩平  朱永学  嵇庆海 《肿瘤》2008,28(1):80-82
目的:研究未行预防性侧颈清扫的CN0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患者初次手术后出现临床侧颈淋巴结转移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1991年11月-2001年11月收治的未行预防性侧颈清扫的CN0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380例临床资料。结果:380例患者中出现临床同侧颈淋巴结转移的有8例再行侧颈淋巴结清扫术;术前行颈CT检查未提示有侧颈淋巴结肿大的56例在术后随访中无临床侧颈淋巴结转移。病灶大小、年龄、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情况均不是预示随访中出现侧颈淋巴结转移的高危患者因素。结论:对CN0期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不主张行预防性侧颈清扫,可观察;术前CT检查能减少术后侧颈淋巴结的转移率。  相似文献   

15.
无区域淋巴结转移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颈部处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无区域淋巴结转移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选择性颈清扫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424例无区域淋巴结转移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选择性颈清扫与否对生存效果的影响。结果:15年生存率选择性颈清扫组为83.0%,腺叶切除组为65.2%(P<0.05);远处转移率选择性颈清扫组为6.8%,腺叶切除组为21.7%(P<0.01).结论:选择性颈清扫将改善无区域淋巴结转移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6.
侧颈淋巴结转移与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预后密切相关,而Ⅴ区(颈后三角区)淋巴结转移率及复发率均较低,清扫Ⅴ区后易损伤副神经引起肩部功能障碍。对于有临床证据证实转移至Ⅴ区的PTC患者,有必要进行Ⅴ区淋巴结清扫,而术前评估未能发现Ⅴ区转移的N1b患者手术范围存在争议,Ⅴ区亚分区Ⅴa区和Ⅴb区的颈清扫策略有待后续研究进一步阐明。本综述回顾性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相关文献,探讨及总结了近年来甲状腺乳头状癌Ⅴ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以及手术治疗策略,以期为临床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7.
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方式及处理原则.方法回顾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1983~1993收治的20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资料.根治原发灶的同时,对颈部淋巴结阴性(N0)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对颈部淋巴结阳性(pN1)患者行颈清扫术,并对转移淋巴结进行分区(Ⅰ~Ⅵ区)研究.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对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全组总的5年、10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4.8%和89.5%,累积颈部复发率分别为8.3%和11.1%.首次治疗时,全组颈淋巴结转移率为60.9%(123/202).原发灶肿瘤无包膜以及多发病灶对颈部转移有显著影响.多数患者的颈部淋巴结转移累及多个分区(81.3%),转移淋巴结主要分布在Ⅱ、Ⅲ、Ⅳ和Ⅵ区.pN1 b患者远处转移显著增多,预后较差(P均<0.05).结论对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N0患者可观察,不主张做选择性颈清扫术,单纯Ⅵ区转移患者,也不主张做选择性颈清扫术,有对侧颈转移的患者,清扫范围应包括Ⅱ、Ⅲ、Ⅳ、Ⅴ和Ⅵ区.  相似文献   

18.
背景与目的:目前,在甲状腺癌颈淋巴结清扫方面存有较大分歧。该研究总结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的特点,为择区淋巴结清扫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7月—2014年8月收治的46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病历资料,分析其淋巴结转移规律及其影响因素,评判cN0标准的准确性。结果:全组患者均行患侧中央区(Ⅵ区)淋巴结清扫,320例行侧颈区淋巴结清扫术(Ⅱ~Ⅴ区)或择区淋巴结清扫(Ⅱ~Ⅳ区中的部分或全部),90例行对侧中央区淋巴结活检。73.2%(338/462)符合cN0标准,病理证实其中有184例淋巴结转移,cN0标准误诊率达60.9%。颈部淋巴结总转移率为65.4%(302/462),侧颈区淋巴结转移率为42.6%(197/462),“跳跃转移”率为13.1%(42/320),对侧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为50%(45/90)。男性、肿瘤累及腺叶上1/3、肿瘤T3或T4、多中心病灶是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肿瘤累及腺叶上1/3是喉前淋巴结转移及“跳跃转移”的危险因素。喉前淋巴结转移及中央区淋巴结2个以上转移者侧颈区淋巴结转移率显著增加(分别为85.7%和83.3%, P<0.05)。结论:现行cN0标准不能作为确定淋巴结清扫范围的依据;甲状腺乳头状癌易发生淋巴结转移,其中Ⅵ区淋巴结转移率最高,依次为Ⅲ区、Ⅱ区、Ⅳ区、Ⅴ区;初次手术应常规清扫患侧中央区淋巴结,建议将Ⅵ区淋巴结送冰冻病理;当喉前淋巴结有转移或Ⅵ区2个以上淋巴结转移时,或肿瘤累及腺叶上1/3者,有必要行侧颈区(或择区)淋巴结清扫;对侧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较高,需予以重视;中央区淋巴结再分亚区具有重要意义,应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甲状腺桥本氏病合并乳头状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35例甲状腺桥本氏病合并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诊断和治疗。[结果]在桥本氏病病例中,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者术前误诊、漏诊达82.9%(29/35)。术中冰冻切片病理检查准确率为94.3%(33/35)。一侧腺叶全切除+峡部切除20例,甲状腺近全切除3例,甲状腺全切除12例。全部清扫患侧颈Ⅵ区淋巴结,另有3例加行患侧颈Ⅱ、Ⅲ、Ⅳ区淋巴结清扫术。术后服用甲状腺素片。所有患者均获随访,无一例死亡、复发或转移。[结论]桥本氏病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前诊断困难,术中冰冻切片病理大多可确诊,手术方式应个体化,术后应服用甲状腺素片内分泌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颈侧区转移(cN1b)甲状腺乳头状癌Ⅱb区淋巴结转移特点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至2011年6月在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接受治疗性颈清扫(Ⅱ~Ⅴ区)的cN1b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共83例,颈清扫淋巴结标本按颈部分区(Ⅱa、Ⅱb、Ⅲ、Ⅳ、Ⅴ)收集并送术后常规病理检查。结果 83例中,Ⅱ、Ⅲ、Ⅳ及Ⅴ区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54.2%(45/83)、69.9%(58/83)、73.5%(61/83)和15.7%(13/83),Ⅱa区和Ⅱb区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51.8%(43/83)和14.5%(12/83)。多因素分析显示Ⅱa~Ⅳ区同时转移与否是Ⅱb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37.5%vs.5.1%,OR=10.8,P=0.032)。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Ⅱb区淋巴结转移率低,术中冰冻或术前CT提示Ⅱa~Ⅳ区非同时阳性时,cN1b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无需常规行Ⅱb区清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