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微小 RNA 155(miR 155)、长链非编码 RNA MIR155 宿主基因(LncRNA MIR155HG)在肺结核患者外周血单 个核细胞(PBMC)中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临床筛查价值。方法 选取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人民医院诊治的肺结核患者 130 例作为肺结核组,其中活动性肺结核(ATB)患者 56 例(ATB 组)、潜伏结核感染(LTBI)患者 74 例(LTBI 组),并以体检健康者 134 例作为健康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 PCR(qRT PCR)检测各组 PBMC 中 LncRNA MIR155HG、miR 155 的表达水平; 分析 ATB 患者 PBMC 中LncRNA MIR155HG 的表达水平与 miR 155 的相关性,并评估二者对 ATB 患者的临床筛查价值。结果 肺结核组患者 PBMC 中 LncRNA MIR155HG、miR 155 的表达水平[(1.78±0.57)、(1.65±0.54)]均显著高于健康人对照组 [(1.02±0. 32)、(1. 01 ± 0.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分别为 13. 410、11. 658,P 均 < 0. 05);ATB 组患者 PBMC 中 LncRNA MIR155HG、miR 155 的表达水平[(2.02±0.68)、(1.90±0.63)]亦显著高于 LTBI 组[(1.55±0.53)、(1.41±0.46)],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t分别为 4.430、5.127,P均<0.05);未治愈组 ATB 患者 PBMC 中 LncRNA MIR155HG、miR 155 的表达水平[(2.34±0.78)、 (2.15±0.72)]显著高于治愈组[(1.83±0.61)、(1.75±0.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分别为 2.725、2.280,P 均<0.05)。ATB、 LTBI患者 PBMC 中 LncRNA MIR155HG 的表达均与 miR 155 呈正相关(r 分别为 0. 461、0. 397,P 均 < 0. 05);LncRNA MIR155HG、miR 155 筛查 ATB 的 ROC 曲线下面积(AUCROC)分别为 0. 824(95% CI:0. 749 ~ 0. 900)、0. 843(95% CI:0. 772 ~ 0.914),当 cut off 值分别为 1.81、1.72 时,其敏感性分别为 71.4%、73.2%,特异性分别为 87.8%、86.5%;二者联合检测筛查 ATB 的 AUCROC为 0.917(95%CI:0.871~ 0.964),当 cut off 值为 0.46 时,其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 89.3%、82.4%。结论 肺结核患者 PBMC中 LncRNA MIR155HG、miR 155 的表达水平较高,且在 ATB 患者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 LTBI 患者,二者联合检测有助 于临床筛查 ATB,评估患者病情。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 探讨 miRNA 381 通过改变细胞周期蛋白 A2(CCNA2)的表达水平,对乳腺癌增殖、迁移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 择 2017 年 6 月至 2018 年 6 月于上海市静安区中心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血清标本 122 例作为乳腺癌组。选择同 期体检健康者血清标本 75 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 PCR(RT PCR)检测各组血清和乳腺癌细胞系中miRNA 381和 CCNA2 的表达水平。结果 乳腺癌组血清 miRNA 381 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1.71±0.64 vs 2.66±0.89,t = 8.693,P< 0.01),术后乳腺癌患者血清 miRNA 381 的表达水平较术前(2.46±0.76 vs 1.71±0.64,t = 8.338,P<0.01)明显升高;而乳腺癌组 血清 CCNA2 的表达水平较对照组(2.91±0.95 vs 2.33±0.73,t = 4.528,P<0.01)明显升高,术后血清 CCNA2 的表达水平(2.42± 0.63 vs 2.91±0.95,t = 4.748,P<0.01)较术前明显降低。miRNA 381 抑制乳腺癌细胞 CCNA2 基因和蛋白质的表达(P<0.01),且 对乳腺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1)。乳腺癌患者血清 miRNA 381 和 CCNA2 的表达水平在淋巴结转 移与否、TNM 分期和 Ki67 比率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死亡组比较,生存组血清 miRNA 381 的表达水平明 显升高(P<0.01),而血清 CCNA2 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血清 miRNA 381 和 CCNA2 的表达在预测乳腺癌患者术后 3 年内出 现死亡时具有较高的预测效能,二者联合检测的敏感性为 75.0%,特异性为 84.7%,AUCROC 为 0.876,均显著高于miRNA 381 (Z= 1.993,P<0.05)和CCNA2(Z= 2.539,P<0.05)单独检测。结论 miRNA 381 通过改变 CCNA2 的表达,影响乳腺癌细胞的 增殖和迁移,血清 miRNA 381 和 CCNA2 在预测乳腺癌预后方面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 检测膀胱癌患者尿液外泌体中人肺腺癌转移相关转录因子 1 (MALAT 1)和缺氧诱导因子 1α 反义 RNA2 (HIF1A AS2)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探讨其在膀胱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 2019 年 1 月至 2020 年 12 月于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膀胱癌、膀胱良性疾病患者及健康人各 40 例尿液样本,采用 ELISA 法 检测各组尿液外泌体中 MALAT1 和 HIF1A AS2 的表达水平。进一步分析其与膀胱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绘制 ROC 曲线并分析 MALAT1 和 HIF1A AS2 对膀胱癌的诊断价值。结果 膀胱癌组中 MALAT1 和 HIF1A AS2 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膀 胱良性疾病和健康人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MALAT1 和 HIF1A AS2 的表达水平与膀胱癌患者的病理分级 和分期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肿瘤的大小密切相关(P<0.05);尿液外泌体中 MALAT1 诊断膀胱癌的曲线下面 积(AUCROC )为 0.748,敏感性为 75.0%,特异性为 66.25%;HIF1A AS2 诊断膀胱癌的 AUCROC 为 0.757,敏感性为 75.0%,特异性 为68.75%;MALAT1 和 HIF1A AS2 联合检测诊断膀胱癌的 AUCROC 为 0.820,敏感性为 85.0%,特异性为 81.25%,均高于两项指 标的单独诊断价值。结论 尿液外泌体中高表达的 MALAT1 和 HIF1A AS2 可作为膀胱癌诊断的潜在生物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 检测长链非编码 RNA Linc01503 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患者血清中的表 达水平,并评估其鉴别诊断良恶性食管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 34 例食管炎症病变患者、47 例未经放化疗的 ESCC 患者 及 126 例经放化疗的 ESCC 患者的血清样本分别作为食管炎症病变组、ESCC 未放化疗组、ESCC 放化疗组。采用实时荧光定 量 PCR(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 PCR)检测各组血清 Linc01503 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 的相关性,采用秩和检验、χ2 检验进行组间差异比较,绘制 ROC 曲线分析 Linc01503 的表达对于鉴别诊断食管炎症病变和鳞 状细胞癌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血清 Linc01503 在 ESCC 组的表达水平[5.35(1.56,9.60)]显著高于食管良性炎症组 [0.99(0.80,1.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 -5.71,P<0.05)。Linc01503 在食管炎症病变组、ESCC 放化疗组及 ESCC 未放化疗 组中的表达水平分别为 0.99(0.80,1.42)、7.82(4.92,13.40)和 4.04(1.12,8.70),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H = 45.162,P<0.05)。 Linc01503 的表达水平与 ESCC 患者的性别、年龄、分期、大小密切相关(P<0.05)。ROC 曲线分析结果显示,Linc01503 鉴别诊 断 ESCC 和食管良性炎症的 ROC 曲线下面积为 0.810(95%CI:0.754 ~ 0.866,P<0.001),当 cut off 值为 3.066 时,其敏感性为 64.3%,特异性为100.0%。结论 Linc05103 或可作为潜在的 ESCC 鉴别诊断肿瘤标志物。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 通过检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滑膜巨噬细胞胞外诱捕网(METs)形成情况,探讨 METs 在 RA 发病中的作用。 方法 收集 RA 及创伤手术患者的滑膜组织,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检测炎症浸润情况,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巨噬细 胞(F4 / 80+ )的表达、巨噬细胞极化(F4 / 80+CD86+ ,F4 / 80+CD206+ )情况、METs(F4 / 80+ H2A+ )形成水平。 分离滑膜细胞,用蛋 白免疫印迹法检测滑膜细胞中 METs 瓜氨酸化组蛋白 H3(CH3)及肽酰基精氨酸脱亚胺酶 4(PAD4)的水平。 结果 与创伤手 术患者比较,RA 患者滑膜组织炎性浸润程度较重,炎性细胞增多,巨噬细胞总数和Ⅰ型巨噬细胞(M1)比例均显著增多(98± 7.09 vs 10±1.15,0.78±0.022 vs 0.13±0.011,P<0.001),两组间 M2 型巨噬细胞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23±0.019 vs 0.18± 0.012,P>0.05)。 RA 组 METs 形成显著高于对照组(0.65±0.023 vs 0.18±0.012,P<0.001)。 蛋白免疫印迹法显示 RA 患者滑膜 PAD4 和 CH3 水平较创伤手术患者明显增多(0.82±0.018 vs 0.20±0.015,0.83±0.013 vs 0.40±0.012,P<0.001)。 结论 RA 患者 滑膜中巨噬细胞明显增多,且以 M1 型巨噬细胞为主,METs 形成明显增多。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 探讨基底膜(basement membrane,BM)相关基因能否作为肝细胞性肝癌预后的生物学标志物。方法 通过分析 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中肝细胞性肝癌患者的 mRNA 表达谱和相应的临床数据,从中筛选出 109 个与 BM 相关的且在肝细胞性肝癌组织中有异常表达的基因,筛选并分析其中可作为肝细胞性肝癌预后的生物学标志物。结 果 109 个差异基因经单因素 Cox 回归和 Lasso 回归分析后,最终筛选出 3 个有意义的模型基因:CTSA、LAMB1 和 MEP1A。基 于模型基因的风险评分可将肝细胞性肝癌患者分成高、低风险组,且高风险组的生存率显著低于低风险组(P<0.001);风险评 分在1 年、2 年和3 年的生存评价中的 ROC 曲线下面积(AUCROC )分别为0.730、0.646 和0.622。外部数据库验证结果与 TCGA 数据库结论相一致。将风险评分与临床因素纳入单因素和多因素 Cox 回归分析,结果发现风险评分可作为影响患者生存率的 独立预后因素(HR= 2.063,P= 0.004)。根据年龄、性别、肿瘤分级、肿瘤分期、T 分期、M 分期、N 分期和风险评分,对肝细胞性 肝癌患者进行列线图预测模型(Nomogram)的构建,可达到预测肝细胞性肝癌患者1 年、3 年和5 年生存率的目的,校准曲线拟 合线与参考线重合率极高,表明该预测模型准确可信。结论 BM 相关基因可作为肝细胞性肝癌预后的生物学标志物。 CTSA、LAMB1 和 MEP1A 基因构建的风险模型对肝细胞性肝癌具有重要的预后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建立检测血清抗 H2A 抗体的间接 ELISA 技术,探讨抗 H2A 抗体对类风湿关节炎( RA) 的临床意义。 方法 RT?PCR扩增 H2A 基因,将其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 pET28a,对重组质粒 H2A / pET28a 进行原核表达,经 Western blot 检测后,利 用 H2A 重组蛋白建立检测人血清中抗 H2A 抗体的间接 ELISA 方法。 用建立的间接 ELISA 方法检测 50 例 RA 患者和 50 例健 康人对照组血清抗 H2A 抗体水平。 结果 表达的 H2A 蛋白相对分子量约为 15 000,与预期大小相符,western blot 结果表明组 蛋白 H2A 与抗 H2A 抗体阳性血清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 经方法学评估,建立的 ELISA 法在特异性、可重复性方面均达到检 测要求。 RA 组抗 H2A 抗体水平高于健康人对照组(P<0.01)。 当 cut?off 值设为 0.494 时,RA 患者血清抗 H2A 抗体的阳性率 为 84%(42 / 50),明显高于健康人对照组 20%(10 / 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 41.026, P<0.01)。 结论 成功建立了检测 血清抗 H2A 抗体的间接 ELISA 技术。 RA 患者血清中抗 H2A 抗体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对照组。 抗 H2A 抗体在 RA 患者血清 中出现可能具有重要的致病意义。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 建立结直肠癌风险预测模型用于结直肠癌的辅助诊断。方法 依据纳入与排除标准,收集结直肠癌患者 99 例和 健康人对照受试者 1 464 例的血常规、血清生化和血清肿瘤标志物的结果。将数据集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70%数据用于训 练构建模型,30%数据用于验证模型。利用 LASSO 交叉验证算法筛选指标建立风险预测模型,绘制 ROC 曲线评估诊断效能。 结果 比较健康人对照和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前检查的血常规、血清生化和肿瘤标志物结果,统计分析发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NEU%)、淋巴细胞百分比(LYM%)、单核细胞百分比(MON%)、嗜碱性粒细胞百分比(BAS%)、中性粒细胞计数(NEU)、淋 巴细胞计数(LYM)、嗜碱性粒细胞计数(BAS)、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 (PDW)、大型血小板比率(P.LCR)、尿素(Urea)、肌酐(Cr)、尿酸(UA)、钾(K)、钠(Na)、钙(Ca)、磷(P)、镁(Mg)、三酰甘油 (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C)、总胆红素(T Bil)、直接胆红素(D Bil)、总蛋白(TP)、清蛋白(Alb)、清球比(A/ G)、 γ-谷氨酰转肽酶(GGT)、碱性磷酸酶(ALP)、淀粉酶(AMS)、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糖化清蛋白比例(GA%)、糖化清蛋 白(GA)、清蛋白 2(Alb2)、癌胚抗原(CEA)、糖链抗原 125(CA125)、糖链抗原 CA15 3、糖链抗原 19 9(CA19 9)和甲胎蛋白 (AFP)在结直肠癌和健康人对照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WBC、PCT、BAS、RBC 和 MCH 水 平之间,以及 D Bil、K 和 Mg 之间呈正相关。血清 Na 与 P、Alb2、Urea、Glu 呈负相关,同样血清 Cl 与 AG、BAS 和 Mg 水平之间 也呈负相关。利用 LASSO 交叉验证算法筛选确定 LYM、P.LCR、HDL、Alb2、CEA 和 AFP 6 个特征参数入选,回归系数分别为 0.42、-0.025、0.071、0.4、-0.19 和-0.071,将此模型命名为 M6。ROC 曲线评估 M6 模型诊断效能,结果显示训练集中诊断模型 的 AUCROC 、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 0.92、85.92%和 86.23%,诊断效能高于常规结直肠癌标志物。验证集的 AUCROC 、敏感性和 特异性分别为0.92、85.71%和 90.68%,诊断效能与训练集一致(P = 0.98)。采用验证集评估训练集模型效果,错分误差为 0.053,能够较好地鉴别结直肠癌。结论 采用 LASSO 交叉验证算法建立的 M6 风险预测模型可显著提高结直肠癌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 分析 1 058 例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初诊患者样本 46 种融合基因的检测结果,以明确 AL 患者融合基 因的分布情况,并探讨其在临床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 2017 年 4 月年至 2021 年 6 月送检至本实验室且诊断为 AL [包括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和急性系列未 明白血病(acute leukemia of ambiguous lineage,ALAL)]的患者全血样本 1 058 例,采用多重荧光 PCR 法检测 46 种融合基因。 分析 AML、ALL 及 ALAL 患者样本中各类融合基因的检出情况以及不同年龄段的分布差异,并用卡方检验进行差异性分析。 结果 AML、ALL 及 ALAL 患者样本中融合基因的阳性率分别为 50.30%、47.25%和 16.32%。包含核孔蛋白 98(nucleoporin 98,NUP98)融合在内的 10 种融合基因在 AML 和 ALL 患者中的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1)。AML 中在不同年龄 段患者的融合基因阳性率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融合基因在 AL 患者中的阳性率较高,其分布特征可为疾病 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利证据。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 分析范可尼贫血互补群 D2(fanconi anemia complementation group D2,FANCD2)突变与卵巢上皮癌(epithelial ovar ian cancer,EOC)患者行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T)后的疗效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7 年4 月至 2019 年 4 月兵器工业五二一医院收治的 184 例 EOC 患者为研究对象,取穿刺活检组织并提取 D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 PCR 检测患者 FANCD2 基因的突变情况,分析 FANCD2 基因突变与 EOC 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进一步分析 FANCD2 突变 与 NACT 治疗4 周后的疗效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实时荧光定量 PCR 结果表明,FANCD2 基因突变率为42.39%。FANCD2 突 变型与野生型 EOC 患者的肿瘤病灶直径、ECOG 评分、分化程度和病理分型比较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值分别为 0.024, 0.037,<0.001,0.002)。FANCD2 突变型 EOC 患者的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显著低于 FANCD2 野生型 EOC 患者 (66.67% vs 83.96%,χ2 = 7.506,P= 0.006)。184 例 EOC 患者的总体生存率为 65.22%,FANCD2 突变型 EOC 患者的 2 年生存 率显著低于 FANCD2 野生型(32.07% vs 42.31%,log rank χ2 = 4.152,P= 0.042)。Cox 风险比例模型多因素显示,分化程度和病 理分型是 FANCD2 突变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运用 Kaplan Meier 法对患者进行单因素生存分析发现,肿瘤大小(P = 0.031)、肿瘤病理分型(P<0.001)、分化程度(P<0.001)、突变型 FANCD2 的表达(P= 0.042)与患者的总生存期密切相关。Cox 风险比例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病理分型、分化程度和 FANCD2 突变是 EOC 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 值分别为0.014, 0.035,0.036)。结论 FANCD2 基因突变与 EOC 患者 NACT 疗效相关,肿瘤病理分型、分化程度、FANCD2 突变是 EOC 患者预 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活化的蛋白 C抵抗(Activated protein C resistance,APGR)在正常妊娠中的发生情况,探讨狼疮抗凝物质(Lu-pus-like anticoagulant,LA)对妊娠性 APC-R的影响及二者与凝血酶生成、继发性纤溶的关系。方法采用 APTT-APC法检测APC-R、dRVVT法测定LA水平,并用 ELISA法测定了凝血酶原片段F1+2和D-二聚体(D-dimer,D-D)的含量。结果检测30例正常妇女对照(NC)和50例正常妊娠妇女,NC组APC-R比率为2.88±0.37,NP组为2.04±0.31(APC-R阳性率为42%);NC组 LA阳性率为 0, NP组为 36.7%; NC组 F1+2为(0.734 ± 0.42) nmol/L, NP组为( 1.05 ± 0.69) nmol/L; NC组D-D为(0.48±0.05)mg/L,NP组为(0.63±0.11)mg/L;NP组的APC比率、F1+2和D-D的测定结果均较NC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妊娠可能发生与LA升高有关的APC-R,并导致了凝血酶激活物生成增加以及凝血酶、纤溶酶的激活和继发性纤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白血病患者WT1基因的表达及其与预后及多药耐药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WT1基因与白血病的预后、多药耐药性及细胞凋亡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测定68例白血病患者及23名正常人的WT1、MRP及mdr1基因的表达,同时采用免疫荧光流式细胞术(FCM)观察了32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抗凋亡基因bcl2的表达。结果68例白血病患者中37例WT1基因表达阳性,23名正常人WT1基因表达阴性。WT1基因表达阳性患者的完全缓解(CR)率低于表达阴性者(分别为59.46%和87.10%,P=0011)。WT1表达阳性患者的MRP阳性率高于WT1表达阴性者(分别为58.33%和32.26%,P=0033)。联合WT1及bcl2表达情况将AML患者分为高危、中危、低危三组,其CR率分别为3333%、47.37%及100%,三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WT1基因的表达与白血病患者的化疗效果及预后密切相关,是影响白血病患者CR率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WT1基因及bcl2的共同表达情况可作为预测AML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3.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免疫表型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应用流式细胞仪和一组单克隆抗体对58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免疫表型进行研究。32例为B-ALL,10例为T-ALL,13例为“淋、髓或T、B同时表达的ALL”,3例是未分化白血病(AUL)。经三年生存概率的统计学处理,T-ALL明显低于B-ALL(P<0.01),且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9∶1)。淋、髓或T、B同时表达的ALL又低于T-ALL和B-ALL(P<0.01),其中50%患儿在第1年内死亡,表明淋、髓或T、B同时表达的ALL病情凶险,生存期短  相似文献   

14.
采用一系列相关单克隆抗体和流式细胞术间接免疫我法分析85例初治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的免疫表型,观察儿童ALL髓系抗原表达及其与临床和生物学特性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儿童ALL髓系抗是性率达21.2%,以CD13和CD33阳性常见,T系ALL系与B系ALL髓系抗原表达无差异(P〉0.75)。T/B混合ALL中髓系抗原表达率较高(7例中3例阳性)。ALL-L2与ALL-L1髓系抗原表达无差异(P〉0.05),髓系抗原阳性ALL与髓系抗是性ALL临床生物学特征,染色体数量及其结构变化均无差异(P〉0.25),髓系统抗原性病例完全缓解(CR)率低于阴性病上内复发率高于阴性病例,但均无差异(P〉0.05),结论提示,儿童ALL髓系统抗原表达与缓解率无关,T/B混合ALL的髓系统抗原的表达较高,且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5.
白细胞介素8及其受体在急性白血病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8(IL8)及其A、B受体(IL8RA、IL8RB)的表达与急性白血病(AL)的分型、疗效及并发症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夹心法检测77例初诊AL患者外周血IL8含量,用间接免疫荧光及流式细胞术检测骨髓单个核细胞(MNCs)表达IL8R,并检测了15例AL完全缓解(CR)期脑脊液(CSF)中IL8水平。结果AL患者外周血IL8水平高于正常人,其中急性髓系白血病(AML)高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M4、M5高于M1~M3,BALL高于TALL(P<0.05)。ALL中IL8>100ng/L组比≤100ng/L组疗效差(P<0.05);约36.36%的AL患者IL8R(+),IL8R(+)者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幼稚细胞比例显著高于IL8R(-)者(P<0.05);CR期患者CSF中IL8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时明显升高。结论外周血和CSF中IL8水平的检测及检测骨髓MNCs膜IL8R的表达有助于AL各亚型的鉴别及预后判断;CNSL发生时CSF中IL8增高。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 利用人多能干细胞来源的体外神经管模型探索丙戊酸钠(VPA)导致神经管畸形的疾病发生机制。方法 悬浮 培养人多能干细胞并进行体外神经诱导,通过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多能性标志物八聚体结合转录因子 4(Oct 4),神经特性标 志物成对框基因 6(PAX6),E-钙黏蛋白(ECAD)、N-钙黏蛋白(NCAD),细胞骨架标志物 F-肌动蛋白(F actin)和极性标志物 蛋白激酶 λ(PKCλ)等指标的表达水平以验证体外神经管模型;采用 VPA 的药物作用试验对各实验组(VPA 0. 1、1 和 10 μmol / L组)及对照组进行进一步的验证。结果 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结果表明,多能性标志物 OCT4 的表达水平减少;神 经特性标志物 PAX6 的表达水平增加;ECAD 与 NCAD 的表达模式存在时空转变;F actin 和 PKCλ 均集中表达于细胞顶部;对 照组、VPA 0.1、1 和 10 μmol / L 组的细胞直径分别为(90.81±0.88)μm、(87.14±1.35)μm、(77.19±1.34)μm 和(75.63±0.86) μm,VPA 10 μmol / L及 1 μmol / L 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VPA 1 μmol / L 组中 F actin 和 PKCλ 的 表达均未聚集在细胞顶面。结论 成功建立人多能干细胞来源的体外神经管模型;VPA 对体外神经管具有呈剂量依赖性的 生长抑制作用;VPA 通过影响细胞骨架功能和细胞极化导致 lumen 形成失败,是其导致神经管畸形的潜在疾病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常规实验室检查建立的 Logistic 回归和 Fisher 线性判别分析模型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鉴别诊 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2018 年 3 月至 2019 年 2 月以胸闷、胸痛为主诉就诊的 178 例 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组,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常规实验室指标,建立诊断冠心病 的Logistic回归和 Fisher 判别分析模型,并验证模型诊断和预测的准确率,进一步评价其在临床应用中的实际意义。结果 建 立的 Logistic 回归方程为:Logit(P)= -24.641+0.105×年龄+1.520×糖尿病+0.286×BMI+1.209×LDL C+0.614×PDW+4.131× (Mono / HDL C);建立的 Fisher 分类判别分析函数为:1(冠心病)= - 69.314+ 0.629×年龄+ 2.378×BMI+ 1.985×PDW+ 5.123× LDL C+0.304×Ln(TG)+1.972×Ln(HDL C),2(非冠心病)= -52.184+0.527×年龄+2.164×BMI+1.660×PDW+4.104×LDL C- 0.149×Ln(TG)+3.818×Ln(HDL C)。Logistic 回归模型对冠心病和非冠心病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 93.0%和 84.0%,预测准确率 分别为 91.4%和 70.0%;回顾法、留一法交叉验证及外部数据验证法检验 Fisher 判别函数的判别正确率分别为 82.0%、81.5% 和 81.3%。结论 Logistic 回归和 Fisher 线性判别分析模型在冠心病鉴别诊断中均具有较好的鉴别和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8.
摘要:目的 比较研究 AACC2020 和 KDIGO2012 2 种急性肾损伤(AKI)诊断标准在ICU 重症患者人群中 AKI 诊断率及其预后 价值的差异。方法 以 2020 年 1 月至 2021 年 8 月天津市天津医院 ICU 收治的成年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查询医院信息 系统(HIS)和实验室信息系统(LIS)获取资料。分别依据 AACC2020 和 KDIGO2012 标准对研究对象在 ICU 住院 7 d 内是否发 生 AKI 进行诊断,比较两者在 AKI 诊断率、诊断时间上的差异,并比较 2 种标准与临床结局的关联。结果 有 579 例患者纳 入研究,年龄(68.8±15.6)岁,男女比为 1.6,中位 SOFA 评分为 3 分。经 KDIGO2012 标准诊断 AKI 329 例(56.8%),AACC2020 标准诊断 AKI 350 例(60.4%),2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 种标准均诊断为 AKI 者 318 例(54.9%),两组 AKI 诊 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854)。以 KDIGO2012 为参考标准,AACC2020 对 AKI 漏诊率为3.3%(11 / 329),漏诊病例 多为基线 sCr 水平较低或较高的患者。AKIAACC2020和 AKIKDIGO2012对 ICU 死亡结局具有相当的预测效能,AUCROC 分别为 0.613 (95%CI:0.572~ 0.653)和 0.628(95%CI:0.587~ 0.667);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AKIKDIGO2012与 ICU 死亡结局关联更强,校正肾脏 以外器官功能损伤因素后,OR 值为 3.249(95%CI:1.311~ 8.050)。结论 在重症患者人群 AACC2020 标准对 AKI 的诊断率高 于 KDIGO2012,但 KDIGO2012 标准与临床结局关联更强。  相似文献   

19.
压宁定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神经肽Y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压宁定(URA)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神经肽Y(NPY)含量的影响。方法12例慢性CHF患者静脉注射URA 25 mg,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测定治疗前后血浆 NPY水平。结果CHF组血浆 NPY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352.27±24.18 vs 91.45±41.5ng/L,P<0.001);经URA治疗后10分钟,CHF组NPY水平明显下降(198.37±26.48ng/L,P<0.001)。结论NPY在CHF发病学中具有重要的病理生理学意义。URA能显著地降低血浆NPY水平,对改善CHF血液动力学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幼儿过敏性疾病与肠道菌群变化的关系。 方法 采集 10 例过敏性疾病患儿(实验组)和 6 例正常幼儿(正 常对照组)的粪便标本和外周血标本,运用 16S rRNA 基因可变区 V3-V4 测序技术对肠道菌群进行鉴定。 采用 ELISA 法测定 血中细胞因子 IL?17、IL?10 及 IFN?γ 浓度。 结果 16 个样本共产生 919 个操作分类单元(OTU),Chao 指数稀释曲线显示测序 深度已经基本覆盖样品中所有的物种。 实验组 observed species 指数小于正常对照组(W = 50,P = 0.03),实验组 ace 指数小于 正常对照组(W= 50,P= 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实验组 chao、shannon 指数高于对照组(W = 48、40,P = 0.06、0.31),simpson 指数低于对照组(W= 23,P = 0.4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实验组的肠道微生物物种多样性低于健康对照组。 主坐标分析 (PCoA)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样本肠道菌群组成有差异。 线性判别分析(LDA)显示两组中差异显著性的物种。 属水平上,健 康对照组的优势菌群为拟杆菌属(Bacteroides)和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m),实验组的优势菌群为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 um)、埃希菌属(Escherichia?Shigella)、布劳特氏菌属(Blautia) 和艾克曼菌属(Akkermansia)。 实验组血浆中细胞因子 IL?17、 IL?10及 IFN?γ 的浓度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L?17 组:Z= -3.96, P= 0.000;IL?10 组:t = 7.608,P = 0.000;IFN?γ 组:t = 3.361,P= 0.008)。 结论 过敏性疾病幼儿与正常幼儿肠道菌群多样性和物种丰度比较存在明显的差异,肠道菌群变化 可推动机体免疫反应,可能是导致过敏性疾病发生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