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新生大鼠缺氧缺血后脑内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基因表达的变化及地塞米松(DEX)对其的调控作用,从而阐明DEX预处理对缺氧缺血新生动物神经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 建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标准化的动物模型,应用快速竞争性逆转录PCR技术,分别对缺氧缺血、DEX预处理后予缺氧缺血、缺氧缺务后即刻予DEX、DEX加假手术有正常对照5级新生习的实验,对大脑组织中iNOS mRN  相似文献   

2.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c-ischemic braind amage,HIBD)病理过程的发生、发展与多种因素有关,不同亚型的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在其中的作用不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eNOS)产生的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0)有神经保护作用,而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euronal nitric oxide synthase,nNOS)与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产生的NO与神经损伤有关。本研究通过观察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损伤后脑皮质区iNOS活性的变化以及辛伐他汀对其的影响,探讨辛伐他汀对缺氧缺血新生鼠脑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3.
缺氧、缺血对新生鼠大脑半胱氨酸蛋白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缺氧、缺血对新生鼠大脑组织天冬氨酸特异酶切的半胱氨酸蛋白酶-3(简称caspase-3)活性的影响及意义。方法选择7d龄Sprague-Dawley大鼠33只,结扎左侧颈总动脉后,吸入8%氧气2h,制成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动物模型,HIBD后0.5、12、24、48h取两侧大脑组织制成组织匀浆,用显色底物天冬氨酸-谷氨酸-缬氨酸-天冬氨酸-对硝基苯胺复合物测定caspase-3活性。结果缺氧、缺血侧大脑组织caspase-3活性逐渐增高,24h后吸光度值达1.0047±0.4390,48h后降至0.4569±0.2285,各时点间差异有极显著性(P<0.001)。对侧大脑组织各时间点caspase-3活性未见明显变化(P>0.05)。结论新生鼠大脑缺氧、缺血后caspase-3明显激活,支持细胞凋亡参与HIBD,应用caspases抑制剂或其他抗凋亡药物,有可能为HIBD的治疗开辟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银杏提取物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肝损伤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银杏提取物 (extract of ginkgo biloba,EGB)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肝损伤的治疗作用。 方法 将 4 6只 SD新生大鼠分为 4组 :缺氧缺血组 (n=30 ) ,EGB治疗组 (n=2 4 ) ,生理盐水组 ,假手术组 (n=6 ) ,建立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HIBD)模型 ,再给氧后 2、2 4、4 8、72、16 8h后分别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及组织 HE染色 ,观察不同时间肝组织粘附分子 1(ICAM- 1)的表达、中性粒细胞浸润和肝细胞的形态学变化 ,并腹腔注射梯度剂量的 EGB治疗 ,以生理盐水和段手术作对照。 结果 肝微血管内皮细胞 ICAM- 1的表达于再给氧后 2 4 h免疫反应开始增加 [(5 2 .5±17.0 ) % ],4 8h达高峰 [(76 .5± 11.9) % ](H =2 3.9,P<0 .0 1) ,16 8h恢复正常 [(6 .9± 4 .3) % ],同时中性粒细胞浸润也随之增加 ,在时程上与 ICAM- 1表达同步。 EGB组以 5 0 mg/ (kg· d)的剂量为最佳 ,当再给氧 4 8h后 ICAM- 1免疫阳性内皮细胞数 [(17.5± 14 .9) % ]及中性粒细胞浸润比同时间缺氧缺血组明显降低、肝细胞损伤减轻 (H =2 0 .8,P<0 .0 1;D=87,P<0 .0 5 )。 结论  ICAM- 1与缺氧缺血后肝组织中性粒细胞浸润密切相关 ,5 0 m g/ (kg· d)的 EGB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肝损伤可能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围产期脑缺氧缺血后 c- fos基因表达及与脑海马迟发性神经元死亡的相关性。 方法 采用原位末端标记、免疫组化、逆转录扩增法检测缺氧缺血后新生鼠脑海马细胞凋亡与c- fos基因转录、翻译情况。 结果 观察到脑海马 CA1~ 4区凋亡标记信号。 CA 1区出现早、持续久[细胞凋亡数 :CA1区 :1h:(14.6± 2 .3) ,2 4h:(5 1± 6 ) ,72 h:(17.4± 0 .3) ;CA 4区 :1h:(1.3± 1.6 ) ,2 4h:(4 7± 8) ,72 h:(2 1.6± 0 .6 )个 / mm2 )。与对照组比较 CA1区 P<0 .0 1,CA1区、CA4区 P <0 .0 0 1。FOS表达为缺氧后即刻 (0 h)脑海马组织中阳性率增高 ,1h明显升高 ,2 h高峰持续于高水平至 4h(各时间段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 P<0 .0 5 )。脑海马内 c- fos m RNA表达高峰时间较 FOS表达约早 1h。其中高表达部位主要以实验组 CA 4区齿状回细胞为主 ,而细胞凋亡以 CA1区锥体细胞较明显。正常对照组脑海马未检测到 c- fos m RNA表达。 结论 围产期脑缺氧缺血后存在 c- fos选择性表达和迟发性细胞凋亡现象。 c- fos基因表达参与调节细胞凋亡的发生 ,其表达与迟发性细胞死亡之间可能存在复杂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其他     
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GDNF表达水平的动态变化及托吡酯调控机制的实验研究;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脑损伤前列腺素代谢的影响;SB203580防治新生大鼠高氧肺损伤的作用与机制;新生大鼠高氧肺损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蛋白及其mRNA表达变化研究;新生大鼠反复惊厥对脑内γ-氨基丁酸A受体α1和β2亚单位表达的短期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STOX1(storkhead box1)基因在人绒毛膜癌细胞系JEG3细胞模拟的滋养细胞炎症反应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人绒毛膜癌细胞系JEG3细胞株模拟滋养细胞,构建过表达/敲除STOX1基因稳转细胞系模型,实验组及对照组加入0.05 mmol/L阿司匹林,采用Transwell测定细胞迁移能力,并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凋亡,实时定量PCR和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细胞相关炎性、缺氧、凋亡因子的表达、生物学行为、分子生物学的m RNA及蛋白的相对表达量。结果 过表达STOX1滋养细胞组中缺氧诱导因子α(HIF-1α)、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 NOS)、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 NOS)B淋巴细胞瘤-2(Bcl-2)均显著降低(P <0.01);同时,炎性反应相关因子核因子κB(NF-κB)、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8(IL-8)及凋亡相关因子、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在基因及蛋白水平表达均明显升高(P <0.05)。敲除STOX1后HIF-1α(P <0.01)、e NOS(P <0.05)、i NOS(P <0.001...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16 二磷酸果糖(FDP)干预治疗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后脑神经细胞线粒体形态学变化及对能量代谢的影响。 方法 用新生鼠HIBD 动物模型,在急性期给予FDP干预治疗,缺氧缺血21 天后用透射电镜观察脑选择性易损区海马CA1 区锥体细胞线粒体形态改变。 结果 缺氧缺血21 天后脑神经细胞部分线粒体形态异常。与缺氧缺血组相比,FDP干预组线粒体病变减轻。 结论 缺氧缺血21 天线粒体有异常。FDP干预治疗减轻了HIBD 后脑神经细胞线粒体的形态变化并可能改善脑神经细胞的能量代谢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MAPK)信号转导通路p-ERK/p38部分活化在亚低温治疗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c-ischemic brain damage,HIBD)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 实验分模型组和对照组.采用7日龄Sprague-Dawley(SD)清洁级大鼠,建立新生大鼠HIBD标准模型,随机分为常温缺氧缺血组(10只、肛温=37℃)和亚低温缺氧缺血组(10只、肛温=33℃);对照组为假手术动物,也分为常温组和亚低温组(各8只,余同上).取背侧海马冠状平面采用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原位缺口末端标记(TUNEL)结合苏木素-伊红(HE)、神经元Nissl染色和电镜观察凋亡小体检测脑细胞凋亡情况.采用Western印迹检测MAPK成分磷酸化p42/44ERK(简称p-ERK1/2)、磷酸化p-38 MAPK(简称p-p38)的变化时程及其意义.结果 72 h亚低温缺氧缺血组脑细胞凋亡发生率(6.4±1.7)%,与常温缺氧缺血组(25.3±1.5)%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细胞坏死发生率无明显改善.HIBD后MAPK信号转导系统活化,p-ERK1/2水平在IN组结扎侧大脑组织逐渐降低,而p-p38水平却逐渐升高,二者作用相拮抗.亚低温治疗可逆转二者的反向变化. 结论 亚低温治疗可通过p-ERK/p38MAPK信号转导通路抑制HIBD后的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研究急性缺血缺氧及再灌注时胎鼠肾脏一氧化氮 (NO)的变化规律及与一氧化氮合酶 (NOS)的关系 ,初步探讨急性缺血缺氧及再灌注时肾损伤的发病机制。 方法 胎龄 2 1日胎鼠为研究对象 ,分为缺血缺氧 10min、3 0min及缺血缺氧 3 0min再灌注 3 0min、2h、6h和 2 4h组 ,应用硝酸还原酶法、免疫组化和RT PCR技术检测不同时间NO含量改变和NOS(内皮型eNOS和诱导型iNOS)活性及基因表达。 结果 随缺血缺氧时间延长NO水平明显降低 ,缺血 10min (2 2 .65± 4.0 1) ,缺血 3 0min(17.0 4± 2 .99)与假手术组 (2 5 .2 6± 3 .0 5 )相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随再灌注时间延长NO水平呈双向改变 ,于再灌注 6h升高达高峰 (2 9.78± 2 .18) ,再灌注 2 4h仍维持较高水平 (2 9.45± 2 .78,P <0 .0 5 )。正常时eNOS和iNOS即位于近曲小管。随缺血缺氧及再灌注时间的延长 ,eNOSmRNA含量逐渐降低 ,eNOS光强度逐渐升高 ,活性逐渐减弱 ,与假手术组相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iNOSmRNA含量及光强度改变与之相反 ,于再灌注 6h后与假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分别 <0 .0 5和 0 .0 1)。 结论 急性缺血缺氧及再灌注时胎鼠肾脏NO水平呈双相改变 ,参与肾损伤 ,其动态变化过程是NOS体系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脑形态学研究和病理量化评分 ,对非竞争性 N-甲基 D-天冬氨酸 ( NMDA)受体拮抗剂 1 -氨基 -3 ,5甲基金刚烷盐酸 [美金胺 ( Memantine) ]的缺氧缺血 ( HI)脑保护效果进行评估。 方法 在自行研制的新生大鼠缺氧实验装置基础上 ,对所建立的新生大鼠脑 HI模型对照应用美金胺 2 0 mg/ kg,并建立病理量化评分标准。 结果  HI组的病理评分最高 ( 1 3 .3± 5.4 ) ,HI前用药组 ( 5.6± 2 .9,t=5.93 5,P<0 .0 0 1 )和 HI后用药组 ( 7.7± 3 .4 ,t=4 .3 1 4,P<0 .0 0 1 )的病理评分均较HI组明显降低 ,尤其是 HI前用药组的评分更接近于正常对照组 ( 4± 0 )。在 HI前或 HI后应用美金胺均能显著改善新生大鼠 HI后的脑损伤程度 ,尤其 HI前应用美金胺似有更明显的效果。 结论 美金胺对由 NMDA受体所介导的神经细胞兴奋毒作用有一定疗效 ,对于今后治疗新生儿脑缺氧缺血损伤可能具有一定的意义。对美金胺的作用机制以及临床应用的可行性 ,正从细胞和分子水平继续作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新生大鼠脑缺氧缺血后脑细胞凋亡的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85,自引:0,他引:85  
目的 研究细胞凋亡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 中的作用。 方法 结扎新生7 日龄大鼠左颈总动脉后吸8% 浓度氧2 小时制成HIBD 模型,应用透射电镜、苏木素伊红(HE)染色、原位缺口末端标记(TUNEL)综合研究新生大鼠HIBD后脑细胞的死亡形式。 结果 缺氧缺血(HI)后电镜清晰地观察到神经细胞凋亡各期的形态变化;HE染色发现HI后0 小时左侧纹状体有一些神经元呈凋亡早期的改变;HI后18 小时TUNEL染色在左脑皮质及纹状体见到阳性凋亡细胞;HI后2~3 天凋亡达高峰;持续至少3 周。 结论 三种方法均表明细胞凋亡为HIBD 后神经元的主要死亡形式,也是加重脑损伤的一个因素。  相似文献   

13.
OBJECTIVE: To determine whether, and if so how, iNOS expresses and affects brain injury induced by hypoxia-ischemia in an immature brain. MATERIAL AND METHODS: Seven-day-old Wistar rat pups were exposed to right common carotid artery ligation followed by 1.5 hours of hypoxia. The time course of iNOS mRNA expression, enzymatic activity, and protein production in the cerebral cortex were determined. The extent of the infarct area in the cerebral cortex and the production of 3-nitrotyrosine (a biomarker of peroxynitrite)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control pups and pups treated with S-methyl-isothiourea (a selective iNOS inhibitor). RESULTS: In the cortex ipsilateral to carotid ligation, iNOS mRNA appeared from 6 hours to 24 hours after hypoxia-ischemia and disappeared at 48 hours. The iNOS protein and its activity also increased at 12 hours and reached a maximum level at 48 hours after the insult. The percentage of damage in the cerebral cortex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control pups than in treated pups (31.9 vs 10.6%). Tri-nitrotyrosine following iNOS expression-positive cells were located predominantly at the infarct and peri-infarct regions. CONCLUSIONS: iNOS expression might be an important determinant of ischemic immature brain injury.  相似文献   

14.
AIM: The purpose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examine the effect of lipopolysaccharide (LPS) and intermittent hypoxia-ischemia (HI) on brain damage in neonatal rats. METHODS: Seven-day-old Wistar rats were injected with saline or LPS (1 mg/kg), and then underwent left common carotid artery ligation followed by a repetitive 8% hypoxia (2.0-4.5 min) at 10-min intervals 10 times. The rats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LPS with HI (LPS/HI, n = 46), saline with HI (HI alone, n = 42) and LPS alone (n = 16). Seven days later, brains were assessed for neuronal damage and 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 (iNOS) and cyclooxygenase-2 (COX-2) mRNA expression. RESULTS: Neuronal damage in the ligated sid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LPS/HI than the other two groups (P < 0.01). The expression of iNOS and COX-2 mRNA was observed in the affected brain in LPS/HI, which corresponded well to histologic neuronal loss. CONCLUSIONS: LPS enhanced intermittent HI brain damage in immature animals. The expression of iNOS and COX-2 mRNA is considered to be associated with perinatal brain injury processes.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新生动物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后脑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在转录水平表达规律。方法 通过建立新生大鼠HIBD模型,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测定HIBD后不同时间ICAM-1 mRNA的表达。结果发现ICAM-1 mRNA在HIBD后6h即开始显著升高(t=2.33,P〈0.05),24h达高峰(t=3.37,P〈0.01),7d恢复至接近正常水平(t=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对3日龄新生大鼠脑缺血后星形胶质细胞数目以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及其受体--Smad2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bFGF对未成熟脑缺血性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 方法 结扎3日龄新生SD大鼠双侧颈总动脉制备脑缺血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33只)、治疗组(33只).另取3日龄新生SD大鼠33只为假手术组.免疫荧光染色方法检测三组大鼠术后4 d、7 d和14 d脑室下区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阳性细胞数目;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技术检测三组大鼠术后4 d、7 d和14 d脑室下区TGF-β1及Srnad2 mRNA表达变化. 结果 (1)假手术组GFAP阳性细胞术后7 d达高峰[(325.4±52.5)个/视野],对照组、治疗组GFAP阳性细胞数术后14 d达高峰[分别为(533.5±75.7)、(727.2±104.5)个/视野)],三组同时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对照组TGF-β1和Smad2 mRNA表达在术后7 d达高峰(分别为7.67±1.22和6.22±1.92),治疗组TGF-β1和Smad2 mRNA表达在术后14 d达高峰(分别为8.65±1.02和7.67±1.41),三组同时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未成熟脑缺血后,外源性bFGF可通过诱导TGF-β1的表达,引起星形胶质细胞反应性增生,而发挥其神经营养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后水通道蛋白9(AQP9)在脑组织中的表达变化规律,初步探讨AQP9与脑水肿的关系。方法采用HIBD动物模型,实施定量PCR(基因水平)和Wester-Blot(免疫印迹)方法,检测AQP9表达的变化和AQP9 mRNA的变化。结果 HIBD组AQP9的表达随缺血时间延长而表达增加,对照组AQP9表达无明显变化,且AQP9表达在脑缺血2~3 d表达最强。结论 HIBD时,随着缺氧缺血时间的延长,AQP9表达增强,至72 h达高峰。  相似文献   

18.
宫内窒息后新生鼠的状态与脑损伤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 探讨宫内窒息后的新生鼠脑病理变化。并与生后的状况相联系。方法 制备宫内不同程度缺血缺氧(15,30,45及60min)及再灌注(缺血缺氧15min后再灌注1,4,8,15及24h)模型。观察剖宫产后新生鼠的一般状况并进行光,电镜下的脑病理观察。结果 轻度的宫内缺血缺氧可引起神经元的变化,但生后的一般状态无明显改变;严重的宫内缺血缺氧当时即可引起胎死宫内,此时神经元表现为坏死,宫内轻度窒息的新生鼠,出生时一般状态尚可,但再灌注后状态越来越差,与神经元再灌注后呈现的进行性凋亡过程相平行。结论 急性宫内缺血缺氧可以引起胎死宫内,神经元表现为坏死,在坏死之前再灌注将引起凋亡。再灌注后进行性凋亡过程是某些宫内窒息新生儿在出生后状态越来越差的主要原因。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病理变化可能在宫内已经开始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