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应用Robson分类法分析大连某妇幼保健专科医院“全面二孩”政策后产妇人群及剖宫产率变化特点,为降低不同特征产妇的剖宫产率提供依据。方法 以大连某妇幼保健专科医院2016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住院分娩的61 691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对初产妇和经产妇分别应用Robson分类法进行分组,运用卡方趋势检验分析不同特征产妇构成比、剖宫产构成比及剖宫产率变化趋势,寻找对总剖宫产率影响较大的产妇群体。结果 2016—2019年初产妇总剖宫产率为30.7%,初产妇剖宫产率呈上升趋势(P<0.05),Robson分类法下,初产妇人群剖宫产构成比占前3位依次是R2a组(初产妇单胎头位,足月,引产临产)、R2b组(初产妇单胎头位,足月,临产前剖宫产)、R6组(所有初产妇单胎臀位),其中R2a组、R9组(单胎横位或斜位的初产妇)四年间呈上升趋势,R10组(早产的初产妇)呈下降趋势(P<0.05);组内剖宫产率中R1组、R8组(双胎妊娠初产妇)呈上升趋势(P<0.05)。2016—2019年经产妇总剖宫产率为42.5%并呈下降趋势(P<0.05),Robson分类法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了更深入了解2015年上海城区二胎政策前的剖宫产现状,采用Robson分类系统形成与国际可比的剖宫产率及分类指标,为科学分类奠定基础。【方法】收集2015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在上海市城区6家医疗机构分娩的产妇病历记录,包括全部分娩结局为活产(分娩孕周≥28周或胎儿出生体质量>1 000 g)的产妇。依据Robson分类系统进行分类和汇总。【结果】2015年上海城区6家医疗机构总剖宫产率为44.49%。Robson分类分析发现,对总剖宫产率贡献前3位分别是第2组(单胎头位初产妇,孕周≥37周诱导临产或临产前剖宫产,占19.68%)、第5组(所有单胎头位经产妇,至少有一个子宫瘢痕,孕周≥37周,占10.74%)和第1组(单胎头位初产妇,孕周≥37周自然临产,占3.88%),该趋势见于三级综合性医院、三级专科医院和私立医院。二级综合性医院对总剖宫产率贡献前3位的分别是第5组、第1组和第2组。所有初产妇中第2组对总剖宫产率的贡献最大(27.37%);经产妇中第5组对总剖宫产率的贡献最大(38.25%)。【结论】上海部分城区用Robson分类分析的剖宫产率明显高于其他地区。初产妇和具有瘢痕子宫的经产妇是高剖宫产率的主要人群;二级综合性医院应以降低具有瘢痕子宫的经产妇剖宫产率为主,其他医疗机构以降低初产妇剖宫产率为主。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在剖宫产率分析中Robson十分类系统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2015年在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分娩的所有剖宫产病例,采用Robson十分类系统分别统计总剖宫产率各组剖宫产率及各组在总剖宫产率内的占比情况,同时分析各组剖宫产的指征。结果 2014年和2015年总剖宫产率分别为28.6%和31.8%,最常见的剖宫产指征为前次剖宫产史(2014年占19.9%,2015年占34.4%)。根据Robson十分类系统分组标准,2014年和2015年妊娠≥37周单胎头位、初产、引产或临产前剖宫产的2组产妇规模最大(47.1%vs.46.3%),其次是1组(妊娠≥37周单胎头位、初产、自然临产,26.6%vs.16.1%)和5组(妊娠≥37周单胎头位、前次剖宫产,5.2%vs.10.0%)。2014年和2015年剖宫产权重最高的是2组,分别为52.4%和43.2%;其次是5组和6组(所有臀位初产),5组的剖宫产权重增长最快,从2014年的18.0%升高至2015年的31.5%。结论 Robson十分类系统在剖宫产率分析中具有较好的可应用性,能够有助于针对特定组别产妇制定个体化治疗策略,从而降低剖宫产率并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上海市浦东新区最近十一年产妇剖宫产指征的变化。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式,收集2010年1月—2020年12月上海市浦东新区分娩产妇的临床资料,总分娩数89 251例,既往无剖宫产史的产妇77 511例,其中初产妇60 964例,经产妇16 547例。分别统计总剖宫产率、首次剖宫产率、初产妇和经产妇剖宫产率,根据不同年份剖宫产率和指征别剖宫产率,利用泊松回归模型计算剖宫产率年度变化百分比(APC)。结果 89 251例分娩资料显示,十一年来女性平均生育年龄从(26.7±4.3)岁上升到(29.2±4.5)岁,生育两孩以上比例从21.5%增加至44.1%;剖宫产率总体呈降低趋势(62.2%至56.9%,P<0.05),2015年为最低点,自2016年起有轻微上升,2018年后处于平台期;剖宫产指征中降低最快的是社会因素和产程异常,升高最快的是瘢痕子宫,母胎因素也有明显增加;2015—2018年剖宫产率上升期主要由于头盆不称和胎儿窘迫或发热的指征别剖宫产率明显增加,均为主观指征;该趋势在初产妇中更为明显。结论 两孩政策下,初产妇剖宫产率未见明显下降,生育年龄推迟是母胎因素...  相似文献   

5.
刘静静  戚广浩  李乐  温祁  李震 《实用预防医学》2022,29(12):1424-1427
目的 分析北京市通州区2013—2020年HIV感染者/AIDS病例晚发现情况,为制定通州区艾滋病病例早发现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在“艾滋病综合防治数据信息管理系统”中,筛选出2013—2020年新报告的现住址为通州区的HIV/AIDS病例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晚发现的影响因素。结果 2013—2020年通州区共报告HIV/AIDS病例1 799例,晚发现病例219例,晚发现比例为12.17%。不同特征的HIV/AIDS病例晚发现比例不同,且2013—2020年病例晚发现比例呈下降趋势。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25~<50岁年龄组病例(OR=1.967,95%CI:1.241~3.117)、≥50岁(OR=2.496,95%CI:1.334~4.673)、异性性途径传播(OR=1.554,95%CI:1.061~2.276)、干部职员(OR=1.863,95%CI:1.161~2.991)、样本来源于医疗机构就诊者(OR=1.495,95%CI:1.054~2.122)为晚发现的危险因素。结论 通州区应继续加大对重点人群的艾滋病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二孩剖宫产产后出血的影响因素及与宫内节育器(IUD)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连云港地区孕产保健系统2017年1月-2018年12月剖宫产分娩且符合纳入标准的二胎产妇4994例,其中产后出血量≥1000 ml 120例为病例组,按1:2完全随机抽取产后出血量<1000 ml的240例产妇为对照组,logistic回归分析产后出血的影响因素。结果:年龄(OR=7.228,95%CI 3.420~15.274)、流产史(OR=2.121,95%CI 1.198~3.755)、多胎妊娠(OR=1.923,95%CI 1.067~3.465)、巨大儿(OR=6.558,95%CI 3.608~11.92)、前置胎盘OR=4.300,95%CI 1.572~11.757)是产后出血的独立影响因素,使用IUD不是产后出血的独立影响因素(OR=7.608,95%CI 0.778~74.396)。结论:放置IUD对剖宫产产后出血没有影响,值得拟生育二胎妇女使用。控制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可以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无指征剖宫产、有指征产前和产时剖宫产的危险因素,为有针对性地降低剖宫产率提供线索。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取上海市两家三级医院2012年6月-2013年2月间的1 217例分娩,回顾性收集相关孕期与分娩信息。根据分娩方式分为阴道分娩、无指征剖宫产、有指征产前剖宫产和有指征产前剖宫产。针对3种不同的剖宫产类型,利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分别找出各自的危险因素并调整混杂因素。结果对于无指征剖宫产,初产妇的危险性是经产妇的1.85倍(OR=1.85,95%CI:1.21~2.83)。有指征产前剖宫产的危险因素有:孕前超重及肥胖者(OR=3.06,95%CI:1.62~5.77;OR=5.15,95%CI:1.99~13.32),孕期被动吸烟者(OR=1.78,95%CI:1.08~2.93),初产妇(OR=14.82,95%CI:8.08~27.19),婴儿出生体重〈2.5 kg或〉4 kg者(OR=5.62,95%CI:1.19~26.56;OR=13.44,95%CI:3.37~53.64),患妊娠期糖尿病(GDM)的产妇(OR=2.47,95%CI:1.17~5.22)。对于有指征产时剖宫产,母亲年龄偏大(OR=2.48,95%CI:1.07~5.72)及婴儿出生体重〉4 kg(OR=13.32,95%CI:3.37~52.63)者的危险性增加,初产妇(OR=0.14,95%CI:0.08~0.26)的危险性减小。结论降低无指征剖宫产率,需要加强对产妇尤其是初产妇的健康教育。应重视对孕产妇孕前孕期体重的干预与孕期血糖的控制,并且强调避免孕期被动吸烟的重要性,以降低有指征的产前与产时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产妇盆底功能状况及影响因素,为防治产妇盆底功能障碍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8—10月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分娩的产妇,收集其临床资料后进行42天常规妇科检查盆底功能状况,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产妇盆底功能障碍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产妇908例,盆底功能障碍200例,患病率为22.03%。年龄20~40岁,平均(36.03±2.39)岁。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36~40岁(OR=3.425,95%CI:1.812~6.774)、小学学历(OR=1.923,95%CI:1.222~3.027)、产次2 (OR=2.527,95%CI:1.006~6.348)、孕期增重15 kg(OR=4.296,95%CI:1.248~14.788)、有盆腔手术史(OR=2.079,95%CI:1.080~4.002)、有孕期合并症(OR=2.592, 95%CI:1.170~5.744)、剖宫产(OR=4.982, 95%CI:2.751~9.023)、第二产程延长(OR=3.400, 95%CI:1.398~8.268)、新生儿体重4 kg (OR=2.269,95%CI:1.120~4.600)是产妇盆底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大专及以上学历(OR=0.723,95%CI:0.566~0.924)是保护因素(P0.05)。结论低学历、高龄、产次2、孕期增重15 kg、盆腔手术史、孕期合并症、剖宫产、第二产程延长、新生儿体重4 kg是产妇盆底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影响选择剖宫产的相关因素,为剖宫产率的合理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收集山东省某三甲医院妇产科的503名孕产妇的分娩资料(2015年10月至2016年12月)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导致剖宫产的主要因素。结果总剖宫产率为39.56%。导致剖宫产的因素主要有孕产妇年龄(OR=1.21,95%CI:1.10~1.34)、瘢痕子宫(OR=195.14,95%CI:28.27~2482.47)、妊娠高血压(OR=3.89,95%CI:1.35~11.53)、子宫肌瘤(OR=7.38,95%CI:1.01~73.76)、宫内窘迫(OR=107.23,95%CI:17.36~2193.64)、巨大儿(OR=8.21,95%CI:2.88~24.63)、胎儿胎位异常(P0.01)及社会因素(P0.01)等。结论合理控制剖宫产指征,消除产妇对自然分娩的顾虑,可以有效地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医院剖宫产率变化和收治产妇的人群特征,为妇幼卫生政策和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2010年10月1日至2016年9月30日住院分娩的12 041名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应用Robson分类系统分析各组产妇的剖宫产率变化,以及其与二孩政策、出生婴儿性别比之间的关系。结果 近6年医院总剖宫产率从66.9%降低至44.2%,其中单胎头位足月妊娠初产妇(R1+R2)降低至32.1%,经产妇无子宫疤痕者(R3+R4)降低至14.2%,早产者降低至22.9%,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自然分娩组(R1、R3)、疤痕子宫再妊娠组(R5)、双胎妊娠组(R8)产妇构成比呈上升趋势,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医院年度总出生婴儿男女性别比是110~128:100,R1组女婴多且比例稳定,R10组(早产)和经产妇组(R4、R5)男婴比例高,但R4组2015、2016年度男婴下降明显。结论 单胎头位初产妇、无子宫疤痕经产妇和早产者是医院降低剖宫产率的重点监测人群,疤痕子宫再妊娠、臀位、双胎妊娠者的剖宫产率及构成比变化存在不确定性,应用Robson分类法可提高剖宫产率监测数据的可比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描述河北省某市剖宫产的情况及其时间趋势,分析剖宫产的影响因素,为合理降低剖宫产率提供依据.方法 调取河北省某县级市卫生统计信息网络直报系统中2015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15~49周岁育龄产妇住院分娩的病案首页数据12507份,剔除重复、死产、死胎等病例1043份,共11464份病例纳入本研究.应用修正版R...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CSP)保守治疗失败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病例组为53例CSP保守治疗失败的患者,对照组为115例CSP保守治疗成功的患者,用剖宫产瘢痕妊娠调查表对研究对象进行调查资料收集.结果 单因素分析发现:剖宫产次数、前次剖宫产距此次妊娠的间隔时间>5年、停经天数、超声分型、孕囊或包块大小是CSP保守治疗失败的相关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6.544、2.284、2.494、8.432、1.376,均P<0.05),前次剖宫产距此次妊娠的间隔时间(2年≤时间≤5年)、术前血β-hCG值是保护因素(OR值分别为0.199、0.550,均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剖宫产次数、超声分型均是CSP保守治疗失败的相关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6.323、8.390,95%CI=2.260~20.124、3.144~12.947),前次剖宫产距此次妊娠的间隔时间(2年≤时间≤5年)、术前血β-hCG值越高均是保护因素(OR值分别为0.200、0.555,95%CI=0.058~0.234、0.313~0.657).结论 严格把握剖宫产指征,加强超声诊断,定期监测血β-hCG值、再孕与剖宫产时间间隔合理,可以减低CSP保守治疗的失败率,保障育龄女性的健康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分析剖宫产率居高不下及剖宫产主要手术指征顺位变化的原因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探讨降低剖宫产率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市通州区新华医院2010年至2014年住院分娩44 610例产妇的临床资料,统计5年间剖宫产率及手术指征顺位变化情况。结果 5年间剖宫产率分别是54.47%、52.33%、47.74%、46.67%、48.40%,5年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x^2=1.038,P>0.05);前5位剖宫产手术指征顺位发生了变化,前次术后子宫瘢痕逐渐上升成为手术指征第1位,无指征剖宫产构成比总体呈下降趋势。结论围生期对产妇进行健康的产前教育,严格掌握剖宫产手术指征,提高医务人员的助产水平是降低剖宫产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北京市通州区孕早期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临床甲减)的流行现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14年1月1日 - 2017年12月31日于通州区妇幼保健院产检的27 100例单胎妊娠妇女的社会人口学特征、既往史、家族史及本次妊娠情况等资料,分析孕妇妊娠早期临床甲减的流行现况,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探讨影响临床甲减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2014 - 2017年通州区产检妇女妊娠早期临床甲减的患病率为1.52%(411/27 100)。单因素分析显示,糖尿病家族史者、自然流产史者、无剖宫产史者、以及初产妇的妊娠早期临床甲减患病率较高(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自然流产史(OR = 1.499,95% CI:1.049~2.142)、糖尿病家族史(OR = 2.542,95% CI:1.544~4.186)是妊娠早期临床甲减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北京市通州区妊娠早期临床甲减患病情况不应忽视。自然流产史及糖尿病家族史与孕早期临床甲减有关联,未来可加强妊娠早期临床甲减的高危人群的关注,促进临床甲减的防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调查北京市通州区妇女妊娠期孕期睡眠质量及相关影响因素,为当地妇女孕期睡眠障碍的预防,促进母婴健康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对2019年12月1日至2020年1月31日期间通州区妇幼保健院门诊产检的单胎孕妇开展问卷调查,基于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收集孕期睡眠情况等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睡眠的相关因素。 结果 被调查1889例孕妇睡眠障碍检出率为16.1%,其中孕早、中、晚期检出率分别为14.4%、11.9%和20.2%。多因素分析发现,被动吸烟(OR=3.61,95%CI:1.84~7.09)、年龄<35岁(OR=1.65,95%CI:1.08~2.53)、居住在城市(OR=1.38,95%CI:1.06~1.80)、早产儿分娩史(OR=3.18,95%CI:1.41~7.17)、自然流产史(OR=2.01,95%CI:1.26~3.20)、人工流产史(OR=1.50,95%CI:1.08~2.0)、孕早期(OR=1.08,95%CI:0.74~1.56)、孕晚期(OR=1.94,95%CI:1.40~2.70)、自我认为健康状况不佳(OR=6.30,95%CI:2.25~17.63)、接触放射线(OR=2.29,95%CI:1.38~3.79)与孕期睡眠障碍有关(均P<0.05)。 结论 北京市通州区妇女孕期睡眠质量不应忽视,尤其是孕早期和孕晚期。被动吸烟、不良生育史、接触放射线等因素与睡眠不佳有关。应加强对睡眠问题高风险人群的早期识别,提高睡眠质量,保障母婴健康。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孕中期妇女不同类型和强度的身体活动对剖宫产的影响。   方法   以中国孕产妇队列研究协和项目中的672名孕妇为研究对象, 采用孕期身体活动问卷(pregnancy physical activity questionnaire, PPAQ)调查孕中期妇女身体活动情况, 随访获得研究对象的分娩方式。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273名孕妇(40.63%)的分娩方式为剖宫产。调整年龄、孕前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产史等因素后, 相比于不参加运动锻炼的孕妇, 运动锻炼较高水平的孕妇剖宫产发生风险较低(OR=0.564, 95% CI:0.338~0.941);相对于参加低水平中重度身体活动的孕妇, 参与较高水平中重度身体活动的孕妇剖宫产发生风险较低(OR=0.652, 95% CI:0.437~0.972)。   结论   运动锻炼和中重度身体活动是剖宫产的保护因素, 应进一步加强孕期运动的健康教育, 鼓励孕妇在孕期进行适宜的身体活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妊娠妇女产前对分娩安全性的认知和态度等因素对其分娩方式选择的影响。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在某妇幼保健院住院待产的妊娠妇女进行现场调查。待产妇分娩后,根据其分娩方式将参与调查的产妇分为剖宫产组和阴道分娩组,再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两组妊娠妇女对分娩认知和态度之间的差异。结果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具有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妊娠妇女(OR :3?22,95%CI :1?52~6?79)、产前倾向于剖宫产或无明显倾向的妊娠妇女(OR :9?54,95%CI :4?09~22?25)、认为剖宫产更安全的妊娠妇女(OR :3?73,95%CI :1?65~8?41)最后采用剖宫产分娩的可能性显著升高。结论产妇产前对分娩的认知和对不同分娩方式的选择意向会影响产妇最终分娩方式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影响高龄孕妇剖宫产选择的因素。方法采用一般调查问卷、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131名孕晚期高龄初产孕妇进行因素调查,并追踪孕妇的分娩方式,比较剖宫产组与非剖宫产组在孕晚期各因素的差异。结果①131名高龄孕妇剖宫产率为70.2%,北京除西城外的其他城区产妇为77.5%,外地产妇为66.2%,北京西城区为69.2%,北京农村为75.0%(P〉0.05);②高龄孕妇孕晚期的心理状态较好,心理各项指标大部分小于常模(P〈0.05);③单因素分析显示,学历和焦虑心理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多因素分析显示,焦虑、人际敏感是孕晚期高龄孕妇选择剖宫产的预测因素。结论和生理、社会因素相比,高龄孕妇孕晚期的心理状态更影响其后期剖宫产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北京地区剖宫产率,探讨剖宫产的相关因素。方法:抽取北京地区7个区县的9家医院,回顾性调查2009年1~9月期间在医院分娩的2 308例产妇的分娩信息,并对4家医院的24例住院产妇和12位产科医生进行定性小组访谈。结果:①2009年北京地区医院的剖宫产率为51.1%,三级医院高于一、二级医院(55.0%∶48.9%)。②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危妊娠、具有本市户籍、分娩巨大儿者,其剖宫产的可能性大;与25岁组相比,34岁组、25~34岁组剖宫产的可能性增高。③小组访谈结果显示,剖宫产率偏高的原因包括医学因素和社会因素。结论:北京地区剖宫产率偏高,社会因素为主要因素之一;应从多方面着手,降低社会因素的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