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测量喙突的解剖形态和空间相对位置,为肩关节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解剖学基础。 方法 收集干燥、完整肩胛骨标本165例,左侧61例,右侧104例。测量喙突重要结构的形态参数:3个宽度,3个厚度,3个长度,4个距离,3个角度,并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 结果 左侧和右侧喙突尖的宽度为(13.40±3.09~ 14.42±2.84)mm、厚度(8.41±1.51~ 9.07±1.63)mm、喙突尖到折返部长度(38.77± 4.54~40.77±4.55)mm、折返部到基底部长度(20.03±2.04~19.18±2.40)mm、喙突尖到肩胛上切迹直线距离(45.20±4.21~ 47.03±4.00)mm, 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喙突的其它解剖形态和空间相对位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本研究对喙突的解剖形态和空间相对位置进行了全面测量,为肩关节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解剖学依据,并有助于提高肩关节疾病的手术安全性,降低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 设计个性化喙锁韧带重建导向器,并评价其钻孔精度和效率。 方法 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设计个性化喙锁韧带重建导向器,并进行3D打印。获取90侧肩关节标本,随机平均分为3组,分别在微创双切口下使用徒手法和C臂导向器、个性化导向器引导法进行锁骨-喙突钻孔。测量手术时间、喙突骨隧道分区和喙突骨隧道至喙突内、外侧缘距离。 结果 徒手组、C臂导向器组、个性化导向器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203±33)、(267±62)、(155±14) s。3组分别有13、28、30个喙突骨隧道位于理想中间区。使用3种方法建立的喙突骨隧道与喙突内、外侧缘距离差分别为(3.7±2.0)、(2.0±0.9)、(0.9±0.5) 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个性化导向器具有更高的钻孔精度和效率,为微创下辅助锁骨-喙突钻孔提供了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目的 设计个性化喙锁韧带重建导向器,并评价其钻孔精度和效率。 方法 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设计个性化喙锁韧带重建导向器,并进行3D打印。获取90侧肩关节标本,随机平均分为3组,分别在微创双切口下使用徒手法和C臂导向器、个性化导向器引导法进行锁骨-喙突钻孔。测量手术时间、喙突骨隧道分区和喙突骨隧道至喙突内、外侧缘距离。 结果 徒手组、C臂导向器组、个性化导向器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203±33)、(267±62)、(155±14) s。3组分别有13、28、30个喙突骨隧道位于理想中间区。使用3种方法建立的喙突骨隧道与喙突内、外侧缘距离差分别为(3.7±2.0)、(2.0±0.9)、(0.9±0.5) 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个性化导向器具有更高的钻孔精度和效率,为微创下辅助锁骨-喙突钻孔提供了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喙锁韧带的形态特点及其对骨隧道建立的指导意义。 方法 收集2017年1月1日至2020年1月1日480例肩胛骨MRI扫描数据,在斜冠状位和斜矢状位图像上测量4个角度和7个距离,并采用SPSS 20.0进行分析。 结果 在斜冠状位图像上,肩锁关节中点到锁骨钻孔点的距离男性平均值大于女性,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斜矢状位图像上,男性的喙锁韧带锁骨附着处中心到喙突附着处中心的距离,喙锁韧带锁骨附着处中心到喙突尖端的距离,锁骨上表面的中点到喙突下表面最远端的距离,喙锁韧带锁骨附着处直径平均值均大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这些解剖参数能够完整地描述喙锁韧带的解剖学特征,指导骨隧道的准确建立,利于对肩锁关节脱位的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基于新鲜尸体标本对喙锁韧带进行解剖学测量,为临床中喙锁韧带解剖重建提供解剖学依据。 方法 选取52例肩锁关节标本(新鲜尸体),通过对肩锁关节标本进行解剖,观察喙锁韧带结构的解剖特点,分别测量锥状韧带的最大长度(QR)、斜方韧带的最大长度(ST)、锥状韧带喙突止点到喙突尖的距离(RV)、斜方韧带喙突止点到喙突尖的距离(TV)、锥状韧带锁骨止点到肩锁关节的距离(QU)、斜方韧带锁骨止点到肩锁关节的距离(SU)、锁骨上平面到喙突下平面的距离(WX),并计算斜方韧带锁骨止点的平均直径(a-)、锥状韧带锁骨止点的平均直径(b-)、斜方韧带喙突止点的平均直径(c-)以及锥状韧带喙突止点的平均直径(d-)等数据,并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左侧和右侧斜方韧带锁骨止点的最小直径、斜方韧带喙突止点的最小直径在左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喙锁韧带的喙突与锁骨止点的最大直径与最小直径在男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侧和右侧锥状韧带的最大长度(14.19±2.43、15.87±2.99)mm,锥状韧带喙突止点到喙突尖的距离(36.66±4.25、33.61±3.45)mm,锥状韧带锁骨止点的平均直径(11.95±1.43、11.23±1.12)mm和锥状韧带喙突止点的平均直径(9.20±1.60、7.90±0.76)mm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喙锁韧带的其他解剖形态在左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喙锁韧带的解剖形态在男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本研究对喙锁韧带相关解剖学形态进行了全面的测量,为涉及喙锁韧带损伤的肩锁关节疾病提供了相关解剖学数据,有利于术者在肩锁关节脱位手术中尽可能地完成喙锁韧带的解剖学重建。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肩关节周围炎不同临床分期的MRI特征,为肩关节周围炎临床分期提供相关支持数据,从而指导临床治疗。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30例肩关节周围炎患者作为观察组,再选择同期性别、年龄与观察组相匹配的8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利用MR成像观察并测量肩关节周围炎患者及对照组肩关节周围结构,统计、分析不同临床分期的肩关节周围结构改变。结果观察组腋窝关节囊厚度、喙肱韧带厚度、喙突下脂肪三角被取代比率大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腋窝关节囊厚度在观察组第3期与第1、2期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喙肱韧带厚度、喙突下脂肪三角被取代比率在肩关节周围炎组第1、2、3期之间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病程时期的肩关节周围炎肩关节周围结构改变不同,腋窝关节囊厚度可以作为诊断肩关节周围炎的重要参考依据,并可指导临床分期。喙肱韧带厚度、喙突下脂肪三角被取代比率可以作为肩关节周围炎诊断依据,但不能作为指导临床分期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食蟹猴单膝ACL损伤后,双侧的ACL与腘绳肌本体感受器的变化及其原因。 方法 选取6只正常的食蟹猴,随机选择3只食蟹猴进行关节镜下单侧ACL损伤造模后,将全部膝关节分为三组:正常组(正常3只膝关节)、模型A组(模型健侧3只膝关节)和模型B组(模型患侧3只膝关节),分别分离ACL、腘绳肌,进行HE和氯化金染色,观察韧带基本形态和本体感受器的形态及数量。 结果 我们观察到三组ACL和腘绳肌中的四类本体感受器。在术后4周,正常组与模型A组ACL和腘绳肌中,各类本体感受器形态、数量均未发现明显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模型B组的ACL和腘绳肌中:Ruffini小体、Pacinian小体和Golgi腱器官形态变异,游离神经末梢形态无明显变化,各类本体感受器数量均有下降,有统计学差异(P<0.01)。在模型B组的ACL和腘绳肌中,Ruffini小体的变异数量最多,Pacinian小体其次,Golgi腱器官最少,且统计学有明显差异(P<0.01)。 结论 患侧ACL的损伤会引起同侧本体感受器数量减少,甚至形态变异,通过ACL-腘绳肌反射弧的反射性影响,同侧腘绳肌中的本体感受器也出现相应变化,但在短时间内不会影响到对侧的本体感受器形态和数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研究喙锁韧带解剖重建与垂直重建的生物力学特性。方法 30具新鲜成年肩关节尸体标本,将肩关节其他附着的软组织切除,仅剩余肩胛骨-喙锁韧带-锁骨的结构,随机平均分为3组,每组10例,组1保留喙锁韧带,组2按经典Steven术式垂直重建锥韧带,组3按原韧带足印区中心点解剖重建锥韧带。分别将3组标本行垂直方向抗拉伸力学生物力学实验,记录造成喙锁韧带断裂或重建失效的拉力。结果组1未出现锁骨及喙突骨折,造成喙锁韧带断裂的拉力为(650.41±35.88)N;组2出现2例锁骨骨折、2例钢板从锁骨骨道脱出,5例钢板从喙突骨道脱出和1例喙突骨折,造成喙锁重建失效的拉力为(725.68±35.37)N;组3出现3例锁骨骨折,1例钢板从锁骨骨道脱出,5例钢板从喙突骨道脱出和1例喙突骨折,造成喙锁重建失效的拉力为(765.15±13.68)N。结论喙锁韧带重建时锥韧带垂直重建与解剖重建的垂直方向抗拉力均优于原喙锁韧带,解剖重建的抗拉效果优于垂直重建。  相似文献   

9.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疾病,可引起上肢感觉或运动障碍,其病因可能是神经根受到各种直接机械压迫[1]。神经根自硬膜囊发出后向外下方走行,经椎间孔出椎管,椎间孔内软组织增生、肥厚、粘连等病理改变均可使经过该处的神经根受到压迫,导致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如放射性上肢疼痛、麻木或无力等。想要更清楚地了解神经根卡压的机制,需要对颈椎间孔区域进行更加深入的解剖学研究。掌握颈椎间孔韧带的解剖特点有助于提高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在该区域手术操作时尽可能地减少医源性损伤。有关胸腰椎(T1~5)的椎间孔韧带研究证明其韧带起到限制神经根移位并防止拉伤的作用[2~4]。然而,目前关于颈椎间孔韧带的研究尚少。本文结合国内外文献资料,对颈椎间孔韧带的相关知识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交叉韧带松紧度与髌股关节面损伤程度的相关性,分析个体交叉韧带长度的解剖差异对髌股关节面损伤的影响,为预防和诊治髌股关节面疾病提供新的依据。 方法 随机收集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2016年10月至2017年12月110例膝关节MRI资料,磁共振矢状位上测量前、后交叉韧带长度A与B,测量前、后交叉韧带起止点距离La与Lb,计算交叉韧带松紧度M值;根据矢状位与冠状位上评判髌股关节面损伤程度0、I、II、III与IV级并分别设5个组。通过SPSS20.0统计学软件,将所得数据进行One-Way ANOVA方差分析与Spearman相关性分析,探究交叉韧带松紧度与髌股关节面损伤程度的相关性。 结果 One-Way ANOVA方差分析得出各组M值两两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M值与髌股关节损伤程度间存在正相关性。 结论 交叉韧带松紧度与髌股关节面损伤存在相关性,随着M值越大,髌股关节面损伤程度越严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测量寰枢椎后方结构相关数据,为设计寰枢椎后路内固定系统提供解剖学依据。 方法 测量30例寰椎和枢椎骨标本、50例男性和50例女性CT寰枢椎后方结构相关数据,分别比较骨标本、CT图像测量指标的侧别及性别统计学差异,比较骨标本数据和CT数据统计学差异。 结果 骨标本测得后中线处高(10.75±1.38)mm、厚(8.55±1.77)mm,内、外侧后中线到两侧椎动脉沟内侧缘距离分别为(13.45±0.73)mm、(20.28±2.20)mm,内、外侧缘后弓夹角分别为(141.00±3.43)°、(134.67±2.87)°。CT测量后中线处高(10.45±1.61)mm、厚(8.12±1.57)mm,内、外侧后中线到两侧椎动脉沟内侧缘距离分别为(13.60±1.26)mm、(20.48±2.05)mm,内、外侧缘后弓夹角分别为(141.23±9.64)°、(135.47±9.02)°,后弓外侧缘半径(26.77±2.14)mm,枢椎板斜率(58.34±7.60)°,寰椎后弓下缘至枢椎棘突上缘高(19.07±2.73)mm,寰枢椎后间隙高(6.83±2.01)mm。CT数据大部分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标本和CT数据左右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标本与CT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寰枢椎后方骨性结构解剖特征较为固定;CT能较好地反映该特征;本研究可为寰枢椎后路内固定系统设计提供解剖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正>生理状态下,小胶质细胞保持静息状态,依靠较细长的分支感应大脑实质微环境,是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应对损伤的前哨[1]。星形胶质细胞数目多于小胶质细胞,约占所有胶质细胞总数的一半,被认为是CNS中功能最多的胶质细胞[2]。缺血性脑卒中主要表现为神经炎症和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索鼠李素对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 方法 MCF-7细胞分为4组:MCF-7(对照组)、鼠李素(1、2.5、5 μM)组。CCK-8检测细胞增殖。Transwell检测细胞侵袭。划痕实验分析细胞迁移。蛋白印记检测Notch-1、CSL、Hes1、Ki67和VEGF表达。 结果 低浓度的(< 5 μM)的鼠李素不会影响MCF-7细胞活力;高浓度的(> 5 μM)的鼠李素对MCF-7有显著毒性。2.5和5 μM鼠李素组细胞增殖倍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鼠李素(1、2.5、5 μM)组细胞侵袭和迁移明显降低(P <0.05)。另外,鼠李素(1、2.5、5 μM)组Notch-1、CSL和Hes1相对蛋白表达量都明显少于对照组(P < 0.05)。而且,Notch-1通路激活剂Jagged1(10 μM)还可明显抑制鼠李素(5 μM)诱导的Notch-1、CSL、Hes1、Ki67和VEGF表达的下降(P < 0.05)。 结论 鼠李素通过下调Notch-1的表达抑制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并测量寰椎侧块滋养孔的临床解剖学参数,为降低寰椎侧块螺钉固定术中血管损伤风险提供参考。 方法 随机选取38例正常干燥成人寰椎骨标本,观察寰椎侧块滋养孔(以直径≥1.0 mm为判定界限)的形态、数目、位置;测量滋养孔最大横径、纵径、深度,滋养孔外缘到横突孔内缘之间的距离等。 结果 38例寰椎标本中,95%存在滋养孔,42%呈圆形、8%呈横椭圆形、45%呈纵椭圆形;5%无滋养孔;79%左右两侧滋养孔对称,16%不对称。滋养孔最大横径为(2.16±0.86)mm,最大纵径为(2.82±1.03)mm,最大深度为(1.75±0.71)mm,滋养孔外缘到横突孔内缘之间的距离(8.61±1.46)mm,各测量指标左右两侧无显著差异。 结论 95%的寰椎左右两侧存在滋养孔,且均位于寰椎侧块的中间区域,椎弓根螺钉通道处;临床寰椎侧块螺钉固定时,螺钉的直径可参考(8.61±1.46)mm;螺钉通道距离寰椎侧块内缘(1.73±0.7)mm。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二甲双胍对小鼠骨关节炎及软骨细胞分化的影响。 方法 切除小鼠右膝关节的内侧半月板和前交叉韧带造模骨关节炎,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给予二甲双胍(2mg/kg/d)而对照组予等量的生理盐水灌胃干预治疗8周,通过HE、番红O-快速绿切片染色和Micro-CT观察关节结构变化,进行Mankin评分评估关节炎严重程度,通过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关节软骨AMPK、mTOR的活性及自噬程度;取新生小鼠肋软骨和膝关节软骨进行细胞培养,随机分为实验组(2mmol/L的二甲双胍)和空白对照组,观察软骨细胞形态、数量,MTT法检测细胞活性, Western Blot检测软骨细胞AMPK、mTOR的活性及自噬程度。 结果 (1)成功构建了小鼠骨关节炎模型, HE、番红O-快速绿染色、Micro-CT结果及Mankin评分证明二甲双胍能保护骨关节炎;(2)关节软骨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二甲双胍能激活AMPK,增强自噬保护骨关节炎;(3)MTT法显示二甲双胍抑制软骨细胞增殖分化,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二甲双胍促进软骨细胞自噬。 结论 二甲双胍通过激活AMPK信号通路,抑制mTOR信号通路,促进软骨细胞自噬,发挥保护骨关节炎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测腰椎椎板间隙的宽度、高度和面积的差异及其形状特征。 方法 随机选取常平医院2015年2月到2017年10月拍摄的156例腰椎正位X线片(男67例,女89例)。测量L1~2到L5~S1的椎板间隙高度、宽度及面积。对比不同节段及不同性别腰椎椎板间隙宽度、高度及面积的差异,并对其形态进行分型。 结果 (1)不同节段椎板间隙高度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1~2与L2~3节段椎板间隙宽度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节段椎板间隙宽度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4~5和L5~S1间椎板间隙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节段椎板间隙面积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不同性别椎板间隙高度之间的差异从L1~2到L5~S1间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L2~3到L5~S1椎板间隙宽度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L2~3到L4~5椎板间隙面积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椎板间隙宽度从L3~4到L5~S1呈显著性递增,L5~S1椎板间隙面积显著大于L4~5;不同性别L4~5和L5~S1的宽度有显著性差异;L1~2和L2~3节段椎板间隙为椭圆形,L3~4为扇形,L4~5和L5~S1近似蝶形。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优化细小穿刺组织石蜡包埋方法,以期提高其包埋质量。 方法 通过实验,分别比较不同温度的包埋模具、冷台添加水与否、不同包埋角度、不同二次注蜡角度等条件对细小穿刺组织包埋合格率、包埋时间、切片组织结构完整性、折叠、皱褶、刀痕、细胞显示效果、网状纤维染色效果的影响。 结果 ①使用预热至66 ℃的包埋模具包埋合格率显著高于常温包埋模具(χ2=5.26,P<0.05);切片组织结构完整性、细胞透明度、核质对比清晰度、网状纤维完整性均分别优于常温组(P均<0.05)。②包埋机冷台添加少量水使包埋合格率与包埋效率均显著优于未添加水者(P均<0.05);切片组织结构完整性、细胞透明度、核质对比清晰度、网状纤维完整性均分别优于未添加水者(P均<0.05)。③包埋时穿刺组织与包埋模具长轴呈30°~45°角者无折叠、无皱褶、细胞透明度、核质对比清晰度、纤维完整性、网状纤维与胶原纤维对比度均分别优于穿刺组织与包埋模具长轴垂直者(P均<0.05);切片组织结构完整性、无刀痕、细胞透明度、纤维完整性均分别优于穿刺组织与包埋模具长轴平行者(P均<0.05)。④二次注蜡时包埋模具倾斜10°~25°角的包埋合格率显著高于未倾斜者(χ2=4.82,P<0.05);组织结构完整性、细胞透明度、核质对比清晰度、纤维完整性均分别优于未倾斜者(P均<0.05)。 结论 优化包埋模具温度、包埋机冷台、包埋组织角度、二次注蜡角度等条件,可显著提高细小穿刺组织包埋合格率、包埋效率、后续切片质量、细胞显示效果、网状纤维染色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测量成人肩峰的长度、宽度和厚度以及喙肩韧带在肩峰止点处的宽度和厚度,为临床应用提供形态学基础。 方法 选取36个新鲜成人冷冻肩关节标本,分别进行CT扫描,并将扫描数据导入Mimics15.0软件中,重建肩胛骨,使用软件自带工具测量肩峰的长度、宽度和厚度。然后解剖喙肩韧带,用游标卡尺测量其在肩峰止点处的宽度和厚度。 结果 肩峰的长度为(46.27±2.88)mm,宽度为(25.71±1.52)mm,厚度为(8.10±1.14 )mm ;喙肩韧带在肩峰止点处的宽度为(14.27±1.19)mm,厚度为(4.05±0.38)mm。 结论 喙肩韧带和肩峰的解剖学数据,可以为肩关节疾病的临床诊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肌肽(Carnosine, CAR)对糖尿病大鼠认知功能及大鼠海马中氧化应激和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 方法 50只雄性SD大鼠,除外对照组(n=8)均给予高糖高脂饲料,腹腔注射STZ建立Ⅱ型糖尿病模型,随机分为糖尿病模型组和不同剂量的肌肽组(100、300和900 mg/kg)。给药56 d后,Morris水迷宫进行行为学测试;HE染色观察海马病理变化;应用试剂盒法检测海马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海马中谷胱甘肽(GSH)、肌肽的含量;Western Blot检测胞浆中TNF-α、IL-1β,胞核中NF-κB p65的表达。 结果 与糖尿病组相比,肌肽组可以明显改善糖尿病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和海马神经细胞形态,提高糖尿病大鼠海马中SOD活性及GSH、肌肽的含量,降低MDA的含量,同时肌肽可以明显降低糖尿病大鼠海马胞核中NF-κB蛋白向核内转移,并下调下游炎症因子TNF-α、IL-1β蛋白的表达。 结论 肌肽改善糖尿病大鼠的认知功能障碍,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氧化应激反应,并减少NF-κB向核内转移、下调TNF-α、IL-1β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