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肥厚型心肌病(HCM)的重要特征是心肌肥厚,心室腔正常或变小,左心室血液充盈受限,舒张期顺应性下降.HCM伴有显著非对称性室间隔肥厚且引起左室流出道明显压力阶差或梗阻者,称之为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猝死是其主要危险,一般成人10年存活率为80%,小儿为50%,在高危病人中年病死率为4%~6%.成人死亡多为猝死;小儿则多死于心力衰竭,其次为猝死.  相似文献   

2.
<正>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是肥厚型心肌病(HCM)中最严重的类型,约占HCM患者总数的60%,其主要表现为不对称的左室肥厚和二尖瓣收缩期前向运动引起的左室流出道梗阻,并伴有二尖瓣关闭不全和不同程度的左室舒张收缩功能障碍[1]。经皮心肌内室间隔射频消融术(PIMSRA)是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刘丽文教授团队于2016年提出的一项国际首创的HOCM治疗方法,亦称Liwen术式。PIMSRA通过导管途径直接消融肥厚的室间隔,  相似文献   

3.
肥厚型心肌病(hpertrophic crdio myopathy,HCM)的重要特征是心肌肥厚,心室腔正常或变小,左心室血液充盈受限,舒张期顺应性下降.HCM伴有显著非对称性室间隔肥厚且引起左室流出道明显压力阶差或梗阻者,称之为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猝死是其主要危险,一般成人10年存活率为80%,小儿为50%,在高危病人中年病死率为4%~6%.成人死亡多为猝死;小儿则多死于心力衰竭,其次为猝死.  相似文献   

4.
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obstrutive cardiomypathy HOCM)是肥厚性心肌病的一种特殊类型,它是一种以心肌非对称性肥厚和心室腔变小为特征的心肌病变,主要表现为室间隔异常肥厚,伴有左室流出道梗阻,此型患者很少有正常心电图表现,为此,我们对我院1997年以来住院确诊的36例HOCM患者的心电图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并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是以心肌具有非对称性的,不均匀的肥厚为特征的,原因不明的心脏病.典型者室间隔肥厚远较游离壁明显,引起左室流出道狭窄,所以又名为原发性肥厚性主动脉瓣下狭窄(IHSS).偶尔可呈南心性肥厚,不伴梗阻;亦可心尖部肥厚,称心尖肥厚型心肌病,为本病的亚型.广泛分布于全世界,家族发病较多,常可发生心律失常及早年猝死.  相似文献   

6.
王兵  江洪  夏豪  漆曙辉 《医学综述》2005,11(8):766-767
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obslructive cardiomyopa-thy,HOCM)主要由于心室间隔非对称性肥厚造成动态性左室流出道梗阻,从而产生一系列严重症状,甚至晕厥,若不治疗,其预后较差,且易发生心脏性猝死。经皮腔内心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seplal m  相似文献   

7.
肥厚型心肌病是以心肌非对称性肥厚、心室腔变小为特征,以左心室血液充盈受阻、舒张期顺应性下降为基本病态的心肌病.分两种类型:①以室间隔肥厚为主,造成左心室流出道梗阻,称肥厚梗阻型心肌病;②心肌肥厚而无流出道梗阻,称非梗阻型心肌病.其肥厚部位亦可为室间隔中部、左心室游离壁、右心室.根据流行病学资料,有家族史者占50%,男女比例为2:1,发病以青壮年多见.本病常为青年人猝死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肥厚型心肌病是以心肌非对称性肥厚、心室腔变小为特征,以左心室血液充盈受阻,舒张期顺应性下降为基本特征的心肌病.根据左心室流出道有无梗阻,又可分为梗阻性和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梗阻性病例主动脉瓣下部室间隔肥厚明显,过去称为特发性肥厚型主动脉瓣下狭窄.本病常为青年猝死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肥厚型心肌病(Hypertmphic cardiomyopathy,HCM)是以心肌非对称性肥厚,心室内腔变小为特征,以左心室血液充盈受阻,左心室舒张期顺应性下降为基本病态的原因不明的心肌疾病.根据左心室流出道有无梗阻而分为梗阻性和非梗阻性.病因迄今尚不清楚,可能与遗传因素、去甲肾上腺素分泌过多、原癌基因表达异常及心肌细胞负荷过重有关.  相似文献   

10.
肥厚型心肌病(HCM)是以心肌非对称性肥厚、心腔变小为特征,以左室血流充盈受阻,左心室舒张期顺应性下降为基本病态且原因不明的心肌病.HCM的病理生理复杂,临床表现多变,患者可以无症状,或表现为劳力性呼吸困难、胸痛、晕厥、心功能减退或衰竭、心律失常,甚至猝死.  相似文献   

11.
李莉 《当代医学》2008,14(22):95-96
原发性肥厚型心肌病是以心肌非对称性肥厚,心室腔变小为特征,以左心室血液充盈受阻,舒张期顺应性下降为基本病态的心肌病.根据左室流出道有无梗阻可分为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和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本病常有明显的家族史.常为青年人猝死的原因.部分患者可无自觉症状,只是在体检中发现,大部分患者有心悸,胸痛,劳力性呼吸困难.  相似文献   

12.
肥厚梗阻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obstructive car-diomyopathy,HOCM)是一种有明显遗传倾向的以非对称性室间隔肥厚、左室流出道梗阻为特点的心肌疾病,患者可出现晕厥、心绞痛、心功能不全等症状,年死亡率为1.7%~4%。近年随着介入性心脏病学的进展及导管技术日臻成熟地应用于临床,我国少数心血管医院报道应用经皮导管间隔化学消融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septal myocardial ablation,PTSMA)治疗肥厚梗阻型心肌病。现将1例我院观察化学消融术治疗的肥厚梗阻型心肌病患者疗效作一报道。  相似文献   

13.
由于超声心动图仪的日臻完善和左室造影等检查的开展,现已知道:肥厚型心肌病(简称HCM)除可以表现为非对称性室间隔肥厚这一类型外,还可有左室后壁肥厚、心尖部肥厚、左室心肌普遍肥厚等类型。至于心室肌各个部位的肥厚与心电图所见之间的关系,国内尚未见报道,本文试图根据27例HCM患者在二维超声心动图上左室心肌肥厚部位的分布与心电图所见对照,以探讨两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肥厚型心肌病是以心肌非对称性肥厚、心室腔变小、左心室血液充盈受限、舒张期顺应性下降为特征的心肌病.根据左心室流出道有无梗阻分为梗阻性和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本病常为青年猝死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室间隔化学消融术治疗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肥厚型心肌病患者20例,对其中5例肥厚梗阻型心肌病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室间隔化学消融术治疗,观察治疗前后左室流出道压力差,心肌酶谱,临床症状以及心功能的变化。结果:经皮冠状动脉室间隔化学消融术治疗患者左室流出道压力差消除或降低,心肌酶学各项指标明显增高,胸闷、胸痛、心悸、气促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及消失,心功能评级提高III级。结论:经皮冠状动脉室间隔化学消融术可以有效治疗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  相似文献   

16.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ypertrophic obstructive cardiomyopathy, HOCM)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通常以室间隔非对称性肥厚造成动态性左心室流出道梗阻为主要特征,导致部分患者进展性心力衰竭和猝死.  相似文献   

17.
董敏莉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3):1693-1693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是一种有明显遗传倾向的心脏疾病,临床上常有发生.因室间隔非对称性肥厚,导致动态性左心室流出道梗阻为临床特征,常于30岁前发生心脏性猝死[1].现将我校1例HOCM并发心脏猝死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肥厚型心肌病 (HCM )患者的左心室肥厚程度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 对 79例HCM患者分别行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测 ,对照分析危险与非危险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左心室肥厚程度、左心室流出道梗阻与舒张功能情况。结果 危险与非危险性室性心律失常间的左心室壁厚度、左心室舒张功能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或0 .0 5 ) ,梗塞型的危险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多于非梗塞型 (χ2 =4.2 0 ,P <0 .0 5 )。结论 肥厚型心肌病危险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与左心室肥厚的程度及流出道梗阻有关。  相似文献   

19.
原发性肥厚型心肌病是以心肌非对称性肥厚,心室腔变小为特征,以左心室血液充盈受阻,舒张期顺应性下降为基本病态的心肌病。根据左室流出道有无梗阻可分为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和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本病常有明显的家族史。常为青年人猝死的原因。部分患者可无自觉症状,只是在体检中发现,大部分患者有心悸,胸痛,劳力性呼吸困难。  相似文献   

20.
肥厚梗阻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obstructive cardiomyopathy,HOCM)是原发性心肌病的一种,多认为与遗传有关,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临床表现有心悸、胸痛、劳累性呼吸困难、头晕、晕厥等。HOCM也是猝死的常见病因之一。未经治疗或仅经药物治疗者,年死亡率达1.7%~4%,约有50%的HOCM病人可能发生猝死。 近年来随着介入心脏病学的迅速发展,HOCM的介入治疗也发展较快,包括双腔起搏器植入,及经皮间隔化学消融(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septal myocardial ablation,PTSMA)的广泛应用。本文重点介绍PTSMA。1 HOCM的病理生理 HOCM是肥厚性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的一种类型,约占HCM的25%,主要表现为室间隔不均匀显著肥厚,收缩期二尖瓣前叶移向间隔,形成流出道狭窄,导致左室流出道(left ventricular outflow-tract,LVOT)梗阻,造成左室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