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青少年自杀意念与抑郁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青少年情绪较脆弱,受到挫折容易沮丧,又加上独立意识与现实问题的种种冲突,导致自杀率较高。心理学认为抑郁等不良情绪既是生活事件应激的后果,也是自杀行为较强的预测因素。研究中学生的自杀行为与抑郁症状的关系,对青少年心理教育措施的改进,制定危害青少年健康行为的早期干预措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女性自杀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杀严重威胁着妇女的身心健康,已逐渐受到世界的广泛关注。自杀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在风险因素和保护因素的彼此消长下,个人素质和应激相互作用的产物。从心理学、生理学、社会学等方面综述了妇女自杀的机制、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社会支持、危机干预等)的研究现状,为自杀行为的预测和危机干预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自杀行为及其干预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自杀已经成为一个世界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中国的自杀特征具有独特性。自杀行为的发生往往是内在因素与外部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它与社会学、心理学、伦理学、生物学、精神病学等各方面密切相关。自杀原因虽然错综复杂,但我们要提高意识,认识到自杀是一种可以预防的公共卫生问题。  相似文献   

4.
心理学观点认为,自杀是有意识的自我毁灭行动[1].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自杀是全球15~34岁人群的前三大死因之一[2].对中国人群自杀情况的研究发现,抑郁、既往自杀史和严重的心理应激是影响自杀行为的前三位危险因素[3].  相似文献   

5.
自杀行为与社会文化因素的研究状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世界各国,自杀依旧是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1990年有超过140万的人自杀死亡,自杀未遂的人数可能是自杀死亡的10!20倍,这么多的自杀数目反映节社会应激和精神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自杀的研究涉及诸多学科,社会学家多从社会因素如社会阶层、婚姻状况、化背景等来研究自杀。许多心理学家也从心理方面研究其心理特征和自杀行为的心理学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6.
自杀已成为许多国家青少年的主要死因之一,青少年自杀不仅是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也是值得关注的社会问题。根据目前青少年自杀研究的新进展,本文对青少年自杀行为的分类、特征、流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概述,为预防青少年自杀和指导心理干预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自杀严重威胁着妇女的身心健康,已逐渐受到世界的广泛关注.自杀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在风险因素和保护因素的彼此消长下,个人素质和应激相互作用的产物.从心理学、生理学、社会学等方面综述了妇女自杀的机制、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社会支持、危机干预等)的研究现状,为自杀行为的预测和危机干预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广州市中学生自杀行为现状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了解广州市中学生自杀行为状况,为开展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预防青少年自杀提供依据。方法抽取广州市9所全日制中学、4所职业中学和中专学校学生共2921名,采用《中国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中学生有自杀意念的报告率为16.9%,曾计划自杀的报告率为5.9%,曾试图自杀的报告率为3.0%。有自杀行为的学生在非传统型结构的家庭中发生率较高,有自杀行为的学生受欺侮的经历以及各种心理行为问题的报告率明显高于无自杀行为报告的学生。结论中学生的自杀行为与家庭结构、受欺侮经历以及各种心理行为问题有关。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预防青少年自杀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青少年自杀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57,自引:5,他引:57  
调查合肥市3所中学共2466名学生中的自杀行为及其相关因素的结果表明:有自杀念头、自杀计划及自杀未遂3种自杀行为报告率分别为19.8%、8.3%、3.0%,女生3种自杀行为报告率均显著高于男生。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青少年自杀行为与性别、抑郁、焦虑、斗殴行为、携带防身物品、年级、学习成绩、吸烟、饮酒、父亲文化程度等多因素关联,3种自杀行为的影响因素既有共性又有差别  相似文献   

10.
富阳市中学生自杀行为及相关因素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杀是心理冲突后产生的一种自我毁灭的行为,在世界范围内,自杀是青少年死工:的主要原因,仅次于交通事故,是青少年的第2大死因,因此如何预测和预防学生自杀行为的发生已成为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1.
自杀是指有自我意识,自行采取的导致自己死亡的行为,是目前全世界普遍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在我国15~34岁死亡人群中,自杀已成为首位死亡原因。该文对青少年自杀的类型、自杀行为的影响因素以及我国青少年自杀相关行为的干预措施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农村中学生自杀相关行为的流行状况,为实施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河南省11所中学3 300名中学生的自伤和自杀行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3 239名中学生最近1年内自杀意念和行为的总报告率为16.50%和3.80%;女生自杀意念报告率高于男生但自杀行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9)单亲和再婚家庭孩子自杀风险比是正常家庭的2.32和4.27倍;在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相比虽然在自杀意念中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在自杀行为中,父母均外出比父母均不外出自杀风险高1.74倍;具有精神病家族史的自杀意念和自杀行为分别是无精神病家族史的2.99和4.87倍。结论自杀意念、父母均外出、父母离异、不合理的家庭教育方式、精神病家族史等因素是青少年自杀行为的危险因素。应及早对青少年实施综合性干预措施,预防自杀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青少年自杀相关问题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目的了解在校青少年学生的自杀意念、自杀计划、对自杀的态度现状,探讨自杀意念产生的原因,为自杀行为的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原则,对900名学生进行调查,得到有效问卷737份。并对自杀意念产生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自杀意念发生率为17.64%;自杀计划发生率为2.71%;29.72%的学生对自杀行为持不同程度的肯定态度;16.96%的学生对于身边流露出自杀念头的人会设法寻求他人帮助;33.38%的学生从未听说过有青少年心理热线;24.56%的学生从未接触过防止自杀的健康教育、69.74%的学生认为需加强相关内容的宣传教育;压力承受能力、家庭支持、睡眠质量、人际关系和朋友的支持、家族遗传史、学习压力、恋爱以及家庭成员病重是自杀意念产生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青少年自杀问题不容忽视,应以学校为基础开展综合性心理危机干预,有效降低自杀意念的产生。  相似文献   

14.
合肥市中学生自杀行为与若干心理因素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合肥市中学生的自杀意念、自杀计划、自杀未遂行为报告率并分析学校生活满意度、应对方式与自杀行为相关性.方法 方便抽取合肥市7所中学(2所普通中学,2所重点中学,该市所辖3个县选取的3所普通乡村中学),每个中学分别在初一至高三每个年级随机抽取1~2个班,对其所有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获得有效问卷3127份.自杀行为的定义与问卷设计与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青少年危险行为监测系统(YRBSS)相同.同时采用“青少年学校生活满意度问卷”、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及一般资料调查表,评价青少年学校生活满意度、应对方式等心理特点.采用χ^2检验、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等方法,筛选自杀意念、自杀计划、自杀未遂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 中学生总体自杀意念报告率为28.0%,自杀计划报告率为119%,自杀未遂报告率为4.0%.学校生活满意度高是自杀意念、自杀计划和自杀未遂共同的保护因素;消极应对方式是自杀意念、自杀计划和自杀未遂的共同危险因素.结论 应根据中学生自杀行为的主要危险因素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了解黔北农村初中生自杀意念、自杀计划、自杀行动现状及其危险因素,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农村中学危机预防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方法,调查黔北农村初中生5 608名,采用自杀行为问卷、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和青少年自评生活事件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黔北农村初中生自杀意念、自杀计划、自杀行动报告率分别为12.7%,4.6%,2.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女性、抑郁和其他压力是自杀意念、自杀计划、自杀行动的共同危险因素,少数民族是自杀计划和自杀行动的共同危险因素(P值均<0.05).结论 黔北农村初中生自杀行为报告率居于全国一般水平.应针对自杀行为的主要危险因素采取相应预防和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合肥市女性流动青少年的自杀行为状况,探讨其与社会资本和社会网络的关系.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对在合肥市1家工厂、6家饭店和6家娱乐场所打工的共451名16 ~24岁的未婚农村女性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自杀行为、社会资本和社会网络等.结果 调查对象最近1年自杀意念、自杀计划和自杀行为报告率分别为13.5%、4.7%和4.4%,均以娱乐场所服务员最高.社会网络大小≥4、网络密度为1.00是自杀意念的保护因素;社会支持得分≥13是自杀计划和自杀行为的保护因素,OR值分别为0.33和0.27;与生长在核心家庭或三代以上家庭者相比,生活在其他类型家庭者其自杀行为的危险性增加(OR=5.62).结论 未婚女性流动人群中自杀行为报告率较高,需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预防该人群自杀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讨论了自杀的概念与自杀率报告、自杀行为发生的危险因素与保护因素、个体自杀行为的预测、自杀预防等当前自杀行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今后研究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8.
青少年自杀行为的家庭危险因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少年自杀行为家庭危险因素主要有五种,即:家庭缺乏交流、替罪羊现象、亲子依恋关系障碍、父母婚姻失调及父母心理变态,已有文献中,关于这些危险因素的研究结果比较混杂。其主要原因是,大多数研究都未能明确所考察的危险因素是否先于自杀症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家庭矛盾与青少年自杀行为间的关系。方法 在山东省3个县(市)采用方便整群抽样的方法共选取8所中学作为调查学校,选取7、8和10年级的学生进行基线和随访调查,包括一般人口学、自杀行为、家庭矛盾和抑郁等信息,研究共纳入7 072名研究对象。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家庭矛盾和自杀行为的关系。结果 7 072名研究对象的基线年龄为(14.58±1.45)岁,有任何自杀行为的有750人(10.6%),其中自杀意念、自杀计划和自杀未遂的人数(报告率)分别为707人(10.0%)、258人(3.6%)和190人(2.7%)。有自杀行为者的家庭矛盾得分高于没有自杀行为者。调整其他因素后,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家庭矛盾与自杀行为(OR=1.05,95%CI:1.01~1.10)、自杀意念(OR=1.05,95%CI:1.00~1.09)、自杀计划(OR=1.08,95%CI:1.01~1.16)和自杀未遂(OR=1.10,95%CI:1.02~1.19)的风险增加有关。进一步对性别进行分层后,分析结果显示,女生的家庭矛盾和自杀行为无统计学关联;男生的家庭矛盾和自杀行为有统计学关联,尤其是自杀意念和自杀计划,且男生家庭矛盾对于自杀计划的预测作用大于自杀意念。敏感性分析显示该结果对于男生稳定。结论 家庭矛盾可能会增加青少年自杀行为的风险,尤其是男生。和谐的家庭环境、良好的家庭氛围对预防和控制青少年自杀行为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徐凯 《中国学校卫生》2016,37(10):1562-1565
我国中学生自杀行为现状堪忧[1],引起全社会的普遍重视.自杀意念作为预示自杀行为的强高危因素,指一个人在思想中出现死亡、自杀或严重自我伤害的内容,包括对自杀的计划、步骤和结果的想法[2].尽管自杀意念并没有采取实际行动[3],但它却是青少年自杀行为的早期预警信号[4].中学生自杀意念的发生受到了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性别角色冲突是影响青少年自杀、自残等危险行为的重要因素[5-6],性别角色冲突水平越高越容易采用自杀行为[7-10].自尊是人们对自身价值的总体评价[11],它作为积极心理特征与性别角色冲突显著负相关[9],能很好缓解由性别角色冲突引发的消极心理特征、消极情绪和危险行为[12-13],且在自杀意念及其影响因素间起到中介效应[14].基于此,本研究通过对中学生自杀意念现状的调查以及探讨自尊在性别角色冲突与自杀意念间的中介效应,为有针对性地制定中学生自杀预防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