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度普利尤单抗(Dupilumab)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生物制剂,该药已于2017年在欧美市场上市,其临床上已被批用于治疗中重度特应性皮炎和哮喘。Dupilumab是一种针对IL-4α受体的单克隆抗体,可抑制IL-4和IL-13信号传导,而IL-4和IL-13在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 AD)的2型炎症中起核心作用,因此Dupilumab对AD有显著的治疗效果,但国外文献中有关其药物不良反应的报道亦逐渐增多,国内关于Dupilumab的临床应用的研究较少,尤其是不良反应,基于此,笔者通过检索国外有关真实世界中Dupilumab不良反应的相关报道进行综述,提高国内医生对其不良反应的认识,为将来的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度普利尤单抗治疗中重度特应性皮炎的长期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4—11月收治的60例中重度特应性皮炎患者为观察对象,给予度普利尤单抗治疗。首次治疗时600mg皮下注射,之后每2周300mg皮下注射,距首次注射16周后调整为每4周300mg皮下注射,持续到患者治疗的第36周。比较患者首次注射与第4、8、16、24、36周注射后的研究者整体评分(IGA)、湿疹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EASI)、瘙痒数字评价量表(NRS)、皮肤生活质量指数(DLQI)、源自患者的湿疹评价(POEM)评分和医院焦虑和抑郁量表(HADS)评分,测定患者IgE与IL-2、IL-4与IL-5水平,并比较治疗过程中对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36周,患者IGA、EASI、NRS、DLQI、POEM和HADS呈现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lgE与IL-4与IL-5水平呈下降趋势,IL-2呈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3例结膜炎症状,未出现其他与药物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度普利尤单抗治疗中重度特应性皮炎具有较好的长期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度普利尤单抗治疗难治性特应性皮炎(AD)的疗效,为该类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例难治性重度AD患者应用度普利尤单抗治疗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结合相关文献复习,分析度普利尤单抗治疗难治性AD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患者1,女性,30岁,双手背见密集充实丘疹,似皮肤淀粉样变改变,四肢及躯干散在红斑、丘疹伴瘙痒25年,并发过敏性鼻炎5年,诊断为成人重度AD,应用度普利尤单抗治疗16周后停药,皮损完全消退,随访至今未复发,过敏性鼻炎症状明显缓解,无须应用口服药。患者2,女性,59岁,全身暗红斑、丘疹和结节伴瘙痒10余年,曾多次住院治疗,既往应用环孢素、沙利度胺和激素治疗,效果不佳,诊断为成人重度AD,应用度普利尤至今,皮损基本消退。结论:度普利尤单抗对难治性AD有良好疗效且安全,患者生活质量改善,AD并发其他2型炎症驱动的过敏性疾病症状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度普利尤单克隆抗体(单抗)治疗儿童中重度特应性皮炎(AD)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纳入2021年4月—2022年10月在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儿科哮喘和过敏专病门诊接受度普利尤单抗治疗16周的中重度AD患儿17例。比较治疗前后各项AD相关临床评估量表及过敏性共病临床指标、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EOS)、血清总IgE(T-IgE)水平的变化,评估治疗期间达到湿疹面积及严重程度指数从基线到16周降低≥50%(EASI50)和湿疹面积及严重程度指数从基线到16周降低≥90%(EASI90)的患儿比例及研究者整体评估(IGA)评分达到0或1(皮疹清除或几乎清除)的比例,观察治疗期间不良反应与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与基线相比,AD相关评估量表在度普利尤单抗首次注射后2周即出现显著下降(均P<0.01);治疗8周后,达到EASI50、EASI90(及IGA评分达到0或1的患者比例即明显增加。度普利尤单抗治疗16周后,患者EOS水平总体较基线上升,5例患者血清T-IgE水平较基线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合并哮喘或过敏性鼻炎(AR)患儿的儿童哮喘控制测试/哮喘控制测试(C-ACT/ACT)、哮喘控制问卷(ACQ)、鼻炎视觉模拟(VAS)评分均得到显著改善,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水平及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剂量均较基线显著下降,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较基线上升(均P<0.05)。合并食物过敏患儿2例,既往食用过敏食物诱发AD皮疹及瘙痒加重的症状得到改善。治疗期间3例出现结膜炎。结论:度普利尤单抗治疗可以显著改善中重度AD儿童及其过敏性共病临床症状,降低FeNO水平及ICS剂量,改善肺功能,并可能降低血清T-IgE水平。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少,主要表现为轻中度结膜炎,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他克莫司联合度普利尤单抗治疗中重度特应性皮炎(AD)的效果。方法 前瞻性选取2018年2月—2023年2月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02例中重度A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度普利尤单抗,研究组给予他克莫司联合度普利尤单抗治疗,持续治疗3个月观察效果。对比两组皮损、瘙痒、临床疗效、炎症相关因子、嗜酸性粒细胞(EOS)、免疫球蛋白E(IgE)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研究组治疗前后湿疹面积及严重程度指数评分、特应性皮炎积分指数评分的差值均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的VAS评分比较,结果 ①不同时间点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12.658,P =0.000);②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10.457,P =0.000),研究组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③两组VAS评分变化趋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8.967,P =0.000)。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治疗前后的白细胞介素-4、白细胞介素-25、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γ干扰素的差值均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治疗前后EOS、IgE的差值均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他克莫司联合度普利尤单抗治疗中重度AD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症状及炎症相关因子合成,降低EOS、IgE水平,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度普利尤单抗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中重度特应性皮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29例成人中重度特应性皮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4例和对照组15例,观察组给予度普利尤单抗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对照组单用度普利尤单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后第16周,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平均EASI值变化百分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随着疗程的延长,观察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均有2例患者发生结膜炎。结论 度普利尤单抗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中重度特应性皮炎较单用度普利尤单抗疗效更佳,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淋巴免疫治疗对特应性皮炎儿童患者皮肤屏障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14年1 月-2015 年1 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收治的100 例特应性皮炎儿童患者,按随机数字表 法将入选者分为皮下注射组(50 例)和淋巴注射组(50 例),均进行屋尘螨过敏原制剂注射,皮下注射组实施 上臂肘部正中的皮下注射,淋巴注射组则实施腹股沟处的淋巴结注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皮肤屏障 功能、免疫功能及不良反应等。结果 治疗后16 和20 周,淋巴注射组患者特应性皮炎评分(SCORAD)低 于皮下注射组(P <0.05),治疗后68 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完成后,皮下注射和淋巴注射组患者 用药评分均低于各组治疗前(P <0.05),但治疗后两组间用药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 者血清屋尘螨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sIgE)低于治疗前(P <0.05),特异性免疫球蛋白G4(sIgG4)高于治疗前(P < 0.05),而治疗后两组间sIgE 与sIgG4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的皮损区和非皮损区经表皮水 分丢失量(TEWL)下降,且淋巴注射组下降幅度大于皮下注射组(P <0.05)。皮下注射组CD4+、CD4+/CD8+、 自然杀伤细胞(NK)低于淋巴注射组,CD8+、B 细胞高于淋巴注射组(P <0.05)。此外,淋巴注射组患者的不 良反应发生率低于皮下注射组。结论 淋巴免疫治疗缩短了常规特应性皮炎的疗程,减少了注射剂量和次数,增 强了皮肤屏障功能,改善免疫力,降低全身不良反应发生率,显效快,安全性高,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健脾养血祛风法治疗特应性皮炎的临床疗效及对皮肤屏障功能的修复作用.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服用健脾养血祛风法中药,对照组口服氯雷他定片.测定患者治疗前后的经皮水份丢失量皮肤油脂、皮肤弹性.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总有效率46.67%,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TEWL、皮肤油脂、皮肤弹性的降低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健脾养血祛风法治疗特应性性皮炎具有明显的临床疗效和修复皮肤屏障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是一种以瘙痒和皮损渗液或干燥为主要表现的皮肤科常见病。该疾病发病机制复杂,免疫系统失衡和表皮屏障受损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紧密连接(tight junction,TJ) 作为皮肤屏障中的重要调节分子,与其他各因素相互影响,促进着AD的发生、发展。本文将从紧密连接蛋白的结构及功能、紧密连接在AD中的病理表现、紧密连接失调在A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靶向治疗等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0.
药疹是药物通过口服、外用和注射等途径进入人体,引起皮肤、黏膜的过敏反应,严重者可累及其他系统,常规治疗以糖皮质激素为主。度普利尤单抗常用于特应性皮炎的治疗,与糖皮质激素联合治疗药疹少见。本文报道1例度普利尤单抗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药疹的病例,分析探讨该病安全、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雷公藤多甙片治疗异位性皮炎的有效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将入选的异位性皮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予雷公藤多甙片口服)和对照组30例(予开瑞坦片口服),连续口服4周。并通过实验室检测周围血嗜酸粒细胞绝对计数(absolute eosinophil count,AEC)、血清总IgE水平(BA-ELISA方法)、二硝基氯苯(DNCB)以及白细胞介素2(IL-2)。结果:(1)两组治疗4周后临床症状积分比较: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2)两组治疗4周后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3)两组随访3个月后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4)两组治疗前、后实验结果比较:AEC、血清IgE水平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降低,DNCB检测的阳性率和IL-2活性治疗组较对照组有显著提高(P<0.01)。结论:雷公藤多甙片可有效治疗异位性皮炎。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7):179-182
目的探讨微信平台在门诊轻中度特应性皮炎(AD)延续性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来自铜陵市阳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铜陵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皮肤科门诊的AD患儿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在首诊后分别以建立微信群和电话随访等方式进行延续性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均持续6个月。在首诊及随访6个月时,应用AD评分指数(SCORAD)、儿童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问卷(CDLQI)、皮炎家庭影响调查表(DFI)对患儿和家长分别进行评分或调查。结果在首诊时,两组SCORAD、CDLQI、DF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观察组SCORAD、CDLQI、DFI评分分别为(10.38±2.10)分、(7.68±1.40)分、(5.08±1.12)分,对照组为(12.84±2.86)分、(9.46±2.05)分、(6.00±1.36)分,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微信平台对门诊AD患儿进行延续性护理,更有利于控制病情,提高患儿及家庭生活质量,增加幸福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特异性免疫治疗对特应性皮炎患者血清白介素-4的影响.方法 在符合特应性皮炎诊断的43例患者进行气传变应原皮内试验及外周血嗜酸粒细胞(EOS)、血清总IgE(TIgE)、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检测,对血清IL-4高于正常且皮试结果(++)及以上的31例患者进行皮下注射特异性免疫治疗,并于特异性免疫治疗后1年及2年后再进行血清IL-4检测,对患者在治疗前后及不同治疗阶段血清IL-4值进行比较.结果 AD患者在特异性免疫治疗前表现为血清高IL-4值(429.19±79.04)pg/L,经过1~2年的特异性免疫治疗后IL-4水平分别降低为(167.09±52.90)pg/L和(101.46±44.15)pg/L.治疗前、治疗1年后与2年后IL-4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54.32和F=454.23,P均<0.01)结论 特异性免疫治疗可降低AD患者血清IL-4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腹腔注射雷西莫特对小鼠特应性皮炎模型的治疗效果并探究其治疗机制。方法 选取3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治疗组。模型组及治疗组用卡泊三醇搽剂诱导特应性皮炎模型,同时模型组每天腹腔注射200μlPBS溶液,治疗组每天腹腔注射50nmol的雷西莫特(溶于200μlPBS溶液中),空白组不给予任何处理。第15天观察各组小鼠耳部皮损红斑、肿胀及鳞屑情况;测量小鼠耳厚度;HE染色及甲苯胺蓝染色观察皮损炎细胞浸润情况;ELISA检测小鼠血清IgE、IL-4、IL-13水平;RT-PCR检测皮损组织TSLP、IFN-γ mRNA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小鼠相比,治疗组小鼠耳部皮损红斑、鳞屑、肿胀程度及炎细胞浸润情况均有明显好转,血清IgE、IL-4、IL-13水平降低,皮损组织TSLP mRNA相对表达量两组无明显差别,IFN-γ mRNA表达量增加。结论 腹腔注射雷西莫特可改善小鼠特应性皮炎模型的症状,其机制可能与调节Th1/Th2免疫反应,影响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邬氏清热消脂方对面部脂溢性皮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2020-2021年度在我科面部皮肤病专病门诊就诊的80例面部脂溢性皮炎患者采用随机数表分类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予邬氏清热消脂方煎服联合常规治疗方案治疗,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方案;分别在治疗前和3疗程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进行临床症状评分以评价疗效,运用皮肤生理功能测试仪检测皮肤经皮水分丢失量(TEWL)和皮肤油脂含量。结果 经过系统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较发现: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EWL及皮肤油脂含量较对照组均有明显下降,经统计学处理分析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邬氏清热消脂方可以明显改善面部脂溢性皮炎的临床症状,其可能的机制是通过改善患者皮肤屏障功能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6.
伊曲康唑治疗特应性皮炎的疗效及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伊曲康唑治疗特应性皮炎(AD)的疗效及机制。方法将23例AD患者分为治疗组(15例)和对照组(8例),分别给予伊曲康唑和氯雷他定,疗程为15 d。检测治疗前、后白介素(IL)-4、IL-5、IL-13、IL-2、IL-12、γ干扰素(INF-γ)、血清总IgE、外周血嗜酸细胞绝对计数(EOS)并进行临床评分。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的细胞内和血清IL-5、IL-4、IL-13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值均<0.05),而细胞内IL-12、IFN-γ较治疗前略有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治疗组治疗后总IgE、EOS、临床症状评分也显著低于治疗前(P值均<0.001)。而对照组治疗前、后细胞内IL-4、IL-5、IL-13、IL-2、IL-12、IFN-γ及血清IL-4、IL-5、IL-13、EOS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但总IgE、临床症状积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值均<0.05)。结论伊曲康唑治疗AD有效,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辅助性T细胞(Th)2型细胞因子、提高Th1型细胞因子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儿童特应性皮炎的干预治疗效果,为提高特应性皮炎的疗效提供依据。方法将91例特应性皮炎患儿随机分2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实验组给予连续性健康教育干预,对照组不干预,追踪2年,然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1)2岁年龄段实验组总有效率为57.1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3岁年龄段实验组总有效率为83.78%,对照组总有效率58.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2岁和3岁年龄段实验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连续性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儿童特应性皮炎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