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检测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对骨桥蛋白(OPN)表达的影响及其涉及的信号传导途径,并探讨OPN在AngⅡ诱导中膜平滑肌细胞(VSMCs)迁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贴壁法培养SD大鼠胸主动脉的VSMCs。以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OPN表达。运用Transwell观察反义OPN在AngⅡ诱导的VSMCs迁移中的作用。结果(1)体外培养的大鼠VSMCs在基础状态下表达一定水平的OPN蛋白,经10-7mol/L AngⅡ诱导24 h后,OPN蛋白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增加1.3倍(P<0.05);(2)预先给予AngⅡ1型(AT1)受体拮抗剂氯沙坦(losartan)、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抑制剂PD98059和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抑制剂SB202190后,AngⅡ诱导的OPN的表达分别下降44.2%、23.6%及72.5%(P<0.05),而其2型(AT2)受体拮抗剂PD123319对OPN的表达没有影响。(3)反义OPN可以明显抑制AngⅡ诱导的VSMCs迁移(每个视野平均迁移细胞数目26.34±5.47 vs 50.23±6.12,P<0.05),而OPN正义、错配义组无此变化。结论(1)AngⅡ上调VSMCs中OPN的表达;(2)AT1受体、ERK和P38MAPK信号系统参与AngⅡ诱导的OPN表达。(3)OPN参与AngⅡ诱导的VSMCs迁移。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转染AT1反义核菩酸(AT1A)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血管紧张Ⅱ(AngⅡ)受体亚型mRNA表达、蛋白激酶C(PKC)、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p38(P38MAPK)蛋白表达,及蛋白核酸合成的作用.方法:RT-PCR克隆AT1 cDNA序列(476bp),将克隆的AT1cDNA反向插入PcDNA3.1,构建一完整的含AT1A的质粒(PAT1A),测序鉴定.转染培养的大鼠VSMCs,RT-PCR检测转染VSMCs AT1mRNA表达.AngⅡ(10-7mol/L)刺激24 h后,比较转染与非转染的VSMCs AT1与AT2 mRNA表达(RT-PCR)、P38MAPK和PKC蛋白表达(免疫印迹,western blot)、蛋白核酸合成(3H-Leucine及3H-Thymidine掺入).结果:成功构建PAT1A.RT-PCR显示转染VSMCs AT1 mRNA表达量显著减少,与对照VSMC相比差异显著(P<0.01).AngⅡ(10-7mol/L)刺激24 h后,与非转染VSMCs相比,转染VSMCs AT1 mRNA明显减少(P<0.01),AT2 mRNA明显增加(P<0.01);但两组间PKC和P38MAPK蛋白表达;3H-Leu及3H-TdR掺入量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经AT1A封闭后,能显著抑制VSMC AT1mRNA表达,同时上调AT2 mRNA.单纯封闭AT1 mRNA并不能有效阻断AngⅡ介导的VSMCs蛋白核酸合成及VSMCs生长相关的信号转导,其他信号通路可能有代偿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自噬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迁移和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体外培养大鼠胸主动脉VSMCs,采用不同浓度AngⅡ(10-10mol/L~10-6mol/L)刺激VSMCs 24 h,免疫印迹检测细胞自噬标志物LC3、Beclin1的表达;采用最佳浓度AngⅡ(10-7mol/L)对VSMCs刺激不同时间点(0 h、0.5 h、1 h、3 h、6 h、12 h、24 h),同时检测LC3、Beclin1表达。采用AngⅡ1型受体阻断剂(洛沙坦钾)、AngⅡ型受体阻断剂(PD123319)进行预孵,之后采用最佳浓度AngⅡ刺激,检测LC3表达。采用自噬特异性阻断剂3-MA进行预孵,通过损伤愈合试验,CCK8增殖试验检测细胞自噬在AngⅡ诱导的VSMCs迁移和增殖的作用。结果 AngⅡ刺激可引起VSMCs发生自噬,表现为LC3-Ⅱ/LC3-Ⅰ、Beclin-1上调,且呈现明显时间、剂量效应(P0.0 5),1 0-7mol/L AngⅡ刺激2 4 h自噬最强。AngⅡ1型受体(AT 1)阻滞剂(洛沙坦钾)能抑制AngⅡ诱导VSMCs的自噬(P0.05),而AngⅡ2型受体(AT2R)阻滞剂(PD123319)不能抑制AngⅡ诱导VSMCs自噬(P0.05)。自噬特异性阻断剂3-MA能抑制AngⅡ诱导VSMCs的迁移和增殖。结论 AngⅡ可通过AT1R诱导VSMCs发生自噬,从而促进VSMCs迁移和增殖。  相似文献   

4.
神经酰胺在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内皮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神经酰胺(CE)是否介导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诱导的内皮细胞(EC)凋亡.方法 体外培养脐静脉EC,分别用血管紧张素Ⅱ 1型受体(AT1R)拮抗剂氯沙坦、血管紧张素Ⅱ2型受体(AT2R)拮抗剂PD123319、CE合成酶抑制剂烟曲霉素B1(FB1)预处理细胞,再加入Ang Ⅱ24 h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细胞凋亡情况;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上述各处理组细胞内CE浓度的变化.结果 PD123319和FB1明显减少Ang Ⅱ诱导的EC凋亡(P<0.05),氯沙坦反而增加Ang Ⅱ诱导的EC凋亡(P<0.05);HPLC显示PD123319组和FB1组抑制了CE的合成.结论 Ang Ⅱ通过AT2诱导EC凋亡,AT2可以促发CE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对大鼠腹膜间皮细胞(RPMCs)纤维连接蛋白(FN)表达的影响,以及有丝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通路(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MAPKs)在AngⅡ诱导FN表达中所起的作用。方法:酶消化法于大鼠大网膜中分离间皮细胞,以AngⅡ刺激后,分别应用realtime.PCR及Western印迹法检测FN的表达情况。应用Western印迹法观察AngⅡ(1μmol/L)对MAPK通路的主要信号传导蛋白ERK1/2、p38MAPK和JNK活化的影响,并分别应用ERK1/2、p38MAPK和JNK的抑制剂以及AngⅡ的Ⅰ型受体(AT1)阻断剂进行干预,Western印迹法观察上述抑制剂对AngⅡ诱导FN表达的影响。结果:AngⅡ促进RPMCs表达FN,活化ERK1/2和p38MAPK信号传导通路,而不影响JNK通路的活化。ERK1/2通路抑制剂PD98059及AT1受体阻断剂(losartan)可明显抑制AngⅡ诱导的FN表达增加,而p38MAPK和JNK抑制剂对FN的表达无影响。结论:AngⅡ促进RPMCs合成FN增多。AT1受体和ERK1/2通路介导了AngⅡ诱导RPMCs表达FN。  相似文献   

6.
目的 检测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γ激动剂及吡格列酮对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诱导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AF)迁移的调节作用及机制.方法 采用贴壁法培养SD大鼠胸主动脉AF.Transwell观察Ang Ⅱ诱导AF迁移作用,RT-PCR检测Ang Ⅱ 1型受体(AT1R)mRNA水平.结果 (1)Ang Ⅱ刺激AF迁移呈浓度依赖性,当Ang Ⅱ的浓度为10-7mol/L时,AF迁移数目最大(P<0.01);(2)PPARγ激动剂15D-PJG2和吡格列酮可抑制Ang Ⅱ诱导AF迁移,并且呈剂量依赖性,浓度为10×10-6mol/L时作用最明显(P<0.01);(3)AT1R阻滞剂(氯沙坦)可完全抑制Ang Ⅱ诱导的AF迁移(P<0.01),而AT2R阻滞剂(PD123319)对AF迁移无明显抑制作用(P>0.05);(4)与对照组相比,15D-PJG2和吡格列酮干预组AT1R mRNA表达水平呈剂量依赖性下降,浓度为10×10-6mol/L时抑制作用最明显(P<0.01).结论 PPARγ激动剂可抑制Ang Ⅱ诱导的AF迁移,这可能是通过下调AF AT1R mRNA表达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7.
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迁移能力变化与血管紧张素Ⅱ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及其受体拮抗剂对培养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迁移能力影响,以探讨AngⅡ介导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和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斑块形成的生物学机制。方法 采用改良Boyden小室,对不同浓度AngⅡ及其AT1R、AT2R拮抗剂作用下VSMC跨膜 迁移细胞数进行评价。结果 AngⅡ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10^-11~10^-7mol/L)可以剂量依赖性地刺激体外培养的大鼠VSMC发生迁移。迁移的VSMC数在AngⅡ浓度为10^-7mol/L时达到峰值,更高浓度的AngⅡ(10^-6mol/L)干预VSMC后,VSMC迁移数量的增加幅度反而比较低浓度的AngⅡ作用时减小(与10^-7mol/L AngⅡ组比较,P<0.01)。AT1R拮抗剂CV-11974剂量依赖性抑制AngⅡ诱导VSMC跨膜迁移,AT2R拮抗剂PD123319对此无影响。结论 AngⅡ在AT1R介导下发挥其影响VSMC迁移行为的生物学效应,较低浓度AngⅡ促进VSMC迁移,高浓度AngⅡ上述作用明显减弱。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迁移活性的变化及该过程是否涉及P38MAPK信号途径。方法用Transwell Chamber观察AngⅡ诱导的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的迁移活性,及AT1受体拮抗剂氯沙坦、P38MAPK特异性的抑制剂SB202190对AngⅡ诱导的迁移活性的影响。进一步用免疫印迹技术观察AngⅡ诱导后P38MAPK的磷酸化,及氯沙坦、SB202190对P38MAPK磷酸化的影响。结果AngⅡ诱导SHR大鼠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迁移活性较WKY大鼠显著增高,且呈剂量依赖性。氯沙坦及SB202190能抑制AngⅡ诱导的迁移活性。AngⅡ诱导SHR外膜成纤维细胞P38MA:PK的磷酸化,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该作用能够被氯沙坦、SB202190抑制。结论AngⅡ诱导SHR大鼠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迁移活性增强,该过程涉及P38MAPK信号途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神经酰胺(CE)是否介导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内皮细胞(EC)凋亡。方法体外培养脐静脉EC,分别用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拮抗剂氯沙坦、血管紧张素Ⅱ2型受体(AT2R)拮抗剂PD123319、CE合成酶抑制剂烟曲霉素B1(FB1)预处理细胞,再加入AngⅡ24h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细胞凋亡情况;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上述各处理组细胞内CE浓度的变化。结果PD123319和FB1明显减少AngⅡ诱导的EC凋亡(P<0.05),氯沙坦反而增加AngⅡ诱导的EC凋亡(P<0.05);HPLC显示PD123319组和FB1组抑制了CE的合成。结论AngⅡ通过AT2诱导EC凋亡,AT2可以促发CE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转染 ATl 反义核菩酸 (ATl A)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血管紧张 (Ang )受体亚型 m RNA表达、蛋白激酶 C(PKC)、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 P38(P38MAPK)蛋白表达 ,及蛋白核酸合成的作用。方法 :RT- PCR克隆 ATl c DNA序列 (476 bp) ,将克隆的 ATlc DNA反向插入 Pc DNA3.1 ,构建一完整的含 ATl A的质粒(PATl A) ,测序鉴定。转染培养的大鼠 VSMCs,RT- PCR检测转染 VSMCs AT1 m RNA表达。Ang (1 0 - 7mol/ L)剌激 2 4h后 ,比较转染与非转染的 VSMCs AT1 与 AT2 m RNA表达(RT- PCR)、P38MAPK和 PKC蛋白表达 (免疫印迹 ,westernblot)、蛋白核酸合成 (3H- L eucine及 3H- Thym idine掺入 )。结果 :成功构建 PATl A。RT- PCR显示转染 VSMCs ATlm RNA表达量显著减少 ,与对照 VSMC相比差异显著 (P<0 .0 1 )。Ang (1 0 - 7mol/ L)刺激 2 4h后 ,与非转染 VSMCs相比 ,转染 VSMCs ATl m RNA明显减少 (P<0 .0 1 ) ,AT2m RNA明显增加 (P<0 .0 1 ) ;但两组间 PKC和 P38MAPK蛋白表达 ;3H- L eu及3H- Td R掺入量均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结论 :经 ATl A封闭后 ,能显著抑制 VSMC ATl m RNA表达 ,同时上调 AT2 m RNA。单纯封闭 ATlm RNA并不能有效阻断Ang 介导的 VSMCs蛋白核酸合成及 VSMCs生长相关的信号转导 ,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ngⅡ,AT1及AT2)拮抗剂对致心肌肥厚的钙调神经磷酸酶(CaN)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腹主动脉缩窄法建立大鼠压力负荷模型,实验动物分为手术组(n=8);缬沙坦组(n=8)手术组+缬沙坦(1 mg/kg·d);PD123319(AT2R受体拮抗剂)组(n=8)手术组+PD123319(30 mg/kg·d);假手术组(n=8).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心肌AngⅡ浓度,免疫沉淀法检测心肌钙蛋白酶(u-calpain,m-calpain)及CaN蛋白表达及其磷酸化.结果缬沙坦组血浆AngⅡ浓度显著高于假手术组及PD123319组(P<0.05),缬沙坦组心肌AngⅡ浓度则低于假手术照组及PD123319组(P<0.05).手术组u-calpain蛋白表达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1),缬沙坦组显著低于手术组及PD123319组(P<0.05),手术组与PD123319组间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手术组CaN磷酸化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1),缬沙坦组显著低于手术组及PD123319组(P<0.05),手术组与PD123319组间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结论u-calpain参与激活高压力负荷下心肌组织CaN通路,u-calpain的上调通过AT1起作用,AT1受体拮抗剂的心脏保护作用与其抑制了m-calpain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高血压大鼠的血管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上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和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1型受体(AT1R)的变化与Ang Ⅱ对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活性调节作用的内在因果关系,探讨AngⅡ促血管内皮细胞和血管平滑肌细胞合成与分泌PAI-1的受体和受体后信号途径.方法将16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腹主动脉缩窄型高血压组(n=8)和假手术对照组(n=8).第6周时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大鼠血浆与主动脉组织匀浆中Ang Ⅱ含量,发色底物法检测血浆与主动脉孵育液中PAI-1活性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ERK和AT1R在血管内皮细胞及血管平滑肌细胞的表达.结果血浆Ang Ⅱ、血浆PAI-1、血管平滑肌细胞ERK、血管平滑肌细胞AT1R均显著增高(P均<0.05),且四者之间互为正相关(r=0.89~0.96,P<0.01~0.001),主动脉匀浆Ang Ⅱ、主动脉孵育液PAI-1、血管平滑肌细胞ERK、血管平滑肌细胞AT1R也显著增高(P均<0.05),且四者之间亦互为正相关(r=0.86~0.96, P<0.01~0.001).结论高血压时Ang Ⅱ具有诱导PAI-1合成与分泌的作用,可能与Ang Ⅱ经AT1R激活ERK,介导血管平滑肌合成及释放PAI-1有关.  相似文献   

13.
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迁移能力变化与血管紧张素Ⅱ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及其受体拮抗剂对培养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迁移能力影响,以探讨AngⅡ介导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和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斑块形成的生物学机制。方法 采用改良Boyden小室,对不同浓度AngⅡ及其AT1R、AT2R拮抗剂作用下VSMC跨膜迁移细胞数进行评价。结果 AngⅡ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10-11~10-7mol/L)可以剂量依赖性地刺激体外培养的大鼠VSMC发生迁移。迁移的VSMC数在AngⅡ浓度为10-7mol/L时达到峰值,更高浓度的AngⅡ(10-6mol/L)干预VSMC后,VSMC迁移数量的增加幅度反而比较低浓度的AngⅡ作用时减小(与10-7mol/LAngⅡ组比较,P<0.01)。AT1R拮抗剂CV-11974剂量依赖性抑制AngⅡ诱导VSMC跨膜迁移,AT2R拮抗剂PD123319对此无影响。结论 AngⅡ在AT1R介导下发挥其影响VSMC迁移行为的生物学效应,较低浓度AngⅡ促进VSMC迁移,高浓度AngⅡ上述作用明显减弱。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VSMC)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表达的分子机制及生物学功能。方法按指定时间,给予不同浓度AngⅡ处理原代培养大鼠VSMC,运用细胞增殖毒性检测试剂盒(CCK-8)研究AngⅡ对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并用MCP-1受体抑制剂(RS102895)和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拮抗剂氯沙坦预处理细胞,观察MCP-1是否参与AngⅡ的促增殖作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MCP-1mRNA和培养基中的MCP-1蛋白含量,并用氯沙坦干预,观察氯沙坦是否具有抗炎作用;免疫印迹法观察不同时间细胞内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转导途径对MCP-1表达的影响。结果 AngⅡ(1μmol/L)作用48h明显促进平滑肌细胞增殖,MCP-1受体抑制剂(RS102895)能抵消该作用。在一定时间内,不同浓度的AngⅡ均上调MCP-1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P<0.05或P<0.01),氯沙坦能抵消AngⅡ的上调作用(均P<0.05)。与AngⅡ(1μmol/L)单独孵育12h比较,AngⅡ(1μmol/L)+氯沙坦(10μmol/L)明显抑制SAPK/JNK(0.581±0.037比1.143±0.012)、ERK1/2激酶(0.062±0.020比0.342±0.098,均P<0.05)活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此外,SAPK/JNK激酶抑制剂(SP600125)和ERK1/2激酶抑制剂(U0126)分别抑制SAPK/JNK和ERK1/2激酶活性并下调MCP-1表达(P<0.05或P<0.01)。结论 AngⅡ通过AT1R,活化SAPK/JNK和ERK1/2激酶途径上调大鼠VSMCMCP-1的表达,并且MCP-1在一定程度上介导AngⅡ的促平滑肌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腺病毒介导反义AT1基因转染对培养的大鼠动脉平滑肌细胞(VSMCs)增殖的影响.方法用定向克隆和同源重组方法构建携带人反义AT1基因的复制-缺陷型重组腺病毒(Ad/CMV*ahAT1),转染体外培养的 VSMCs,用RT-PCR半定量法和免疫组化法检测AT1R的表达,用3H-TdR掺入实验和流式细胞仪检测VSMCs的DNA合成和增殖指数.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转染Ad/CMV*ahAT1后48 h的VSMCs,AT1R 的mRNA表达低50%,蛋白表达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给予Ang Ⅱ刺激的VSMCs的3H-TdR掺入量和增殖指数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分别为P<0.05和P<0.01);转染Ad/CMV*ahAT1组3H-TdR掺入量和增殖指数则显著降低(与DMEM组比P<0.05,与Ang Ⅱ对照组比P<0.01).结论腺病毒介导的反义AT1R转染,通过抑制AT1R的表达,明显抑制VSMCs的增殖和Ang Ⅱ刺激的VSMCs增殖.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腺病毒介导反义AT1基因转染对培养的大鼠动脉平滑肌细胞 (VSMCs)增殖的影响。方法 用定向克隆和同源重组方法构建携带人反义AT1基因的复制 -缺陷型重组腺病毒 (Ad/CMV·ahAT1) ,转染体外培养的VSMCs,用RT PCR半定量法和免疫组化法检测AT1R的表达 ,用3 H TdR掺入实验和流式细胞仪检测VSMCs的DNA合成和增殖指数。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转染Ad/CMV·ahAT1后 4 8h的VSMCs,AT1R的mRNA表达低 5 0 % ,蛋白表达也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1)。给予AngⅡ刺激的VSMCs的3 H TdR掺入量和增殖指数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 (分别为P <0 0 5和P <0 0 1) ;转染Ad/CMV·ahAT1组3 H TdR掺入量和增殖指数则显著降低 (与DMEM组比P <0 0 5 ,与AngⅡ对照组比P <0 0 1)。 结论 腺病毒介导的反义AT1R转染 ,通过抑制AT1R的表达 ,明显抑制VSMCs的增殖和AngⅡ刺激的VSMCs增殖  相似文献   

17.
血管紧张素受体在内皮祖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在高浓度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致内皮祖细胞(EPCs)凋亡中,AngⅡ受体(angiotensinreceptor,AT)的作用。方法采集人脐静脉血,用6%羟乙基淀粉沉降和密度梯度离心法联合分离脐带血中的单个核细胞,培养7d,采用免疫荧光法和免疫组化法鉴定EPCs,收集贴壁细胞,加入不同浓度的AngⅡ(10~(-4)、10~(-6)、10~)-8)mol/L),干预一定时间(12、24、48h);加入浓度10~(-6)mol/L的AngⅡ,用AT受体拮抗剂干预后,分别观察各组EPCs的凋亡率。结果 AngⅡ可明显促进EPCs凋亡,与对照组(3.82%±0.10%)比较,EPCs凋亡指数随AngⅡ浓度的增高而升高(10~(-6)mol/L:18.54%±0.97%;10~(-4)mol/L:25.30%±0.99%,均为P0.05),且呈时间依赖性;单用AT1受体拮抗剂氯沙坦对细胞的凋亡无明显作用(P0.05),单用AT2受体拮抗剂PD123319有抑制作用(P0.05),两者合用时,抑制作用明显(P0.01)。结论高浓度AngⅡ可引起EPCs凋亡。氯沙坦对AngⅡ介导的EPCs凋亡影响较小,PD123319则可部分抑制AngⅡ诱导的凋亡,两者合用时抑制凋亡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 (MPM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1受体 (IGF 1R)、磷酸化的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p ERK)、Bcl 2和Bax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 ,探讨AngⅡ影响MPM存活的机制。方法 :利用免疫细胞化学的方法 ,检测IGF 1R、p ERK、Bcl 2和Bax蛋白的表达。 结果 :AngⅡ可明显增加IGF 1R的表达 ,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 (P <0 .0 1)。AngⅡ可明显增加 p EKR(P <0 .0 1) ,呈浓度依赖性 ;刺激5min时 ,p ERK表达最高。预先给予α IR 3或PD980 5 9,p ERK的表达明显降低 ,呈浓度依赖性 (P <0 .0 1)。AngⅡ可刺激ERK转核 ,给予α IR 3或PD980 5 9后 ,转核现象消失。AngⅡ明显增加Bcl 2的表达 (P <0 .0 1) ,而降低Bax的表达 (P <0 .0 1) ,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 ;预先给予α IR 3或PD980 5 9,Bcl 2的表达明显降低 (P <0 .0 1) ,Bax表达明显增高 (P <0 .0 1) ,呈浓度依赖性。结论 :AngⅡ增加MPMIGF 1R蛋白的表达 ,后者激动下游介导子ERK ,ERK磷酸化增加凋亡抑制基因Bcl 2蛋白的表达 ,降低促凋亡基因Bax蛋白的表达 ,从而促进MPM存活 ,并且可能有多种途径参与介导AngⅡ诱导MPM存活  相似文献   

19.
血管紧张素Ⅱ对血管平滑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多重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对血管平滑肌细胞 (VSMC)增殖、迁移和凋亡等生物学行为多重影响的机制。方法 用腺病毒介导基因转染方法使VSMC表达AngⅡ 2型受体 (AT2R)并检测不同时相点AT2R表达率 ;对比AT2R表达前后AngⅡ 1型受体 (AT1R)表达量的变化以及对AngⅡ刺激的反应 ;通过 5 溴尿苷 (BrdU)参入法、改良Boyden′s趋化小室及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VSMC增殖、迁移及凋亡等生物学行为所受的影响。结果 VSMC的AT2R转染最高表达率在转染后 4 8h(89 5 1% ) ,AT1R最高表达率为 77 94 %。AT2R峰值表达时 ,转染组VSMC的BrdU参入量降低 5 1 6 %(P <0 0 1) ,细胞跨膜迁移数减少 6 2 2 % (P <0 0 5 ) ,细胞凋亡率由 7 6 %± 1 6 %显著地增加至32 1%± 5 5 % (P <0 0 1)。而未转染组以AT1R表达为主 ,AngⅡ作用明显具有促进VSMC增殖、迁移和抑制其凋亡的作用。结论 VSMC转染表达AT2R后 ,可显著地抑制AngⅡ通过AT1R所介导的促进VSMC增殖、迁移以及减少其凋亡的生物学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AT1R)、血管紧张素Ⅱ受体2(AT2R)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人脐带动脉平滑肌细胞体外原代培养,AngⅡ干预后RT-PCR测定VSMC的AT1R、AT2R mRNA的表达,并观察AT1R阻滞剂氯沙坦、AT2R阻滞剂PD123319对AngⅡ上述诱导作用的影响。结果:1AngⅡ作用于VSMC后,AT1R mRNA表达增强(P0.01),氯沙坦阻断AT1R后,AT1R mRNA表达显著下降(P0.01),PD123319阻断AT2R后,AT1R mRNA表达无显著性变化;2AngⅡ作用于VSMC后,AT2R mRNA表达无显著性增强,氯沙坦及PD123319作用后,AT2R mRNA表达也未见显著性变化。结论:1AngⅡ可诱导VSMC AT1R mRNA表达,AT1R在此过程中起重要介导作用,AT1R阻滞剂氯沙坦可有效抑制AngⅡ的这种诱导作用;2相对于AT1R,AngⅡ不能诱导VSMC AT2R mRNA表达增加。所以推测AngⅡ差异化诱导VSMC AT1R、AT2R mRNA表达,导致AT1R、AT2R失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