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LAK细胞体外诱导过程中要求条件高,易污染,操作烦琐。改进LAK疗法除了提高LAK活性、降低IL-2用量外,缩短LAK体外诱导时间亦是重要方面。本文采用~(125)IUdR释放法测定了大剂量IL-2体外短期诱导人脐血,正常供血者、良性肿瘤、恶性肿瘤病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的抗肿瘤活性,发现四种来源的淋巴细胞在大剂量IL-2作用15分钟时均可诱导出一定水平的LAK活性。IL-2用量在6×10~3U/1.2×10~7细胞/ml较合适,最适体外培养时间为3天,7天后仍有一定的抗瘤活性、但这种快速LAK活性仍低于单位淋  相似文献   

2.
探讨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联合环磷酰胺(CTX)对H22肝癌小鼠的抗肿瘤作用。方法:CTX、LAK/IL-2序贯治疗组:CTX于第3天腹腔内注射。用量100mg/kg LAK细胞及IL-2于第5天开始腹腔注射,LAK细胞5×10^5/只,IL-22000u/只,连用三天。结果:CTX、LAK/IL-2序贯治疗组第28天抑瘤率为64.07%,显高于其它治疗组。生存较肿瘤对照组及其它各治疗组显延长,生命延长率为114.78%,结论:本实验证明CTX,LAK/IL-2序贯疗法为最佳联合治疗方案为临床治疗肝癌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本文用~(51)Cr-铬酸钠释放法分析了由PBL、SPC和THC制备的LAK细胞免疫活性变化规律。证明LAK细胞的NK活性和LAK活性与IL-2有非常明显的正向依赖关系,与培养细胞密度有明显的负向依赖关系。无IL-2诱导,不表现LAK活性,在低细胞密度条件下少量的IL-2即可激活LAK细胞,细胞密度增大,IL-2剂量需要相应增加,用2×10~6/ml细胞密度制备LAK细胞,诱导LAK细胞活性的最佳IL-2剂量为1000 IU/ml。单用IL-2激活LAK细胞,NK活性高峰时相在48h左右;LAK活性高峰时相在60h前后。LAK细胞杀伤活性可以在培养液中维持1~2天时间,要在较长时间内维持LAK细胞活性,须定期更换培养基,添加IL-2。LAK细胞杀伤活性与细胞形态学变化不完全同步。  相似文献   

4.
IL-2诱导正常人 PBL 后,所产生的 LAK 细胞在体外对 Hcla 细胞的杀伤作用,以90u/ml 的 IL-2诱导 PBL 产生的 LAK 细胞对 Hela 细胞杀伤作用较明显。实验揭示出 LAK 细胞的作用比单独使用 IL-2效果好,而 IL-2与 LAK 细胞的联合作用,其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5.
肿瘤放免治疗后免疫功能变化及其与预后关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通过检测26例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接受放射免疫治疗(放免治疗)前、后LAK细胞活性及其白细胞介素-2受体(IL-2R)表达和T淋巴细胞亚群改变,以及研究这些变化与疗效的关系。以求揭示放免治疗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及放免治疗的抗肿瘤机理。方法:LAK活性检测采用MTT法;白细胞介素-2受体(IL-2R)表达应用免疫荧光法检测;用流式细胞仪检查T淋巴细胞亚群改变。结果:放免治疗后2周患者外周血CD3^ 、CD4^ 细胞增多,CD4^ /CD8^ 比值增高,LAK细胞活性增强,IL-2R受体阳性LAK细胞数明显增多,CD8^ 细胞无明显改变;治疗后显效组外周血CD3^ 、CD4^ 细胞、CD4^ /CD8^ 比值、LAK细胞活性及IL-2R受体阳性LAK细胞数明显高于非显效组,而治疗前无明显差异。结论:放免治疗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放免治疗可通过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来达到抗肿瘤效果。  相似文献   

6.
应用脐血LAK细胞治疗慢性乙肝炎28例,结果显示HBeAg阴转率,抗-HBe阳转率及ALT复常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以脐血诱导LAK细胞有效地利用了废弃血,且具有取血量大,分离细胞纯度高的优点。提示脐血LAK细胞回输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治疗慢性乙肝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应用~(51)Cr释放试验研究了人脐血LAK细胞对K562细胞及Raji细胞的杀伤率,以及OK-432、干酪乳酸杆菌对脐血LAK细胞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rIL-2可诱导人脐血淋巴细胞产生LAK细胞活性,杀伤Raji细胞的能力由10%增至50%,对K562细胞的杀伤力也明显增强,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意义。培养4天的LAK细胞杀伤力最强,杀伤率随效靶比例的增加而增强。OK-432及干酪乳酸杆菌均能增强rIL-2诱导的脐血LAK细胞的抗瘤活性。  相似文献   

8.
TNFα对LAK细胞抗胃癌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体外TNFα联用IL-2培养LAK细胞的抗胃癌作用及TNFα预处理后胃癌细胞对LAK细胞敏感性的变化。方法: 以不同浓度TNFα与IL-2配伍培养LAK细胞, 并做TNFα的单抗阻断试验, 用LDH释放法检测LAK细胞抗癌活性;以TNFα预处理胃癌细胞, 检测LAK细胞抗瘤活性。结果: TNFα在低浓度IL-2下增加LAK活性,使IL-2诱导同等LAK活性的浓度下降约10倍;TNFα预处理使LAK对其抗瘤活性提高约9%。结论: TNFα可增加IL-2诱导的LAK抗胃癌活性;TNFα预处理可使胃癌细胞对LAK的敏感性增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人脐血LAK细胞分泌成分对埃希氏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方法将脐血LAK细胞培养上清液和稀释的埃希氏大肠杆菌悬液混合,在培养皿内培养不同时间,计数各个培养皿内细菌菌落数。结果加入脐血LAK细胞培养上清液的培养皿内无或仅有少量细菌菌落生长,而未加入脐血LAK细胞培养上清液的对照培养皿内有大量细菌菌落生长。结论脐血LAK细胞分泌成分具有抑制大肠杆菌生长的能力,为进一步研究和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锂对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IL-2/LAK治疗某些人的实体瘤取得一定的疗效,进一步确定了肿瘤免疫治疗的地位。但该方法存在两种弊端:其一价格昂贵,其二大剂量应用IL-2有较大的毒副作用。为此,宜寻找一些药源丰富,价格低廉,使用方便,成份简单的小分子免疫调节剂,单独或和IL-2/LAK合并应用以提高疗效,减低毒副作用。锂是人体中非必需的微量元素,在免疫系统中的作用了解甚少。国外报道锂能增加放化疗病人的白细胞,促进T细胞分泌IL-2及单核细胞分泌TNFα。我们自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经皮肝动脉插管化疗药物灌注、栓塞术联合LAK/IL-2灌注治疗中晚期肝癌的疗效、T淋巴细胞改变及副反应.方法 96例经确诊的中晚期肝癌,随机分为动脉化疗栓塞联合LAK/IL-2观察组及单纯介入化疗栓塞组各48例.两组均采用经皮穿刺肝动脉插管灌注化疗药物及栓塞.化疗药物5-FU 1000mg+卡铂300mg+表阿霉素30mg或丝裂霉素10~20mg,栓塞剂为碘化油和明胶海绵,介入治疗3~4周1次,2次为1疗程.观察组在栓塞后沿导管灌注同种异体LAK细胞1×109/100ml及IL-240万U.2次介入间隔观察每周3次静滴1×109/100mlLAK细胞及每日肌注IL-210万U.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CR+PR)为7.29%( 35/48).对照组总有效率(CR+PR)为58.3%(28/48),两组比较相差有显著差性(P<0.05).观察组T淋巴细胞治疗前后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同种异体LAK细胞联合化疗及栓塞治疗中晚期肝癌较单纯介入化疗栓塞疗效明显提高,是安全可行的一种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LAK(Lymphokine-activated killer cells)免疫支持治疗对慢性肾功能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机体肾功能的影响,以评估该治疗在CRF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前景。方法:对SD大鼠采用两步法行5/6肾脏切除术建立CRF动物模型,并制备LAK,在此基础上分别对CRF大鼠进行LAK治疗与生理盐水对照处理;对大鼠肾切术前后及LAK治疗后3周、6周血尿素氮(BUN)、肌酐(Cr)进行测定,并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浆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结果:5/6肾脏切除术后,大鼠BUN、Cr及血浆IL-1β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LAK治疗后3周、6周,BUN、Cr及血浆IL-1β水平较同期生理盐水对照处理组大鼠显著降低(P<0.01)。结论:LAK作为一种过继性细胞免疫支持治疗,可能在今后的CRF患者支持治疗中有着相当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CIK(cytokine induced killer)细胞的体外增殖和杀瘤活性及对Lewis肺癌小鼠脾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浓度变化的影响。方法常规方法培养CIK细胞和LAK细胞,建立Lewis肺癌小鼠模型,给予CIK和LAK细胞治疗3周后,杀鼠取脾,用ELISA方法检测Lewis肺癌荷瘤小鼠脾细胞上清液中IL-2、IL-4、IFN-γ浓度,用MTT法测定TNF-α浓度。结果CIK细胞治疗的Lewis肺癌小鼠脾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细胞因子水平明显高于LAK组。结论CIK细胞对Lewis肺癌小鼠治疗有效,杀瘤活性强于LAK,CIK治疗组荷瘤鼠的细胞因子水平也高于LAK组。  相似文献   

14.
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ALK细胞)是近年来发现的又一类重要的免疫活性细胞,大量文献报道显示联合应用LAK细胞和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γIL-2)治疗恶性肿瘤取得明显疗效。自1993年10月以来,我们采用体外液相两步高效活化扩增技术制备的LAK细胞联合γIL-2治疗20例恶性肿瘤患者,取得一定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正> 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ymphokine activated killer cell,LAK细胞)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类免疫活性细胞,它具有广谱和高效的杀瘤效应,对正常细胞无毒性,是NK和CTL细胞不可比拟的肿瘤杀伤细胞,在肿瘤的免疫监视中占有重要地位。LAK细胞在含有IL-2的培养液中可以大量扩增,LAK细胞的发现和重组IL-2的批量生产为肿瘤的生物治疗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
作者对26例原发性肝癌(PHC)、28例转移性肝癌(MLC)病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LAK活性、IL-2水平及sIL-2R表达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PHC及MLC病人PBMC的LAK活性、IL-2水平下降而sIL-2R表达上升。提示肿瘤病人处于免疫异常状态,检测sIL-2R/IL-2比值,对判断肿瘤病人及转移性肿瘤病人的生物学意义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黄芪多糖(APS)、刺五加多糖(PAS)和枸杞多糖(LBP)5-10 mg/kg体重分别腹腔注射C57BL/6小鼠,发现3种多糖均可明显促进小鼠脾细胞增殖。将这种脾细胞以2×10~6/ml经125-1000 U/ml IL-2体外诱导4天,用[~(125)I]UdR释放分析测LAK活性,发现注射APS组小鼠脾细胞LAK活性比注射生理盐水(NS)组提高70%-120%。注射PAS组提高20%-90%,注射LBP组提高26%-80%。体外IL-2用量可分别降低75%、50%、50%。LBP注射老龄小鼠可显著促进脾细胞增殖外,LAK活性可提高120%-200%,体外IL-2用量可降低75%以上。  相似文献   

18.
任卫国  余群 《重庆医学》1996,25(3):152-153
激活的杀伤细胞过继转输以介导体内实体瘤缩小或消退是肿瘤治疗的新方法,自1980年由ROSENBEG首次提出IL-2/LAK疗法至今,肿瘤过继免疫疗法(AIT)仍未广泛采用,尤  相似文献   

19.
用白细胞间素-2(IL-2)扩增的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infiltrating lym-phocytes,TIL)治疗小鼠各种肿瘤的微小转移,其效力是用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LAK)细胞治疗的50~100倍。因此,进行了TIL治疗小鼠肺和肝的大转移瘤(用LAK细胞疗法无效)的研究。单用TIL或单用环磷酰胺治疗小鼠虽无效,但合并用药可消除鼠肝、肺中大的转移灶。合并用药,同时给予IL-2,可加强疗效。  相似文献   

20.
以白细胞介素2(IL—2)和淋巴因子活化的杀伤细胞(LAK细胞)治疗肿瘤具有一定的效果,但高剂量系统地使用IL—2会产生较重毒副作用,而局部低剂量地使用IL-2既可有效地抗癌又无毒副作用.LAK细胞具有广谱抗肿瘤活性.肿瘤的生物免疫治疗丰富了肿瘤综合治疗的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