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药毒性,即所谓的有毒无毒。有毒无毒是中药药性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药毒性的认识,可以上溯到远古时代,早在东汉时,《神农本草经》就把所收录的365种药物,按无毒、有毒和毒性大小分为上、中、下品;其中下品就有125种,属于“多毒”不可久服的药物。古代医家针对中药的毒性大小分为大毒、常毒、小毒等三类,认为“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是说针对病体虚实,疾病深浅来适当选择药物和确定剂量,有毒副作用的药物治病收到相当效果后,就要停用,毒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202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中“有毒”中药的毒性成分和毒性特点,为有毒中药临床应用和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查阅202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中有毒药材。通过知网、万方等数据库检索“有毒”中药的毒性成分、毒性特点等信息,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药典中共有83味有毒中药,分别为大毒10味,“有毒”42味,“小毒”31味。除去炮制品共计有38味“有毒”药材。在这38味“有毒”中药中,有8味“有毒”中药的内服与外用功能不同。38味中药的毒性成分各不相同,多为毒苷、生物碱、毒蛋白和金属元素,毒性范围分布于脑、神经、脏腑等。结论:通过对有毒中药的毒性特点和成分分析,总结出有毒中药的功效分布广泛,常见为杀虫、泻下和清热。毒性成分和毒性特点也各不相同,多数有毒中药其有效成分与毒性成分相同,在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会对机体产生毒性。  相似文献   

3.
从《本草纲目》误药与中毒案例看中药毒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聂晶 《江西中医药》1998,29(3):40-40
对中药的毒性,长期以来认识不一。而从现行本草著作及中药学教材看,对中药毒性的认识多倾向于有毒药物应用不当可产生毒性反应或副作用。因此,对有毒中药均标出其毒性之大小,如砒石、升药、轻粉等标大毒,瓜蒂、朱砂、附子标有毒,桃仁、鸦胆子、吴茱萸等标有小毒。而未标明的大概就属“无毒”之品。然观《本草纲目》误药与中毒案例10余则,可见所谓“毒药”,其涵义绝非仅此,今择其中数则以析之,供同道参考。互有毒之“毒”所谓有毒之“毒”即指本草著作中明确标明“有毒”之药,服用导致中毒。如《本草纲目》卷九丹砂条引发明时珍曰…  相似文献   

4.
中药是我国的国宝,长期以来,人们对中药毒副作用不够重视,在思想上存在“纯中药制剂,安全可靠,绝无毒副作用”的误区。祖国医学认为,药物的有毒与无毒是指药物用于人体后能否造成不良反应。广义的毒含义有以下3个方面[1]:一是“毒”为药物的总称,药即“毒”,“毒”即是药。二是“毒”指药物的偏性,亦即药物之所以能治病,就在于其有某种偏性,这种偏性既能治疗疾病,又能毒害人体。三指“毒”指药物的毒性和副作用。毒性是指药物对机体的损害,对人危害较大,多因过用而致。副作用是指在常用剂量时,药物出现的与治疗无关的不适反应,对人体危害轻微,停药后消失。判断药物有无毒副作用的依据[2],是通过临床实践与实验研究得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①含不含有毒成分。一般不含有毒成分的药物对人体无毒,如芦根、麦芽、蜂蜜、茯苓等;而含有毒成分的药物对人体有害,如马钱子有大毒,是因其含番木鳖碱;巴豆有大毒,是因其含巴豆素;乌头有大毒,是因其含有乌头碱等等。②整体是否有毒。中药大多是多成分的天然药物,这些成分相互制约,有毒成分也不例外,致使有些含毒性成分的中药在整体上不显示毒性。如人参皂甙B、C有溶血作用,但人参皂甙A则有抗溶血作用,故人参总体并不显示溶...  相似文献   

5.
有毒中药浅谈李杰兴和县中医院(013650)张拴珍内蒙古中蒙医医院(010020)古今医家对药物“毒性”的认识是不同的。古代医家认为:凡药皆有偏性,这种偏性就是“毒”,其将所有的药物统称为“毒药”。张子和云:“凡药皆有毒也,非止大毒小毒谓之毒”;又张...  相似文献   

6.
1祖国医学对中药毒性的认识 祖国医学有关中药的毒性记载和研究由来已久。早在东汉时期,《神农本草经》就把所收录的365种药物,按无毒、有毒和毒性大小分为上、中、下品,其中下品就有125种,属于“多毒”不可久服的药物。关于中药毒性,古代医家也把具有治疗效果的药物统称为“毒药”或称为“偏性”。  相似文献   

7.
浅议中药的毒性及毒理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当前 ,中药的毒性、安全性检测已成为中药研究的又一热点 ,即如何准确、快速、高效地评价中药复方及其组成药物是否有毒 ,如何确定中药有毒成分、有毒部位及其含量和作用机理 ,已成为毒理研究工作的重点。1 有毒中药的概念有毒中药可分为广义和狭义的两种。广义的是泛指一切中药的作用或偏性。狭义的则指进入人体后能损害机体的组织器官 ,扰乱或破坏机体正常生理功能 ,使机体产生病理变化甚至危及生命的中药。历代本草及现代国家药典将部分药物标明“大毒”、“有毒”、“小毒”,而对一般的不注明是否有毒 ,即是根据狭义的中药毒性而限定的…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有关中药的毒性反应和副作用的报道日益增多,引起了中医临床和科研工作者的高度重视。中药的毒副作用根源于中药的毒性,本文循流溯源,就中药毒性的含义、全面认识、确定因素以及临床实践如何避免毒副作用、化害为利浅述如下。1中药毒性的含义1.1毒性即药物的偏性在古代医药文献中,对药物毒性的认识,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毒性认为,药物之所以能祛邪疗疾,是因其具有某种偏性,这种偏性就是它的“毒性”。凡药均有寒热温凉之偏性,“毒”即药,药即“毒”,“毒药”即为药物的总称。1.2毒性指药物的毒副作用凡有毒的药物,大都性质强烈,对…  相似文献   

9.
有毒无毒是中药药性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理论同为指导临床用药的基本原则。1 有毒无毒的涵义中药有毒无毒 ,是指药物对人体有无毒性而言。凡有毒的药物 ,大都性质强烈 ,用之不当 ,可对机体产生毒害 ,甚至引起死亡。如《诸病源候论》曰 :“凡药物云有毒及大毒者 ,皆能变乱 ,于人为害 ,亦能杀人。”本草书籍中 ,常在这些药物的性味之下标明“有毒”“大毒”或“小毒”,如乌头、芫花、砒石等。一般说有大毒的药对人体毒害大 ,有小毒的药对人体毒害较小。相反 ,凡无毒的药物 ,性质比较平和 ,常量或稍大于常量应用 ,…  相似文献   

10.
中药是中华民族先人在漫长的与疾病斗争的历史过程中经过长期探索和经验总结而形成的独具特色的防治疾病的药学体系。目前关于中药"毒性"的报道广受关注,有人认为"中药有毒",有人把有些中药称为"有毒中药",如何认识中药文献记载的毒与现代认识的毒性,不仅是正确认识中药作用和安全性的问题,而且是促进中药发展的重要问题。为了系统认识中药毒的有关内涵和概念,我们组织了一批对中药有兴趣而且具有扎实现代药物知识的基础研究人员,对《中国药典》2015年版中收录的83味中药材,逐一对其与"毒"相关历史文献和现代研究资料进行研究总结和评价,从其毒的特点、药效作用、物质基础、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分析,为认识中药的"毒"及药物创新提供参考。在此,我们把每一味药物的研究结果整理成文,供对此感兴趣的同仁参考,也借此机会求教于大家,以推动中药的现代研究和创新性发展,为防病治病做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1.
中药是中华民族先人在漫长的与疾病斗争的历史过程中经过长期探索和经验总结而形成的独具特色的防治疾病的药学体系。目前关于中药"毒性"的报道广受关注,有人认为"中药有毒",有人把有些中药称为"有毒中药",如何认识中药文献记载的毒与现代认识的毒性,不仅是正确认识中药作用和安全性的问题,而且是促进中药发展的重要问题。为了系统认识中药毒的有关内涵和概念,我们组织了一批对中药有兴趣而且具有扎实现代药物知识的基础研究人员,对《中国药典》2015年版中收录的83味中药材,逐一对其与"毒"相关历史文献和现代研究资料进行研究总结和评价,从其毒的特点、药效作用、物质基础、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分析,为认识中药的"毒"及药物创新提供参考。在此,我们把每一味药物的研究结果整理成文,供对此感兴趣的同仁参考,也借此机会求教于大家,以推动中药的现代研究和创新性发展,为防病治病做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2.
祖国医学在中药炮制学上强调“相畏”与“相杀”,即是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其它有害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抑制或消除。如生半夏有毒性,可以用生姜来消除它的毒性,制成姜半夏;防风能解砒霜毒,绿豆能减轻巴豆毒性等。所谓“若有毒宜制,可用相畏相杀者”,笔者积数年学习与工作经验浅析如下。1.如药的成份极其复杂,有效成份和有毒成份同时存在,故以一些药物必须经过炮制后才能应用,使有毒成份消除减少,这也属于“相畏”、“相杀”配伍。即李时珍云“相畏者,受彼之制也”,“相杀者制彼之毒也”。2.现代药理研究证明,中药因配伍不同,也…  相似文献   

13.
中药毒性研究与临床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李宗铎 《河南中医》1994,14(6):380-382
中药毒性研究与临床李宗铎河南中医学院(450003)主题词中草药/毒性,中药配伍/毒性,综述在许许多多的中医药书藉中,中药的性味之下往往标注有“有毒”、“大毒”、“小毒”,这些“有毒”的标记说明了该药有一定的毒副作用,用得不当就可能导致中毒,甚至死亡...  相似文献   

14.
有毒中药的炮制,目的在于降低毒性,提高疗效,药尽其用.笔者不揣浅陋,就炮制对中药毒性的影响,谈谈个人管见,不妥之处,望同道指正.关于中药“毒”的概念,在古代医药文献中泛指药物的总称或多指药物的偏性.可见,古代“毒”的概念,是广义的.后世的许多本草专著,所谈到的“大毒”“小毒”“有毒”等,多是指某些具有一定毒性和副作用的药物.可知,后世“毒”的概念是狭义的.本文所讲专指后者.凡具有毒性的药物,必须经过适当炮制,才能用于临床,提高疗效.解毒的原理与药物本质的理化性质、炮制温度、时间长短都有密切的关系,尤其当毒性成分又是有效成分时,更应该注意控制一定的温度和时间.炮制的时间短、温度低,则达不到解毒之目的;时间长、温度高,而疗效将会降低.例如,马钱子主要含番木鳖碱(士的年)等成分.番木鳖碱生品毒性很大,内服有强烈的中毒反应,炮制  相似文献   

15.
<正> 在古今本草、中药著作中,常见到某些药物后记载有“有毒”、“有大毒”、“有小毒”,几千年以来相依为习。然则其毒力达到什么程度为大毒?什么程度为小毒?确定大毒、小毒、有毒、无毒的标准是什么?各种毒力之间的差别有多大?却鲜见有人论及。今作者收集部分资料,试对中药毒力问题作以探讨。一、“毒”字宜细辨,古今义不同“毒药”一词,其意义古今不同,广狭有别。在秦汉时代的医药文献中,“毒药”即指治病的药物或药物的偏性。《内经》中所谓的  相似文献   

16.
正确认识中药的毒性作用,副作用和禁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古以来,中医药界对中药的毒性作用、副作用和不良反应混淆不分,相提并论,这是不科学的。不良反应包括毒性作用、副作用、过敏反应和后遗效应(后两条本文暂不讨论)。在中药教课书里对毒性的解释是:毒性主要是指药物对人体的伤害作用,包括作用峻烈或治疗以外的不良反应,用之不当,可导致中毒。目前,大都将毒分为“剧毒”、“大毒”、“有毒”、“小毒”等四类。然而,随着近年来对中药、中成药及其制剂在临床上引起中毒及副作用的报道不断增多,特别是一些过去一直认为是无毒的的药物,如人参、丹参,灵芝、自术、黄芪等引起严重中毒甚  相似文献   

17.
中药毒性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中药毒副作用的病例时有报道,中药的毒副作用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笔者试图就中药的毒性作一论述,让人们能客观地认识中药的毒副作用,使中药更好地服务于人类。1对中药毒性的认识古代医药学家十分重视中药的毒性问题,我国的第一部本草专著《神农本草经》,载药365种,就是按药物的有毒无毒、养生延年及祛邪治病的不同分为上、中、下三品。后来的历代本草亦在具体的药物上有毒无毒的药性说明,记载了各种药物的适应证、炮制方法及临床经验,并总结出配伍用药的“十八反”、“十九畏”、妊娠禁忌及服药禁忌等注意事项。毒性简称“毒”,…  相似文献   

18.
郭国富 《中医研究》2012,25(9):72-74
有毒中药是中药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临床用药经验的积累,对毒性研究的深入,毒性中药具有较独特的疗效,一些疑难顽症均离不开它;但又很难使用,稍不谨慎,就会有中毒的危险,甚至致残、致死.中药毒性分级情况各不相同,有毒中药的毒性分级迄今尚无统一标准,仍沿用传统的经验分级方法,将有毒中药分为极毒、大毒、有毒和小毒4级.因用药部位、品种的不同,其成分的含量及所含毒性、用量、产地采集、炮制不同也有差异.因此,医药工作者在应用有毒中药时,千万不能盲目地乱用药物,应对症用药,加以鉴别.  相似文献   

19.
1中药的毒性——有毒的含义 有毒与无毒,不但是人们对中药性能特点的一种高度概括,而且是中药药性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药学中,“毒”或“有毒”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相似文献   

20.
对中药药性有毒无毒的新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讨论中医药文献中“毒”以及药性“有毒无毒”的含义和关系,强调了药性“有毒无毒”是中药药性理论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从药性“有毒无毒”产生的角度,分析了中药的毒性、副作用等特点,指出探讨药性“有毒无毒”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