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信息化技术在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中的应用与实践,提高环境卫生学监测工作的科学性、安全性、准确性及时效性。方法收集环境卫生学监测系统使用前(2017年)及系统使用后(2018年)某三级甲等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数据。应用杏林监测信息系统中的环境卫生学监测模块,在执行监测任务、打印监测条码、扫码接收标本、查询监测结果、预警及统计监测结果等全过程,实现环境卫生学监测闭环管理。结果通过环境卫生学信息化闭环管理模式,信息系统使用后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合格率(2018年)为99.46%,高于信息系统使用前(2017年)的94.50%(P<0.001);环境卫生学报告差错率信息化后(2018年)为0.10%,低于信息化前(2017年)的6.15%(P<0.001)。结论信息化系统的应用,为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打造闭环管理模式,规范了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方法,提高监测的准确性,保障医疗安全,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严格掌握护理质量控制在医院感染监测中的目标管理,为进一步强化医院感染控制提供重要依据。方法对2007-2009年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消毒灭菌效果监测以及医院感染发生率进行考核评价。结果通过对护理质量进行有效的监控测量,强化了医院三级监控网络管理,3年医院Ⅰ~Ⅳ类环境卫生学监测合格率依次为91.68%、94.86%、97.23%,3年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合格率为95.32%、98.50%、99.53%,呈逐年上升趋势。结论提高护理质量监测控制对预防医院感染工作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医院重点部门环境卫生学、各项消毒灭菌效果不同种类的监测结果,了解医院消毒、灭菌工作质量,为进一步预防、控制医院感染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对2005~2007年市卫生监督所、医院感染管理科、医院感染科室监控小组的监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不同种类的监测合格率不同。这与医院感染管理水平,环境卫生学、消毒灭菌效果监测采样方法的规范程度相关。结论:提高医院感染管理相关因素的监测水平和规范采样方法,确保消毒灭菌质量,对控制、预防医院感染工作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陕、甘、宁、青地区医院环境卫生学情况,加强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方法对2006~2008年10所中心以上医院环境卫生学进行监测。结果3年共监测医院环境标本4118份,合格3530份,合格率85.7%;医院Ⅰ、Ⅱ、Ⅲ类环境环境卫生学总的合格率分别为95.2%、86.6%、85.2%;空气、物体表面和医护人员手总的合格率分别为79.8%、90.6%、85.8%;医师和护士手的监测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医院应加强医院感染管理,遵循消毒技术规范,做好医院环境卫生学的消毒监测工作,减少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5.
医院环境卫生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分析医院5年中环境卫生监测与医院感染率的关系.方法 选择2004-2008年环境卫生监测与医院感染率进行分析.结果 环境卫生监测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合格率>95.8%,医院感染例数阳性率在3.4%~4.6%.结论 对当前日常环境卫生学监测结果 合格率比较高,医院感染例数阳性率比较低,医院环境监测阳性率与医院感染暴发流行不存在明显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感染管理风险感知与应对的效果。方法:采用品管圈工具对某医院软式内镜的清洗消毒质量进行调研,统计内镜水-气管道与副送水管道、活检管道、抬钳器管道及纯化水染菌量合格率,发现感染预防与控制风险点,分析其原因并持续改进。结果:水-气管道与副送水管道、活检管道、抬钳器管道、纯化水合格率分别由改善前的96.67%、92%、70%、0%提高至100%、95%、95%和100%,并形成符合规范和医院实际情况的软式内镜清洗消毒质量的监测流程与制度。结论:以品管圈的方式规范软式内镜环境卫生学监测,可发现软式内镜清洗消毒再处理流程中的风险并有效应对。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贵州省医院感染信息化监测现况,为贵州省医院感染信息化监测工作的推进提供理论科学依据。方法 2017年9月15日-10月15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贵州省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的基本信息、医院感染监测人员、医院感染监测方式及医疗机构信息化基础建设进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本次调查141所医疗机构以县级、二级医疗机构为主,共有449名医院感染监测人员,医院感染监测人员中专职人员356人(79.29%),兼职人员93人(20.71%),全院综合性监测率为90.07%(127/141),细菌耐药性监测率为66.67%(94/141),手术部位目标性监测77.30%(109/141),综合ICU监测56.74%(80/141),新生儿目标监测37.59%(53/141),抗菌药物监测率43.26%(61/141),环境卫生学监测率93.62%(132/141)。全省34.04%(48/141)的医疗机构使用了医院感染监测软件。医院感染散发病例主动监测率为30.50%(43/141),医院感染聚集事件主动监测率为29.08%(41/141)。不同规模医疗机构的医院感染专职人员学历、专业及细菌耐药性监测、综合ICU监测、新生儿目标监测及环境卫生学监测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规模医疗机构的医院感染散发病例和聚集事件的主动监测率和信息化基础建设中LIS系统、RIS系统、移动护理系统和医院感染监测系统的上线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省医院感染监测人员专业单一,医院感染监测的主动监测率较低,医院感染信息化建设较为落后,需加大医院感染信息化建设工作,对有条件的医疗机构使用医院感染信息化监测系统,提高医院感染主动监测率,为医院感染的防控工作提供更为准确的监测数据,利于医院感染专职人员的精准干预。  相似文献   

8.
陈蓉  谈宜斌  李驰 《中国保健营养》2013,23(3):1483-1484
目的 探讨近5年医院重点科室环境卫生学常规监测结果及针对结果采取的相应措施.方法 医院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及科室兼职监控护士按常规对环境卫生学进行监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医院重点科室环境卫生学监测结果合格率较高的科室为手术室、产房;合格率达到100%的监测项目为使用中的消毒剂以及压力蒸汽灭菌;不合格率较高的科室为口腔科、检验科、换药室;不合格率较高的监测项目为手、空气.结论 针对监测结果,加大对高危科室和高危监测项目的 管理,确保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下县域内公立医疗机构环境卫生学监测现状,分析存在问题并实施同质化管理措施,有效预防医院感染和保障患者安全。方法:收集上半年全市公立医疗机构环境卫生学监测数据,发放调查问卷,分析存在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组织拍摄手卫生、使用中消毒剂、消毒后内镜、透析用水等监测采样视频,供县域内医疗机构组织学习,收集下半年环境卫生学监测数据,年终评价效果。结果:上半年全市公立医疗机构开展环境卫生学监测情况良好,平均合格率97.70%,不合格监测样本主要集中在空气、物表和手,不合格原因主要集中在基层院感监测人员采样动作不规范,采样规范不熟悉;下半年监测平均合格率为98.71%。结论:在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下,本市公立医疗机构环境卫生学监测正常开展,基层院感监测人员监测水平有待提高。同质化管理可持续提高县域内医疗机构环境卫生学监测水平。  相似文献   

10.
格率分别为78.28%、90.94%及95.83%.结论 ICU患者存在渚多医院感染易感因素,应将ICU作为医院感染重点监测部门;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是确有成效的监测方法;ICU医院感染率与同期环境监测结果无显著相关性,环境卫生学监测应具有科学价值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PDCA管理模式在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通过抽查检测2015年1月至12月和2016年1月至12月室内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卫生、消毒器械、灭菌器械和灭菌器的合格率,回顾性分析比较引用PDCA管理模式前2015年和引用PDCA管理模式后2016年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质量。结果 2015年我院室内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消毒器械合格率分别为89.88%、76%、85.99%、94.42%,引用PDCA管理模式后,2016年上述四项检测合格率分别为99.42%、90.10%、93.52%、96.10%,其中室内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3项的合格率均高于2015年,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015年和2016年的灭菌器械及灭菌器合格率均为100.00%。结论应用PDCA管理模式后,医院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质量稳步提升,PDCA循环是医院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质量管理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监测病原菌实施感染控制措施的效果.方法 通过LIS系统对住院患者每日的病原菌发生情况进行监测,判断是否有暴发趋势;对住院>30 d的患者每月进行病原菌监测,查看是否有反复感染的发生;对多药耐药菌感染或定植患者实行接触隔离措施,并追踪与其接触过的其他患者感染情况;怀疑有暴发趋势时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结果 421例病原菌阳性报告中引起医院感染的58株,24株多药耐药菌,15例住院>30 d的患者发生反复感染;对24例多药耐药感染或定植患者实施接触隔离后未发生院内传播;ICU内共采集10份物体表面样本、13份手样本和13份鼻前庭样本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其中4名医务人员有MRSA定植,治疗后复查,未再检出病原菌;2009年医院感染发生率为1.7%,比2008年下降了0.8%.结论 通过监测病原菌,实施针对性干预措施,可以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及时遏制感染暴发.  相似文献   

13.
综合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医院近9年来环境卫生学常规监测结果及采取的相应的措施.方法 医院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及科室兼职监控护士按常规对环境卫生学进行监测,并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针对不同季节气候及空调环境的因素,采取相应措施,特别强调空调滤网的清洁及消毒,对4000份监测结果设对照组(采取措施前)和试验组(采取措施后),每年同一时期比较.结果 环境卫生学的监测结果出现不合格率及细菌数、感染率偏高月份以3~10月份为甚,对照组监测不合格率为1.5%,试验组监测不合格率为0.7%;2000-2008年医院感染发病率占前3位的月份分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格率及感染率的发生与季节分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环境卫生学常规监测的合格率及感染率的高低与季节性气候变化及空调环境下因素有密切关系,加强对相应因素进行清洁、消毒、重视通风、干燥的强化措施对控制医院感染起到促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耿庆玲  邹艳艳 《现代预防医学》2013,40(15):2780-2781
目的 探讨医院重点科室环境卫生与医院感染关联性.方法 对2010~2011年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结果及同期院内感染发生率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 院内感染发生率为3.1%,总计采510份标本,其中有60份不合格,合格率为89.2%,院感染发病率与环境卫生学监测结果相关系数绝对值为0.05.结论 医院环境污染程度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没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1992年5月~2006年4月我院对妇产科环境卫生学常规监测实施意义进行探讨.[方法]采用细菌培养的方法观察产房、母婴室、新生儿病房环境(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细菌总数、种类、及动态变化.[结果]14年间医院专职人员对空气、各种物体表面和医护人员手监测合格率分别为78.16%、86.82%、95.70%共监测出致病菌6次,分别从洗手肥皂检出铜绿假单胞菌5次(其中,母婴病房护士办公室1次)、新生儿浴室扑粉瓶捡出金黄色葡萄球菌1次.兼职人员对本科室空气、物体表面和医护人员手14年的常规监测,合格率分别为100%、99.93%、99.70%.[结论]环境卫生学监测合格率的高低,关键取决于医院环境的洁净度,确切地说,只要保证医院环境清洁、干燥,就一定会提高卫生学监测合格率,而不是依靠对环境卫生学进行常规性监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调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医院感染危险因素,有针对性的提出改进方法,提高新生儿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和管理质最.方法 对NICU病床使用率发生变化时的环境,在工作状态下进行空气、手、湿化槽、保温箱采样,进行微生物监测.结果 对照组环境卫生学监测采样173份,合格130份,合格率为75.1%;观察组环境卫生学监测采样173份,合格168份,合格率为97.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监测合格率与病床使用率成反比,医院NICU布局流程符合要求,环境卫生学监测结果均在环境卫生监测标准之内.结论 按照NICU设置的床位数和病情收住患儿、环境物品规范消毒、工作人员出入NICU认真落实更衣和洗手制度,可有效控制医院感染各环节.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将品管圈实践于医院有害物质管理的有效性。方法选择本院2014年1—9月,品管圈活动实施前的有害物质安全核查数据为对照组;2014年10月—2015年6月,品管圈活动实施后的有害物质安全核查数据为实验组。监测记录有害物质安全核查缺失率,无形成果圈员问卷调查评分。结果实验组有害物质安全核查缺失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1);无形成果圈员问卷调查评分实验组6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0.01)。结论以 JCI 标准中有害物质管理的衡量要素为准则,使用品管圈的管理工具,降低有害物质安全核查缺失率,提高无形成果,对提高医院安全管理水平,并持续质量改进,有效地管理医院有害物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医院工作状态下环境卫生学监测情况以及与护理行为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09年12月不同状态下的环境卫生学监测资料。结果空气在静态下(紫外线灯消毒后无人状态)采样合格率98.64%,动态下(治疗操作中)采样合格率75.10%;物体表面在清洁或消毒物体表面后采样合格率96.10%,治疗操作中随机采样合格率84.15%;护理人员手在洗手或卫生手消毒后采样合格率93.04%,治疗操作中随机采样合格率79.67%;不同状态下环境卫生学监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操作过程中存在很大的医院感染隐患,规范护理行为能有效地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探讨品管圈活动方式在提高ICU尿培养标本留取的正确率和及时送检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由ICU10名医护人员自愿组圈,利用头脑风暴法分析、收集ICU患者尿培养标本未及时送检的原因,并设计查检表、进行现状把握、设定目标、制定并实施对策、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进行质量改进以后,切实提高了尿培养标本的及时送检率及送检合格率,尿标本的未及时送检率从改善前的54.26%降低至16.07%,完成了目标设定值(21.49%)。结论:采用品管圈工作方式对ICU患者尿培养标本送检进行持续质量改进,有利于提高标本留取的正确率和及时送检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根据藏医院的具体情况,以环境卫生学监测作为切入点,了解医院环境卫生状况及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进行改进,提高医院感染控制效果。方法 2010—2012年对该院手术室、妇产科、外科等科室的空气、医务人员手、物体表面、消毒剂、无菌物品进行采样监测。结果各科室环境卫生学监测合格率由2010年的70.00%上升至2012年的87.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694,P=0.001),尤以医务人员手(χ2=9.344,P=0.002)及物体表面(χ2=7.047,P=0.008)合格率上升显著。结论通过系列整改,该院预防控制医院感染工作基本符合卫生部相关要求,医务人员的感控意识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