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鼻内窥镜下咽鼓管吹张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电视监视鼻内窥镜下咽鼓管吹张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选择75例分泌性中耳炎病人在鼻内窥镜引导下经欧氏管吹张咽鼓管结合咽鼓管注入药液。结果电视监视鼻内窥镜下咽鼓管吹张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有效率88%。结论电视监视鼻内窥镜下经欧氏管咽鼓管吹张结合咽鼓管注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疗效显著,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急性分泌性中耳炎采用鼻内镜下咽鼓管吹张注药治疗的效果评价.方法 将2019年12月~2020年12月在耳鼻喉科治疗的73例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6例使用口服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37例采用鼻内镜下咽鼓管吹张注药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纯音气导听阈值及气骨导差值、鼓室导抗图变化、不良...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鼻内镜下咽鼓管吹张注药治疗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口服药物治疗,观察组采取鼻内镜下咽鼓管吹张注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4.0%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2.0%低于对照组的1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两组患者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下咽鼓管吹张注药治疗急性分泌性中耳炎具有较高的近远期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咽鼓管吹张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 对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共64例(84耳)采取内镜下咽鼓管口检查、吹张及同步注药术进行治疗,并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治愈率57.2%(48/84),好转率33.3%(28/84),无效率9.5%(8/84),总有效率90.5%.结论: 内镜下咽鼓菅吹张及同步注药术有利于听力提高和咽鼓管功能恢复,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分析肠内营养序贯治疗对重症急性脑梗死合并吞咽功能障碍患者营养状态、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2019年3月至2021年2月宜阳县人民医院接收的重症急性脑梗死合并吞咽功能障碍病患90例,按抽签法分为对照组45例进行常规肠内营养治疗,研究组45例进行肠内营养序贯治疗。对比2组治疗前后营养状态改善情况,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2组治疗前白蛋白、前白蛋白和转铁蛋白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以上指标水平均较对照组高;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1%较对照组的33%低,并发症发生率16%较对照组的38%低,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重症急性脑梗死合并吞咽功能障碍的治疗中,予以肠内营养序贯治疗可有效改善病患营养状态,降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前 ,治疗分泌性中耳炎常用的方法为经鼓膜穿刺抽液注药、鼓膜切开引流或经鼓膜安装通气管 ,疗效各有不同。本文采用地塞米松经鼓膜穿刺冲洗鼓室、咽鼓管治疗分泌性中耳炎 ,疗效尚满意 ,现介绍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本组 80耳病人均系门诊病人 ,年龄 16~6 5岁 ,平均 5 2岁。 6 4耳 (80 % )为鼓室积液 ,病程在 15d至2个月间 ,平均 34d。 16耳 (2 0 % )经声阻抗测定为鼓室负压(B型鼓室图 ) ,病程在 1 5月~ 5个月。1 2 治疗方法 用 1ml针筒配以 5号针头 ,抽取地塞米松0 6~ 0 8ml,另抽少量空气 ,总量达 1 0~ 1 2m…  相似文献   

7.
<正>分泌性中耳炎是耳鼻咽喉科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很复杂,目前认为主要由咽鼓管功能障碍、感染因素、免疫变态反应因素以及神经能性炎症机制因素所引起。治疗多采用全身和局部治疗相结合,以提高疗效。2006-01—2012-01笔者采用鼻内镜引导下咽鼓管吹张导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以耳内镜下鼓膜穿刺术治疗作为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其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导管法咽鼓管吹张联合鼓膜按摩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门诊就诊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106例分为两组,A组为对照组(56例):给予导管法咽鼓管吹张治疗。B组为治疗组(50例):在咽鼓管吹张治疗基础之上联合给予鼓膜按摩。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64%,治疗组总有效率87%,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管法咽鼓管吹张联合鼓膜按摩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疗效显著,操作简单,副作用小。可以作为临床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常规治疗手段,加以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反复发作的慢性中耳炎临床上治疗方法甚多,但长期疗效欠佳,且有一定的并发症。我科自2005年以来,于鼻内镜下对32例(41耳)中耳炎的患者进行咽鼓管导管吹张、注药治疗,随访观察半年,取得较满意的治疗效果。另随机抽取28例(31耳)中耳炎的患者:分泌性中耳炎采用波氏球经鼻腔吹张加抗生素及激素联合治疗;化脓性中耳炎采用清理外耳道内分泌物后,外用抗生素滴耳液加口服抗生素治疗作为对照组,与治疗组进行对比,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鼻内镜下通过咽鼓管导管注药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58例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8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患者均行耳内镜下鼓膜穿刺抽液及以氨溴索注射液0.5ml(3.75mg)+地塞米松0.5ml(2.5mg)共计1ml进行注射;观察组患者均给予鼻内镜引导下经咽鼓管导管注射氨溴索注射液0.5ml(3.75mg)+地塞米松0.5ml(2.5mg)治疗的方法。两组均为5d治疗1次,共3次。结果 通过半年的临床观察,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前者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后者,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鼻内镜下咽鼓管导管注药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显著,具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马琳  韩肖莹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3):171-172
目的:探讨两种咽鼓管吹张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门诊就诊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115例,随机分为两组,一组57例(70耳)行波氏球咽鼓管吹张(对照组),一组58例(72耳)于电子镜引导下行咽鼓管吹张(观察组),复诊时若鼓室重新积液则再次治疗,共治疗3次,对两组患者进行疗效评价。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3%,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者优于前者。结论:电子镜引导下咽鼓管咽口吹张操作简便,作用位置准确,无副损伤,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咽鼓管吹张加注黏液溶解剂和糖皮质激素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临床诊断为分泌性中耳炎的93例(157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进行临床对照研究。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15%和79.9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PTA、ABG与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均无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结论咽鼓管吹张加注黏液溶解剂和糖皮质激素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显著提高,促进分泌性中耳炎的恢复,且操作简单、安全,尤其适合于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14.
分泌性巾耳炎是常见病、多发病,传统方法多采用咽鼓管吹张、鼓室抽液,效果不够理想。自1999年1月~2005年3月,我科采用鼓室加压超剂量注药法治疗186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鼓室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突发性耳聋的效果。方法 80例突发性耳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给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鼓室注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7.5%,高于对照组的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0%,低于对照组的3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鼓室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突发性耳聋的效果显著,且患者临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较少,具有较大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在电子鼻咽喉镜下经咽鼓管口注药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126耳)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电子鼻咽喉镜下用直径1 mm的腰麻管从咽鼓管口插入,行咽鼓管吹张和疏通并在鼓室内注入a-糜蛋白酶和地塞米松,每3天1次,治疗3~4次。结果随访3~6个月后,痊愈82耳(82/126),好转30耳(30/126),无效14耳(14/126),总有效率88.9%(112/126)。结论电子鼻咽喉镜下经咽鼓管口鼓室内注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直接、清晰、安全有效,操作简便,患者痛苦少。  相似文献   

17.
任黎 《哈尔滨医药》1998,18(3):33-34
我科近年来采用动态镜监视下,经鼻放入耳咽管导管,吹张并给药治疗耳咽管功能不良及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共20例(26耳)均为门诊病人,男性12例,女  相似文献   

18.
甲泼尼龙治疗分泌性中耳炎3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甲泼尼龙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5例(74耳)分泌性中耳炎的病人分为2组。试验组33例(37耳),其中男性17例,女性16例,年龄(36±s 5)a,应用甲泼尼龙16 mg,po,qd×3 d,3 d后改为8 mg,po,qd×3 d;3 d后改为4 mg,po,qd×3 d。对照组32例(37耳),男性15例,女性17例,年龄(35±4)a,应用地塞米松0.75 mg,po,tid×9 d。观察2组治疗后9 d和随访3 mo时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治疗后9 d和随访3 mo时,2组气导平均听阈值和鼓室导抗图峰压值均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其中试验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有效率分别为97%和91%,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4%和72%,2组疗效比较差异显著,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9%,低于对照组的22%,但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甲泼尼龙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究电动咽鼓管吹张器在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14例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患儿,依据干预方法不同分为参考组和探究组,各57例.参考组患儿采取药物治疗,探究组在参考组基础上采取电动咽鼓管吹张器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满意度及治疗2、4周后临床疗效.结果 探究组患儿的治疗总满意率为94.7%(54/57),优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鼓室注射与静脉滴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3月如东县人民医院收治的突发性耳聋患者86例,所有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3例,各43耳。对照组静脉滴注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0.8 mg/kg加入到5%葡萄糖溶液250 m L中,1次/d,滴注时间30 min,连续用药5 d后逐日递减8 mg至第10天停药。治疗组鼓室注射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40 mg与稀释液混合,1次/2 d,治疗5次。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听力平均阈值和并发症疗效。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0.46%、83.7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0.25、0.5、1、2、4、8 k Hz的听力平均阈值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耳鸣有效率分别为58.62%、83.87%,耳闷有效率分别为52.63%、83.34%,眩晕有效率分别为61.11%、89.47%,两组并发症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鼓室注射与静脉滴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突发性耳聋具有较好的疗效,鼓室注射给药在提高听力阈值、治疗并发症方面优于静脉滴注给药,安全性好,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