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对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合并外踝撕脱性骨折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选取68例的进行研究,按首次扭伤到治疗前时间把患者分为A、B、C3组,对所有患者进行Brostr m修复术,清除骨块。结果手术后24周AOFAS评分结果与手术前AOFAS评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合并外踝撕脱性骨患者使用X线以及MRI能提高临床诊断效率,尽早进行手术治疗,能够显著提升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电针促进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患者,对患者的运动功能康复情况进行研究分析。方法在2018年2月~2020年2月期间重庆万盛经开区人民医院共收治了80例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患者,对患者进行随机抽签分组,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对两组患者的VAS评分、活动评分、以及治疗总有效率进行比较,从而评价电针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与活动评分均优于观察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患者通过电针治疗,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得到明显的提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伤科黄水联合弹性固定治疗急性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急性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伤后24 h内冰敷、制动休息、抬高患肢、口服洛索洛芬钠片等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其基础上给予伤科黄水外敷联合弹性固定治疗。两者疗程均为7 d。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视觉模拟量表(VAS)疼痛评分、AOFAS评分、疼痛积分、压痛积分、肿胀积分、瘀斑积分、功能障碍积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以及白细胞介素-10(IL-10)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AS疼痛评分、AOFAS评分、疼痛积分、压痛积分、肿胀积分、瘀斑积分、功能障碍积分、TNF-α含量、IL-6含量以及IL-10含量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伤科黄水联合弹性固定治疗急性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能减轻疼痛症状,恢复踝关节功能,降低炎性因子含量,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临床护理对踝关节微创外侧韧带重建术后患者的临床应用特点。方法从2018年10月—2019年5月到该院诊治的踝关节外侧韧带扭伤患者中随机抽取88例,实施临床护理方案,比较护理前后踝关节损伤患者的AOFAS和VAS评分、总满意度情况。结果踝关节损伤经过护理干预后AOFAS评分和总满意度高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低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532,P<0.05)。结论临床护理可以有效提高踝关节外侧韧带扭伤患者术后AOFAS评分和降低VAS评分,患者满意度显著升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摇拔戳手法治疗急性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的疗效。方法:选取急性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患者66例,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3例;终末纳入结果统计患者共62例,其中治疗组32例,对照组30例。62例患者中男20例,女42例。治疗组男9例,女23例;对照组男11例,女19例。所有患者均为单侧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左侧34例,右侧28例。Ⅰ级韧带损伤34例,Ⅱ级韧带损伤28例。治疗组采用清宫正骨摇拔戳手法治疗,对照组按RICE(休息、冰敷、加压、抬高患肢)原则治疗,对比观察一个疗程结束时及伤后6个月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差异,以及肌骨超声影像检查距腓前韧带愈合情况及连续性。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其疼痛评分均有所降低,在一个疗程结束时,治疗组VAS评分为2.37±1.58,对照组为4.01±2.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在疗程结束时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治疗组评分为92.15±15.34,对照组评分为80.43±22.67,两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微创踝关节融合术治疗创伤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方法将2016年2月—2017年12月该院收治的创伤性关节炎患者共计68例,采用随机分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采用关节镜下微创踝关融合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开放式踝关节融合术治疗,定期随访并记录数据,对比治疗有效率、术后疼痛情况(国际通用VAS视觉模拟分析法)、踝-后足评分(AFOAS)以及骨性融合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4.12%高于对照组75.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VAS评分为(3.75±1.65)分低于对照组(5.64±2.3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AOF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AOFAS评分高于对照组,治疗1年后两组AOF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骨性融合率为88.24%高于对照组58.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微创踝关节融合术治疗创伤性关节炎效果显著,需要根据患者情况,采取适合的手术方法,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距腓前韧带解剖重建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重庆市长寿区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行保守治疗无效的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的形式将6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经改良过的brostrom方法缝合修复,观察组取自体半腱肌腱采用距腓前韧带双束解剖重建治疗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疗效。结果:经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患者踝关节内翻、距骨前移和倾斜改善方面的疗效远远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说明重建稳定性明显优于修复稳定性。观察组踝–后足评分量表(AOFAS)评分中的地面步行、稳定性评分以及最大步行距离与对照组相比要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2年,观察组主观评级优良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半腱肌腱采用距腓前韧带双束解剖重建应用于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患者临床治疗中,能够对患者踝关节外侧稳定性的恢复产生积极的影响,且术后并发症几率下降,临床应用价值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理筋渗透法治疗急性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6例急性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33例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33例给予理筋渗透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Kofoed踝关节评分.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3.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8%,两组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第3天、第5天和第10天,治疗组Kofoed踝关节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理筋渗透疗法治疗急性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疗效显著,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可吸收锚钉结合改良Brostrm法单纯修复距腓前韧带,在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2017年10月该院收治的28例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所有患者均行改良Brostrm联合可吸收锚钉法单纯修复距腓前韧带,应用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系统对所有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进行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随访1年,VAS评分由术前的(5.93±4.75)分降至术后的(1.84±1.25),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由术前的(40.63±4.75)分,升至术后的(90.25±1.28)分,术后踝关节功能评分较术前有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吸收锚钉结合改良Brostrm法单纯修复距腓前韧带,治疗慢性踝关节功能不稳具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伤科Ⅰ号敷药治疗急性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55例急性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患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使用伤科Ⅰ号外敷,对照组使用扶他林外涂,疗程均为7 d,比较2组治疗后Povacz踝关节外侧副韧带疗效评分变化,疼痛、肿胀缓解时间差异及患者治疗后疗效差异。结果 2组在治疗后3 d、7 d、2周、4周Po-vacz踝关节外侧副韧带疗效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而在治疗后第1天、8周Povacz踝关节外侧副韧带疗效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2组疼痛及肿胀缓解时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2组患者治疗后实验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与扶他林相比较,伤科Ⅰ号敷药治疗急性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近期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1.
苏攀 《光明中医》2016,(12):1740-1742
目的探讨关节镜清理术联合中药外洗治疗创伤性踝关节炎的疗效。方法收集2010年6月—2014年8月在我院骨科住院治疗的踝关节骨折术后TAA患者60例。按抽签法将患者分为联合组和单纯关节镜组,每组30例。单纯关节镜组仅用关节镜清理术治疗,联合组在使用关节镜清理术后用中药外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美国足踝外科(AOFAS)踝-后足评分及临床疗效情况。结果治疗后联合组AOFAS评分明显高于单纯关节镜组(P0.05)。联合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清理术联合中药外洗可有效提高TAA患者的AOFAS评分,促进其踝关节功能改善,提高总体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理筋渗透法治疗急性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1月到2013年6月收治的500例急性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0例.对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对观察组给予理筋渗透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Kofoed踝关节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160例、好转70例、无效20例,成功率为92%;对照组治疗有效60例、好转120例、无效70例,成功率为7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后3、5、10天,观察组Kofoed踝关节评分都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在临床应用,理筋渗透法治疗急性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的成功率更高,踝关节功能恢复效果更好,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五步正踝法配合正骨散外敷治疗急性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急性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患者2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给予五步正踝法配合正骨散外敷治疗,对照组给予正骨散外敷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肿胀消退情况以及Kofoed评分情况,并评价疗效。结果:治疗2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00%(97/100),对照组为89.00%(89/100),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00%(100/100),对照组为96.00%(96/100),2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五步正踝法配合正骨散外敷可消肿止痛,改善急性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加味玄黄膏外敷配合早期功能锻炼治疗急性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气滞血瘀证)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12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各60例,观察组给予加味玄黄膏、冷敷、支具固定配合功能锻炼治疗,对照组给予冷敷、支具固定配合功能锻炼治疗。采用踝关节Kofoed评分分别于治疗后3 d、7 d、2周及4周进行记录,4周后行超声辅助检查并评价疗效。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超声检查后外侧副韧带损伤修复有效率98.33%高于对照组的91.67%(P 0.05)。两组Ⅰ、Ⅱ度患者治疗前Kofoed评分比较差别均不大(均P 0.05)。治疗后两组Ⅰ、Ⅱ度患者Kofoed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改善(均P 0.05)。观察组Ⅰ、Ⅱ度患者Kofoed评分于治疗3 d、7 d、2周及4周后均优于对照组(均P 0.05)。两组Ⅰ、Ⅱ度损伤患者踝关节Kofoed评分逐渐升高。观察组患者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治疗3 d、7 d、2周及4周后均较对照组均改善(均P 0.05)。结论加味玄黄膏外敷配合冷敷及功能锻炼治疗急性踝外侧副韧带损伤(气滞血瘀证)可有效改善疼痛,消除肿胀,其疗效优于传统冷敷及功能锻炼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药熏洗治疗马蹄足术后踝关节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已经行手术治疗的马蹄足患者193例(269足)随机分为治疗组101例(132足)及对照组例92例(137足)。外固定去除后治疗组采用中药熏洗配合关节功能锻炼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关节功能锻炼治疗。观察比较2组综合疗效、踝关节活动范围、VAS评分及AOFAS评分。结果:优良率治疗组为90.9%,对照组为70.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行三关节融合术的患者踝关节活动范围、VAS评分及AOFAS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未行三关节融合术患者踝关节活动范围、VAS评分、AOFAS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VAS评分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熏洗治疗马蹄足术后踝关节功能障碍有较好疗效,尤其是行三关节融合术的患者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复元活血汤联合弃杖膏外敷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采取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门诊治疗的60例踝关节扭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行弹力绷带8字固定,对照组患者加压包扎治疗并给予内服复元活血汤治疗,在受损初期(24h内)常规采用冰敷,观察组内服复元活血汤联合弃杖膏外敷。两组患者治疗疗程均为2周。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踝与后足评分量表(AOFAS)、踝关节扭伤疗效分级评定标准等,对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周、治疗后2周进行比较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前两组间踝关节损伤、VAS评分及AOF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1周,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AOFA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至治疗后第2周,观察组VAS评分及AOF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元活血汤联合弃杖膏外敷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效果显著,有助于及时减轻患者疼痛及促进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短缩缝合止点重建与同种异体肌腱移植重建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CAI)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了2015年6月至2017年12月在本科就诊住院的CAI患者35例,男性20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为26.1岁(16~47岁).其中17例行短缩缝合止点重建术治疗,18例行同种异体半腱肌重建受损踝关节外侧副韧带。两组术中均使用踝关节镜探查处理距骨骨软骨损伤。分别于术前、术后6周、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对患者进行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踝与后足功能评分及Tegner运动水平评分,踝关节内翻应力位X线片测量距骨倾斜角并记录。记录患足术后疼痛、肿胀、再次扭伤情况,内翻应力试验及前抽屉试验检查。结果: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无脱落病例。所有切口均一期愈合,无切口液化感染等并发症。术后踝关节前抽屉试验均转为阴性。两组患者术后AOFAS评分及Tegner评分、距骨倾斜角变化均较术前明显改善,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短缩缝合止点重建与同种异体肌腱移植重建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均能够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中药外敷联合运动康复治疗踝关节急性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3月在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骨科门诊就诊的踝关节急性损伤患者78例,根据就诊次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9例。治疗组给予中药药膏外敷联合踝关节运动康复治疗,对照组给予石膏托固定、早期冰敷、加压包扎、抬高患肢作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周后、治疗1月后的VAS疼痛评分、AOFAS踝-后足评分、踝关节肿胀消退率。结果①VAS疼痛评分:治疗1周后,治疗组VAS疼痛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月后,两组患者VAS评分无明显差异,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AOFAS踝-后足评分:治疗1周后及治疗1月后,治疗组AOFAS踝-后足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踝关节肿胀消退率:治疗1周后,对照组踝关节肿胀消退率高于治疗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1月后,两组的踝关节肿胀消退率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外敷联合运动康复治疗踝关节急性损伤,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改良Bromstr?m术联合骨软骨移植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合并骨软骨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本院采用改良Bromstr?m术解剖重建踝关节外侧副韧带联合自体骨软骨移植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合并骨软骨损伤患者25例。其中男15例,女10例;右踝16例,左踝9例;平均年龄30.5岁(16~45岁);平均病史14个月(6个月~5年)。分别于术前,术后3,6及12个月对患者进行AOFAS评分~([1])和Tegner评分~([2])进行评估,拍摄应力位X线片并记录距骨倾斜角。记录患足术后疼痛、肿胀、再次扭伤情况,检查内翻应力试验及前抽屉试验。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出现排斥反应,切口均一期愈合。所有患者均完成随访,平均13.5个月(11~20个月)。术后未出现反复扭伤现象,踝关节慢性肿痛症状消失,内翻应力试验及前抽屉试验均阴性,均恢复日常工作和运动。术后随访时行应力位X线片提示距骨倾斜角较术前明显变小,末次随访时平均角度为4.53°±1.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末次随访时AOFAS评分明显改善,平均分为(87.50±3.1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末次随访时Tegner评分明显改善,平均分为(5.97±1.2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改良Bromstr?m术联合骨软骨移植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合并骨软骨损伤临床效果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锚钉修补结合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损伤的价值体会。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损伤患者116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58例。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对照组,基于此联合锚钉修补治疗观察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内踝间隙、距骨倾斜角、AOFAS评分等变化、治疗优良率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在内踝间隙、距骨倾斜角、AOFAS评分等指标上,两组治疗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观察组内踝间隙、距骨倾斜角较对照组明显较小,AOFA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较高,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优良率上,对照组为72.41%(42/58),观察组为94.83%(55/58),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并发症上,对照组发生率22.41%(13/58),观察组发生率5.17%(3/58),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锚钉修补结合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损伤的显著,即可显著改善患者踝关节功能,还可减少各种术后并发症,利于患者术后康复,因此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