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中发生慢血流和无复流现象是目前介入治疗的难题,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介入治疗中更容易发生,对患者的预后有重要的影响[1]。而此种现象的确切机制尚未阐明,可能与微血管再灌注损伤、微血管的阻塞及痉挛导致微血管的功能障碍有关[2-4]。当无复流发生时,如何解除微血管的阻塞,迅速、完全地恢复心肌组织的灌注,恢复前向血流,成为目前困扰心血管介入医生的难题。我院从2008年6月开始在冠脉内注射盐酸替罗非班治疗慢血流和无复流现象,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盐酸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对2008年9月—2010年9月确诊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84例,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替罗非班组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及术后静脉输注替罗非班0.15μg/(kg.min)持续36h~48h。对照组采用常规PCI术。观察两组PCI术前、术后TIMI血流、无复流或慢血流、TIMI帧计数,术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住院期间出血并发症,包括死亡、再发心肌梗死、再次血运重建等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盐酸替罗非班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TIMI血流改善,盐酸替罗非班组左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P〈0.01),分别为(56.8±13.3)%vs(51.7±11.4)%。两组住院期间出血并发症、MACE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替罗非班可改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介入治疗后冠状动脉血流、心肌灌注和左室收缩功能,且不增加患者住院期间主要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临床使用替罗非班药物对ACS冠脉注射所产生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4例ACS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使用替罗非班,对照组常规治疗,疗结束后血管造影检查。结果:观察组TIMI 3级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CTFC帧数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Bluse分级3级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综合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1)。两组患者无脑部急症和出血。观察组10例发生二次胸痛,对照组39例发生二次胸痛,两组差异显著(P=0.0000)。结论: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治疗ACS可有效避免并发症,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在首次球囊扩张后冠脉内立即注入替罗非班预防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AMI)患者急诊行经皮冠脉内支架植入术(PCI)中发生无复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拟行急诊PCI的STEAMI患者11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65例)和对照纽(51例),两纽在常规应用抗凝、抗血小板治疗的基础上,两组术前均以替罗非班0.15〉g/(kg·min)静脉输注并维持36h。研究组在第一次球囊扩张后冠脉内立即注入替罗非班0.5mg,对照组在术前静脉输注前静脉推注0.5mg。记录两组术中冠脉特征(TIMI血流分级、TIMI心肌灌注分级)、PCI后90min的临床症状、心电改善情况,出血风险及2个月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两组术前临床症状、冠脉病变特征等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无复流明显减少,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心电图ST段明显回落(P〈0.05);随访2个月主要心脏不良事件明显减少(P〈0.05),两组严重出血事件无明显差异。结论首次开通罪犯血管后冠脉内立即注入替罗非班可明显减少无复流的发生,减少主要心脏不良事件,且无明显出血等不良事件发生,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冠脉内早期联合注射参麦注射液及替罗非班注射液预防急诊介入术中冠脉无复流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将50例急性心肌梗死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25例。对照组在导丝通过闭塞病变且相关血管远端有血流后经指引导管冠状动脉内直接给予替罗非班注射液缓慢推注,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参麦注射液经指引导管冠状动脉内直接注射。结果:观察组PCI后血流恢复TIMI 3级及术后2 h心电图ST下降幅度≥70%例数均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总出血率、30天内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冠脉内联合使用参麦注射液及替罗非班注射液预防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术无复流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替罗非班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的影响,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2018年11月于夏津县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ACS患者共8...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中应用替罗非班对心肌再灌注及心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78例行PCI的AMI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常规行PCI,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比较两组心肌再灌注及心功能恢复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PCI术后TIMI3级血流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TFC、c Tn T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I术后7d、14d观察组LVEF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AMI患者行PCI时应用替罗非班可明显促进心肌再灌注及心功能恢复,对AMI治疗和预防血栓事件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围手术期应用替罗非班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2.5-2013.5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96例分为两组,治疗组在常规应用拜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及低分子肝素的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静点,观察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患者在术后24小时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2.08%,30天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6.65%,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6.67%。结论:患者在PCI围手术期应用替罗非班强化抗血小板治疗,PCI术后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显著减少,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低,应用替罗非班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中于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对患者术后心肌灌注和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136例行急诊PCI术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70例和对照组66例。观察组在球囊扩张病变血管后经导管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10μg/kg,之后予0.15μg/(kg·min)静脉持续泵入24 h,对照组仅静脉应用替罗非班。比较2组PCI术后即刻校正的TIMI帧数(CTFC)、心肌灌注分级(TMPG)以及术后随访半年时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左室射血分数(LVEF)、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出血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术后即刻CTFC帧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TMPG分级2级以上获得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半年观察组LVDd明显低于对照组,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MACE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出血并发症发生率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急诊PCI术中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是安全的,可以改善心肌微循环水平的灌注和心功能,降低MACE发生率,有利于提高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采用盐酸替罗非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4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阿司匹林及肝素治疗,观察组44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盐酸替罗非班治疗,观察2组患者临床疗效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情况。结果观察组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再梗、心源性死亡发生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替罗非班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治疗中疗效显著,安全性高,能够有效减少终点事件发生率,降低心血管并发症等的不良反应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冠脉搭桥(CABG)患者术前应用盐酸替罗非班后随访1年的临床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1月1日至2009年6月1日的冠心病(CAD)患者,经冠脉造影证实为严重的三支血管病变不适宜行内科介入治疗,需外科冠脉搭桥(CABG)治疗的患者60例.所有患者术前均予以常规内科药物治疗,围手术期间经上述药物治疗病情稳定者32例作为对照组.经上述药物治疗后仍反复出现心绞痛发作者28例作为观察组,予以盐酸替罗非班连续静脉应用24-72h,用至术前停用24h.随访1年,观察用药后两组患者远期心血管事件发生有无差异.结果:通过对比分析得出观察组在随访1年时与对照组相比,心血管意外事件无显著降低.结论:外科冠搭桥患者术前使用盐酸替罗非班远期无明显降低心血管意外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究并分析不同时机给予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术(PCI)后冠脉血流以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需行PCI手术的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PCI术中给予替罗非班,观察组PCI术前给予替罗非班。观察并记录TIMI血流、校正TIMI帧数计数(CTFC)、90 min ST段回落百分比、术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CTFC、90 min内ST回落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2组术前TIMI血流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秩和检验,2组术后TIMI血流0~1级、2级、3级人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心脏性猝死、非致命性心肌梗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反复缺血性心绞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前使用替罗非班能有效降低PCI后血流灌注状态,并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盐酸替罗非班治疗非ST段抬高性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46例非ST段抬高性ACS患者,观察替罗非班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心肌缺血改善程度及出血事件、血小板计数的变化。结果替罗非班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心肌缺血改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血小板计数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在非ST段抬高性ACS患者的治疗中不但能显著控制心绞痛发作,改善心肌供血,近而可改善其近、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中血栓抽吸联合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的疗效。方法:选择2007年5月至2011年5月于福建省立医院因AMI行直接PCI并于术中应用血栓抽吸联合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的患者共63例,以单纯行PCI的61例患者作为对照,观察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抽吸+替罗非班组在就诊距球囊扩张时间(D—B)、围手术期大出血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无复流率、术后再梗、24小时后ST段回落率、住院期间心衰、住院期间病死率、左心室射血分数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AMI患者行直接PCI前应用抽吸导管联合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可明显减少无复流等并发症的发生,降低围手术期风险。  相似文献   

16.
〔摘 要〕 目的:探究替罗非班对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收集安阳市人民医院 2018 年 10 月至 2020 年 5 月收治的 124 例行 PCI 术治疗的 AMI 患者临床资料,62 例采用双联 抗血小板药物治疗为对照组,62 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治疗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左室舒张 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生长分化因子 –15(GDF–15)、血 小板活化因子(PAF)水平及 PCI 术后 3 个月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 LVEF 水 平高于对照组,LVESD、LVEDD 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 GDF–15、 PAF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 3 个月,观察组患者 MACE 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 0.05)。 结论:替罗非班在 AMI 患者 PCI 术后应用效果显著,可通过降低 GDF–15、PAF 水平改善心功能,减少 MACE 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盐酸替罗非班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将21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04例)和对照组(109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氯吡格雷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上联用替罗非班以0.1 μg/(kg·min)由微量泵持续泵入72 h.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72 h的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9%比11.9%,P<0.05),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症状和心电图的改善,治疗组高于对照组(94.2%比74.3%,68.3%比31.2%,P<0.05).两组的主要不良反应为出血,但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注射替罗非班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安全、有效,可进一步减少MACE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盐酸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脉介入(PCI)治疗中的安全性。方法65例急诊入院的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患者,分为替罗非班治疗组(35例)和常规治疗组(30例),疗程术后24h~36h。结果替罗非班组30d的主要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8.7%/20.5%,P〈0.001)。替罗非班组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T(cTnT)14h峰值水平明显较对照组低。压迫止血时间试验组较对照组延长,但不增加穿刺点的出血和血肿。两组均无大出血事件发生,均未见有血小板减少的病例。结论替罗非班在常规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基础上能进一步减少心肌缺血事件发生率,并能减少心肌细胞的损伤,且安全性好,不增加大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对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血清肥大细胞类胰蛋白酶(MCT)的影响。方法将NSTE-ACS患者45例,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应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治疗;替罗非班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6 h、24 h血清MCT的变化。结果替罗非班组血清MCT浓度在治疗后24h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6 h与治疗前及治疗后24 h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治疗组血清MCT浓度在治疗前、治疗后6 h及治疗后24 h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可以降低NSTE-ACS患者血清MCT的含量,有利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替罗非班在急性心梗阻PCI术中消除冠脉内血栓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在接受急诊PC沐后出现亚急性血栓时联合溶栓剂及盐酸替罗非班的应用的疗效观察。结论:替罗非班对于AMI?PCI术亚急性血栓疗效明显,有进一步临床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