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颅脑损伤后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后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SIADH)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近7年收治的11例颅脑损伤并发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的临床特点.首先按真性失盐常规补钠治疗,2~3 d后血钠不回升或继续降低,补钠量与失钠量相当,考虑为SIADH,改为限水、限钠治疗.结果:11例颅脑损伤合并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均具有以下临床特点:低钠血症、低血浆渗透压、尿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之比>1.治愈10例,死亡1例.结论:颅脑损伤并发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与治疗措施不同于低钠血症.早期诊治能降低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残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重型颅脑损伤并发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总结分析重型颅脑损伤并发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科近 1 0年收治的6例重型颅脑损伤并发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病人的临床特点。结果 6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均具有以下临床特点 :低钠血症 ,低血浆渗透压、尿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之比 >1 ;治愈 5例 ,死亡 1例。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并发的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与治疗措施不同于低钠血症 ,早期诊治能降低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病残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 SIADH)在肺结核患者中临床意义。方法:32例老年肺结核(痰检确诊)合并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病例,为持续性低钠血症,无水肿及脱水表现,垂体、肾等内分泌脏器功能正常;给予3%氯化钠补液治疗,低钠血症不能纠正。明确SIADHS综合征诊断后,控制液体入量,适当补充生理盐水及电解质,适量口服呋塞米类利尿剂。结果:在完成结核病强化期治疗后,随着结核感染症状好转,原持续性低钠血症,逐步恢复正常。结论: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 SIADH)是指抗利尿激素( ADH)不按血浆渗透压浓度调节而异常增多,导致体内水分潴留,尿排钠增多,稀释性低钠血症等一系列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4.
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附16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分析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SIADH)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特点,提高对SIADH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SIADH患者的原发疾病、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情况.结果16例SIADH患者,平均年龄66岁,其基础疾病以恶性肿瘤(50%)和肺部疾病(37%)为主.临床表现主要为纳差,恶心,呕吐,精神萎靡和乏力.从发现低钠血症到确诊SIADH的时间平均为28d,最长为70d.经限制水摄入治疗,预后良好.结论正确认识SIADH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特点对明确诊断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5.
抗利尿激素分泌失调综合征(SIADH)于1957年首先由Schwartz等[1]报道,是指内源性抗利尿激素(ADH)分泌异常增多或肾脏对ADH超敏引起水潴留、尿钠排出增多以及稀释性低钠血症等有关临床症状的一组综合征。我院从2000年10月至2006年7月共收治6例,现将其临床资料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6例均为男性,年龄41~69岁,平均52岁,病程7d~5年。原发病3例为肺癌,1例为结核性脑膜脑炎,1例为肺结核,另有1例病因不明,考虑可能为肾小管对ADH敏感性增加所致。1.2临床表现除1例结核性脑膜脑炎患者首发表现为头痛、低热外,其余5例临床表现均无…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肺部疾病合并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SIADH)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收集96例肺部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同时选取健康体检者20例作为对照组。治疗前查动脉血气分析,血清钠离子浓度,并将血清钠离子浓度与动脉氧分压、动脉二氧化碳分压、C反应蛋白、血清白蛋白含量作相关性分析。结果肺部疾病患者合并SIADH患者中肺炎所占比重最大;肺部疾病患者中血钠水平与动脉氧分压正相关,与动脉二氧化碳分压、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负相关,与血清白蛋白含量无明显相关;21例合并SIADH患者经限水、补钠、利尿、脱水等治疗后1例死于急性脑肿胀,其余低钠血症均纠正。结论缺氧、高碳酸血症、严重肺部感染可能促进了SIADH的发生发展;肺部疾病患者尤其是严重肺部感染者须常规查电解质水平,确诊SIADH后积极治疗原发病,并予限水、补钠等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增强对抗利尿激素分泌不当综合征(SIADH)的认识,提高对本综合征的诊治水平.方法 通过对15例SIADH患者临床表现、化验检查结果及治疗及预后情况等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引起SIADH的基础疾病多种多样,最常见为肿瘤和肺部炎症,其临床症状和体征无特异性,实验室检查均有低钠血症,低血浆渗透压和高尿渗透压,病情的轻重与血钠水平相关,预后与原发病能否根治有关.结论 SIADH临床上并不少见,其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极易造成误诊、漏诊,化验血钠、血尿渗透压是诊断SIADH的主要依据,早诊断、早治疗是提高救治成功率的关键,治疗上限水、利尿比补钠更重要. 相似文献
9.
邵分急性颈髓损伤患者伤后一段时期内出现严重低钠血症,抗利尿激素异常分泌综合征(SIADH)是最主要的原因。急性颈髓损伤后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临床上较为常见。自2000—2004年对18例急性颈髓损伤合并SIADH的诊治进行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0.
抗利尿激素分泌不当综合征(SLADH),是住院病人中出现低钠血症最重要的原因。本症的临床特征为:在无低血容量,低血压及心、肾、肾上腺皮质、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情况下,出现低钠血症及水排出障碍。本综合征于1957年,首先由Schwarts等报导于两例支气管肺癌患者。此后相继发现与多种疾病和某些药物有关。由于各科临床医生对它缺乏警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术中 12例Mirizzi综合征的确认 ,提高术前和术中对该征的认识。方法 分析 12例Mirizzi综合征的临床特点 ,均表现为单纯胆囊结石伴间歇性黄疸、胆管炎反复发作。术前确诊 2例 ,术中确诊 10例。根据术中所见 ,按Csendes分型 ,Ⅰ型 9例 ,Ⅱ型 2例 ,Ⅲ型 1例。急诊手术 8例 ,择期手术 4例。其中行单纯胆囊切除 5例 ,加作胆总管切开T管引流 5例 ,胆管空肠Roux -en -Y吻合术 2例。结果 除加作T管引流者中有 1例术后发生胆总管狭窄外 ,余术后均恢复顺利 ,无并发症。结论 该综合征术前诊断有一定困难 ,但病史特点和影像学检查及Csendes分型对诊断、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布鲁氏菌感染患者临床出现低钠血症原因,其中抗利尿不适当分泌作为主要的低钠血症病因,探讨其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至2017年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因确诊或临床诊断为布鲁氏菌病住院治疗的患者共111例,其中血钠水平小于135 mmol/L诊断为低钠血症,总结患者病史、生命体征、检验检查结果,分析其低钠血症病因及临床特点。结果 111例诊断布鲁氏菌病患者中,14例住院期间存在低钠血症(12.6%),其中3例明确诊断抗利尿不适当分泌综合征、10例疑诊抗利尿不适当分泌、1例诊断全垂体前叶功能减退。布鲁氏菌病引起抗利尿不适当分泌的患者其白蛋白水平下降,血沉、超敏C反应蛋白明显升高,并存在感染性心内膜炎、感染性休克、贫血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布鲁氏菌病患者临床低钠血症发生率不低,而其中抗利尿不适当分泌是引起其低钠血症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吴瑞云 《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06,16(2):14-15
目的:探讨Wallenberg综合征的病因、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对12例Wallenberg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2例患者均为梗死所致,以眩晕、恶心、呕吐起病者多,延髓麻痹和感觉障碍为主要表现,头部MRI阳性率100%,经治疗眩晕、恶心、呕吐、声音嘶哑及吞咽困难恢复较快,感觉障碍恢复最慢。4例基本痊愈,3例显著进步,1例无变化,2例病情恶化,2例病后3d~7d因颅压高、上消化道出血、心跳骤停而死亡。结论:动脉粥样硬化致椎基底动脉血栓形成是Wallenberg综合征的主要病因但不是唯一原因。本病并发症多,致残率高,预后差,应及早严格识别。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临床使用垂体后叶素致中毒性脑病的处理及预防经验。方法1998~2009年用大剂量垂体后叶素静滴治疗上消化道大出血、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及Dieulafoy溃疡,12例发生中毒性脑病。中毒性脑病发生后,立即停用垂体后叶素,用5%GS500mL+硝酸甘油20mg静滴舒张血管,或加快硝酸甘油滴速,对抗垂体后叶素缩血管副作用,同时补充氯化钾、高渗盐水、葡萄糖酸钙纠正电解质紊乱,速尿或20%甘露醇减轻脑水肿以及其他对症处理,监测生命体征。结果12例均在2~72h完全恢复,神志清楚,精神正常,电解质正常,四肢活动自如,无一例遗留后遗症,无一例死亡。结论临床使用大剂量垂体后叶素的治疗过程中,应同时使用硝酸甘油静滴舒张血管,以减少缩血管等副作用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道了预激综合征并心房颤动12例,对其临床表现,心电图,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治疗进行了讨论。认为预激综合征并房颤时有突转为心室颤动的危险。治疗以乙胺碘呋酮、普鲁卡因酰胺以及电击复律效果较好;洋地黄缩短旁径不应期,能使心室率加快,有诱发室颤的可能,应列为禁忌。对少数伴发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病情凶险,有各种快速性心律失常交替出现者,复律后宜较长时间心电监护,切勿放松警惕。 相似文献
16.
热毒是各种病邪所致肾病的共同病理产物,故以清热解毒为主,佐以活血化瘀,益气养阴,自制解毒健肾汤,配合激素等治疗肾病综合征21例,总有效率95.24%。治疗后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内生肌酐清除率显著升高(P<0.001),血色素显著升高(P<0.01),血肌酐、尿素氮、胆固醇、甘油三酯,尿蛋白定量显著下降(P<0.001)。 相似文献
17.
18.
巩建忠 《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03,13(3):5-6
目的:探讨骨折并发脂肪栓塞综合征早期治疗的意义及方法。方法:对1995年至2003年间治疗的骨折并发脂肪栓塞综合征12例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12例病人,治愈及好转11例,出院时1例偏瘫,其余10例神经系统均完全恢复。死亡1例,死亡原因:创伤性休克,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通过对12例临床观察分析及文献阅读,认为正确处理骨折、观察动脉血氧分压变化、治疗脑缺氧及合理采用激素是治疗本征的有效方法。骨折并发脂肪栓塞综合征需要综合分析临床表现与辅助检查,确诊后经早期综合治疗,对一些多发性骨折及多发损伤性病人需要严密观察,以减少死亡率。 相似文献
19.
SAPHO综合征1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SAPHO综合征属罕见病,由于对其临床特点认识不足,往往造成漏诊和误诊,总结北京协和医院12例SA-PHO综合征患者,旨在提高对本病的早期诊断,探讨本病的治疗方案。方法对12例SAPHO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转归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12例患者中男性2例,女性10例。皮损表现为掌跖脓疱病10例,暴发性痤疮者l例,无皮疹者1例。骨关节受累上胸壁处受累12例,外周关节受累10例,骶髂关节受累8例,脊柱关节受累3例。11例行99mTc-MDP全身骨扫描,均不同程度提示上胸壁处异常放射浓聚。12例患者均给予非甾体抗炎药(NSAID),糖皮质激素和(或)改变病情抗风湿药(DMARD),其中8例加用抗肿瘤坏死因子-α拮抗剂,4例在病程中配合中药治疗。随访过程中未见严重骨骼关节并发症。结论本组资料以女性多见,皮肤改变以掌跖脓疱病多见,骨关节改变以上胸壁处受累多见,99mTc-MDP全身骨扫描对本病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均较高。单用NSAID类药物,症状多难控制;糖皮质激素和改变病情抗风湿药可部分改善症状;抗肿瘤坏死因子-α可显著改善症状,但停药易复发;中医药治疗本病有一定作用,有望成为治疗本病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Wallenberg综合征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Wallenberg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以急性或亚急性起病,以眩晕(10/15)、构音障碍(9/15)、吞咽困难(7/15)、Horner征(11/15)、共济失调(8/15)及交叉性感觉障碍(8/15)为常见临床表现。15例行MRI检查均显示延髓背外侧梗死。11例采用抗凝、抗血小板、活血化瘀治疗,4例采用东菱抗栓酶治疗,其中10例于7~10d后症状缓解,1~2个月后症状基本消失,4例遗留不同程度的感觉障碍和共济失调,1例死亡。结论动脉粥样硬化致椎基底动脉血栓形成是Wallenberg综合征的主要病因但不是惟一原因,本病经积极治疗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