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SFT)长期以来被认为系间皮起源,是间皮瘤的一个类型,称为纤维性间皮瘤.但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现在认为SFT属于一种间叶源性肿瘤,本文报道1例临床十分罕见的精囊SFT.  相似文献   

2.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SFT)是一种少见的来源于间叶组织的梭形细胞瘤,由Klemperer和Rabin于1931年首次报道[1],由于最初的病例均与胸膜关系密切,因此被认为是起源于脏层胸膜的病变,后来陆续有其他部位发病的报道[2~4]。胸膜外SFT少见,原发性膀胱SFT罕见。胸膜外SFT形态类似于胸膜SFT,典型者无固定结构,发生于膀胱的SFT易与其他梭形细胞间叶性肿瘤相混淆。本文回顾性分析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泌尿外科1例膀胱SFT的临床特点、免疫组织学形态特征、鉴别诊断,并复习相关文献,以提高对SFT的认识水平,尤其是胸膜外SFT。  相似文献   

3.
背景与目的 孤立性纤维肿瘤(SFT)是一种临床上较为少见的软组织肿瘤,既往文献报道SFT好发于胸膜,近年来研究表明其在全身多部位均可发生。由于SFT在腹膜后发生率低,故目前仍缺乏对腹膜后SFT的临床诊治的深入研究报道。因此。本文通过回顾7例腹膜后SFT患者资料,探讨该病的临床特点、诊治及预后,以期加强认识并引起重视。方法 回顾性分析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4年3月—2021年9月收治的7例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确诊为腹膜后SFT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总结分析患者的诊治及预后情况。结果 7例患者中,男4例,女3例;平均年龄(53.3±13.2)岁。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1例无明显症状,其余6例因肿瘤压迫周围组织器官出现不同程度的症状,以腹胀、腹痛最为常见。术前5例患者行CTA检查,其中2例供血动脉来自髂内动脉分支,1例来自髂内动脉分支及腰动脉分支,1例来自肠系膜下动脉远端分支,1例来自脾动脉分支。6例患者行根治性手术切除,其中3例术前行介入栓塞术,3例行联合脏器切除。平均手术时间(372.5±91.3)min,平均出血量(1 200.0±1 031.5)mL,平均住院时间(25.7±9.3)d,术前栓塞患者与未栓塞患者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10.3±4.2)d和(11.7±2.3)d,术后第1天平均引流量分别为(283.3±119.3)mL和(385.0±262.5)mL。未栓塞患者中术后出现肺部感染1例,腹膜后包裹性积液1例。肿瘤大小9 cm ×7 cm×6 cm~25 cm×20 cm×10 cm,镜下肿瘤细胞呈梭形,呈现不同程度异型性,疏密不均,偶可见薄壁“鹿角状”血管,间质常含有胶原纤维。免疫组化阳性率CD34、Ki-67均为100%(7/7),CD99、vimentin均为100%(6/6),STAT6为100%(5/5),Bcl-2为50%(3/6),S-100为14%(1/7)。随访2~66个月,失访1例,其余患者均未见复发或转移征象。结论 腹膜后SFT多无特异性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对术前评估及制定手术方案具有指导意义,最终确诊依赖于病理检查及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根治性手术切除是主要治疗手段,术前栓塞对缩短术后住院时间、减少术后引流量及并发症的发生具有积极作用,风险分层指导下术后长期随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告了1例68岁的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 SFT)患者,主因“发现左侧阴囊肿物2月,伴坠胀不适1周”入院。体格检查显示左侧阴囊可触及直径约8 cm的包块,质地中等,活动度尚可,与左侧睾丸及附睾界限清楚,伴有明显触痛,透光试验阴性。采用阴囊入路手术切除肿瘤,病理报告为SFT;在术后10个月的持续随访期间,无肿瘤复发或远处转移。并结合文献对阴囊SFT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进行讨论。目前SFT的诊断主要通过CD34、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6(STAT6)等标志物进行免疫组化检测,治疗方式通常为手术切除。由于SFT存在一定的恶性潜能,建议对阴囊SFT患者行肿瘤手术切除后应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膀胱孤立性纤维瘤(SFT)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膀胱SFT患者的的临床资料,临床及影像学诊断为膀胱肿瘤,在腰麻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术后出院。1个月后再次来我院复查,在全麻下行经腹腹腔镜下膀胱肿瘤部分切除术。结果:病理检查提示为梭形细胞肿瘤,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倾向于SFT。患者腹腔镜术后痊愈出院。结论:膀胱SFT是一种罕见肿瘤,其诊断主要依靠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手术是其主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腹盆腔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 SFT)的临床特点及手术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2022年1月35例腹盆腔SFT手术的临床资料。17例无明显症状,12例腰腹部或骶尾部疼痛,4例下肢肿痛,2例反复低血糖。肿瘤中位最大径15 cm(3~25 cm)。初次手术22例,复发再手术13例。结果 R0或R1切除32例,R2切除3例。联合脏器切除6例。7例行分块切除。中位术中出血量1200 ml(50~10 000 ml)。术后并发症8例。随访3~68个月,中位数18个月。初次手术22例中4例复发,2例远处转移。结论 手术完整切除是SFT最主要的治疗方法,术后易复发,需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肾孤立性纤维瘤(SF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例肾SFT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例患者因左侧腰痛1个月入院,术前诊断为左肾肿瘤,行根治性左肾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为肾SFT,术后随访1年,未见肿瘤复发转移。结论:肾SFT临床罕见,治疗方法以手术治疗为主,最终依靠病理学检查结合免疫组化染色确诊,大部分为良性肿瘤,但也有少部分肾SFT为恶性,术后需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8.
眼眶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临床病理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发生在眼眶的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FT)的临床、病理组织学、免疫组化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对5例SFT眼眶病例进行大体观察、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标记,观察Vimentin、CD34、CD99、bcl-2、Desmin、SMA、KI-67、CK、S-100蛋白在SFT组织中的表达。结果5例SFT发生于眼眶周围软组织,临床表现为肿块压迫所致的症状,肿块1.5~6 cm,光镜下肿瘤细胞由长梭形细胞构成束状、编织状排列,间质内有多少不一的胶原纤维和血管,形态多样性为其组织学特点。免疫表型:CD34、Vimentin、CD99均为弥漫强阳性,bcl-2阳性4例,Desmin、SMA、Ki-67、CK、S-100蛋白阴性。结论眼眶SFT与其他部位发生的SFT一样,是一组形态多样、无特殊组织构型及有多少不一胶原纤维的梭形细胞肿瘤,SFT的确诊必须结合组织形态和免疫组化共同完成。SFT的生物学行为少数有低度恶性可能,表现为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其组织学构像并不能完全精确的预测其预后,取决于其组织学形态和肿块的大小及生长方式,完全切除肿块者预后较好。患者术后的定期随访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正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s,SFT)是一种临床罕见的来源于间叶组织的梭形细胞肿瘤,1931年Klemperer和Rabin首次将其描述为一种来源于间叶细胞的纤维增殖性肿瘤~([1])。其主要发生在脏层胸膜,也可发生在全身各处~([2、3])。多数表现为良性,一般无明显临床症状~([4])。近期我院收治了1例脊髓髓内SFT,报告如下。患者女,62岁,因"左下肢无力11月余"于2016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胸膜外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FT)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9例胸膜外SFT的影像学及临床、病理资料。结果9例SFT中,7例为良性,2例为低度恶性;病变位于颈部2例,盆腔2例,腹部2例,下肢1例,眼眶1例,臀部1例。7例接受CT扫描,肿块多呈类圆形,边界较清晰,大小31mm×27mm×23mm~311mm×l70mm×191mm;增强扫描后肿瘤明显强化,周围未见淋巴结转移。4例接受MR检查,小SFT的MRI较具特征性,T2WI呈等低信号,增强后均匀明显强化。病理:7例SFT有完整包膜,2例无明显包膜;镜下肿瘤细胞呈梭形、短梭形或卵圆形,胞浆红染,形成细胞密集区和疏松区;免疫组化:CD34和Vim均为阳性;bcl-2阳性6例,CD99阳性7例,S-100、SMA阴性7例,Des均为阴性。结论CT能够清楚、准确显示SFT的病变范围、强化方式;T2WI呈低信号及增强后较明显强化是SFT较具特征性的MRI表现。联合应用CT和MR能为该病的诊断、治疗提供更全面的信息,最后诊断有赖于组织病理学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