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在应用调制传递函数(简称MTF)进行早期青光眼的诊断中,寻找一种特殊的、敏感的量值,作为早期青光眼的诊断指标。方法:对34例(65只)早期青光眼,19例(37只)疑似青光眼及50例(100只)正常眼作了时空视觉调制传递函数测定并经统计学分析。结果:可疑青光眼组及早期青光眼组各频位MTF值均低于正常眼组各频位MTF值,但可疑青光眼组降低未超过两个标准差;早期青光眼组9.5周/度以上各频位(中、高频区)的MTF值降低均超过两个标准差,而7.5周/度以下各频位(低频区)降低均未超过两个标准差。并算出反映各组视觉特性的两个参数即W值:正常眼78.05、疑似青光眼77.85、早期青光眼71.17,σ值:正常眼0.394、疑似青光眼0.481、早期青光眼0.607。结论:中、高频区各频位MTF值降低超过两个标准差,W值低于71.17,σ值高于0.607可作为早期青光眼的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2.
李元元  施桂芬 《眼科》1996,5(1):3-7
在3~37.8周/度,12级空间频率范围内用激光视网膜,视皮质闪烁正弦光栅4Hz,16Hz,两级时频对34例(65只眼),早期青光眼患者,18例(31只眼)中晚期青光眼患者及19例(37只眼)疑似青光眼患者作了时空视觉调制传递函数(spatiotemporalmodulatiotransferfuction,S-TMTF)测定,并对上述疑似组中16例进行了随访观察,结果表明,早期青光眼患者低频区可  相似文献   

3.
倍频视野计与Humphrey视野计在青光眼诊断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倍频视野计(FDT)在青光眼的视野诊断上能否达到Humphrey视野计(HFAⅡ)的诊断水平。材料与方法:对145只受检眼(51例青光眼、39例可疑青光眼和55例正常对照)进行FDT筛查、FDT全阈值与HFAⅡ视野的对比研究,能过对FDT的MD、PSD在青光眼、可疑青光眼与正常人之间的方差分析,以及FDT的MD、PSD与Humphrey的MD、CPSD之间的相关分析,了解FDT与HFAⅡ  相似文献   

4.
中心30-2视野检查程序及PVEP P100波在青光眼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中心30-2视野检查程序及图形视诱发电位(PVEP)在青光眼诊断中的联合应用价值。方法:应用Humphrey750型视野分析仪中心30-2程序及PVEP对50例(87只眼)青光眼、100例(170只眼)可疑青光眼患者进行检查分析。结果:青光眼组视野及PVEP异常率100%,可疑青光眼组视野及PVEP异常率85.28%。结论:视野缺损中以鼻侧阶梯和颞侧扇形缺损多,管状视野及颞侧视岛次之,而PVEP中以P100波峰时延长为主。因此,鼻侧阶梯及颞侧扇形缺损及PVEP P100的异常可作为青光眼早期诊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早期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率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调查早期糖尿病患者(病程<5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对本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糖尿病患者(经WHOIDDM诊断标准确诊,病程<5年)72例144只眼,双眼散瞳详细检查眼底,对可疑及有明确病变的患者行FFA检查确诊。结果:72例患者144只眼中眼底镜下有明确病变的4例5只眼,可疑14例,该18例患者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检查,最后确诊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6例7只眼,占8.3%。结论:要高度重视早期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视神经纤维分析仪的调制参数在青光眼诊断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亮  R.Mills  陈瑛 《眼科》1999,8(1):20-23,28
目的:视神经纤维分析仪测量的偏振延迟图以双峰曲线为特征,此双峰是早期青光眼的易损区。分析双峰曲线的形态及其在正常组的变异,与青光眼的分离情况,筛选出可靠,有效的诊断参数。方法:病人源于美国华盛顿大学眼科门诊,青光眼病人92例143只眼,正常对照组83例83只眼。本研究有三类参数,(1)总值参数,即各象限总和值;(2)比值参数、即上或下象限与鼻象限的比值;(3)调制参数,由原始数值计算。  相似文献   

7.
早期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率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调查早期糖尿病患者(病程<5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对本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糖尿病患者(经WHOIDDM诊断标准确诊,病程<5年)72例,共144只眼,常规眼科会诊,双眼散瞳详细检查眼底,眼底镜下可疑及有明确病变的患者行FFA检查确诊。结果:72例患者144只眼中眼底镜下有明确病变的4例5只眼,可疑14例,18例患者均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检查,最后确诊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6例7只眼,占8.3%。结论:要高度重视早期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为评价全视野暗视敏感度(whole-fieldscotopicsensitivity,WSS)测定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open-angleglaucoma,POAG)的早期诊断价值,经过30分钟暗适应后,对16例(17只眼)早期POAG,12例(14只眼)进展期POAG,25例(32只眼)可疑POAG及15例(20只眼)年龄匹配的正常人进行WSS阈值测定。结果:这四组的平均WSS阈值差异均具有显著性,分别为6.24±2.46dB,7.79±2.19dB,3.63±2.46dB,1.85±1.69dB。在可疑POAG组中,随着危险因素的增加,WSS阈值有上升趋势。WSS阈值与POAG患者的眼压最高水平值呈正相关(r=0.766,P<0.001)。结论:WSS测定在青光眼的筛选中具有潜在性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coherencetomography,OCT)检测早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和可疑青光眼患者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etinalnervefiberlayer,RNFL)厚度的变化,并分析其与视野缺损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来我院就诊的可疑青光眼患者35例(63眼)为A组,早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41例(72眼)为B组,对照组34例(66眼)为C组,采用OCT仪和Humphrey740i全自动视野计分别对3组受检者进行视盘周围RN-FL厚度和视野检测,比较3组患者的RNFL厚度,分析青光眼组RNFL厚度与视野缺损间的关系。结果 A组的上方、下方象限及平均RNFL厚度与C组对应象限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B组与C组比较平均及各象限RNFL厚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A组与B组比较上方、下方、鼻侧象限及平均RNFL厚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三组受检者各象限及全周视野缺损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B组平均及各象限RNFL厚度与视野缺损程度均呈负相关(均为P<0.05)。结论 青光眼患者RNFL厚度变薄,并且与视野缺损程度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
眼底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图像的增强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梅生 《眼科研究》1998,16(3):190-192
目的利用眼底图像处理系统探索对眼底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图像的处理。方法对正常眼组35只眼,高眼压组28只眼,开角型青光眼组67只眼的RNFL进行图像处理。结果所采用的图像处理方法能有效地增强各种类型的RNFL缺损图像和因屈光间质混浊而模糊不清的眼底图像。结论眼底图像处理系统可用于青光眼的早期诊断及定量分析由视神经疾病引起的RNFL缺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通分辨视野检查法对青光眼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参照Frisén所介绍的方法,利用微型计算机设计适合检测青光眼早期视野缺损的高通分辨视野检查仪。并对22例(44只眼)正常人、27例(41只眼)自动视野检查异常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openangleglaucoma,POAG)及10例(13只眼)自动视野检查正常的早期或可疑POAG进行高通分辨视野测量。结果正常人的平均分辨阈值为右眼3.96±0.55dB,左眼3.98±0.55dB。高通分辨视野检查对检测青光眼视野损害的敏感性高于常规的自动视野计检查,敏感性为93.75%,特异性为97.7%,青光眼早期视野损害可表现为分辨阈值升高。结论高通分辨视野检查法是检测POAG早期视野损害的敏感方法之一,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刘嫣芬  葛坚  王梅  骆荣江 《眼科研究》2000,18(5):423-426
目的 评价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OCT)测量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正常对照组共120例(169眼),青光眼患者96例(132眼)并分为早期、进展期及晚期3组。采用OCT进行盘周RNFL厚度的测量。结果 青光眼各期RNFL厚度均显著薄于正常对照组,其中早期RNFL厚度异常率为50%。RNFL在青光眼诊断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9.54%与80.47%。结论 青光眼早期RNFL厚度已异常变薄,OCT对RNFL厚度的测量为青光眼诊断提供了一项新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黄斑光敏度联合色觉检查在青光眼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青光眼早期诊断寻求新的检测方法。方法 对开角型青光眼54眼、可疑青光眼34例,分别进行10度视野的黄斑光阈值及FM100-hue色觉测试法检查。结果 青光眼及可疑青光眼平均视野缺损与色觉总错误分均明显相关;但青光眼蓝与绿色觉异常率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而可疑青光眼蓝与红绿及全色觉异常率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中心10度视野内蓝锥细胞光敏度的变化,能早期反映青光眼视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多焦视网膜电图(mfERG)技术用于诊断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的准确性及实效性。方法:系列病例研究。于2014 年10 月至2016 年3 月在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门诊就诊并确诊的POAG患者中随机选取60例(86眼)作为青光眼组,其中早、中、晚期组分别为20例(27眼)、20例(29眼)、20 例(30 眼)。同时随机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60 例(120 眼)作为对照组。各组研究对象分别通过mfERG进行技术诊断,观察比较mfERG二阶反应各环与各象限的P1 波反应密度值及潜伏期。组间数据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 χ2检验。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早期青光眼组1~5环的P1波反应密度值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颞下、颞上象限P1波反应密度值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中期青光眼组2~5环及4个象限P1波反应密度值较对照组下降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晚期青光眼组1~5环及4个象限P1波反应密度值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早、中、晚期青光眼组1~5环及4个象限P1波的潜伏期均较对照组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各期青光眼组中,晚期青光眼组较早期青光眼组潜伏期延长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mfERG 1~5 环P1波潜伏期和密度值的变化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青光眼视网膜的损害程度,对诊断早期POAG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图形视网膜电图(P—ERG)检查与海德堡视网膜断层扫描仪(HRT—Ⅲ)测量盘沿面积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的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早期POAG患者25例(25只眼),可疑青光眼患者25例(25只眼),正常对照组25冽(25只眼),分别进行HRT—Ⅲ及P-ERG检查,观察检查结果异常率,并分析HRT-Ⅲ盘沿面积与P-ERG N95振幅的相互关系。结果在早期POAG组,P-ERG、HRT—Ⅲ检测异常率分别为72%、32%,差别具有显著意义(P〈0.05);可疑青光眼组,HRT-Ⅲ、P-ERG检测异常率分别为20%、60%,差别具有显著意义(P〈0.05);正常对照组,HRT-Ⅲ、P-ERG检测异常率分别为20%、12%,差别无显著意义(P〉0.05)。在早期POAG组,盘沿面积与N95波振幅在颞上、鼻下、鼻上区存在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478、0.418、0.444;可疑青光眼组,盘沿面积与N95波振幅在颞下区存在正相关,相关系数r为0.496;正常对照组,盘沿面积与N95波振幅在鼻上,鼻下区存在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449、0.438。结论在POAG的早期诊断中,P-ERG的检测异常率明显高于HRT-Ⅲ,且盘沿面积与N95波振幅存在一定相关性,联合检查将更有助于POAG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6.
魏华 《眼科研究》2000,18(4):369-371
目的探索图形视网膜电图(PERG)、振荡电位(OPS)和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VEP)联合检测对开角型青光眼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对 12例(20眼)可疑开角型青光眼、32例(53眼)早期开角型青光眼和 30例(60眼)正常人进行上述 3项检测。结果在可疑开角型青光眼组,上述3项检测的阳性率依次为 50%、20%和 15%,联合检测的阳性率为65%;在早期开角型青光眼组阳性率依次为62. 26%,45.28%和 28. 30%,联合检测为 85%。结论联合检测较单一检测阳性率高,对开角型青光眼的早期诊断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17.
黄斑裂孔手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颜华  Leland  Dhurj 《眼科新进展》1998,18(2):74-76
目的:评价转移生长因子(TGFb)、自体血清、或无眼内填充物治疗黄斑裂孔的手术成功率。 方法对44例50只眼行玻璃体切割手术联合后部玻璃体脱离治疗黄斑裂孔。15只眼术中用TGFb,其中包括 3 只眼初次手术失败,20只眼用自体血清,15只眼术中无任何填充物。 结果50只眼中35只眼(70%)黄斑裂孔手术成功,其中 TGFb组 15只眼(100%),自体血清组11只眼(55%),无填充物组 9只眼(60%)手术成功(P<0.05)。 TGFb组术后视力均提高(P<0. 05)。术后并发症包括晶体核硬化 (11只眼, 22%),视网膜脱离(2 只眼,4%),眼压高于 4. 00kPa并持续1wk以上(7 只眼, 14%),自体血清组有 1例术后1wk发生感染性眼内支。 结论TGFb对治疗黄斑裂孔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8.
青光眼眼部彩色多普勒血流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青光眼眼部血流动力学变化,应用彩色多普勒能量图(CDPI)及彩色多勒血流图(CDFI)对28只青光眼和30只正常眼分别检测眼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和睫状动脉。结果显示:青光眼患者眼动脉及视网膜中央动脉收缩期血流峰值速度(Vs)有所降低,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d)明显降低,阻力指数(RI)显著升高,与正常组存在明显差异(P<0.05),睫状动脉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彩色多普勒能量图及彩色多普勒血流图对青光眼血流病理改变均有较高的敏感性,对早期诊断及病情变化预测具有重要价值。结果还提示CDPI较CDFI敏感度高、准确性好。  相似文献   

19.
干扰素α-2b与丝裂霉素C用于青光眼滤过术的临床对比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Zhang X  Peng D  Zhou W  Ye T  Ge J 《中华眼科杂志》2000,36(2):119-123
目的 评价干扰素α-2b(interferon α-2b,IFN α-2b)与丝裂霉素C(mitomycin C,MMC)用于青光眼滤过术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 采取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方法,将41例(68只眼)晚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 angle glaucoma,POAG)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有34只眼,其中27例为同一患者左右眼对照;患者年龄15~40岁,均为衩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提高筛选并能早期诊断青光眼效率的有效方法。方法按照临床筛选可疑青光眼患者标准,门诊筛选出可疑青光眼者。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应用Octopus-101型计算机自动视野计的G2程序,对来我院就诊的可疑青光眼患者进行中心30°阈值视野检测。统计分析视野异常情况,并随访统计确诊青光眼病例。结果取得完整可靠视野结果可疑青光眼者共75例(150只眼),视野存在异常者45眼,视野发生可疑改变52只眼,53只眼正常。青光眼确诊病例占可疑青光眼的34.67%。结论通过可疑青光眼患者视野异常情况的临床观察,筛选可疑青光眼后进一步临床检查、视野监测而进行青光眼确诊的筛查模式具有一定的可靠性,该模式能大大提高筛选及早期诊断青光眼的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