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获取不同年龄段人群正常行走时足底压力的动力学参数,为设计制作不同年龄段鞋垫和运动鞋提供理论依据,最大程度减小足部发生损伤的风险。方法使用Footscan测力平板对4个年龄段120名受试者(20~30、30~40、40~50、50~60岁男女各15名)足底压力峰值、压强峰值进行测试。结果足底压力峰值随着年龄增长不断变化,大部分呈上升趋势,只有在第1趾骨区域随着年龄的增长压力峰值逐渐减小,第1趾骨区域女性足底压力峰值在逐渐减小;大部分受试者第2、4拓骨头受力明显高于第1、5跖骨; 50~60岁年龄段男性第2跖骨压力峰值也明显大于20~50岁年龄段人群(P0. 05)。随着年龄增长,仅仅第1趾骨压力峰值逐渐减小,其余区域均呈现增长现象;压强峰值有显著变化,尤其以第2、3跖骨变化最大,呈上升趋势(P0. 05)。结论人体足底各分区的压力、压强随着年龄增长并非一成不变,找出每个年龄段人群足底压力特点,制定相应的运动鞋,才能更好发挥运动鞋的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不同足型人群足底压力与足底感觉之间的关系,为扁平足患者损伤评价以及运动恢复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通过三维足型扫描仪,对招募的受试者进行初步筛查;根据足弓指数进行组别划分,正常足组16人,扁平足组16人。使用Footscan高频足底压力测试系统和Semmes-Weinstein Monofilaments单丝测试分别进行组别间的足底压力和足底感觉测试。对测试结果进行统计描述和相关性分析。结果 扁平足组左右足弓与左右足跟内侧区域的足底压力冲量相较于正常足组存在显著增加的趋势(P<0.05);扁平足组第1跖骨以及足弓位置的足底感觉阈值相较于正常足组更低(P<0.05);扁平足组左脚(P=0.012,R=0.500)和右脚(P=0.021,R=0.341)足弓位置的足底感觉与足底压力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结论 扁平足人群足弓降低和过度外翻的结构特点,导致其足弓和足跟内侧位置的足底压力冲量增大,足底感觉敏感性阈值降低;同时,足底感觉与足底压力之间存在相关性,足弓足底压力冲量负荷越大,足底感觉阈值越低。 相似文献
3.
耿海燕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1,15(33):6267-6270
背景:在儿童时期,不同形式、质量的书包负重可能会引起步态变形。
目的:检测儿童书包负重行走时的动态足底压力分布。
方法:采用比利时Footscan USB2平板式足底压测试系统对24名健康学龄儿童进行动态足底压力测试。受试者分别以自然状态、单肩背书包、双肩背书包步行经过Footscan测力平板,观察步态、支撑期时相、压强及足轴角。
结果与结论:与自然行走时比较,双肩负重行走时,受试者整足着地阶段百分比增高,左、右足的足轴角增大,足部足跟、第2跖骨、第1跖骨处的压强值增大(P < 0.05);单肩负重行走时,步态上表现出双足支撑期各阶段的不平衡,负重侧足跟、第2跖骨、第3跖骨处的压强值急剧增大,同时负重侧足轴角显著大于自然及双肩负重行走时(P < 0.05)。说明书包负重增加了儿童行走的不稳定性,单肩负重儿童双足支撑期时相及压力均表现出不平衡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文题释义:肌肉减少症:随着增龄和老年化过程,老年人的肌量逐渐减少,肌肉力量与肌肉强度也出现相应的下降,称为肌肉减少症。足底压力:人体足底压力分布反映有关足的结构、功能及整个身体姿势控制等情况。背景:肌肉减少症是老年化社会进程中不可避免的疾病,肌肉力量的下降、关节灵活性的降低、足部的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会不同程度地引起老年人步态特征的改变。因此通过对比老年肌肉减少症患者与未患肌肉减少症的老年人足底压力测试数据,有助于为临床预测老年肌肉减少症患者的跌倒风险提供精准评价指标。目的:探讨老年肌肉减少症患者的足底压力变化,为临床预测老年肌肉减少症患者的跌倒发生风险提供精准评价指标。方法:应用Footscan2.0足底压力检测系统采集老年肌肉减少症患者和未患肌肉减少症的老年人对照组足底压力数据,对比分析受试者步长、步速、触地时长、足底分区压力、足底压力中心移动轨迹。试验经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结果与结论:肌肉减少症组步长、步速较对照组均降低;肌肉减少症组触地时长较对照组延长;肌肉减少症组左足第二至第五脚趾区、第三跖骨区、足中部区、第四跖骨区、第五跖骨区足底压力变化与对照组相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肌肉减少症组右足第二至第五脚趾区、第三跖骨区、第四跖骨区、第五跖骨区足底压力变化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肌肉减少症组足底压力中心轨迹总长度、左右足椭圆短轴长度、左右足椭圆长轴长度变化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提示老年肌肉减少症患者步行能力、平衡控制能力较对照组减低,步态对称性较未患对照组变差。ORCID: 0000-0003-2320-8026(何媛媛);0000-0002-3764-2192(丁呈彪)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 基于进行足底压力日常运动负荷监测的需求,研究一种通过少量传感器对日常运动时总足底压力进行实时检测的有效方法。方法 通过Pedar-X足底压力测试系统采集10名受试者完成5种典型日常运动(原地跳跃、行走、慢跑、上楼和下楼)时的足底压力数据。随后,使用逐步线性回归对PedarX 的99个传感器的压强数据进行分析,根据偏F检验的显著性,由高到低逐个引入关键位置的压强值,直到再引入1个后,各位置的压强值间出现严重多重共线性,以此分别得到5个在5种运动中基于少量测试点数据实时计算总足底压力的模型。然后,以Pedar-X系统测量得到的另外4名受试者完成5种单项运动和由5种运动组合的连续运动时的足底压力数据为实测值,对5个回归模型进行验证和比较。结果 无论是单项还是连续日常运动,采用5种运动回归模型估测的自身运动时的总足底压力均与Pedar-X系统的实测值相近,采用行走运动回归模型估测的各种运动时的总足底压力也均与PedarX系统的实测值相近,而且两种估测方法的结果之间也无显著差异。结论 利用5个分别置于拇趾、第2跖骨、第3跖骨、足跟内侧、足跟外侧的压力传感器和行走运动的足底压力回归模型就可对日常运动下的总足底压力进行有效检测。 相似文献
6.
背景:繁忙的工作和快速行走的严格要求势必造成护士足部压力增高,甚至引起足部疾病。
目的:分析护士平地自然行走下的步态特征和足底压力分布。
方法:采用比利时RSscan INTERNATIONAL公司生产的足底压力分布测试系统对73名护士进行动态足底压力测试。
结果与结论:护士步态分析中足底压强、冲量、支撑时间数据分析一致:在自然步态下,护士足部最大压强部位在第2、3跖骨区;足部最大冲量部位在前足;支撑期时间所占比例最大的是前足离地阶段;加上护士步速较快,足底压力相应增高,前足压力也随其增大。提示护士前足压力较高,易疲劳而发生运动损伤。因此,护士要科学的选择护士鞋或鞋垫,调整足底压力分布和足底冲量,加强对前足、特别是前足第2~3跖骨区的保护,尽可能避免足部疲劳和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BACKGROUND: Plantar pressure is one of the major risk factors for diabetic footulcers.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索足底压力对人体平衡能力的定量评估研究,寻求行之有效、简单易行、可靠性高的描述人体平衡能力的参数指标。方法 基于疾病平衡障碍患者的康复与评估、不同生理状态、不同体育运动,对平衡能力的定量评估研究进行综述。结果 梳理得出基于足底压力对人体平衡能力的定量评估研究中参数指标的不同情形,总结并提出了两组参数指标,一是动力学参数指标,二是运动学参数指标,用以定量评估平衡能力。结论 基于足底压力的定量评估参数指标在大多数情况下能对人体平衡能力的评价提供依据,从而通过锻炼、治疗等手段进一步改善人体平衡能力,减少人体跌倒损伤风险,并有望为足底压力平衡量化分析和相关医疗器械研制提供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9.
背景:青少年肥胖常引发扁平足、足、膝内外翻等症状。
目的:了解13~15岁肥胖男生足底压力参数的分布特点,认识对青少年身体平衡能力等方面所产生的影响。
方法:随机选择长春市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13~15岁的健康在校男生60人,根据体质量指数标准分为18.5~24.9 kg/m2的对照组,25~30 kg/m2的超重组和大于30 kg/m2的肥胖组,各20人。借助比利时footscan足底压力测试系统,分析各组自然行走时足底动态压力分布变化特征。
结果与结论:不同体质量男生的足底垂直力-时间曲线的足跟着地时的冲击峰和足完全放平时出现的谷值出现在步态周期的百分比随体质量的增加而加长;超重组和肥胖组足弓部位的触地时间明显大于对照组,同时足弓和足跟的接触面积百分比增大,而前足的百分比值减小;超重组和肥胖组的足底总峰值压强明显大于对照组,足底总压强与体质量呈正相关,足底的接触面积和体质量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正相关;除了足跟和第1趾骨外,超重组和肥胖组其他各部位及总的压强变化率均大于对照组。说明超重于肥胖可使男生足底压力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 研究髌股关节痛(patellofemoral pain,PFP)业余跑者性别特异的下肢生物力学特征。方法 选取15名男性和10名女性PFP业余跑者作为实验组,并匹配25名无损伤业余跑者作为对照组。采集所有受试者跑步时的下肢运动学、动力学和表面肌电数据。采用双因素方差分析确定组别与性别对跑步时下肢生物力学特征的影响。结果 男性PFP业余跑者跑步缓冲期最大膝屈角度显著大于对照组;男性和女性PFP业余跑者跑步缓冲期最大髋内收角度显著大于对照组,且女性显著大于男性。结论 不同性别PFP业余跑者在跑步时表现出不同的下肢生物力学特征,PFP临床治疗应具有性别特异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慢性非特异性腰痛(chronic 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 CNLBP)患者和健康受试者的平衡能力差异,以及患者疼痛症状、腰椎灵活性、腹肌耐力、总体功能、生存质量和恐惧逃避心理与平衡能力的相关性,从而指导临床康复评价。方法 选取34例CNLBP患者作为实验组,另选取34例无腰痛史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使用足底压力测量系统采集两组受试者静止站立时前足/后足压力比、足底压力中心位移路径长度(L)、前后向位移长度(LAP)、侧向位移长度(LML)、平均速度(v)、前后向位移速度(vAP)、侧向位移速度(vML)、椭圆摆动面积(S)。另外,实验组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指地距离(finger floor distance, FFD)、1 min卷腹个数、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健康状况调查简表(36-item short form survey... 相似文献
13.
髌股疼痛综合征(patellofemoral pain syndrome, PFPS)因其高发病率、低治愈率的现状已在康复治疗领域获得越来越多的关注。研究发现,PFPS患者解剖学异常、疼痛因素导致肌肉活动改变与肌力不足会引起下肢关节产生错误动作模式,这种错误的动作模式会导致病情加重,不利于患者康复。通过运动疗法、贴扎、神经肌肉训练以及关节矫形器可以改善髋、膝、踝动作模式,减轻PFPS的疼痛。对PFPS患者患病后动作模式特征以及相应康复治疗方法进行总结,为PFPS的康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急性单侧颈痛伴颈部活动受限患者脊柱及下肢的压痛阈值(pressure pain threshold,PPT)及其与颈部疼痛、颈椎活动范围(range of motion, ROM)的相关性,通过与健康人对照,建立精准的量化评定指标。方法 纳入48名急性单侧颈痛伴颈部活动受限患者(实验组)及48名健康成年人(对照组)。使用手持式压痛测试仪测试头夹肌、斜方肌上束、菱形肌、腰方肌、腘绳肌、腘窝、腓肠肌、足底筋膜PPT,并记录患者的疼痛评分和颈椎关节ROM。结果 实验组颈部后伸、患侧旋转、患侧侧屈角度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患侧斜方肌上束、头夹肌、腓肠肌中下部PPT与健侧及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颈部疼痛与颈部后伸、患侧侧屈、患侧旋转ROM有相关性(P<0.05)。颈部疼痛与头夹肌、斜方肌上束、腓肠肌中点以及腓肠肌肌腹下端PPT有相关性(P<0.05)。结论急性单侧颈痛伴颈部活动受限患者斜方肌、头夹肌及腓肠肌PPT降低,且与颈部疼痛、活动范围受限显著相关。研究结果为临床颈痛患者评定提供定量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6周肌肉电刺激联合肌力训练对髌股关节痛(patellofemoral pain,PFP)患者膝关节生物力学特征的影响。方法 招募46名PFP患者,随机分为肌力训练组(muscle strength training,MST)和肌肉电刺激联合肌力训练组(electrical muscle stimulation,EMS),进行为期6周、每周3次的干预。通过膝前痛量表(anterior knee pain scale,AKPS)测试患者膝痛程度,通过红外动作捕捉系统、测力台以及表面肌电测试仪采集受试者干预前后落地起跳动作中膝关节运动学、动力学以及表面肌电数据,采用2×2混合设计方差分析确定两组干预前后各因变量之间的差异。结果 与干预前相比,EMS组AKPS评分、股内侧肌激活程度、股内外侧肌肌肉激活比值、膝屈曲最大角度和伸膝力矩峰值在干预后均显著增加,膝最大外展、外旋角度和力矩在干预后显著降低;MST组AKPS评分、膝屈曲最大角度和伸膝力矩峰值在干预后均显著增加,膝最大外展、外旋力矩在干预后显著降低;干预后组间比较发现,EMS组AKPS得分、股内侧肌激活程度和股内外侧肌肌肉激活比值均显著高于MST组,且膝外展最大角度显著低于MST组。结论 肌肉电刺激联合肌力训练有助于更好地平衡股内外侧肌肌肉激活,纠正跳跃落地动作时膝关节产生过大的外展角度,进而可能更有助于改善PFP患者的疼痛及下肢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中央型腰椎管狭窄症(lumbar spinal stenosis,LSS)患者出现间歇性跛行(neurogenic intermittent claudication,NIC)症状前后的足底压力变化情况及跌倒风险,为足底压力分析应用于LSS患者行走功能判定提供理论与数据参考。方法选取12名患有腰L4~5节段中央型LSS患者作为实验组,同时以12名同年龄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组,采用Footscan足底压力测试系统进行动态足底压力测试,通过比较实验组运动前后与对照组运动前后站立相时间(contact time,CT)及各分期时间百分比(CT%)、步向角(foot progression angle,FPA)、足底各分区接触面积百分比(CA%)和压强时间积分(pressure-time integral,PTI),评估行走状态下患者足底压力的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症状出现前与对照组相比,足跟触地期(initial contact phase,ICP) CT%减小,前足离地期(forefoot push-off phase,FFPOP) CT%增高,总接触时间、FPA、第1~3跖骨头区PTI以及第2、第3跖骨头区CA%增加;实验组运动至NIC症状出现后,其全足触地期(foot flat phase,FFP)与前足离地期CT%、总接触时间、FPA、第1~4跖骨头区PTI和CA%、足趾区CA%增加,足跟触地期与前足触地期(forefoot contact phase,FFCP) CT%、足跟区PTI和CA%均减小。结论中央型LSS患者在行走时足底压力分布向前足转移,站立相时间周期出现异常。这些异常可因NIC症状出现而进一步加重,患者具有更高的跌倒风险。 相似文献
17.
In order to establish the most efficient thresholds for serum allergen-specific IgE measured by the Pharmacia CAP System, a "second-generation" in vitro method, we evaluated results from 89 subjects with suspected inhalant allergies, using receiver-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 curve analysis. Sera samples were analyzed by the Pharmacia CAP System for specific IgE, the choice of allergens to be tested being based upon the symptoms and clinical history of each patient. Results were analyzed by ROC analysis for the five most representative allergens, cat dander (et), Dermatophagoides pteronyssinus (d1 ) Lolium perenne (g5 ), wall pellitory (W19 ), and wormwood (w5 ). The areas under the ROC curves were found to be satisfactory, ranging from 0.931 (e1 ) to 0.974 (g5 ) when we excluded w5 , which had a significantly smaller area (0.81). To establish the most efficient threshold for each allergen, we calculated the clinical sensitivity, specificity, efficiency, and negative and 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s. The thresholds giving a higher diagnostic efficiency were as follows: 0.40 kUa/1 for dj, 0.55 kUa/1 for g5 , 0.50 for e1 , 0.65 kUa/1 for w19 , and 1.00 kUa/1 for w5 . It is concluded that quantitative reporting of specific IgE measurement has numerous advantages, but the choice of the positive threshold seems to be a prerequisite for obtaining the optimal clinical efficiency. It is also suggested that a specific threshold should be adopted for each allergen.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患者前交叉韧带重建(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reconstruction, ACLR)术后早期与术后 1 年在视觉因素影响下足底压力中心面积(center of pressure area, COPA)和压力中心速度(center of pressure speed, COPS)等参数的变化。 方法 纳入 ACLR 患者 17 例,于术后早期和术后 1 年测试足底 COPA 和 COPS 等数据;匹配 17 例健康受试者作为对照组。 进行睁、闭眼不同视觉状态站立平衡测试,对各测量状态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 双足站立测试时,短期组 COPA 和 COPS 在睁眼和闭眼对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 05);长期组 COPS 睁眼和闭眼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 001)。 健侧站立时,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伤侧站立时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 健侧站立睁眼条件下,长期组 COPA 高于短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 COPS 低于短期组和长期组(P<0. 01)。 健侧站立闭眼条件下,对照组 COPA 低于短期组和长期组,对照组 COPS 低于长期组(P<0. 01)。 双足睁眼与双足闭眼之间、双足睁眼与伤侧睁眼之间、健侧睁眼和伤侧睁眼之间、健侧闭眼和伤侧闭眼之间在 COPA 和COPS 上均呈正相关。 结论 通过对 ACLR 患者站立位压力中心相关数据的分析,发现视觉对姿势稳定控制有重要影响。 术后 1 年患者双足和单足站立时对比正常人稳定性波动较大,提示在临床上要加强术后长期训练以巩固康复效果,并对开展长期评估和制定精准训练计划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以防止术后长时间功能退化和降低再次损伤的风险。 相似文献
19.
El-Segaier M Pesonen E Lukkarinen S Peters K Ingemansson J Sörnmo L Sepponen R 《Medical & biological engineering & computing》2006,44(9):739-745
A simple objective screening method for diagnosis of the atrial septal defect (ASD) is needed. Acoustic signals were collected from 61 children with ASD and 60 with a physiological murmur. The second heart sound (S2) and the spectrum of systolic murmur were analysed. A statistical model was designed using stepwis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Significant variables distinguishing pathological form normal findings were the interval between the first heart sound and the beginning of systolic murmur or the respiratory variation of S2, and the frequency of the murmur at its maximum intensity. The area under the ROC curve was 0.922; indicating very good fit of the model and the confidence interval was 0.872–0.971. The sensitivity of the model was 91% and the specificity 73%. The analysis of acoustic findings from the heart is a valuable tool in diagnosing ASD. The next step will be automating this process. 相似文献
20.
用ROC曲线评价IL-6早期诊断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用ROC曲线评价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早期诊断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96例急性腹痛患者的肝素锂抗凝血浆各1ml置-20℃.根据其后的临床诊断资料将病人分为三组:非胰腺炎急腹症5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17例,轻症急性胰腺炎29例.相同方法收集50份各项指标正常的体检标本.用DGGR底物连续监测法测定脂肪酶(lipase,LPS),用DPC IMMULITE化学发光法测定IL-6,用ROC曲线评价LPS和IL-6的早期诊断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价值.结果:用LPS鉴别诊断非胰腺炎性急腹症和急性胰腺炎时,cutoff值取94 U/L,灵敏度(Se)=0.98,特异性(Sp)=0.98,AUC=0.998,LPS能较好的鉴别诊断非胰腺炎性急腹症和急性胰腺炎.用IL-6鉴别诊断重症急性胰腺炎和轻症急性胰腺炎时,cutoff值取11pg/ml,Se=1.00,Sp = 0.86,AUC=0.925,IL-6能较好的鉴别诊断重症急性胰腺炎和轻症急性胰腺炎.结论:DGGR底物连续监测法测定LPS和DPC IMMULITE化学发光法测定IL-6,不仅提高了灵敏度和特异性,而且加快了检测速度,确保了LPS和IL-6的准确及时报告,促进了临床的广泛应用.LPS和IL-6结合使用对早期诊断重症急性胰腺炎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