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分析我社区289例超重和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年龄和患病年数。方法收集我社区289例超重和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分别统计分析其年龄和患病年数。结果 289例超重和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多集中于60~79岁阶段,占64.36%;而患者患病年数多在5年之内,占69.90%。结论超重和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多于中老年发病,而患病年数均不长,因此对于年龄>60岁的人群应加以控制体质量,注意饮食,减少2型糖尿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肥胖和非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代谢状态各项指标的对比分析,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患者代谢紊乱的临床特点。方法将300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体重指数(BMI)随机分为2组,肥胖组150例(BMI≥25kg/㎡)和非肥胖组150例(BMI〈25kg/㎡).测定血压(SBP/DBP)、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总胆固醇(Tch)、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24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血浆空腹胰岛素(F-ins)。结果 2型糖尿病肥胖组SBP,TG,LDL-c,UAER,F-ins明显高于非肥胖组,HDL-c较非肥胖组明显低,两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Tch,FPG,HbA1C水平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有明显的代谢紊乱.BMI是影响糖尿病患者脂代谢、血压、胰岛素水平及尿白蛋白排泄率的重要因素.对2型糖尿病伴有肥胖的患者应予以重视,对其代谢异常进行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3.
李二虎  王萍  郭玉娜 《河北医药》2012,34(19):2946-2947
回顾性分析胃切除术后不同消化道重建方式对合并非肥胖性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2007年5月至2010年5月施行胃部手术450例,其中合并非肥胖性2型糖尿病(T2DM)54例,男35例,女19例;年龄37~69岁,平均年龄48.5岁;体重指数(BMI)<25kg/m2。病因:胃癌36例,溃疡致穿孔幽门狭窄梗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度拉糖肽注射液和利拉鲁注射液肽联合盐酸二甲双胍片治疗超重及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9年8月—2020年8月就诊于天津市第二医院门诊的68例超重及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4例.所有患者口服盐酸二甲双胍片,1500 mg/d.对照组给予利拉鲁...  相似文献   

5.
糖全球糖尿病数据显示,全球20~79岁成人糖尿病人数大约4.63亿,中国糖尿病患者人数位居全球第一.糖尿病或其并发症约占全球全死因死亡的 11.3%,2019 年糖尿病或其并发症死亡人数约有420万人.糖尿病主要为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其中2型糖尿病占90%以上[1,2].2型糖尿病患者多合并超重/肥胖,受到研究者们...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利拉鲁肽对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患者胰岛素抵抗的作用及对血清胰高血糖素样肽1(glucagon like peptide-1,GLP-1)的影响.方法:选取于2019年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科技城医院就诊的76例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在新诊断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50例来自内科住院(非肥胖者22例,肥胖者28例)。分离血标本外周单个核细胞检测其中NF-κB p65 mRNA表达水平,以β-actin为内参照。结果新诊断2型糖尿病肥胖组间血清炎症因子hsCRP高于非肥胖组(P<0.01);2型糖尿病肥胖组间NF-κB p65mRNA水平显著高于非肥胖组(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NF-κB、hsCRP、TG与肥胖呈正相关(P<0.05),Hb A1C与肥胖呈负相关(P<0.05)。结论 NF-κB在新诊断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的表达水平升高,提示可能参与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炎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非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与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的相关性.方法:对46例非肥胖2型糖尿病并NAFL(观察组)患者和40例非肥胖2型糖尿病不并NAFL(对照组)患者进行体重指数(BMI)、血糖、血脂、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的测定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观察组甘油三酯、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AFL与HOMA-IR呈独立相关(P<0.001,OR3.197).结论:即使是非肥胖的2型糖尿病,如并NAFL也有更显著的胰岛素抵抗,且胰岛素抵抗是NAFL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2型糖尿病伴肥胖患者采用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患者血清NLRP3炎症小体水平、心肌损伤标志物和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 以我院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期间收治的80例2型糖尿病伴肥胖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奇偶数分组方法将患者分为联合组与对照组,各40例,分别采用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单纯二甲双胍进行...  相似文献   

10.
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多伴有高胰岛素血症和胰岛素抵抗,二甲双胍是这类人群用药的首选方案.本文通过对一例2型糖尿病肥胖病例进行分析,明确这类患者血糖的管理目标、药物治疗方案制订和生活方式调整建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瑞格列奈对于未接受过口服降糖药治疗的中重度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HbA1c〉8.5%)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入选未接受过口服降糖药治疗的中重度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46例,随机分为2组。联合组23例用瑞格列奈和二甲双胍口服,单药组23例用瑞格列奈单独口服。观察治疗前后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PBG)、体质量、常规安全性指标和低血糖事件,并进行两组之间的比较。结果瑞格列奈单独或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后体质量没有明显变化,FBG降低2.8 mmol·L^-1(P〈0.01),PBG降低5.2 mmol·L^-1(P〈0.01),HbA1c降低3.9%(P〈0.01),血糖的达标率为81.8%。联合组瑞格列奈中位数剂量每日3 mg,单药组瑞格列奈中位数剂量每日6 mg,联合组瑞格列奈用量显著低于单药组(P〈0.05)。结论对于未接受过口服降糖药治疗的中重度(HbA1c〉8.5%)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瑞格列奈单独或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能够有效和安全地降低HbA1c,降低FBG和PBG,以PBG为著;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能够减少瑞格列奈的剂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不同体重指数初诊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影响因素.方法 将747例初诊77DM患者按体重指数≥25kg/m~2、BMI<25kg/mz分为肥胖组((A组)和非肥胖组((B组),比较两组年龄,HbAlc、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甘油三酯、总胆固醇的差别;多元线性相关分析及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艾塞那肽联合二甲双胍在初诊成人2型糖尿病( T2DM)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北京军区总医院内分泌科2013年11月—2015年6月诊治的78例 T2DM 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将78例分为二甲双胍单药组和艾塞那肽联合二甲双胍组,每组39例。二甲双胍单药组在饮食控制及运动锻炼的同时给予盐酸二甲双胍0.5 g 口服、3/ d;艾塞那肽联合二甲双胍组在二甲双胍单药组的基础上加用艾塞那肽注射液5μg 皮下注射、2/ d,1周后调整为10μg 皮下注射、2/ d。疗程为12周。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体重指数(BMI)、体重、空腹血糖( FBG)、餐后2h 血糖(2 hBG)、糖化血红蛋白( HbAlc)、血脂、血压、空腹胰岛素(FINS)的变化。结果两组体重、BMI 及 FBG、2 hBG、HbA1c 与治疗前比较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艾塞那肽联合二甲双胍组甘油三酯( TG)、收缩压较治疗前显著下降,FINS 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二甲双胍单药治疗组比较,治疗后艾塞那肽联合二甲双胍组体重、BMI、FBG、2 hBG、HbA1c、TG、收缩压显著下降,FINS 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艾塞那肽联合二甲双胍可有效改善初诊成人 T2DM 患者的体重和糖代谢状态,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盐酸二甲双胍两种剂型治疗2型糖尿病的经济学效果。方法:将126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患者(52例)服用盐酸二甲双胍普通片,B组患者(74例)服用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疗程均为1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BG)、糖化血红蛋白值(HbA1c),并运用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比较其成本-效果。结果:治疗12周后,A组患者有效率为70.21%,FBG下降17.44%,2 h PBG下降23.40%,HbA1c下降14.10%,平均治疗总费用为919.00元,成本-效果比分别为13.09、52.69、39.27和65.18。B组患者有效率为56.52%,FBG下降16.61%,2 h PBG下降18.40%,HbA1c下降10.53%,平均治疗总费用为511.80元,成本-效果比分别为9.06、30.81、27.82和48.60。以B组为参照,A组的增量成本-效果比分别为29.74、490.60、81.44和114.06。结论:两种剂型的盐酸二甲双胍片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均较好,可以改善患者的FBG、2 h PBG、HbA1c,而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的经济性和依从性较好。  相似文献   

15.
黄成伟  李正  胡茂子 《中国药房》2012,(20):1869-1870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联合缬沙坦治疗肥胖型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8月-2011年8月收治的106例肥胖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随机将患者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二甲双胍联合缬沙坦治疗,对照组仅给予二甲双胍治疗。比较2组患者服药前及服药3个月后,血压、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以及体重指数(BMI)、腰围(WC)等指标的变化以及降压效果。结果: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的降压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且TG、FBG、HbA1C、BMI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仅HbA1C、BMI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2组HbA1C、BMI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项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过程中未见与本试验用药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二甲双胍联合缬沙坦治疗肥胖型高血压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瑞格列奈、二甲双胍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 44例初发2型糖尿病病人服用瑞格列奈及二甲双胍,疗程12周,监测治疗前后体重指数(BMI)、空腹及餐后2h血糖(FBG、PBG)、糖基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胰岛素水平。结果 FBG、PBG及HbAlc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01),BMI较治疗前下降,胰岛素抵抗指数较前下降(P<0.001),肝、肾功能无变化,无严重低血糖发生。结论 瑞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具有降糖作用,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及减轻体重指数,安全性、耐受性良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或/和阿卡波糖治疗新诊断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84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先服用二甲双胍至少4周,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予二甲双胍加甘精胰岛素,B组予阿卡波糖加甘精胰岛素,C组予二甲双胍与阿卡波糖加甘精胰岛素治疗,随访12周。结果三组治疗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均低于治疗前治疗,A、B两组HbAlc部分达标,C组HbAlc全部达标(P〈0.05)。C组疗效优于A、B组,达标时间最短,日胰岛素用量最少。A、B组BMI无增加,C组BMI有所下降(P〉0.05)。三组低血糖发生率均〈11%,无严重低血糖事件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或/和阿卡波糖均能较好地控制血糖,对体质量影响小,低血糖发生率低,三药联合疗效优于二药联合,总体安全、有效、方便,是新诊断2型糖尿病理想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在二甲双胍基础上加用利拉鲁肽与西格列汀治疗2型糖尿病( T2DM)对血糖控制的疗效。方法将2012年11月-2014年1月收治的34例 T2DM 患者随机分为西格列汀组16例和利拉鲁肽组18例,西格列汀组给予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利拉鲁肽组给予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两组均治疗16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FBG)及餐后2 h血糖(2 h 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变化情况。结果治疗16周后两组 BMI、FBG 及2 h PBG、HbA1c 较治疗前均降低,且利拉鲁肽组 BMI 和 FBG 较西格列汀组明显降低(P〈0.05,P〈0.01)。两组均无低血糖发生,利拉鲁肽组发生胃肠道反应3例,西格列汀组发生1例,均自行缓解。结论西格列汀或利拉鲁肽联合盐酸二甲双胍均可有效降低糖尿病患者 BMI及血糖,但利拉鲁肽能更加明显的降低FBG及 BMI。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DPP-IV抑制剂联用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将某医院9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三组。对照组30例:单用二甲双胍治疗;治疗组A 30例:用磷酸西格列汀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治疗组B 30例:用利格列汀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疗程12周。比较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重指数(BMI)、空腹胰岛素(FIns)的变化。结果:治疗12周后对照组FBG、2hPG、HbA1c、BMI、FIns分别为:(7.6±1.8)mmol/L;(10.6±1.8)mmol/L;(7.3±1.7)%;(24.3±1.7) kg/㎡;(10.6±1.1)μU/mL。治疗组A分别为:(6.3±1.7)mmol/L;(8.8±1.8)mmol/L;(6.7±1.3)%;(23.4±1.0)kg/㎡;(11.7±1.1)μU/mL。治疗组B分别为:(6.5±1.4)mmol/L;(8.6±1.6)mmol/L;(6.5±1.4)%;(24.1±1.2)kg/㎡;(11.2±1.1)μU/mL。三组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治疗组A、B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DPP-IV抑制剂联用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比利拉鲁肽与格列美脲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门诊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84例,随机分配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给予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给予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治疗12周,观察两组糖化血红蛋白(lycated hemoglobin Alc,HbA1c)、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餐后2h血糖(2-hour post-prandial plasma glucose,PBG)、胰岛素敏感指数(insulin sensitivity index,ISI)、体重及低血糖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治疗后HbA1c、FPG、PBG均明显下降(P〈0.01),但两组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ISI均有改善(P〈0.01),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体重下降明显(P〈0.01),对照组体重稍增加(P〉0.05);低血糖发生率对照组高于观察组;观察组出现5例一过性的恶心不良反应,对照组出现0例。结论 利拉鲁肽治疗2型糖尿病与格列美脲疗效相当,但具有减轻体重及低血糖发生率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