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缺血性卒中又称脑梗死,是脑卒中最常见的类型。缺血性卒中危害极大,其患病率、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均位居前列,给社会和家庭造成巨大负担。因此,寻找新的、有效的防治方法极为迫切。缺血性卒中的病理机制十分复杂且相互叠加,其中炎症反应是缺血性卒中级联损伤过程中的关键病理环节。NOD样受体蛋白3(NLRP3)是一种细胞内传感器,活化的NLRP3炎症小体介导的炎症级联反应通过释放炎症因子等能加剧缺血性卒中损伤。中医药领域以NLRP3炎症小体为切入点,开展了大量中医药干预NLRP3炎症小体的组装和激活的实验研究,证明了以补虚、清热解毒、祛痰、活血化瘀等为主要功效的中药单体或组方制剂能干预NLRP3炎症小体的组装和激活,降低炎症反应,从而缓解缺血性卒中。本研究从NLRP3炎症小体的组装和激活,NLRP3炎症小体在缺血性卒中的作用和中医药通过调控NLRP3炎症小体防治缺血性卒中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缺血性卒中的病理机制提供新的切入点,为开发缺血性卒中新的治疗手段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2.
缺血性进展型卒中与缺血性卒中各辨证分型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缺血性进展型卒中与缺血性卒中各个辨证分型之间的关系,以进一步研究缺血性进展型卒中的辨证分型与缺血性卒中的辨证分型的差异,为从中医治疗方面预防缺血性进展型卒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观察脑梗死患者427例,其中进展型卒中136例,非进展型卒中291例。结果两组间中医辨证分型中辨证为火热证者二者差异显著。结论中风火热证者极易演进为进展型卒中。中医辨证分型对预测卒中的进展具有一定的意义,可进一步指导中医药对于进展型卒中的防治。  相似文献   

3.
彭翠玲  张敬华 《河北中医》2023,(7):1223-1226+1232
缺血性卒中是临床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也是导致患者致残、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研究表明,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AGEs-RAGE)信号通路的激活在缺血性卒中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医药在缺血性卒中的治疗及卒中后神经功能恢复方面效果显著,具有多靶点、多机制、多效应的优势。本文对中医药通过干预AGEs-RAGE信号通路防治缺血性卒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卒中后抑郁是卒中后常见并发症之一,缺血性脑卒中是卒中最常见类型,中医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疗效肯定,文章总结了曾定伦主任医师治疗该病的临证经验,认为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属于缺血性中风与郁证并病,根据脑主神明,脑为髓海,肾主髓,并提出其基本病机为瘀血痹阻、脑失所养、髓海不足所致,常用桃红四物汤和左归丸加减治疗。  相似文献   

5.
性激素与脑梗死相关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综述了性激素与脑梗死相关性在临床和实验研究的进展,并且阐述了植物雌激素防治缺血性卒中的机制。最后对脑梗死防治的研究方向与方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李聪敏  张江  李静  张会凯 《河北中医》2014,(11):1759-1760
卒中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具有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的特点,其中缺血性卒中发病率高于出血性卒中,约占卒中总数的60%-70%,轻则头晕、恶心、呕吐,重则肢体偏瘫、大小便失禁,严重危害患者身心健康。丁苯酞软胶囊是治疗脑缺血的国家一类新药,能改善脑部微循环、脑部能量代谢,阻断缺血性卒中脑损伤的多个病理环节,从而改善脑梗死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本研究应用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71例,并与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7l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7.
烟雾病(moyamoya disease,MMD)是一种目前为止原因尚不明确的脑血管疾病,烟雾病卒中是其引起危害的重要原因,对于MMD合并缺血性卒中的治疗是当前脑血管病治疗领域的难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王松龄教授在MMD的防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临床发现运用中医疗法对MMD合并缺血性卒中进行个体化防治具有较好的疗效,并擅长运用经方加减对其进行治疗。本文撷选王松龄教授运用经方抵当汤加减治疗气阴不足、痰热瘀阻型MMD合并缺血性卒中典型案例两则,阐明气阴不足、痰热瘀阻是该类病证的常见证型,抵当汤加味方防治烟雾病合并脑卒中具有理想的临床疗效,可为中医药进一步探索烟雾病防治提供些许经验和思路。  相似文献   

8.
健脾补土方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遗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随着人口的老龄化,缺血性卒中(脑梗死)发病率呈现逐渐上升趋势。该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的"三高"特点,常遗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正>脑梗死,又名缺血性卒中,是我国成人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城市化进程加速,卒中危险因素流行趋势明显,我国卒中疾病负担有增长的态势[1]。尽管现代医学发展,为早期缺血性卒中患者带来了福音,溶栓治疗及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良好,但对于大多数错过时间窗的就诊患者而言,  相似文献   

10.
艾宗耀 《中国中医急症》2014,(11):2061-2063
急性脑梗死又称急性缺血性中风,是指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引起的局限性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脑软化[1],具有发病率高、致死率及致残率高的特点,严重危害中老年人的健康.本文现就目前中医药对该病的治疗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时良玺  梅海云  刘欣 《河北中医》2012,34(3):468-470
缺血性中风属中医学中风范畴,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引起脑组织坏死、软化,而出现半身不遂、言语謇涩或不语、口舌斜及偏身麻木等临床表现,一般意识清楚,或仅有轻度或短暂性意识障碍[1],亦称缺血性卒中,相当于现代医学缺血性脑血管病范畴,包括脑梗死、脑血栓形成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及高致残率等特征.中医药治疗缺血性中风前景广阔,现将近几年中医药治疗缺血性中风的现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Essen卒中风险评分对中医不同证型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评价意义。方法采用二元回归法对2008年1月-2009年8月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发病在2周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00例(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会议通过的诊断标准)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所有患者均按《中医内科疾病诊疗常规》中缺血性中风的分型标准分为肝阳暴亢型及风痰瘀阻型各100例,并按要求给予相应的Es-sen卒中风险评分。结果中医辨证为肝阳暴亢型脑梗死患者的Essen卒中风险评分为高危者占58%;风痰瘀阻型评分为高危者占46%;两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两种证型中Essen卒中风险评分为高危者均明显较多。其中年龄及不良的生活习惯以及有高血压病、糖尿病等相关基础疾病为评分中比较重要的因素。结论对于卒中患者及未发生卒中的高危人群给予Essen卒中风险评分,对卒中的防治以及中医药的辨证分型及干预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急性脑梗死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脑血管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最严重的疾病之一,虽然脑梗死病死率低于脑出血,但其致残率高,且大约20%的幸存者1~2年内会出现再中,使患者的生存质量严重下降.急性脑梗死属中医学"卒中"、"中风"范畴,近年来,中医药防治急性脑梗死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并且显示出广阔的前景.现就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急性脑梗死研究的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朱桂桢  张婷 《光明中医》2010,(9):1559-1559
<正>[本刊讯]由吉林省辽源市中医院主办的省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老年缺血性卒中的防治》学习班、《接待病人的艺术》学习班、《水针结合中药治疗儿童  相似文献   

15.
缺血性脑卒中导致的神经功能缺损与脑网络功能连接的异常密切相关。人脑在静息状态下存在以默认网络为基础的多个连接网络,它们共同构成脑功能网络,负责人的记忆、认知、运动等,而脑网络间的功能连接反映分离脑区在时间上的相关性,特定功能脑区间的连接异常直接影响疾病的发生发展。功能性磁共振成像作为近年脑功能的研究热点,能够通过检测神经元自发活动的同步性来观察区域网络功能连接情况。中医药治疗缺血性卒中可有效调节脑网络间功能连接、促进脑区和默认网络的结构重组,在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脑网络连接的研究是探索中医药改善卒中神经功能缺损脑功能机制的新契机,更是推动中医药现代化发展的有力工具。有鉴于此,本文将基于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围绕中医药对缺血性卒中脑功能网络连接影响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6.
刘泰  蔡伦 《时珍国医国药》2008,19(2):295-297
肩-手综合征是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现代医学对此疗法有限,中医药在治疗该病方面则疗效独特。该文就近5年来中医药治疗该病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CI)即缺血性脑卒中(cerebral ischemic stroke,CIS),系指因脑组织局部血液供应障碍,引起该供血区缺血、缺氧导致局灶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软化。临床上包括脑血栓形成、脑腔隙性梗死及脑栓塞等。脑梗死约占全部脑卒中的80%,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具有病死率高与致残率高等特点。脑梗死治疗以急性期为关键,西医以溶栓为主,有一定的疗效,但副作用及溶栓后并发症较多。中医药治疗脑梗死急性期有一定优势,现就近年来的研究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中医药防治缺血性中风的临床与实验研究概况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缺血性中风具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等特点。有报道脑血管病是老年八三大主要死因之一,其中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占脑血管病的43~65%,病死率为15~25/’‘’,脑血栓形成占出血以外脑血管病的9/10“‘。因此,对缺血性中风的防治已成为社会和医学界关注的重要课题。近年来,随着现代医学CT及MRI的应用,在缺血性中风发病机理、流行病学、预防及诊断等方面有了不少进展,但在中风内科治疗上没有重大突破性进展,中医药防治缺血性中风被认为是重要的方法之一。为了揭示中医药防治缺血性中风的规律,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现将近年…  相似文献   

19.
张怀印 《光明中医》2008,23(5):694-695
脑梗死属缺血性脑血管病,中医学归于“中风”、“卒中”、“偏枯”范畴。近几年呈高发及年轻化趋势,引起医学界广泛关注。现将脑梗死的中医研究概况作一下综述。  相似文献   

20.
缺血性卒中(IS)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的特点,中性粒细胞发生NETosis后,形成的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NETs)可能是缺血性中风损伤的主要介质,与血栓形成、炎症反应、血脑屏障破坏密切相关,影响该病的临床预后。瘀毒致风理论是缺血性中风的主要病因,与NETosis存在关联性。本文从中医理论出发,深入探讨中性粒细胞NETosis机制,以揭示在瘀毒论治指导下缺血性中风的微观本质,期望能够为IS的临床防治提供新的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