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探讨结肠造口灌洗对病人造口周围皮肤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将入选的77例直肠癌结肠造口病人随机分为2组,干预组(39例)和对照组(38例)。住院和随访期间,干预组采用结肠造口灌洗规范护理,对照组采用自然排便传统造口袋护理。干预后对两组病人进行随访,并分别于干预前、干预后1个月及3个月采用造口周围皮肤健康状况评分系统(DET评分系统)对病人造口周围皮肤的健康状况进行量化评估。结果干预组造口周围皮肤的健康状况评分在干预后1个月和3个月时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结肠造口灌洗护理相比传统造口袋护理更能保护病人造口周围的皮肤,降低造口周围皮肤并发症,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皮肤保护膜在胃肠造瘘口周围皮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48例胃肠造瘘术后因造瘘口周围渗液引起皮肤损伤的患者随即分为两组,试验组24例用碘伏消毒造瘘口周围皮肤,再用生理盐水清洁造瘘口周围皮肤待干后,将皮肤保护膜外涂造口周围皮肤;对照组24例用碘伏消毒造口周围的皮肤.结果:皮肤保护膜治疗Ⅰ、Ⅱ、Ⅲ度的皮肤损伤有疗效,治疗Ⅳ度的皮肤损伤无效.两组患者造瘘口周围皮肤护理5d后,试验组总显效指数为83%,对照组总显效指数为54%;痊愈时间试验组为(4.955±2.853)d,对照组为(7.455±3.687)d,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t=2.515,P<0.05).结论:皮肤保护膜局部外涂治疗造瘘口周围皮肤轻、中度损伤效果好,对长期胃肠造瘘患者能预防和减少因造瘘口周围渗液对皮肤的损伤,减少感染.  相似文献   

3.
马雪玲  白燕 《天津护理》2014,(4):283-286
目的:研究造口周围皮肤护理工具对肠造口患者居家护理期间自我皮肤管理的作用,为造口患者的加速康复提供依据。方法:根据DET评分及AIM造口周围皮肤护理指南研制肠造口周围皮肤护理工具手册,将120例康复期肠造口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造口健康教育;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由专人发放造口周围皮肤护理工具,指导并教会患者使用方法。在2组患者出院前,出院后4周和12周时评价其造口周围皮肤DET得分,自我护理能力,生活质量,再就诊次数和费用。结果:观察组出院后DET评分、再就诊次数及费用均低于对照组,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结论:将造口周围皮肤护理工具应用到肠造口患者的康复指导中,有助于提高肠造口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减少患者往返医院的次数,节约医疗成本,提高造口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洪涛  李华  彭静君 《护理学报》2014,(18):39-40
总结10例回肠造口患者造口周围凹陷伴有造口回缩及皮炎的护理经验。根据回肠造口回缩伴有周围皮肤凹陷、造口周围皮肤炎、回肠造口排泄物含有消化酶的特点,选用凸面底盘加补片U字形的简化粘贴方法,用皮肤保护粉加保护膜保护皮肤,用吸收棉等措施,控制造口排泄物渗入皮肤。通过处理,10例造口患者或家属能熟练粘贴造口袋,造口周围皮肤恢复正常,造口袋在使用期5 d左右均没有渗漏现象,护理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肠造口周围常见皮肤问题分类及产生原因进行分析,找出皮肤问题易发因素,并指导患者及其家属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及针对性护理,避免造口周围皮肤问题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肠造口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对Miles术后造口周围皮肤损伤的患者进行调查分析,针对影响因素采取干预措施,探索减少Miles术后造口周围皮肤损伤的有效方法.方法 在110例门诊随访的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中,出现造口周围皮肤损伤62例,对每例患者发生造口周围皮肤损伤的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明确可能影响Miles术后造口周围皮肤损伤的相关因素.结果 Miles术后造口周围皮肤损伤的发生率为56.36%;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与Miles术后造口周围皮肤损伤相关的因素有6个,患者排泄物刺激、造口袋过敏、更换造口袋操作不当、潜在皮肤疾病、过度刷洗/擦皮肤、对造口护理知识不熟悉等是患者造口周围皮肤损伤的影响因素.结论 选用合适的造口护理用品和粘贴方法,详细指导患者及家属造口护理知识与技能,可明显降低Miles术后造口周围皮肤损伤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肠造口患儿造口周围皮肤损伤危险因素与预防。方法选择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114例肠造口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发生造口周围皮肤损伤40例。收集其年龄、疾病原因等病历资料,通过经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调查肠造口患儿造口周围皮肤损伤的危险因素。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造口回缩、合并其他并发症、主要照顾者护理能力差、水样粪便、未按时电话随访是肠造口患儿造口周围皮肤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肠造口患儿造口周围皮肤损伤发生率较高,与造口回缩、并发症、主要照顾者护理能力、粪便类型、电话随访等有关,应据此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降低造口周围皮肤损伤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造口护肤粉联合3M透明敷料在尿路造口皮肤湿疹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对11例尿路造口周围皮肤湿疹患者应用造口护肤粉及3M透明敷料进行治疗及护理。结果:本组患者1周后皮肤湿疹均消退,瘙痒、疼痛消失,10 d后完全治愈。结论:造口护肤粉联合3M透明敷料治疗造口皮肤湿疹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延续护理在输尿管皮肤造口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9年3月收治的97例全膀胱术后输尿管皮肤造口患者,按患者护理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29例患者采用接受出院指导以及电话回访常规护理,观察组68例患者采用出院后2个月延续性护理.随访6个月,对比分析不同护理方式下患者输尿管皮肤造口周围皮炎发生率及造口袋更换时间情况.结果 观察组68例患者中出现造口周围皮炎有11例,发生率约16.2%(11/68),对照组29例有15例,发生率约51.7%(15/29).观察组输尿管皮肤造口周围皮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观察对照组(P<0.05),更换造口袋时间观察组患者为7.1±3.2 d,对照组4.2±2.4 d,观察组造口袋更换时间明显长于观察组(P<0.05).结论 延续性护理2月可有效提升输尿管皮肤造口患者生活自理能力,降低并发症,提高造口袋更换时间,从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肠造口手术是抢救绞窄性肠梗阻、肠坏死合并休克、严重脱水酸中毒以及腹腔广泛感染等危重急腹症患儿的有效手段.它是将结肠在腹壁做暂时人工肛门,以解除梗阻,恢复肠道通畅的手术方式[1],术后肠道内容物经造口排出.儿童"造口"多为暂时性,在肠造口术后3~6个月,待临床症状消除或缓解后均予以造口闭合术恢复正常的肠道功能.在患儿造口期间,因粪便外溢常导致造口周围皮肤红、肿、皮疹、糜烂、化脓等病理改变,因此造口周围皮肤的护理一直是个难题,皮肤护理的基本目标是瘘口周围皮肤破裂的预防和管理,期望利用各个产品,方法讨论,持续进行直到实现皮肤管理目标,以减少患儿的痛苦,为手术修复打下基础.现将我们对47例肠造口患者造口皮肤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总结了22例水胶体、液体敷料联合造口护肤粉治疗肠造口周围皮炎的护理体会。采用了造口皮肤评估工具对22例患者造口周围皮肤进行了护理评估,其主要护理措施有:造口周围皮肤的处理及预防造口袋渗漏措施,同时给予心理护理、造口指导、饮食指导、生活工作指导。认为水胶体、液体敷料联合造口护肤粉治疗肠造口周围皮炎疗效确实,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12.
李耀芬  朱卉  陈贺艳 《天津护理》2012,20(4):225-226
肠造口手术是将排便出口移至腹部,因为改变了正常的排泄途径,所以不能随意控制粪便的排出,即"失禁"状态[1].患者及家属对肠造口认知缺乏、造口袋使用的不熟练等原因导致肠造口周围容易发生皮肤问题(如皮肤损伤、炎性反应等),给患者带来心理、生理上的负面影响.2011年1至12月在我科住院的肠造口患者306例,出现肠造口周围皮肤问题的有87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造口黏膜分离是指造口黏膜与腹壁缝合处皮肤愈合不良,使皮肤与黏膜分离造成的伤口,是造口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常发生术后一周内。远期常出现造口回缩、狭窄、造口袋粘贴困难进而出现造口周围粪水性皮炎,病人痛苦不堪。现将我院2005年8月~2008年9月27例造口皮肤黏膜分离患者护理的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ARC换药流程在结直肠癌造口术后患者造口周围皮肤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22例结直肠癌行结肠或回肠造口术后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执行ARC造口换药流程并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相关宣教;对照组执行常规护理流程和术后宣教。于出院前、出院1个月和3个月时对两组患者周围皮肤情况进行DET评分;每次换药如发生造口周围皮肤并发症则分类记录;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后再就诊费用的总数。结果观察组的皮肤并发症发生率、出院后2次DET评分、再就诊费用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结直肠癌造口术后患者中执行ARC造口换药流程能减少造口周围皮肤并发症的发生,改善造口周围皮肤情况,减轻患者再就诊的经济负担,提高造口患者保护造口周围皮肤的意识,进一步为医护人员造口换药操作流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肠造口患者造口周围潮湿相关性皮肤损伤预防及护理的相关证据,为临床实践管理提供依据。方法检索Up To Date、BMJ、JBI、RNAO、GIN、NICE、NGC、SIGN、WOCN、PubMed、Web of Science、医脉通、The Cochrane Library、CINAHL、Embase、SinoMed、CNKI、维普和万方数据库关于肠造口患者造口周围潮湿相关性皮肤损伤预防及护理的相关证据。结果 共纳入16篇文献,其中6篇指南、3篇系统评价、3篇专家共识1篇临床决策、3篇证据总结,最后汇总9个方面,共21条证据。结论 肠造口患者造口周围潮湿相关性皮肤损伤的预防及护理的最佳证据总结可为临床应用提供循证依据,在证据转化过程中应结合临床实际,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6.
总结117例低位直肠癌低位前切除自闭性回肠保护性造口的护理.术后造口护理重点为做好饮食护理,重视造口导管的护理,正确实施造口袋的安装和维护,做好造口并发症护理,重视出院指导,促进患者康复.117例经治疗和护理,造口导管拔除后造口全部自行闭合,术后1例迟发性造口部位腹部脓肿、1例造口周围溃疡、2例造口周围肉芽肿,经对症处理,症状缓解.  相似文献   

17.
总结了1例造口黏膜分离伴造口肠瘘患者的护理经验.患者肠造口低平伴有造口末端肠瘘,造口排泄物直接刺激周围皮肤引起造口皮肤黏膜分离,并通过瘘口进入腹腔,引起腹腔感染.采用两件式造口袋配合自制黎氏双套管持续冲洗,持续负压吸引、有效收集排泄物,为患者提供了有效的高质量护理,近2个月后患者康复出院.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预防性回肠造口周围皮肤粪水性皮炎的护理。[方法]对48例直肠癌术后预防性回肠造口病人进行术前心理护理、术后健康宣教、指导造口日常生活护理,及时发现并处理造口周围皮肤粪水性皮炎。[结果]48例病人住院期间出现造口周围粪水性皮炎17例,出院后10例,经治疗后均痊愈。[结论]及时、有效的护理可预防并治疗造口周围皮肤粪水性皮炎,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肠造口回缩合并腹壁皮肤破损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5例肠造口回缩合并腹壁皮肤破损的护理,主要包括:正确进行护理评估、肠瘘口的护理及其周围皮肤的护理、心理护理等。认为精心的治疗和护理对此类患者的康复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调查结肠造口患者出院后造口护理情况,了解患者的造口自护情况,为改进造口患者掌握造口护理知识的健康教育方法,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使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通过电话访问的形式,了解结肠造口患者的造口局部情况、造口用品的使用情况等,并对相关结果进行了统计及原因分析.结果 265例结肠造口患者中,有22.26%的患者未使用任何造口用品,有46.79%的患者使用粘贴式造口用品,24.15%的患者使用自制的简便式造口用品,6.79%的患者使用旧式造口用品;33.59%的患者存在皮肤问题,4.15%的患者发生其他造口并发症.结论 多数结肠造口患者造口护理知识较欠缺,未能正确使用造口用品,对局部皮肤护理重视不够,造口护理效果较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