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比较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与传统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的护理异同。方珐对比分析我科2003年9月至12月在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的病例34例及同期行传统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的病例35例,比较两组患者伤口长度、出血量、术后恢复情况及疼痛程度。结果椎间盘镜组患者伤口长度,出血量明显低于传统组(P〈0.01);椎间盘镜组患者离床活动时间早于传统组,因而发生尿潴留,便秘现象明显低于传统组(P〈0.01);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椎间盘镜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明显低于传统组;两组患者术后体温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了解两种髓核摘除术临床护理的异同点,对提高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围术期的护理质量,促进患者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经皮椎间孔内镜下腰椎间盘髓核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与传统腰椎间盘髓核切除术的疗效。方法 分析我科2006年3月-2007年3月25例侧路经皮椎间孔内镜手术患者的治疗效果,并与同期70例传统手术患者作对比分析。比较两组的卧床时间、住院天数、出血量、康复时间、舒适度、并发症发生率、伤口长度。结果 经皮椎间孔内镜组患者伤口长度、平均住院日、平卧时间、出血量明显低于传统组(P〈0.01),并发症的发生率少于传统组。舒适度明显增加。结论 经皮椎间孔内镜下腰椎间盘髓核切除术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治疗、护理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提高患者的满意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后路椎间盘镜手术(MED)与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O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研究组采用后路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手术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及优良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术中出血量与术后卧床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后路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与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均佳,但前者创伤小、恢复快,预后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80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实行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可下床活动的天数,并按照日本骨科学会评分(JOA)评判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切口长度和术中出血量均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术后可下床活动的时间也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的治疗优良率为90%,而对照组为72.5%。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与传统手术相比,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中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的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脊椎滑脱患者手术治疗方式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于2010年1月至2013年11月间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脊椎滑脱患者127例,分为观察组(71例)和对照组(56例)。观察组给予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对照组给予MAST Quadrant通道下髓核摘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均明显低于术前(P0.05),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分均明显高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临床有效率、手术持续时间、出血量、术后VAS评分及ODI评分比较均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及MAST Quadrant通道下髓核摘除术均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脊椎滑脱的有效手段,且创伤较小,可以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椎间盘镜和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病历资料,采用椎间盘镜治疗者42例(治疗组),采用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者38例(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12个月随访时采用Nakai分级标准评定的临床疗效及随访期间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696,P=0.486)。两组患者切口均甲级愈合,未发生神经根损伤、椎间隙感染及硬膜外血肿等并发症。结论椎间盘镜手术和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相当,但前者具有切口小、手术时间短及出血少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90例于2014-02—2015-12在某院接受治疗的椎间盘突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给予观察组患者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给予对照组患者传统的开放性腰椎间盘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根据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法来评价术前术后患者腰疼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并观察两组患者术中、术后有无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而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都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各项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1年,两组患者的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均明显改善,但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比较,明显更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研究的并发症以腰椎不稳、腰椎滑脱、小腿萎缩为主,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病率为2.2%(1/4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1.1%(5/4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具有微创、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的特点,能快速缓解腰腿痛,解除脊髓和神经根的压迫,患者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与传统开放手术的护理比较。方法对比分析我院2003年3月~2006年3月在椎间盘镜下经后路小切口完成髓核摘除术抽取34例和同期经后路传统开放椎间盘切除术抽取35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术前、术后的护理比较。结果两组受术者的伤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平均住院日、镇痛药的使用以及下床活动时间等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两组的手术优良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椎间盘突出症经后路MED髓核摘除术与传统开放手术比较有较大的优势,具有微创、恢复快、痛苦小、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对促进病人康复和提高护理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髓核摘除术结合纤维环缝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功能障碍指数、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行髓核摘除术,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结合纤维环缝合,比较两组临床指标、疼痛程度、功能恢复、复发及再次手术情况。结果:两组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疼痛评分、功能障碍指数均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再次手术率、复发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髓核摘除术结合纤维环缝合治疗效果较好,可有效缓解疼痛,降低术后复发及再次手术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经皮侧后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青少年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改善及腰椎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某院腰椎间盘突出症青少年患者68例,按术式不同分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手术,观察组给予经皮侧后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比较两组手术及恢复情况,并比较手术前后腰椎功能评分量表(JOA)、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术后半年、术后1年VAS评分低于对照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侧后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青少年患者可加快术后恢复,减轻术后疼痛程度,促进腰椎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将显微椎间盘镜与开窗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对比,探讨显微椎间盘镜术后患者的护理。方法:将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1例。治疗组采用脊柱后路显微椎问盘镜手术,对照组采用腰椎间盘间隙开窗间盘摘除术。比较手术的时间、切口大小、出血量、卧床时间及近期内随访手术效果。结果: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术后两组患者的症状和体征都有明显缓解,无明显差别。结论:显微椎间盘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肯定,效果与开窗手术相同,该手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不影响腰椎稳定性等优点,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单切口显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MED)与传统开放椎间盘切除术(OD)治疗双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在我科接受椎间盘切除手术的双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共25例,入院时随机分为MED组(n=12)和OD组(n=13),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中出血量、摘除椎间盘重量、手术切口长度、Oswestry评分的改善情况以及临床效果满意率.结果 MED组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明显高于OD组(P<0.05),MED组的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明显小于OD组(P<0.05).两组术中摘除髓核组织重量无明显差别(P>0.05).和术前相比,术后MED组和OD组的Oswestry评分具有明显改善,但术前和术后两组间均无明显差别(P>0.05).两组间临床效果满意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对于双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OD和单切口MED均是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单切口MED术中出血量少、切口长度小、术后下床时间早、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低,更加符合微创理念.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显微内窥镜椎间盘切除术(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特点、适应症及并发症。方法 通道经腰棘突旁切口进入,在显微内窥镜下切除腰椎板下缘、黄韧带、关节突内侧。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MED手术治疗,常规手术开窗法80例作对照,并比较两组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恢复正常生活/工作时间。结果 所有病例均获得2—20个月随访,平均6.5个月按照Nakal分级,MED组优40例、良15例、可2例,优良率91.67%。结论 MED手术具有创伤小、疗效好、恢复快等特点。MED主要适用于单阶段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也适用于部分钙化或侧隐窝狭窄的腰椎间盘突出症,不适用于伴腰椎不稳或中央型腰椎管狭窄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讨论经椎板间隙内窥镜下腰椎间盘突出症并侧隐窝狭窄的手术治疗。方法2000—2001年共行经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并侧隐窝狭窄手术45例,其中椎间盘突出症外侧型34例,中央型7例,脱出于椎管内者4例,均合并侧隐窝狭窄,单侧狭窄35例,双侧狭窄者10例。结果 全组患者优良率达97.8%,无严重手术并发症,随访半年以上无复发者。结论 经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并侧隐窝狭窄手术创伤小,神经根减压彻底,术后康复快。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回顾、对照、经验总结探讨后路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合并椎间隙植骨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征的疗效及其治疗指征。方法随机抽取本院2004年7月~2006年6月应用后路减压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征患者200例。根据不同手术方法将患者分为2组,其中实验组70例应用椎弓根钉内固定合并椎间隙植骨融合治疗,对照组130例单纯后路减压全椎板或半椎板摘除椎间盘手术治疗。比较2组手术时间、住院费用、术中出血量、手术前后及末次随访时椎间隙高度,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残留腰痛症状,术后复发情况。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手术切口长度无明显差异,手术时间、住院费用、术中出血量,手术前后及末次随访时椎间隙高度,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残留腰痛症状,术后复发情况两组之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后路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合并椎间隙植骨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征安全可靠。术后椎间隙高度不丢失,残留腰痛症状少,疗效确切。年龄、经济因素对手术的影响较大;相临节段椎间盘加速退变目前尚需要继续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椎管镜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可行性及椎间融合的必要性。方法:对16例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椎管镜减压及膨胀式椎间融合器(B-Twin)椎间融合微创技术切除复发椎间盘治疗,均行椎间融合。结果:16例均在椎管镜下完成手术,均得到随访3个月~2年,平均1年,据Macnab评分,优9例,良5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87.5%,未发生内植物松动,脱落,椎间融合率100%。结论:椎管镜具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同时行椎间融合可降低术后发生腰椎不稳定的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经皮椎间孔镜(PTED)和Quadrant微创通道下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9例单节段LDH患者,随机分为PTED组和Quadrant组。其中,PTED组31例,Quadrant组28例。对两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失血量、住院天数、返回工作时间及手术并发症进行对比分析。采用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日本骨科学会下腰痛评分标准(JOA)、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改良Mac Nab标准评价手术疗效。结果 PTED组与Quadrant组相比手术切口小、术中出血量少、住院天数及返回工作时间上明显缩短(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VAS、JOA和ODI评分得到改善(P0.05);而且术后3天、1和3个月,PTED组VAS腰痛评分低于相应时间Quadrant组评分(P0.05);两组在术后各随访时间点的JOA和ODI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按照改良Mac Nab标准评定,两组间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TED和Quadrant通道两种微创术式治疗LDH均能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但PTED手术恢复快、创伤更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经皮全脊柱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PELD)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FLDH)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5年9月该科采用经皮全脊柱内镜技术治疗FLDH 27例,年龄41~64岁,平均52.3岁,通过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术前及术后患者腰腿痛情况,改良Mac Nab评分评估患者腰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单节手术时间为69 min(58~109 min)、术中出血量为18 ml(11~40 ml)、住院时间为5.0 d(3.0~10.0 d),术前VAS评分(8.12±1.25),术后第3天VAS评分(2.80±1.12),术后3个月VAS评分(1.59±1.06),末次随访VAS评分(1.31±0.89),术后VAS评分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改良Mac Nab标准评估,优良率为88.9%。结论 PELD治疗FLDH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手术对单节段单侧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手术恢复及腰椎功能的影响.方法 按治疗方式将80例单节段单侧LDH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行开放椎板间开窗术,观察组行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切口长度、卧床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