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目的 分析肿瘤患者微柱凝胶法(MGT)交叉配血单一次侧不合的原因.方法 回顾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交叉配血主侧相合次侧不合的95例住院肿瘤患者.结果 人为因素失误1例,纤维蛋白含量过高8例,献血者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2例,直抗阳性84例.结论 肿瘤患者MGT法交叉配血次侧不合的原因,主要来自直抗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调查分析献血者不规则抗体血液分类及特异性,并建立不规则抗体献血者电子档案,规范其管理,确保临床用血安全,减少血液浪费。方法 选择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肇庆市中心血站采集的61 700份无偿献血血液样本为研究对象,先采用常规血型血清学微板反应试验法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再采用抗人球蛋白试验对抗体筛选阳性的血液样品进行确认;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血液报废处理,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血液制成洗涤细红细胞并行质量检测及分析。结果 61 700份无偿献血血液样本中共检出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血液44份(0.07%),其中Ig M占54.55%(24/44),Ig G占40.91%(18/44),Ig M/Ig G占4.55%(2/44);将44份不规则抗体血液洗涤后整体合格率为90.91%(40/44),Ig M类的合格率为100.00%(25/25),Ig G类合格率为73.68%(14/19);洗涤后的不规则抗体血液样本,有11份应用于3家临床机构,应用过程中均未发生输血反应。结论 筛查献血者血液中的不规则抗体,并建立不规则抗体献血者电子档案,可以有效降低输血反应。对不规则抗体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试验在临床输血不规则血型抗体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125份血清样本采用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试验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本次研究共筛查出不规则血型抗体患者72例(1.75%),经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法采用鉴定谱细胞1~11号进行不规则抗体的特异性鉴定,其中抗D26例,抗E27例,抗E、抗C8例,抗C6例,抗Ce5例;在72例阳性患者中,男26例,均有输血史;女46例,其中15例有妊娠史,18例有输血史,13例既有妊娠史又有输血史。结论采用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试验进行不规则血型抗体筛查可有效检出常见的不规则血型抗体,从而最大程度地避免输血并发症的发生,方法简便易行,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住院输血前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与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2月至2013年2月我院符合输血指征的2758例患者,采用微柱凝胶法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与DAT,并分析筛查阳性标本的抗体特异性。结果本组2758例患者,输血前共检测出不规则抗体4例,阳性率0.15%;经DAT(定性)共检测出阳性结果31例,阳性率1.12%。有输血史和(或)妊娠史患者不规则抗体、DAT的阳性率均高于无输血史和(或)妊娠史患者,P〈0.01。结论输血前对患者血清(浆)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与DAT,发现不规则抗体,对于保证输血安全、降低或避免溶血性输血反应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王睿 《中国医药指南》2012,(31):188-189
目的探究分析不规则抗体筛查在临床输血中的意义。方法对选自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1132例申请输血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木瓜酶法、凝聚胺法、盐水法、抗人球蛋白试验测定不规则抗体进行分析。结果检测出抗体筛选阳性12例(1.06%),其中有5例同时检测出抗D、抗C两种不规则抗体。在12例不规则抗体患者中,有5例患者有输血史,7例有妊娠史。结论进行受血者不规则抗体检测,有利于选择正确相适合的血液输注,受血前需要将不规则抗体筛查作为输血前的必查项目,保证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在输血中采用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法检测不规则抗体的意义。方法针对近期需要输血的1983例病例(2010年4月~2012年3月)实施不规则抗体检测,所有病例均采用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法,统计阳性率并行抗体分析。结果 5例病例的检测结果呈阳性,阳性率统计值0.25%(5/1983),2例(0.10%)表现为抗-E,1例(0.05%)表现为抗-cE,1例(0.05%)表现为抗-c,1例(0.05%)表现为抗-D。结论在输血中采用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法检测不规则抗体具有较高的灵敏性,能有效的减少溶血反应,提高输血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微柱凝胶间接抗球蛋白法在输血前抗体筛选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雷厉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5):511-512
目的 :评估微柱凝胶技术在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选中应用的价值。方法 :取3~5份O型供者红细胞 ,混合、洗涤 ,自制成不规则抗体筛检细胞。用传统的试管抗人球技术和微柱凝胶抗人球技术对4150份受血者血样作抗体筛选双盲平行试验 ,分析、评价两种技术的检出率。结果 :用微柱凝胶技术和传统的试管抗人球技术对4150份受血者血样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 ,阳性率分别为0 .63 %(26/4150)和0 .48 %(20/4150) ,两法共同阳性20例 ,传统的试管抗人球技术有6例漏检 ,两种方法间差异有显著性 (P<0 .05)。结论 :微柱凝胶间接抗球蛋白作输血前抗体筛选 ,灵敏度高 ,结果可靠 ,操作简便 ,可以取代传统的试管抗人球技术 ,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约10%住院患者的抗人球蛋白试验(AHG)检测结果为阳性。如何分析相关检测结果并有效指导临床输血,笔者对此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抗球蛋白试验及抗体放散试验在脐带血检验中的应用价值进行评价与分析。方法随机抽取在2009年7月至2012年3月这段时间里我院妇产科接生的新生儿800例,对这800例新生儿分别进行脐带血抗球蛋白试验和抗体放散试验,并对试验结果进行整理与统计,展开回顾性分析。结果 800名新生儿中有196名为母子ABO血型不相匹配,其中约有22名新生儿的抗球蛋白试验和抗体放散试验的结果呈现阳性。对这22名新生儿进行跟踪检验,发现有13名新生儿出现了高胆红素血症,约占59.09%。结论脐带血抗球蛋白试验以及抗体放散试验对新生儿溶血病进行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对其予以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次数输注红细胞治疗后患者血清中不规则抗体的检出情况。方法 2007年3月至2014年5月,对我院11 239例预输血住院患者,在每次输注红细胞治疗后次日,采用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试验方法对患者血清中的不规则抗体进行检测。结果经多次(>3次)红细胞输注治疗的患者红细胞输注诱导产生的血型不规则抗体的检出率为0.60%(10/1 627),单次、少次(2~3次)输注者的不规则抗体检出率分别为0.06%(4/6 333)、0.22%(7/3 234),不同输血次数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种不规则抗体特异性的检出率由高到低依次为:抗-E 6例(28.5%),抗-CE、抗-M、抗体性质待定各3例(14.3%),抗-c 2例(9.4%),自身抗体+IgG抗s、自身抗体+IgG抗E、抗Jkb、抗-Lea各1例(4.8%)。结论不规则抗体阳性检出结果可能与红细胞输注的次数有关;对不规则抗体阳性的受血者进行红细胞输注治疗时,应为其选择相应抗原阴性的血液同型输注,减少或避免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微柱凝胶卡式法和试管抗人球蛋白法在新生儿ABO溶血三项试验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临床拟诊的108例ABO母婴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微柱凝胶卡式法和传统试管法进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放散试验,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08例患者中,确诊102例,其中微柱凝胶卡式法所测得的抗体游离试验阳性率、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率、抗体放散试验阳性率、符合ABO-HDN者所占比例显著高于传统试管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柱凝胶卡式法在新生儿溶血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显著,且操作简单,耗时较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微柱凝胶卡式法在临床安全输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送检的2013年2月~2014年2月有妊娠史、输血史需接受输血治疗的5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于输血前采用微柱凝胶卡式法进行抗体筛查,并与抗人球蛋白反应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500例患者中,抗体检测阳性8例,阳性率为1.6%,其中自身抗体阳性2例(25.0%);Rh血型系统抗体阳性5例(62.5%),其中抗-E阳性4例,抗-Ce联合抗体阳性1例;抗-Lea阳性1例(12.5%).直接抗人球蛋白实验阳性10例,阳性率为2.00%,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试验和传统抗人球蛋白实验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规则抗体筛查是保障输血安全性的重要措施,且相较传统输血方案而言,微柱凝胶卡卡式法是安全输血的最优方案,可降低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率,提高输血的安全性,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刘凌  李流娇  莫水群 《中国医药》2012,7(4):426-427
目的 分析微柱凝胶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对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诊断的效果,以便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8例交叉配血次侧阳性的标本为观察组,采用微柱凝胶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将受检红细胞分成洗涤组和非洗涤组,检测红细胞洗涤对微柱凝胶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的影响;同时对此检测方法阳性结果的186例红细胞进行IgG和C3d分型.对照组(208名)采用试管法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89.4%( 186/208)与53.8% (112/208),P<0.05].微柱凝胶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生理盐水洗涤和非洗涤组受检红细胞的208份血液样本中同时检出阳性反应红细胞186份.观察组检测阳性的红细胞IgG、C3d、IgG+ C3d分型分别为46.8% (87/186)、3.2%(6/186)、50.0%(93/186).结论 微柱凝胶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对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三种交叉配血实验方法应用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盐水法、抗人球蛋白法及凝聚胺法交叉配血试验进行比较,评价三种交叉配血试验方法的应用效果。方法输血送检血液标本1253例,同时选用盐水法、抗人球蛋白法及凝聚胺法进行交叉配血试验。结果盐水法发现1例阳性结果 ,凝聚胺法发现3例阳性结果 ,且与抗人球蛋白法结果吻合。结论凝聚胺交叉配血试验是安全有效、简便快速、切实可行的交叉配血方法 ,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如果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患者的血清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IAT)阳性并具有抗体的特异性,就要鉴别该抗体是真实特异性自身抗体,还是类同种特异性自身抗体,还是同种特异性抗体。我科遇到l例罕见的抗-M类同种特异性自身抗体,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刘燕明  郭文敬  宫济武 《中国医药》2012,7(10):1282-1283
目的 分析进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患者的检测结果,了解DAT阳性结果疾病的分布情况.方法 收集65例DAT阳性结果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疾病与检测结果的关系.结果 临床诊断“贫血原因待查”患者DAT阳性率最高,占所有阳性患者的49.2%(32/65),其他DAT阳性患者的疾病基本符合文献报道.结论 血清DAT检查虽然不能确定患者是否有溶血性贫血,但是可以帮助鉴定溶血是否有免疫基础,从而有利于临床治疗以及选择适宜的时间输注适宜的血液成分.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北京地区Rh(D)阴性献血者Rh血型系统抗原分型及各型在ABO血型系统中的分布规律并进行不规则抗体的筛查、特异性鉴定。方法 U型板微量盐水法筛选Rh(D)阴性献血者、间接抗人球蛋白法试验和吸收放散试验进行确认,单克隆抗体血清试剂检测献血者红细胞Rh血型系统的C、c、E、e抗原,盐水法和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筛查不规则抗体。结果 249份初筛为RhD阴性的献血者确认结果为弱D/部分D19例(7.6%)、DEL 26例(10.4%)、阴性204例(81.9%),筛查出不规则抗体3例(1.2%);204份阴性献血者中各血清学表型以ccee(63.7%)和Ccee(24.5%)为主。结论对本地区Rh(D)阴性献血者血清学分型及不规则抗体进行调查,对建立Rh(D)阴性献血者资料库,提高输血安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周明  王慧茹  陈洋  王敏  潘健 《安徽医药》2020,24(2):252-256
目的探讨产妇 Rh血型系统抗体的检出特点,分析其与新生儿溶血病之间的关系并制定临床输血应对策略。方法选取 2016年 10月至 2018年 6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孕产妇红细胞不规则抗体筛选试验阳性的血标本,根据抗体的 Ig类型应用抗球蛋白法或微柱凝胶抗球蛋白法,鉴定受检血清(血浆)与谱细胞及自身红细胞的反应结果;检测 Rh血型抗体的效价、免疫球蛋白类型及 37 ℃反应性以明确其临床意义;孕产妇受检红细胞 D、C、E、c、e抗原采用单克隆抗 ?D、抗?C、抗?E、抗?c、抗?e试剂鉴定其 Rh血清学分型;新生儿标本进行溶血病三项试验,鉴定新生儿放散液的抗体与其母亲血清(血浆)中是否有相同,分析妊娠史、输血史与抗体产生的相关性。结果从 4 680例住院孕产妇备血标本中共检出 Rh血型抗体 56例,检出率为 1.20%,其中有妊娠史者 48例,输血史者 6例; Rh血型抗体的特异性为:抗?E 33例( 58.92%)、抗?D 10例(17.86%)、抗?c 7例( 12.50%)、抗?cE 5例( 8.93%)、抗?C 1例( 1.79%);血型抗体的免疫球蛋白类型主要为 IgG或 IgG+IgM类,间接抗球蛋白试验 37℃下均可与相应抗原的红细胞凝集反应,抗体效价介于 1~512;10例新生儿溶血病血清中抗体与其母亲相同。结论女性因妊娠或输血等免疫刺激是 Rh血型抗体产生的主要原因,来自母体的 Rh血型抗体可导致 Rh?HDN,应增加孕产夫妇 RhCE抗原常规检测并同型输血,可有效降低意外抗体的产生概率。  相似文献   

19.
王晓平  杨君青 《河北医药》2016,(18):2796-2798
目的:分析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阳性在不同血红蛋白含量贫血患者中的分布特征,并探讨 DAT阳性的影响因素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试管法对不同血红蛋白含量的从轻度至极重度贫血的216例住院患者标本进行直抗试验,阳性者进行分型检测。结果216例患者 DAT 阳性63例,阳性率29.2%,对 DAT 阳性患者标本分型,抗-IgG +抗-C3d 阳性42例(占66.7%);抗-IgG 阳性12例(占19%);抗-C3d 阳性9例(占14.3%),阳性率分布以血红蛋白含量在50~59 g/L 范围内阳性率最高,达60.9%,与其他贫血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DAT阳性患者疾病类型分布为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最多为31例(49.2%),风湿免疫性疾病16例(25.3%),血液病6例(9.5%),肿瘤、新生儿溶血病各出现4例(6.3%),肝脏疾病及其他不明原因 DAT 阳性各1例(1.6%)。结论DAT 阳性是影响患者贫血状态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于需接受输血治疗的贫血患者,特别是血红蛋白含量在50~59 g/L 范围内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对其进行 DAT 检测及分型试验,分析造成其 DAT 阳性的因素,以保障临床有效输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几种可能影响因素对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试验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 在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检测卡上,以0.8%的0型RhD(+)红细胞盐水悬液与不同稀释倍数的IgG抗D血清反应,建立检测结果分别为4+、3+、2+、1+、±、-的反应模型,并以此反应模型所对应的反应条件为参照,通过增加抗血清的加样量、改变红细胞悬液的浓度、改变反应孵育时间以及人为制造反应混合物与凝胶试剂接触等方式,观察各种因素对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试验检测结果的影响.结果 反应混合物与凝胶试剂接触、缩短孵育时间、增加红细胞悬液浓度可使检测灵敏度不同程度下降,增加抗血清加样量可使检测灵敏度提高,而延长孵育时间对检测灵敏度无明显影响.结论 在进行微柱凝胶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操作中要注意防止反应混合物与凝胶试剂接触,孵育的时间要够长,红细胞悬液浓度要尽量准确,对一些需提高灵敏度的检测,可适当增大抗血清的加样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