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他可莫司血药浓度监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为临床肾移植患者他可莫司(FK506)的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微粒子酶免分析法对206例肾移植患者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并对其结果及疗效进行分析总结。结果:为206例肾移植患者监测了1732例次FK506血药浓度,其中有效血药浓度范围内的917例次,占52.9%;低于有效血药浓度的有649例次,占37.5%;高于有效血药浓度的有166例次,占9.6%。结论:为用药安全有效,应监测FK506血药浓度,实行个体化给药。  相似文献   

2.
110例癫痫患儿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监测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对丙戊酸钠治疗癫痫患者的血药浓度监测结果进行分析。方法:荧光偏振免疫法(FPIA)。结果:110例被确诊为癫痫的儿童患者血药浓度测定结果中,有47.27%的患者血药浓度在治疗 内,37.27%血药浓度偏低,15.45%血药浓度偏高。结论:儿童癫痫患者服用丙戊酸钠后的血药浓度俱本差异大,及时监测其血药浓度,实施个体化给药对控制其发作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106例茶碱血药浓度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百义  蔡震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4):2227-2227
目的:分析茶碱血药浓度监测结果。方法: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茶碱血药浓度,达到稳态谷浓度10-20μg/ml为有效治疗浓度范围。结果:监测例数共106例,低于10μg/ml的66例,在10-20μg/ml的23例,高于20μg/ml的17例。结论:影响茶碱血药浓度的因素多样、复杂。茶碱血药浓度监测对提高其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环孢素A血药浓度的影响因素探讨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18  
孙成春  郝俊文 《中国药房》1998,9(6):272-273
目的:对影响CsA血药浓度的因素进行初步探讨。方法:采用FPIA法测定132例肾移植受者的CsA血药浓度,观察肝功能等对CsA血药浓度的影响。结果:肝功能异常,合并应用酮康唑、氟康唑、地尔硫、异烟肼及雷尼替丁等药物均可使CsA血药浓度显著升高,腹泻、喝浓茶等可使CsA血药浓度显著降低。此外,在术后早期部分患者CsA血药浓度与血RBC及HGB含量有显著正相关。结论:监测CsA血药浓度必须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具体分析,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相似文献   

5.
目的:寻找快速测定药物过量患苯二氮革类药物(BZDs)血药浓度的方法。方法:对149例急诊疑为药物过量患,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测定其BZDs血药浓度。结果:104例血中测出BZDs,且不同种类的BZDs血药浓度高低不一。结论:以本法测定BZDs血药浓度对临床及时诊断和治疗有一定参考价值,但其浓度高低与患病情的轻重并无必然联系。  相似文献   

6.
695例茶碱血药浓度监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影响茶碱血药浓度的因素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本文对接受茶碱维持量疗法的695例患者的茶碱血药浓度监测结果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35.1%的病例茶碱血药浓度在有效血药浓度范围内(10-20μg/ml),35.8%的病例茶碱血药浓度低于10μg/ml,29.1%的病例茶碱血药浓度高于20μg/ml;环丙沙星,氟罗沙星,沙丁胺醇提高茶碱血药浓度;特布他林、利福平、速尿降低茶碱血药浓度;合并肝功能异常,肺心病患者茶碱血药浓度偏高;嗜烟患者茶碱血药浓度偏低。结论:茶碱血药浓度个体差异大,药物因素。疾病因素,嗜好等影响茶碱血药浓度,茶碱血药浓度监测对提高其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临床癫患儿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对136例联合用药的癫患儿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并对其结果及疗效进行分析总结。结果:两药合用时有55.1%未达到有效血药浓度范围,5.6%超过有效血药浓度范围;3药合用时有61.1%未达到有效血药浓度范围,8.9%超过有效血药浓度范围。结论:抗癫药物的联合应用须慎重。  相似文献   

8.
抗癫痫药物中毒病例的血药浓度监测及分析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目的:分析分别服用4种抗癫痫药物苯妥英(PHT)、苯巴比妥(PB)、卡马西平(CBZ)、丙戊酸(VPA)中毒病例的血药浓度及其中毒原因,特点,方法:对942例癫痫患者所服抗癫痫药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FPIA)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对高于有效血药浓度范围的106例患者进行分析。结果:中毒病例的血药浓度有较大的个体差异,部分病例在服用常规治疗剂量情况下,血药浓度就已高于有效范围,并出现中毒症状,单一用药时PHT的中毒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余3种药物(P<0.01)。联合用药中苯妥英钠与卡马西平联用的中毒比较较高。结论:适时监测血药浓度可避免抗癫痫药物中毒。  相似文献   

9.
卡马西平治疗癫血药浓度监测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秀斐  余玉木  姜建梅 《医药导报》2004,23(6):0426-0427
目的:研究卡马西平治疗癫剂量、疗效与血药浓度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测定245例次癫患者卡马西平血药浓度。结果:达有效血药浓度(4~12 μg·mL 1)193例次(78.78%),低于下限45例次(18.37%),高于上限7例次(2.85%)。结论:卡马西平血药浓度监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丙戊酸钠治疗儿童癫痫的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丙戊酸钠治疗儿童癫痫的血药浓度监测结果,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40例癫痫患儿使用丙戊酸钠达稳态血药浓度后,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FPIA)测定其血药浓度的谷值,并分析结果。结果:血药浓度在50-100μg/ml范围内,低于50μg/ml,高于100μg/ml时,有效率分别为92.9%,11.1%。结论:丙戊酸钠在体内血药浓度个体差异大,建议临床使用时需个体化给药。  相似文献   

11.
244例次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对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地高辛血药浓度,对244例次血药浓度监测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244例次地高辛质量浓度测定值在0.8~2.0μg·L^-1共156例次,占63.94%,低于治疗浓度范围下限(〈0.8μg·L^-1)的50例次,占20.49%,高于治疗浓度范围上限(〉2.0μg·L^-1)38例次,占15.57%。结论: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应考虑各方面因素,实现给药个体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人血浆中拉莫三嗪和奥卡西平活性代谢物血药浓度的方法,应用于临床常规检测,为患者个体化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同时测定人血浆中拉莫三嗪(LTG)和奥卡西平活性代谢物(MHD)血药浓度的方法,方法学验证合格后用于治疗药物浓度监测(TDM),2013年8月-2016年3月,共完成1 611人次LTG和MHD血药浓度的监测,并对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991人次(61.51%)在有效血药浓度范围内,13例患者进行了多次LTG血药浓度监测,达有效血药浓度的比例从61.54%上升至84.62%;23例患者进行了多次MHD血药浓度监测,达有效血药浓度的比例从34.78%上升至91.30%。结论:该方法适用于癫痫患者服用拉莫三嗪和奥卡西平后临床常规的TDM,为患者个体化用药提供依据,提高临床疗效、降低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244例抗癫痫药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通过对抗癫痫药物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分析,为临床提高本类药物的治疗水平作参考。方法: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对26例服用苯妥英钠、74例服用卡马西平、144例服用丙戊酸钠的患者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及临床疗效分析、评价。结果:本类药物治疗指数小,安全度较低,其作用的个体差异大。结论:癫痫患者应重视血药浓度监测,并结合其他因素调整用药方案。以达到安全、有效、合理应用本类药物。  相似文献   

14.
以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测定肾移植受者环孢素A(CSA)的血药浓度。对20例CsA血药浓度谷值偏低的患者,加服合心爽(地尔硫卓),结果表明:2周后CsA血药浓度明显升高,而CsA对肾功能的损害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测定地高辛血药浓度。方法:使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FPIA)。结果:测定了60例地高辛血药浓度,其中30例在治疗范围,14例血药浓度偏高,16例血药浓度偏低。结论:地高辛血药浓度个体差异大,其血药浓度监测在治疗急、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抗癫痫药物血药浓度监测的作用及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血药浓度监测了解常用抗癫痫药在儿科临床应用中血药浓度与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关系,以防止或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采用FPIA法则定228例癫痫患儿单一使用抗癫痫药物(AED)的血药浓度,并对药物剂量、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的关系进行分析.所有患几经过一年以上随访。结果:228例中192例(84.2%)在有效血药浓度范围内,癫痫发作控制有效183例(80.3%),发生不良反应55例(24.1%)。结论:剂量过大和特异体质是抗癫痫药发生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不同类型的AED所导致的不良反应有明显差异:选择抗癫痫药物类型不当和药物剂量过低是造成治疗效果不满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影响异烟肼血药浓度的因素。方法:对2013年9月~2017年12月的97例异烟肼血药浓度监测患者作回顾性分析,探讨影响异烟肼血药浓度的主要因素。结果:该药血药浓度与体表面积和白蛋白水平存在显著相关性。结论:密切关注具有危险因素患者的血药浓度。  相似文献   

18.
苯妥英钠治疗癫痫的个体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癫痫患者苯妥英钠剂量、血药浓度以及临床效果之相互关系。方法:选择苯妥英钠单药治疗的癫痫患者106例,至少服药或调整剂量2周以后,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药浓度。结果:苯妥因钠的有效剂量和血药浓度以及中毒剂量和血药浓度变异很大。结论:苯妥英钠治疗癫痫存在显著的个体差异,因此,临床用药时应着眼于个体。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癫痫患者丙戊酸钠的血药浓度,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测定30例癫痫患者丙戊酸钠血药浓度,并进行分析。结果:在对我院30例癫痫患者丙戊酸钠的血药浓度测定结果中,有6例血药浓度小于50μg·mL-1(占20.00%),有效率为16.67%;23例血药浓度在50~100μg·mL-1(占76.67%),有效率为73.91%;1例血药浓度大于100μg·mL-1(占3.33%),有效率为100.00%。结论:癫痫患者丙戊酸钠血药浓度个体差异大,应及时监测血药浓度,实现个体化用药。  相似文献   

20.
2000~2004年我院4种抗癫痫药物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4种抗癫痫药血药浓度有效率和高于及低于有效浓度的百分率的统计分析,有针对性的指导临床,合理调整给药方案。方法:运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解放军总医院2000年1月~2004年12月所监测的4种抗癫痫药物的血药浓度结果进行分析。结果:4种药物的监测结果中,有效血药浓度范围内结果占年监测例次的百分率以卡马西平为最高,但总体上均较低;而低于有效浓度范围的结果在年监测例次中所占比例较大。结论:血药浓度监测结果是指导临床用药的依据之一,应综合分析患者的用药方案、用药史、实验室数据和临床疗效.真正做到个体化给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